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玉米上長2個棒子,這是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了?農村老大爺笑而不語!

2020-12-24 騰訊網

這些天,山東大多數地區的玉米都快成熟了,地裡的玉米也都結出了玉米穗。

在我們山東,家鄉話裡都將玉米叫成「棒子」。傳統上,一棵玉米杆上會只長1個棒子。但最近回家後,我們發現在路邊上有些玉米地裡的玉米,一棵玉米杆上居然長出了兩個棒子

種過幾十年玉米的農村老大爺都知道,有些特殊的氣候條件和水肥條件下,玉米會發生授粉異常,一棵玉米杆上可能會長出2-5個棒子,由單穗玉米變成了多穗玉米。這種授粉異常的玉米每年都可能會遇到,但在整個玉米地裡佔的植株比例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今年我們發現,在我們那農村的公路邊上,有7-8畝地的玉米全部植株都長了兩個玉米穗。那麼大面積的玉米結了雙穗,這在以前是幾乎沒有發生過的。

這也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好奇和圍觀。

有些人認為這是玉米種子變異了,所以都長出雙穗。另外,則有些人懷疑這是轉基因的玉米,才會大面積的結出雙穗。

外行人可能看到玉米結了雙穗就覺得要豐收了,畢竟比以前多了一個穗,這產量還不翻倍?

而種過玉米的人都不會這麼天真的認為,雙穗玉米就會豐收。因為以往有些玉米結好幾個穗,但由於營養跟不上,每一個穗都非常小,整體的產量沒有上升,反而還導致了產量下降。

這個邏輯跟「少生優育」是一個道理,「孩子」多了,教育和營養跟不上,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七八畝地裡的玉米都變成了「雙穗玉米」,很多村民也比較替這家的玉米種植戶擔心,這會不會讓七八畝地的玉米嚴重減產呢?

為了了解更多事情的真相,我們找到了種這七八畝地玉米的老大爺,問了問才知道,這七八畝地的雙穗玉米,是老大爺故意種的。

據老大爺講,這是一個玉米新品種。推廣這個玉米品種的人說過,這個玉米品種不是什麼轉基因玉米,只不過是自然雜交出來的玉米品種。這玉米品種的名字叫「雙頭鷹」,意思是「長兩個頭的玉米」。據說,這個玉米種好了,產量能提高50%以上,於是很多人就嘗試著種這個玉米新品種。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這個玉米品種真的能將玉米產量提高麼?

