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先生《骷髏幻戲圖》新解

2020-12-23 秒說書畫

作者:令狐明外

藝術創作是具備歷史價值的,2020年的開始,老天爺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那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個冠狀病毒家族的新成員堂而皇之地潛入到人們的體內,然後猥瑣的慢慢潛伏發酵隨即就是不斷的興風作浪,實在是狡猾的很,壞得很。瘟疫古而有之,宋代有一位畫家李嵩,他才華橫溢,尤其善於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態度,這小子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畫作,叫做《骷髏幻戲圖》,這也是美術史上的一個畫謎,今天秒說書畫就來為大家解開這個謎,其實這幅畫描繪的是古代的瘟疫。

這幅畫是有衝突美的,該畫作整個畫面非常的祥和歡樂,毫無驚悚恐怖,描繪的是一個流動的攜家帶口的提線木偶藝人的一場演出,主要描寫婦女和兒童生活的一個歡樂場景,大的骷髏提著小骷髏,後面站著一個懷抱小孩的婦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大骷髏後面的夫人應該是他的老婆,然後大骷髏在逗著一個爬行的孩子玩兒,被逗樂的小孩子的後面站著他的母親,母親在惶恐中阻止自己的孩子不要靠近大骷髏,但是她並沒有十足的想要把孩子阻止住,只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這就怪了,怪在哪裡呢?是畫家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

他究竟是想表達恐怖還是人性上的陰暗?他到底是想表達可悲的人性發展歷程還是想表達母愛的縱容與懸掛般的焦慮? 其實都不是。

這幅畫創作時代是宋元時期,在此期間作者的故鄉發生了一場大瘟疫,在二十四史的元史中曾有記載,天災必有人禍,南宋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元朝勢力一直是覬覦南宋江山,崖山一役後便再無中華,華夏的遠去的文明已經成為了當時國人的詠嘆調,我想李嵩在其中也是不能倖免的,而在此時,一場鼠疫爆發了,使得南宋的人口銳減,屍骸遍野,百姓間甚至出現了換子而食的事件,這幅《骷髏幻戲圖》便應運而生了。

中國文人有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就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想這瘟疫的溯源應該是在這興亡之間吧。2020年的今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多個美術工作者也拿起了他們手中的畫筆或記錄、或鼓勁,向前線爭分奪秒的醫護人員致敬,為病患者加油祈願,願世人平安度過此難,堅信萬眾一心定能戰勝疫情。

