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小知識:玉米根部杈子打不打?一棵玉米結幾個棒子正合適?

2020-12-22 回村歇歇

關於玉米種植,那些糾纏不清的說法,這個呀!回村歇歇老農俺只能根據俺邯鄲當地玉米種植情況來說說,每個農業生長帶的情況肯定不同。

第一、關於玉米杈子

玉米主莖根部生長出的玉米芽子,俺們這也叫玉米杈子,這個是不用掰下來,是不用打理的,不管玉米杈子對玉米生長上幫助了還是影響了,目測是看不出來的。剛開始種雜交玉米,發現玉米大喇叭口前,玉米根部長出幾個杈子,有勤快人就鑽進玉米地把杈子打掉了;懶人怕熱怕累,就沒搭理這玉米杈子,怎麼到玉米成熟後,那些玉米杈子沒有了。打掉玉米杈子的和沒打掉玉米杈子的農戶,也沒看出玉米棒子長得大了或者小了,也沒看出對玉米產量有啥影響。

第二、留一個玉米棒子好還是留兩個玉米棒子

我們邯鄲都是種植的夏玉米,密度根據品種不同,畝保苗在4000~5000株之間。每株玉米不用管事,都是一個玉米棒子,個別缺苗的地方或者地頭壟溝邊沿偶爾有兩個玉米棒子的植株,但都是上面的玉米棒子大,下面的玉米棒子小,用老百姓的話說:搗蒜錘子一樣。還有就是農戶沒有注意,有不少玉米植株一個大棒子下面會有一個「老頭牙」一樣的棒子,就是玉米芯上稀稀落落沒幾個籽粒,並且比「主棒子」表現為晚熟。

第三、俺鄰居曾經做過一次試驗:

把每株玉米杆上先長出來的玉米棒子下面那個吐出授粉絲的「二棒子」用刀切下抽出來;這樣明顯看出主棒子少有禿尖,有明顯增產效果。就是「老頭牙」那樣的「二棒子」消耗的養分轉化到主棒子上了。雖然有增產,但增長量不大,抵消不了人工成本,也就沒人再進行。這個喜歡鑽研的鄰居,在玉米棒子能煮著吃的時候,他把地頭和壟溝邊沿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到城裡賣了嫩玉米;結果本來是「老頭牙」的「二棒子」到玉米成熟時,又長出一個半大棒子,這個半大棒子大概是正常的一個棒子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大小。這第「2」種實驗是建立在玉米稀植的情況下,如果是大田中間,像俺這這樣密植的夏玉米,肯定會有很多植株長出的是「搗蒜錘子」一樣的玉米吧!肯定不能大田推廣。

第四,玉米隔一行去雄,在我們這裡有人做過實驗,看不出增產效果,也就沒人徒勞了。

以上,就是回村歇歇老農,根據邯鄲夏玉米種植,關於玉米杈子打不打,棒子是留一個還是留兩個的經驗分享,但願對你有所幫助!別忘記點下右上「關注」一下,謝謝!(下面圖例為回村歇歇製作)

