該劇導演之一顧其銘在豆瓣上寫長文回憶:「戰車、弩車、臨車都是在象山前期籌備時製造的,基本還原了史料的記載,經過道具工人的調試達到滿意的效果後,再拆卸裝車運到新疆的戈壁上重新組裝,巨大的工作量讓我現在想來仍覺得頭皮發麻。」
由於劇組上下的努力付出,使得諸多網友稱,《大秦賦》中的士兵造型就好像是「活的兵馬俑」。但也有人質疑,《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黑色作為最尊貴的顏色,「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為什麼《大秦賦》中亮相的秦軍也有身著彩色的服飾?
其實這不是《大秦賦》劇組的異想天開,而是有事實依據。隨著現代考古深入,很多彩色秦代文物被挖掘出來。比如:秦都鹹陽宮殿遺址發現的彩色壁畫殘存、秦陵彩繪兵馬俑上帶有花紋的衣緣、秦陵銅車馬上的帶有紋飾的車輿部件等等。
《大美中國》系列叢書 (秦漢卷)特別提到,1999 年在秦兵馬俑二號坑又發掘出了 6 件彩繪跪射俑。「這些彩俑不僅形體比例同真人大小,而且其彩繪顏色也體現著寫實原則:頭髮為黑色,面部為粉紅的肉色,鎧甲赭石色,甲帶為朱紅色,戰袍或綠,或藍,或紫,或紅,護腿顏色分兩段,或上藍下紅,或上藍下綠,鞋為赭石色,裸露的手和腳背為白裡泛紅的人體膚色。看起來,這些彩俑所著顏色極富裝飾性,但實際上卻並非虛擬,而是生活真實的摹寫。」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多數都是「灰頭土臉」的呢?
《大美中國》系列叢書(秦漢卷)解釋說:「據考證,『秦始皇陵兵馬俑原來全部彩繪。由於山洪暴發,俑坑經大水浸泡,秦末又經項羽大火的焚燒,俑身上的顏色均已基本上脫落,僅存少量殘跡』。所以這 6 件彩繪跪射俑的出土,對了解秦俑的原貌是很有意義的。從審美文化的角度說,它不僅美輪美奐,給人以強烈美感,而且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秦代寫實性雕塑的審美特色。」
不只是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才值得觀看。歷史的遺蹟也不只反映在秦朝。你的家鄉、你居住的地方、你身邊有沒有什麼歷史遺蹟呢?可以是名人故居、紀念館,也可以是古代遺址、陵墓、塑像,更或者是古代建築、佛寺、木塔、石橋等等……歷史是複雜的,真相也需要努力尋找才可能得到。
為了看網劇不被謊言蒙蔽雙眼,為了更深入了解我們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之美,不妨聽聽「為你讀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共同推出的《大美中國》系列音頻欄目。
音頻文本源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大美中國》全8冊叢書(豆瓣評分8.8),由曾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副校長陳炎主編。按照朝代,共8卷——
《神美隱現:史前·夏商卷》
《所思遠道:兩周卷》
《大風起兮:秦漢卷》
《離離如星辰:魏晉卷》
《萬國衣冠拜冕旒:唐代卷》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兩宋卷》
《奼紫嫣紅開遍:元明卷》
《晚霞明處暮雲重:清代卷》
我們的音頻節目同樣按照朝代,分為8個小專欄:
訂閱全部 8個專輯 8個朝代,90期節目
光聽《大美中國》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某部介紹地理風光的紀錄片。不,它比這豐富。《大美中國》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介紹中國審美文化演進過程的系列音頻欄目,領域廣泛、包羅萬象。它是一次美的巡禮,你將看到一整部讓人心胸澎湃的中華美學心靈史。節目內容依託的文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美中國》叢書(豆瓣評分8.8),由曾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副校長陳炎主編。整個音頻欄目既有對某個藝術作品細緻入微、精彩紛呈的賞析,又以歷史和宏觀的角度把整個中華史的審美藝術與中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繫起來,將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身臨其境、五光十色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其實傳統文化之美離我們的生活很近,舉個例子。音頻中有這麼一段文字:「乾陵的獅子昂首挺胸、目視前方,仿佛隨時準備撲向敢於來犯的敵人;而東陵的獅子則頭部偏轉、重心後移,並無廝殺徵戰之意。與獅相比,象雖體積更大,但卻性格溫順,不具有侵略色彩。而西陵(永泰陵)的大象還配有貌似印度人的馴象者石刻,顯然是御前馴象,表現的是民族團結的主題。如果沒有這段文字的介紹,我們在參觀乾陵、東陵或者其他景點的時候,是不是就只剩下拍照打卡了?《大美中國》系列音頻中,你還會聽到很多這樣有趣又精彩的段落。聽這些精彩的內容,讓我們知道了中國的美到底是什麼。為了讓中華美能被更多人看到、聽到,為了讓更多人不再是美盲,也為了更貼合朋友們的興趣,「為你讀詩」在《大美中國》這套叢書的基礎上,推出《大美中國》音頻專欄。從《大美中國》系列圖書中,精選內容,原汁原味,不做任何改編(在不違背作者原意的基礎上,部分內容有刪節),製成有聲節目。1. 內容豐富,涉及面廣
八個專輯涵蓋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各個朝代,並且將每個朝代的社會文化及生活中美的方面進行集中展示和講解。
2. 相關領域的專家主編並撰寫
叢書主編陳炎,也是《唐代卷》《兩宋卷》作者,曾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副校長、著名美學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夏商卷》《兩周卷》作者廖群,現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導師,從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攻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方向。
《秦漢卷》《魏晉卷》作者儀平策,現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教授,文藝學研究所副所長。
《元明卷》《清代卷》作者王小舒,曾任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基地兼職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國家教育部人文素質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課程《傳統文學修養》主持人,曾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3. 積累豐富的知識
去各地旅遊,去景點遊玩,帶著已經掌握的知識,收穫更多樂趣。
逛博物館的時候,對展品有著豐富而全面的認識,不再迷茫。
4. 親子教育的好素材
假期陪孩子出遊或者去博物館,面對孩子的詢問,不再一問三不知,可以當孩子的講解員
在西方審美價值觀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一個全面展現我國傳統審美力的內容,對走出盲從西方審美標準的怪圈,重拾我們自己的華夏審美力是很有價值的。
——著名美學學者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陳炎
《大美中國》是一個回溯歷史,展現我們文化之美的欄目,它也將成為一把開啟我們民族審美心靈的鑰匙。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僅要熟讀詩詞還要熟悉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那是我們的根源,是我們的精神之鄉!相信我,那裡也是眾多精粹匯聚的地方,需要我們靜靜地走近,細細地品位,好好地欣賞。
——為你讀詩語言藝術指導
全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得主
衛東
- 訂閱須知 -
1、《大美中國》大專欄共包含8個小專輯
2、《唐代卷》《宋代卷》《史前·夏商卷》已更新完,《秦漢卷》正在更新。
3、訂閱成功後,關注「為你讀詩文藝學堂」公眾號,在底部菜單「進入學堂」 -「我的已購」裡收聽。或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為你讀詩Pro」App,收聽已購課程。
4、一旦訂閱,永久收聽
5、虛擬課程,購買成功後不接受退款
中華之美,正如中華文明不曾斷絕一樣,它從過去走到今天,愈發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