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了!玉米收穫前「暴死」嚴重減產!什麼原因?農民怎麼辦?

2021-01-19 騰訊網

玉米馬上進入成熟收穫期,可是,最近有農民朋友反映,玉米又遇到麻煩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莖腐病,是玉米生長中後期發生的整株很快青枯乾死的突發性土傳真菌病害。

發病主要在灌漿期至成熟期發生,但在乳熟期之前沒有明顯的發病特徵,乳熟期至蠟熟期才是發病的高峰期。春玉米的發病時間主要集中於8月份,夏玉米的發病時間則在9月份的上中旬。

其發病程度主要受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種植密度等條件的影響,是一種世界性病害,目前遍及全國玉米產區,分布廣,危害大,該病病情發展迅速,來勢兇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嚴重的40%-50%,特別嚴重的高達80%以上,農民稱之為「暴死」,對玉米產量影響極大。

青枯病一旦發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為什麼說玉米青枯病難防難治呢?

這你就得了解它的發病機理了

玉米青枯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單獨或複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的一類病害,主要由腐黴菌和鐮刀菌侵染引起。

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在玉米生長中後期出現較大範圍的降雨,隨後出現暴晴的天氣,溫度迅速回升,這樣的氣候就很容易導致青枯病的大面積發生。

不當的栽培措施:過高的種植密度,田間排水不及時,田間通風透光不良以及整地粗糙等不當的栽培措施都可能會加重玉米青枯病的發生程度。

玉米青枯病屬於土傳病害,且玉米青枯病一旦發病就會連年發生,尤其是在玉米連坐的地塊。

為什麼玉米青枯病為害嚴重,經過專家深入多個玉米田片調查,發現青枯病較重發生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夏季降雨量偏多易發病。玉米莖腐病多發生在氣候潮溼的條件下,凡是七八月間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發生就嚴重,因為此時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發及侵入的條件,使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階段植株大量發病。

拔節孕穗期遇大雨,雨後暴晴發病重;久雨乍晴,氣溫回升快。或前期乾旱,中期多雨、後期溫度偏高年份發病較重。

二是連作的玉米地發病重。由於在連作的條件下,土壤中積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播種早、種植密度大、缺磷少鉀的地塊發病較重。建議農戶種植玉米儘量不要連作,想辦法倒茬種植。

三是部分品種抗病性不強。不同玉米品種對青枯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抗病力弱的品種在多雨高溼的條件下容易感染髮病,因此選用抗病品種是預防青枯病的重要措施。

今年,多地區雨水充足,尤其是對傳統的玉米種植區提出了一大挑戰。

這些發病特徵你需要知道

青枯病難防,綜合防治很重要!

根莖症狀:玉米青枯病發病後根和莖基部逐漸變褐色,中間維管束變色,鬚根和根毛減少,莖基部中空並軟化。剖開莖部可看到組織腐爛,維管束呈絲狀游離,還有白色或粉紅色菌絲,而且莖很容易倒折。

葉片症狀:主要以青枯和黃枯二種為主。青枯型也稱急性型,發病後葉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綠色,水燙狀或霜打狀。黃枯型也稱慢性型,發病後葉片自下而上逐漸黃枯。

果穗特徵:玉米青枯病發生後期,果穗苞葉青幹,穗柄柔韌,果穗下垂,不易掰離,籽粒乾癟,千粒重下降,脫粒困難。

目前沒有好的抗病品種,也沒有特效藥劑和立竿見影的措施,只能採取預防和綜合防治,減輕或控制病害。玉米青枯病發病非常迅速,一旦發現,就要儘早控制。

防病栽培措施

減少菌源:發病田秸稈不要進行粉碎還田,可將病株集中燒毀並對土壤進行深翻減少田間菌源量。

合理密植:請按照產品包裝袋推薦密度播種。

加強田間管理:結合土壤深松和寬窄行播種技術,增強根系活力和田間透風透光水平;注意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鉀肥和鋅肥可增強玉米抗病能力;雨後要及時排水。

治蟲防病:及時防治地下害蟲粘蟲及玉米螟等可以造成傷口的蟲害,減少病原菌侵染玉米的機會。

化學防治

部分地區夏玉米種植密度大且中後期植株已經太高,建議採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選用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混合噴霧,達到防病、治蟲、抗逆、增產「一噴多效」效果,防治時間選擇在玉米授粉後,推薦藥劑有以下幾種:

殺蟲劑: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吡蟲啉乳油、7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啶蟲脒乳油、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