相關焦點

  • 12、《骷髏幻戲圖》
    少年拱手道:「忘記自我介紹了,我叫狼鐵,是一位鏢師, 你們既知胸章機關消息,又知《骷髏幻戲圖》的來歷,想必所言不假。走鏢馬虎不得,剛才多有得罪,請二位包涵。」說完,指著肩頭的貓頭鷹說:「它叫夜梟。」我看他表情嚴肅,不像開玩笑,少不得信他幾分,但他說家中世代相傳《骷髏幻戲圖》,我是萬萬不信的:「狼鐵,你說《骷髏幻戲圖》是你家世代相傳之物。
  • 李嵩的骷髏和幻戲
    我們知道現在李嵩流傳下來的幾幅作品,在目睹過《貨郎圖》後便知道,他對貨郎的貨擔的描繪可謂極盡精細之能事,已經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李嵩對那時的人情風俗想必是了如指掌的了,至於這個骷髏玩的把戲當然很可能與彼時的風俗有所關聯。這對於我來說,一個甚至連歷史愛好者都算不上的人,就憑著那麼一點點對古書畫的興趣,站在距離宋朝近千年的現在,面對這幅作品時早已茫然若失。
  • 西子緒又一夏日裡的涼爽作品骷髏幻戲圖,比吃冰淇淋還得勁
    從《我五行缺你》的社會主義科學靈異,《死亡萬花筒》的快穿類型的靈異,還有《幻想農場》這樣種田美食類型的靈異到現在完結的這一本《骷髏幻戲圖》。全方位地告訴你,我擅長寫這種風格的故事,還擅長把這種風格寫成不一樣的故事。而今天少年就要來給你介紹一下在這個炎炎夏日可以給你帶來涼爽的作品,就是這一部西子緒新完結的骷髏幻戲圖,保證比吃冰淇淋還得勁。
  • 《骷髏幻戲圖》:今晚的月色很美,風也溫柔
    今日分享:《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主角:宋輕羅&林半夏簡介及讀後感故事靈感來源南宋畫家李嵩的一幅畫:《骷髏幻戲圖
  • 純愛推文:《骷髏幻戲圖》……
    03《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林半夏好像被奇怪的東西盯上了。獨自一人的家中總是充滿了奇怪的異響,有敲擊聲卻空無一物的衣櫃,總是發出滴水聲卻並沒有水的水龍頭,還有窗外奇怪的咀嚼聲。直到某個午夜。忽然醒來的他睜開眼,看到了一具白如雪的骷髏,趴在他家天花板上,扭過頭咧著嘴衝他燦爛的笑。04《海王翻車了》作者:木兮娘劍道大宗宗主認回他流落人間的血脈,這位少宗主天生劍骨,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
  • 骷髏幻戲圖竟是民俗畫,恐怖陰森的表象下,又藏著什麼故事呢
    他的民俗畫知名的有一組《貨郎圖》還有《花籃圖》等。他畫中的工筆人物,線條十分細緻,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因其師承李從訓,因此他的界畫十分精美,不用戒尺,也可以將亭臺樓閣畫的規規矩矩。然而在李嵩存世的眾多民俗畫中,有那麼一副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中的畫,因其表現手法與其它風俗畫格外不同,在眾多書畫中顯得尤為突出。
  • 推文|《骷髏幻戲圖》by西子緒|恐怖無限流
    小說《骷髏幻戲圖》是晉江文學城作家西子緒的作品。講述了平凡社畜林半夏和大佬宋輕羅一起處理異端之物的故事。林半夏:我是神!忽然醒來的他睜開眼,看到了一具白如雪的骷髏,趴在他家天花板上,扭過頭咧著嘴衝他燦爛的笑。林半夏父母雙亡,從小寄住在親戚家,親戚對他不好,所以大學畢業後就獨自一人生活。在殯儀館當搬運工,因為圖便宜買了一套房,沒想到那個小區都是供奉的骨灰盒。
  • 愛過了這本《骷髏幻戲圖》,再遇到非天夜翔的這本,愛不釋手
    愛過了這本《骷髏幻戲圖》,再遇到非天夜翔的這本,愛不釋手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精彩看點: 下一刻,他的疑惑便有了答案,女人推開窗,在窗前停頓片刻
  • 祆教七聖剖幻泥——宋代幻戲陶俑
    不過此戲法並非中原風俗,而是源自西亞祆教的幻術法事,前人多有闡述,但一直缺乏實物例證,直到二〇〇八年西安博物院的「百家藏珍」 民間藏品展,碑林博物館的杜文先生撰文《宋代陶塑玩具上所見「七聖刀」 幻術》,指出其中幾件陶俑乃是祆教幻戲的表現。不過其文僅有「剖心腹」之實例,而泓社藏陶俑標本則除「剖心腹」外,尚有「破面」之姿證,可以補闕。
  • 五本質量上乘純愛文推薦:《骷髏幻戲圖》《邪祟》驚悚懸疑不斷!