相關焦點

  • 陽臺也能種玉米,一手掰個玉米棒子,太爽了!
    定植的盆必須要足夠大,一盆栽一棵,土壤要多,不然後期長不大! 因為是在天台養的,風大,風媒授粉,不需要人操心,就是花盆裡的產量比較低了,一棵玉米樹,就結出2個玉米棒子!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 為什麼不用掰? 1、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研究表明: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畝的葉面積為2374-310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畝葉面積僅為1646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乾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一棵玉米結了十幾個玉米棒,產量翻十幾倍?異想天開還是新技術?
    種植玉米過程中,一棵玉米結一個玉米棒,這是大家多年來普遍遇到的情況,而從生長情況來看,一個玉米棒籽粒比較飽滿,即使有小部分出現多棒的情況,也是僅限於2-3個較多,而多餘的玉米棒,基本上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產量。
  • 一棵玉米上長2個棒子,這是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了?農村老大爺笑而不語!
    這些天,山東大多數地區的玉米都快成熟了,地裡的玉米也都結出了玉米穗。 在我們山東,家鄉話裡都將玉米叫成「棒子」。傳統上,一棵玉米杆上會只長1個棒子。但最近回家後,我們發現在路邊上有些玉米地裡的玉米,一棵玉米杆上居然長出了兩個棒子。
  • 【秦安風情】所謂鄉愁就是吃上一棒秦安老家的煮玉米棒子……
    定西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會種很多包穀,種的過程相當辛苦,但是收穫的時候叫人欣喜異常。人們常說老家不老,每次心念到「老家」兩字,總是感覺那麼親近、那麼溫馨。儘管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離老家不遠,但總是時常想起老家的老屋,老家的味道,老家的草木……老家的玉米,在眼下玉米飄香的季節,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 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要不要掰掉?不摘會不會影響產量
    小時候家裡掰玉米的時候,因為我力氣不怎麼大,所以只能在家裡扒玉米皮,把新摘來的玉米都扒出來曬乾,然後用機器打成一個個的玉米粒,好的就留著製作成玉米面,壞一點的就留著給家裡的牲畜吃我見識過玉米從播種到收割的過程,就感覺播種完沒多久,就會發芽長成一棵棵玉米苗。
  • 玉米棒子上黑乎乎的顆粒物是什麼?竟然能賣300塊一斤?漲知識了
    隨著入夏之後,高溫高溼的氣候特徵會越來越明顯,而六七月份也到了病蟲害侵蝕玉米的高發期。可以說這段時期的田間管理對於未來兩三個月的收穫是影響較大的,各地氣候差異也會導致玉米病蟲害情況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提前防治才算關鍵。
  • 玉米施肥的俗語「一追尺把高,二追齊齊腰,三追剛露毛」啥意思?
    玉米是北方農村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想要玉米高產,除了精心管理以外,玉米需要大肥大水,天氣乾旱缺了水的玉米,短時間內可能造成葉子乾枯,影響玉米生長。而如果長時間乾旱,則會造成絕產。不過僅僅有水也是不夠的,玉米還需要充足的肥料,而給玉米施肥需要把控好時間段,也就是問題中的口訣:一追尺把高,二追齊齊腰,三追剛露毛。玉米追施肥料第一個階段,就是玉米苗長到一尺左右高的時候,就應該施肥了。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玉米,第一次施肥通常都是氨水,是一種特別刺鼻的液體肥料。那種肥料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施進地裡。
  • 又逢玉米豐收 滿眼儘是黃金穗
    (建議在有wifi的環境下觀看)【主持人】: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大家好,歡迎收看《赤壁農業》。在上期的節目裡面,我們給農民朋友講解了玉米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想必很多農民朋友也運用其中。同時伴隨著仲夏季節的到來,玉米已到成熟時期,那我市的玉米收穫情況如何了,我們一起去看看。
  • 玉米丫子和棒子是留還是去?千萬不能同樣處理
    今年玉米的價格持續上漲,現在也正是夏玉米管理的關鍵時刻,玉米丫子和棒子要不要掰再一次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這些多出來的東西到底會不會分走養分?留著可以多產還是導致減產?想必這都是玉米種植經驗不足的朋友的們擔心的問題。下面就來說說到底是丫子和棒子到底掰不掰。
