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山東大多數地區的玉米都快成熟了,地裡的玉米也都結出了玉米穗。
在我們山東,家鄉話裡都將玉米叫成「棒子」。傳統上,一棵玉米杆上會只長1個棒子。但最近回家後,我們發現在路邊上有些玉米地裡的玉米,一棵玉米杆上居然長出了兩個棒子。
種過幾十年玉米的農村老大爺都知道,有些特殊的氣候條件和水肥條件下,玉米會發生授粉異常,一棵玉米杆上可能會長出2-5個棒子,由單穗玉米變成了多穗玉米。這種授粉異常的玉米每年都可能會遇到,但在整個玉米地裡佔的植株比例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今年我們發現,在我們那農村的公路邊上,有7-8畝地的玉米全部植株都長了兩個玉米穗。那麼大面積的玉米結了雙穗,這在以前是幾乎沒有發生過的。
這也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好奇和圍觀。
有些人認為這是玉米種子變異了,所以都長出雙穗。另外,則有些人懷疑這是轉基因的玉米,才會大面積的結出雙穗。
外行人可能看到玉米結了雙穗就覺得要豐收了,畢竟比以前多了一個穗,這產量還不翻倍?
而種過玉米的人都不會這麼天真的認為,雙穗玉米就會豐收。因為以往有些玉米結好幾個穗,但由於營養跟不上,每一個穗都非常小,整體的產量沒有上升,反而還導致了產量下降。
這個邏輯跟「少生優育」是一個道理,「孩子」多了,教育和營養跟不上,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七八畝地裡的玉米都變成了「雙穗玉米」,很多村民也比較替這家的玉米種植戶擔心,這會不會讓七八畝地的玉米嚴重減產呢?
為了了解更多事情的真相,我們找到了種這七八畝地玉米的老大爺,問了問才知道,這七八畝地的雙穗玉米,是老大爺故意種的。
據老大爺講,這是一個玉米新品種。推廣這個玉米品種的人說過,這個玉米品種不是什麼轉基因玉米,只不過是自然雜交出來的玉米品種。這玉米品種的名字叫「雙頭鷹」,意思是「長兩個頭的玉米」。據說,這個玉米種好了,產量能提高50%以上,於是很多人就嘗試著種這個玉米新品種。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這個玉米品種真的能將玉米產量提高麼?
在玉米收穫之前,沒有數據的情況下,很難確定或者否定這個說法。
我們也問了一些行內的人,大多數人認為,雙穗的玉米有利也有弊。
雙穗玉米發育成熟,所需要的水肥更多,需要農民投入更多的肥料,這樣才能保證兩個穗都發育成熟。如果水肥不足,很容易導致兩個穗都過小,發育不完全,從而讓玉米減產。
也就是說,雙穗玉米要高產,也是建立在更多的」水肥「上。
至於最後能比普通玉米高產多少,目前數據沒有出來之前,也不敢妄下定論,大家可以等玉米收穫後,我們來調查一下畝產量對比一下。
對於,這種雙穗的玉米品種,小編了解的也只有這些了,你是否有種過這樣的玉米,或者更了解這樣的玉米,可以評論告訴我們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