殺菌劑:80%戊唑醇可溼性粉劑、10%苯醚甲環唑乳油、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

葉面肥:尿素、含氮的葉面肥、5%氨基寡糖素。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相關焦點

  • 玉米收穫前突然「暴死」?什麼原因?農民怎麼辦?
    玉米馬上進入成熟收穫期,可是,最近有農民朋友反映,玉米又遇到麻煩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莖腐病,是玉米生長中後期發生的整株很快青枯乾死的突發性土傳真菌病害。發病主要在灌漿期至成熟期發生,但在乳熟期之前沒有明顯的發病特徵,乳熟期至蠟熟期才是發病的高峰期。
  • 大事不好,玉米又要出問題了!避免嚴重減產,農民怎麼辦?
    在玉米成熟期間從外觀上看,玉米是正常的,雌穗苞葉頂端有點長尖。剝開苞葉,真容露出; 原因:雌穗形成期間,穗的頂端細胞分裂組織受到損傷,比如蟲咬、乾旱、低溫或營養缺乏,使其縱向伸長受到抑制。 4、叢生穗
  • 玉米樹上結的黑乎乎的玉米,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有什麼價值呢?
    別看玉米秸稈上結的黑乎乎的東西看著不好看,其實它卻是一種難得的美食,有「黑松茸」之稱,而且還可以入藥。那它到底是什麼呢?玉米秸稈上長黑乎乎的東西其實是玉米患了黑粉病,黑粉病發病後使玉米植株形成菌瘤。黑粉病會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最終導致玉米產減產。但是就是這種讓農民討厭的東西卻是一種難得的美食,也可以入藥。藥用價值:在《中華本草》中也對黑粉菌的藥用價值有記載,其性寒味甘可以入藥,有益氣養陰、補氣安神、健脾胃和解毒等作用。
  • 玉米苗80%出丫子,難道種子是假的?農民朋友要注意
    昨天有網友私信說自家玉米苗70%都出了玉米丫子,是不是玉米品種有問題?基本上都是兩側出丫子,玉米植株矮縮不長,形似玉米粗縮病。他已經給拔除了幾百株了。後來經過了解還真不是玉米種子的問題。那麼造成這種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小麥收穫「三部曲」是什麼?收穫後需注意什麼呢?
    現在全國各地的小麥已經陸續進入收穫期,小麥收穫「三部曲」是哪三部?收穫後注意什麼呢?今天就跟大家說說。 一、小麥收穫「三部曲」 1.上部曲,收割
  • 「木子姐姐說種植」畸形玉米穗形成原因
    經歷了春天的播種、夏天的耕耘,又到秋天玉米收穫的季節了。可是,有的田地裡玉米畸形穗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嚴重減產。現在就將玉米畸形穗的種類、相應症狀和發生原因、防治措施等一併分享給農民朋友們,供大家參考。1.禿尖症狀:在穗尖3-5釐米的地方有少量或沒有籽粒。穗尖籽粒在灌漿期和乳熟敗育。
  • 颱風一個接一個,玉米倒伏怎麼辦?
    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很多農民朋友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補救,為此,記者走進吉林農業大學,請相關專家針對颱風過後玉米倒伏問題,為農民朋友們詳細講解抗災補救的措施,以減少損失。倒伏輕的,可以不處理;倒伏較重,但沒有完全貼近地面的玉米,可以不扶起,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倒伏較重的已貼近地面,對於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嚴重影響的,可以將兩個壟的倒伏玉米4-6株進行捆綁,形成椎體,降低倒伏的影響,同時方便機械化收穫。颱風「海神」馬上入境,農民朋友們該如何抗災減災?
  • 今年買玉米種子,別被這些「花樣」給套路了!千萬注意!
    春節前後,正是農民購買玉米種子的旺季,每年都有農民朋友因為買到假冒偽劣種子而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等嚴重損失,因此,在購買種子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疏忽大意。因此,選購玉米新品種,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引進種植,否則容易導致減產等損失。有經驗的農民,往往會選擇當地上一年度表現不錯的品種,比較靠譜。  二、不要輕信商家忽悠  「我們這個玉米品種高產、抗病、抗倒、耐高溫,棒子大,不花粒,適合機收,畝產1900斤沒問題......」在商家的推廣營銷會議上,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介紹,其實這些話都是報喜不報憂。
  • 吉林榆樹:產糧「冠軍縣」大旱之年從容應對減產考驗
    榆樹市農業局局長張武介紹,由於春旱嚴重,春播玉米有近200萬畝沒有正常出苗,後來通過補種才搶回一些損失。但對於一些「新農人」來說,這場旱災的影響並不大。  「以前種玉米是靠天吃飯,現在合作社40多個蔬菜大棚不怕天氣變化,一年兩茬蔬菜利潤200多萬元。」榆樹市五棵樹鎮進步村進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龍生說。