  • |黃秀美| 溫暖的玉米
    我的鋤頭小,欺不住那些堅硬的麥茬,只好負責「過壟眼」,所謂過壟眼,就是用鋤頭把玉米棵周圍的雜草剔除,小鋤頭靈巧,拐彎抹角,幹這個活正好。扛著鐵鋤走過村頭時,村小學的高老師還和我打秧,說,小人小馬小刀搶。是的,小人兒不過十五六歲,剛剛學著做農活,因為手法身法不協調,一鋤耪下去沒個準頭,耪斷玉米棵也是有的。眼看著水靈靈的玉米棵應聲倒下,又心疼又害怕。趕忙蹲下身,把苗扶正,用手攏了土培住壓實。
  • 一粒玉米的前世今生:浪費糧食遭天譴!
    他用玉米芯作工具,把棒子尖部和根部的玉米剝下來。這兩個地方的玉米飽滿度稍差一點,長相也不那麼齊整。而我,作為長在中部的最好的玉米粒,依然附著在芯上。嚴國仁把剝去頭尾的棒子再次紮起,掛回屋簷下。一直到第二年初春,嚴國仁才把我取下來。他仔細查看棒子,把變色的去掉,把生蟲的去掉,把有凹陷的去掉。一根棒子上只留下犬牙交錯的百十粒,我就在這其中。
  • 秋收掰棒子場景不見蹤影平陰萬餘畝玉米開割青貯
    青貯玉米降低了畜牧養殖成本。但與往年相比,自己動手或用玉米聯合收割機在田裡掰棒子的場景不見了蹤影,最常見的是一臺臺穿梭在田間地頭的青貯玉米收割機將新鮮的玉米連同秸稈一起打(、粉碎成青貯飼料後,直接運到了指定的奶牛養殖基地。  在種植了400畝玉米的榆山街道辦事處田山村,村民不用再像往年那樣到地裡辛勤勞作好幾天,把玉米棒子掰下來、運回家後晾曬、儲存,村裡的利群種植養殖合作社早就給地裡將要成熟的玉米找好了下家。
  • 你怎樣存儲玉米棒子才不會民黴?
    第一要讓玉米棒子不發黴,讓玉米棒子在地裡多幹一些時候再採收,在地裡玉米長在玉米樹上幹得快,也不會發黴,以減少採收後太溼,如果玉米採收時太溼,無論怎樣儲存都會發黴,在地裡讓多幹一會,然後採收,不用晾曬,就可儲存了。一般在地裡需幹成下圖樣子。玉米樹全黃了再採收。
  • 老家故事|玉米飄香
    而我小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了。應該是玉米面湯玉米面饃,離了玉米不活。說實話,玉米面粗粗的沙沙的不好吃,母親就變著法的做,把玉米面用開水燙一下,在鏊子裡烙成金黃金黃又酥又香的玉米面餅,或者蒸玉米面花卷饃,一層白一層黃翻卷著如盛開的花兒一般。
  • 玉米棒子不能丟,掰碎了墊盆底,透水又透氣
    最近雙十一,花花無意中看到竟然有的商家在賣玉米棒子,起初花花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咱們平時吃完了玉米剩下的玉米棒子,賣的價格還不便宜呢~十來塊錢一包,花花想,這玩意在農村,每年收了玉米之後別提有多少了,最後不是扔掉了就是餵豬了,這麼一來,花花好像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 4400粒玉米種子能種多少畝?要考慮什麼?
    4400粒玉米種子能種多少畝?要考慮什麼?一畝耕地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如果種密植玉米,行距五十釐米,株距三十釐米,就是四千四百四十棵苗。這四千四百粒玉米種子如果是百分之百的發芽率,就能種九點九畝地,將近一畝地。
  • 如何種植玉米才能使玉米的穗大粒重?
    很多人在選購玉米種子的時候,喜歡選擇以前沒有種過的"新品種",更喜歡沒有種過的大穗型玉米品種。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大穗型玉米棒子大,在田間"靚砣",能夠獲得高產。所以,近年也有不少種業公司圍繞農戶的這一市場需求,研發了不少的大穗型玉米品種,如鄂玉18,登海3791,曾經的臨奧一號,海禾一號,陵玉987等。這些大穗型的玉米品種曾經給喜歡種植大穗型玉米品種的人帶來了歡樂帶來了豐收,但亦有不乏收穫不理的人存在。有些年歲有些地塊特別高產,有些年歲有地塊特別減產甚至於絕收。
  • 紅軸玉米和白軸玉米到底有啥差別?
    有的說紅軸玉米產量高,有的說白軸玉米產量高,有的紅軸玉米更抗病,有的說白軸玉米耐高溫,大家各說各的理,似乎又都有理,到底誰說的對呢?不妨來比較一下:再來說說白軸玉米,白軸玉米在黃淮海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白軸玉米品種的葉片相對來說比較寬,而且比較密集,穗分枝較多,與紅軸玉米品種相比,它的抗倒性差一些,但是抗病性較好。
  • 玉米怎麼種植才會高產?
    玉米怎麼種植才會高產?我們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清楚玉米的正常產量。玉米畝產量一般在800-1200斤,因土質、品種等原因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同一個地區,丘陵和平原要差一倍。我們挑選的玉米種子應選擇抗病性強、產量高、抗倒伏能力強的緊湊品種,因為很多品種看上去玉米棒子很大,可是玉米芯卻很粗,這樣的玉米棒子出玉米粒並不多。所以在挑選玉米種的時候,應該選擇芯細的玉米品種,這類玉米種長出的玉米,看上去玉米棒子並不太大,可是卻產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