    1、《骷髏幻戲圖》作者:西子緒簡評:林半夏買下了一套便宜的房子,卻沒想到個入住之後接連遭遇了一系列奇怪的事件,以此認識了隔壁似乎和常人格外與眾不同的宋輕羅,知道了世界上有種名為異端的奇異物品。之後,林半夏有了解到了名為監視者的職業,尋找異端,並將之封存,他開始和宋輕羅踏上一段段精彩的旅途,不斷死人的小山村,突然與外界與世隔絕的地帶,他們的旅途,精彩紛呈。
  • 同為金庸續書,令狐庸《風流老頑童》不比金庸新《九陰九陽》遜色
    金庸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十五部作品,有些作品多少也是有些聯繫的,最出名的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但是有的連接並不緊密,比如《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的跨越差不多就隔了一百年。為了使金庸先生的作品之間銜接得更為緊密,就誕生了許多續寫金庸同人的武俠作家。在以續寫金庸武俠小說而成名的作家中,令狐庸、滄浪客、金庸新是成功的幾位。
  • 美術研究|娛樂、驅邪與佑子: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及含義探析
    圖1北宋 李公麟《孝經圖》第七幅局部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骷髏幻戲圖》(圖2)是南宋畫家李嵩傳世作品,畫左側繪一戴幞頭身穿長衫紗衣的大骷髏正在操縱一小骷髏,小骷髏身子彎曲,似在舞蹈。一嬰兒被表演深深吸引,一婦女緊追嬰童伸手勸阻。大傀儡身後一婦女抱小兒乳之。其旁放置貨郎擔,有各色出行用具。
  • 令狐愚:苦心孤詣,奈何病重
    三國時期的淮南一叛關聯了不少歷史人物,本篇就來聊聊那位兗州刺史,令狐愚,字公治。令狐愚是并州太原人,他本來名為「令狐浚」,漢末時期有個同族長輩令狐邵,令狐邵也曾是一方太守。結合王凌是令狐愚的舅舅,可見王凌所在的祁縣王氏和令狐氏是有聯姻的。
  • 骷髏很可怕?他畫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
    骷髏很可怕?他畫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他把人體骨骼和解剖圖畫成畫,畫出一群可愛小骷髏,網友:真萌!漫威影視劇中的「紅骷髏」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國外有這麼一位畫家,他很擅長畫人體骨骼和各種解剖圖,尤其是畫完整的人體骨骼,後來畫著畫著,他的畫風就開始轉變,他畫了很多人體骨骼和解剖圖
  • 骷髏也能當店員?《書店裡的骷髏店員本田》新視覺圖公開
    將於2018年10月開始播放的TV動畫《書店裡的骷髏店員本田》的新視覺圖公開了。
  • 被金庸和朱鎔基稱為「令狐大俠」的人大代表是誰?
    澎湃新聞記者 李聞鶯 圖  3月3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西代表團,一位老人惹人注意。  他打格紋領帶、穿條紋襯衫、休閒西裝,面對記者侃侃而談。   他‍說令計劃——很多人以為他們是兄弟,其實連遠親都不是。   他說中央反腐——最高領導層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是個好事。
  • 瀟湘夜雨,莫大先生.
    令狐大俠,這些日來可快活哪!」       令狐衝躬身道:「莫師伯明鑑,弟子奉定閒師伯之命,隨同恆山派諸位師姊師妹前赴少林。弟子雖然無知,卻決不敢對恆山師姊妹們有絲毫失禮。」       莫大先生嘆了口氣,道:「請坐!唉,你怎不知江湖上人言紛紛,眾口鑠金?」
  • 【微信投稿】江湖客·令狐傳
    少女的聲音讓令狐空疲倦地睜開了眼睛。「那還用說麼,當然是……」令狐空隨手拿起一根樹枝得意的在虛空中比劃幾下,「我自創的破浪式!」「怎麼會呢?」清秀少女歪著頭問道,「你的破浪式只有三招啊?」「哼哼,這就是你不學無術了師妹。」令狐空把樹枝隨手一扔繼續閉目養神,「要知道這個可是連師父都讚不絕口的劍法。」
  • 那些年,你追過的「金庸新」和「令狐庸」
    其實在2018年金庸先生以94歲高齡駕鶴西去後,關於版權的問題則再度被人提及。當年許多人對於金庸武俠的回憶,無不與正書版盜版書鑑別、武俠小說的版權紛爭相關聯。早在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在《書信集·致胡今虛》中已經提到過:「但既系改編,他們大約也不能說是侵害版權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