  • 暴雨過後 玉米大面積倒伏!周口農業專家支招「保產」
    8月19日,大河報o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周口市商水縣譚莊鎮的一些村莊採訪時看到,田地裡玉米泡在積水裡,出現大面積倒伏。對此,記者採訪了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農學專家李可凡,請他支招玉米倒伏後的應急措施。因為風太大、雨太猛,農田像城區一樣跟著遭殃。在譚莊鎮卜劉寺村,不少即將成熟的玉米浸泡在尚未褪去的積水裡,還有的玉米出現大面積倒伏。當地農戶告訴記者,如果不及時採取補救辦法,今年秋收肯定減產。
  • 一棵玉米上長2個棒子,這是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了?農村老大爺笑而不語!
    所以,七八畝地裡的玉米都變成了「雙穗玉米」,很多村民也比較替這家的玉米種植戶擔心,這會不會讓七八畝地的玉米嚴重減產呢? 為了了解更多事情的真相,我們找到了種這七八畝地玉米的老大爺,問了問才知道,這七八畝地的雙穗玉米,是老大爺故意種的。
  • 脫髮嚴重怎麼辦吃什麼怎麼治 脫髮嚴重怎麼辦吃什麼怎麼治療
    脫髮嚴重怎麼辦吃什麼怎麼治現在的女性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而且現在很多女性都供房供車,所以生活壓力特別大,因此造成了很多女性都有掉頭髮的困擾。而,產後女性更是如此,而且產後女性發現自己生完寶寶之後,頭髮掉得特別多,這該怎麼辦呢?
  • 農村野山雞和野豬破壞農田,偷吃糧食,農民該怎麼辦?
    有些地方這些禽獸非常猖獗,群體數量又多,危害程度非常嚴重,糧食產量大部分都遭受了禽獸的損壞,消耗了大量的農產品,使農民只有微乎其微的收成,造成農民無法種植土地,無法生產糧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民種田是要有收穫的。民以食為天!農民種田的目的就是要生產糧食,維持生活。一旦農民種植的莊稼被野豬和野山雞損壞造成減產減收,農民的生活就會更加越來越困難。
  • 市場又「上頭」了 玉米價格走勢表現過於亮眼
    雙節假期之際,產區玉米開始大面積收穫,烘乾塔紛紛啟動。然而新糧價格打破季節性制約逆勢繼續上漲。節後主力2101合約玉米期貨價格開盤跳空高開迎來開門紅!輕鬆拿下2500元大關,昨日更是刷新2580元歷史高位。
  • 現在玉米市場不是理性和感性的問題
    這糧越囤這價格是真越漲啊,只要是今年拍陳糧的或者是說前幾波收到玉米的憋到現在賣的應該都不會賠錢,而且賺的都不少!  現在就是這個現象:玉米不受控也不可控!你只能被動去跟隨,如果深加工企業減下一條生產線還能生產,但是飼料企業不行啊——豬得吃「飯」啊,所以現在企業都很難受。
  • 杞縣老鄉曬玉米,收穫不及雨水泡
    昨天下午,多位杞縣的熱心拍客給杞縣家園發多張圖片及視頻並留言,其中一位五裡河鎮閻王廟村的拍客稱:「自己家裡剛收穫的玉米由於沒地方曬,便曬在了村裡不遠處的公路上,結果因為收蓋不及時導致玉米被雨水淋溼了。」
  • 玉米倒伏是品種不行還是沒噴矮壯素的原因?「鐵桿玉米」靠譜嗎?
    今年東北的玉米大面積倒伏讓「鐵桿玉米」品種又重新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之中,「鐵桿玉米」真的不會倒伏嗎?玉米倒伏是品種問題還是因為我們沒噴矮壯素的問題呢?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玉米倒伏的幾個問題,大家看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 種植「天然黑松露」——黑粉菌,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農村廣闊的原野上,玉米作為一種主要農作物,被農民廣泛種植。每年到了玉米快成熟季節,大片的玉米如同青紗帳在微風中沙沙作響,構成了鄉村壯美的畫卷。勤勞的農民期盼著玉米棒大籽滿,有個好的收穫。然而,當他們進入玉米叢中時,不時會發現玉米棒棒的苞裹皮上會長一種黑包。
  • 野豬偷吃玉米,該怎麼辦?
    1,野豬損壞農民莊稼怎麼辦,有沒人維權之路。新的民法典即將生效,實施了。2,民法典關係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人,包括人與動物利益等的方方面面。#今日玉米價格另,不排除野豬傷人,致人傷亡事件,相關的責任不能是空白,仍野豬撒歡讓農民受損,叫苦。歡迎眾友談談您的意見。
  • 種了玉米、花生、紅薯後,農民在地裡放幾個空啤酒瓶,到底為啥?
    前幾天在村裡查看農民朋友種花生和玉米的情況,村民李哥說自己前些天種下的花生,打開農業種植專用軟體一看長的還挺好,這兩天又看有點缺苗了,到地裡一看,發現剛出了苗的花生就被喜鵲給糟蹋了很多,氣的李哥難受,辛辛苦苦種的花生,就這麼被糟蹋了,特別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