在玉米收穫之前,沒有數據的情況下,很難確定或者否定這個說法。

我們也問了一些行內的人,大多數人認為,雙穗的玉米有利也有弊。

雙穗玉米發育成熟,所需要的水肥更多,需要農民投入更多的肥料,這樣才能保證兩個穗都發育成熟。如果水肥不足,很容易導致兩個穗都過小,發育不完全,從而讓玉米減產。

也就是說,雙穗玉米要高產,也是建立在更多的」水肥「上。

至於最後能比普通玉米高產多少,目前數據沒有出來之前,也不敢妄下定論,大家可以等玉米收穫後,我們來調查一下畝產量對比一下。

對於,這種雙穗的玉米品種,小編了解的也只有這些了,你是否有種過這樣的玉米,或者更了解這樣的玉米,可以評論告訴我們您的見解。

相關焦點

  • 一棵玉米結了十幾個玉米棒,產量翻十幾倍?異想天開還是新技術?
    種植玉米過程中,一棵玉米結一個玉米棒,這是大家多年來普遍遇到的情況,而從生長情況來看,一個玉米棒籽粒比較飽滿,即使有小部分出現多棒的情況,也是僅限於2-3個較多,而多餘的玉米棒,基本上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產量。
  • 陽臺也能種玉米,一手掰個玉米棒子,太爽了!
    定植的盆必須要足夠大,一盆栽一棵,土壤要多,不然後期長不大! 因為是在天台養的,風大,風媒授粉,不需要人操心,就是花盆裡的產量比較低了,一棵玉米樹,就結出2個玉米棒子!
  • 農技小知識:玉米根部杈子打不打?一棵玉米結幾個棒子正合適?
    第一、關於玉米杈子玉米主莖根部生長出的玉米芽子,俺們這也叫玉米杈子,這個是不用掰下來,是不用打理的,不管玉米杈子對玉米生長上幫助了還是影響了,目測是看不出來的。剛開始種雜交玉米,發現玉米大喇叭口前,玉米根部長出幾個杈子,有勤快人就鑽進玉米地把杈子打掉了;懶人怕熱怕累,就沒搭理這玉米杈子,怎麼到玉米成熟後,那些玉米杈子沒有了。打掉玉米杈子的和沒打掉玉米杈子的農戶,也沒看出玉米棒子長得大了或者小了,也沒看出對玉米產量有啥影響。
  • 【秦安風情】所謂鄉愁就是吃上一棒秦安老家的煮玉米棒子……
    定西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會種很多包穀,種的過程相當辛苦,但是收穫的時候叫人欣喜異常。人們常說老家不老,每次心念到「老家」兩字,總是感覺那麼親近、那麼溫馨。儘管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離老家不遠,但總是時常想起老家的老屋,老家的味道,老家的草木……老家的玉米,在眼下玉米飄香的季節,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 新華社:對待轉基因 不能一棒打死!
    轉基因農產品是否安全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全球話題。不時出現的所謂轉基因產品危害性報告、國內就此問題的探討乃至「嘴仗」,曾引發廣泛關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農辦)相關負責人28日在結合中央一號文件談「三農」熱點問題時也講到,要從源頭上防止轉基因種子未經審定非法流入市場。
  • 你怎樣存儲玉米棒子才不會民黴?
    第一要讓玉米棒子不發黴,讓玉米棒子在地裡多幹一些時候再採收,在地裡玉米長在玉米樹上幹得快,也不會發黴,以減少採收後太溼,如果玉米採收時太溼,無論怎樣儲存都會發黴,在地裡讓多幹一會,然後採收,不用晾曬,就可儲存了。一般在地裡需幹成下圖樣子。玉米樹全黃了再採收。
  • 農林牧漁行業: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行漸近
    世界種業TOP20集團已形成「兩超、四強、特色發展」新格局:第一梯隊的是拜耳、科迪華,兩者佔據TOP20總銷售額近60%,兩大集團在轉基因作物與現代生物技術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第二梯隊囊括先正達、巴斯夫、利馬格蘭和科沃施,這四家集團佔據TOP20總銷售額26%;剩餘14家企業佔比僅為14%,這些企業擁有特色的種子業務,如丹農和百綠的牧草、草坪草種子業務,坂田和瑞克斯旺的蔬菜種子業務,瀧井的花卉種子業務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7月15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種。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凡是丫子多的玉米主莖形態上都是矮粗胖,丫子越多,主莖旺長的可能性就越小。植株矮粗胖才是豐產的標誌! 5、生殖要素的回流。丫子在玉米抽雄後會逐漸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產物、生殖要素會回流到主莖,最後為玉米成熟提供養分 6、掰了容易感染病蟲害。
