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軍的軍史上,四大野戰軍的威名無人不知。從1946年開始到1948年11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國共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前所未有的轉變,因此各支部隊的作戰任務和作戰範圍也不可避免的要做相應的變化。1948年,遼瀋戰役剛剛開始,九月會議剛剛結束,毛澤東便提出,根據過去兩年的作戰成績和整個敵我形勢,建設300萬人民解放軍,並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殲滅敵正規軍500個旅,殲滅敵正規軍、非正規軍和特種部隊共750萬人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是有充分可能性的。
不過,形勢的發展比毛澤東預料的還要好還要快,僅僅過了兩個月,1948年11月,毛澤東又十分愉快的否定了此前作出的預測和估計,他說:「我軍在九月,十月兩個月的勝利,特別是東北及濟南的勝利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形勢,我軍共殲敵近百萬,國民黨軍現在已經不足300萬,而我軍則增至300萬。因此,我們所做的在五年內左右的時間完成建軍300萬殲敵500個正規旅,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估計及任務,因兩個月的偉大勝利而顯得落後。目前來看,這一任務的完成大概需要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達到」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統一全軍編制和部隊番號正式提上毛澤東的議事日程,並很快在全軍各部隊陸續實施。
1948年,軍委頒發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整編全國軍隊的任務。規定指出,根據九月會議關於戰略任務更進一步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的要求,軍委關於全軍組織和部隊番號特此作統一規定,通令全軍進行遵循。與此同時,將全軍各部隊按地名劃分為四大野戰軍,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但進入到1949年一月,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相繼結束,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軍隊損失殆盡,諾大的北部實際已經成為共產黨的天下。
蔣介石一百萬殘軍紛紛退守長江以南,這樣各野戰軍作戰範圍必將突破地域的界限,掃平中國的南部,從根本上推翻蔣家王朝已經指日可待。顯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戰軍番號已經不合時宜。1949年,軍委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系列數排列的決定,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至此,龐大的四大野戰軍已經全部整編完畢,開始橫掃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