  • 玉米丫子和棒子是留還是去?千萬不能同樣處理
    今年玉米的價格持續上漲,現在也正是夏玉米管理的關鍵時刻,玉米丫子和棒子要不要掰再一次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這些多出來的東西到底會不會分走養分?留著可以多產還是導致減產?想必這都是玉米種植經驗不足的朋友的們擔心的問題。下面就來說說到底是丫子和棒子到底掰不掰。
  • 【長知識】玉米棒子上的玉米列數一般都是偶數的
    1.世界上運行距離最長的客運火車(非換乘旅程)是從莫斯科開往平壤的國際聯運車廂。路程共計10175千米,預計耗時210小時20分鐘。
  • 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要不要掰掉?不摘會不會影響產量
    小時候家裡掰玉米的時候,因為我力氣不怎麼大,所以只能在家裡扒玉米皮,把新摘來的玉米都扒出來曬乾,然後用機器打成一個個的玉米粒,好的就留著製作成玉米面,壞一點的就留著給家裡的牲畜吃我見識過玉米從播種到收割的過程,就感覺播種完沒多久,就會發芽長成一棵棵玉米苗。
  • |黃秀美| 溫暖的玉米
    汗水無聲滲入父親脖頸搭著的毛巾上。我的鋤頭小,欺不住那些堅硬的麥茬,只好負責「過壟眼」,所謂過壟眼,就是用鋤頭把玉米棵周圍的雜草剔除,小鋤頭靈巧,拐彎抹角,幹這個活正好。扛著鐵鋤走過村頭時,村小學的高老師還和我打秧,說,小人小馬小刀搶。是的,小人兒不過十五六歲,剛剛學著做農活,因為手法身法不協調,一鋤耪下去沒個準頭,耪斷玉米棵也是有的。眼看著水靈靈的玉米棵應聲倒下,又心疼又害怕。
  • 玉米棒子不能丟,掰碎了墊盆底,透水又透氣
    最近雙十一,花花無意中看到竟然有的商家在賣玉米棒子,起初花花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咱們平時吃完了玉米剩下的玉米棒子,賣的價格還不便宜呢~十來塊錢一包,花花想,這玩意在農村,每年收了玉米之後別提有多少了,最後不是扔掉了就是餵豬了,這麼一來,花花好像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 在河南農村,一棵麻能做什麼? | 豫記
    不見翻耙耕地、不見澆水施肥,只需在初春時候撒一把黝黑的麻子到地上,初夏時候就會長出一棵棵挺拔玉立的麻來。 麻的身姿挺拔妙曼修長,頭頂上還佩戴著一朵朵精緻的黃花,頗有小家碧玉的氣質,像極了那位正在讀高中的鄰家大姐姐。
  • 轉基因之困_中國政協傳媒網
    世界上第一次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是在美國,我最早參與這一系列工作。我們發現有一種細菌能夠殺蟲,噴上去,蟲就會死。後來科學家研究以後,發現這個讓蟲死的細菌是一種蛋白質,是生物中的DNA。這個蛋白質進到蟲子的腸道裡面不能消化,一直堆在上面。蛋白質能夠使蟲的腸道膜變化,馬上就會死掉。這樣人就用這個細菌來控制蟲,或者生物防治,現在農村還在用,特別有效。我印象最深的是,最早在西紅柿上面做實驗。
  • 玉米棒子上黑乎乎的顆粒物是什麼?竟然能賣300塊一斤?漲知識了
    隨著入夏之後,高溫高溼的氣候特徵會越來越明顯,而六七月份也到了病蟲害侵蝕玉米的高發期。可以說這段時期的田間管理對於未來兩三個月的收穫是影響較大的,各地氣候差異也會導致玉米病蟲害情況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提前防治才算關鍵。
  • 和谷:玉米金黃
    地畔發黃的玉米稈上,成熟的玉米棒子已垂下謙卑而安然的頭顱;墒好的地中心還是一片青綠,掰開玉米包皮用指甲掐一掐,顆粒堅硬瓷實,也熟透了。播種時上足了茅廁的底肥,小苗出齊後,老母親在三伏天挪著小凳子鋤過一遍草,趕上好雨水,玉米就瘋長起來了,抽穗,吐纓,斂籽,眼看著就是一料好收成。剝開幾層襁褓似的乾淨的包皮,便是黃亮亮、排列有序、色澤勻稱的顆粒。
  • 網友實拍收玉米圖片,一天之內火遍肥城人朋友圈!你家開始掰棒子了嗎?
    小編從小是在項城農村長大的,一提起中秋節
  • 沈丘網友實拍收玉米圖片,一天之內火遍朋友圈!你家開始掰棒子了嗎?
    玉米棒子個頭大,顆粒飽滿。有的地玉米種得稠,「利奇馬」颱風來襲時,出現倒伏導致減產,看來種莊稼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想有好收成,不僅要天時地利,還需要科學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玉米都被運回家堆放在自家院子裡,大家又開始忙著剝皮,找個陽光充裕的平坦地面開始曬玉米了,平房樓頂就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