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存儲玉米棒子才不會民黴?

2020-12-27 農人潘哥

第一要讓玉米棒子不發黴,讓玉米棒子在地裡多幹一些時候再採收,在地裡玉米長在玉米樹上幹得快,也不會發黴,以減少採收後太溼,如果玉米採收時太溼,無論怎樣儲存都會發黴,在地裡讓多幹一會,然後採收,不用晾曬,就可儲存了。一般在地裡需幹成下圖樣子。玉米樹全黃了再採收。

玉米在地裡幹透了,好採收。

第二農村人一般玉米較少時,可以將玉米外衣留一些,五六個玉米辮起來,串在木桿上晾著,就不會發黴了。如下圖。

這種方法很好,玉米永遠也不會發黴

但這樣是比較麻煩,很費工夫,適用於量少的情況下。

第三玉米量多時,可用鐵絲網圍成圓柱狀,然後將玉來裝進去,這樣簡單省事,玉米棒子可裡外透風,玉米就不會發黴了,如下圖的樣子。

玉米多時這種方法很省事,也不會發黴

以上是農村經常使用的方法,你還有新方法嗎?

相關焦點

  • 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要不要掰掉?不摘會不會影響產量
    其實玉米想要高產也不是沒有訣竅,我們都知道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長玉米丫子或者多長棒子的情況,有的人覺得這些是累贅,需要摘掉,有的人覺得不需要多做無用功,那到底要不要摘呢?不摘的話不會影響產量嗎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是因為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隙,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裡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 陽臺也能種玉米,一手掰個玉米棒子,太爽了!
    前兩年花花一直跟大家玩的是玉米小綠植盆栽,就是把玉米泡水裡養成觀賞小綠植,但是你見過盆栽玉米結果嗎? 就是在花盆裡種玉米,看下圖,是不是很神奇?
  • 玉米丫子和棒子是留還是去?千萬不能同樣處理
    今年玉米的價格持續上漲,現在也正是夏玉米管理的關鍵時刻,玉米丫子和棒子要不要掰再一次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這些多出來的東西到底會不會分走養分?留著可以多產還是導致減產?想必這都是玉米種植經驗不足的朋友的們擔心的問題。下面就來說說到底是丫子和棒子到底掰不掰。
  • 大衣哥提籃子,玉米地裡掰棒子,網友的一句評論很亮
    圖片中,大衣哥在玉米地裡掰棒子,綠葉掩映中,提著籃子從裡面走出來。 大衣哥穿著花格子上衣,沒有包頭巾,也沒有戴帽子,在玉米地裡掰了一籃子棒子走出來,看著那籃子很小,一籃子也沒有幾穗棒子,大衣哥提的看著也不怎麼費勁,看著倒有些作秀的嫌疑。
  • 農技小知識:玉米根部杈子打不打?一棵玉米結幾個棒子正合適?
    剛開始種雜交玉米,發現玉米大喇叭口前,玉米根部長出幾個杈子,有勤快人就鑽進玉米地把杈子打掉了;懶人怕熱怕累,就沒搭理這玉米杈子,怎麼到玉米成熟後,那些玉米杈子沒有了。打掉玉米杈子的和沒打掉玉米杈子的農戶,也沒看出玉米棒子長得大了或者小了,也沒看出對玉米產量有啥影響。
  • 【秦安風情】所謂鄉愁就是吃上一棒秦安老家的煮玉米棒子……
    有沒有一種食物會勾起幼時的記憶,一種濃濃的家鄉味。定西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會種很多包穀,種的過程相當辛苦,但是收穫的時候叫人欣喜異常。人們常說老家不老,每次心念到「老家」兩字,總是感覺那麼親近、那麼溫馨。儘管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離老家不遠,但總是時常想起老家的老屋,老家的味道,老家的草木……老家的玉米,在眼下玉米飄香的季節,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 玉米棒子上尋食的北紅尾鴝
    一袋袋的玉米倒地上晾曬的時候,它們最關注的是玉米棒子上的那些肉滾滾的蟲子。那些活潑的小肉蟲,是它們可口的食物。 雖然一大堆蟲蟲食物對它們誘惑很大,但是它們也不會為了食物輕易靠近人——畢竟生存才是第一要義——它們都等人轉身離去之後才去玉米中啄蟲子吃,一旦發現有人來或者有目光抬頭望向它們,它們都會非快地飛開,眨眼就叫你找不到它蹤跡。它們機警的程度簡直令人稱奇。 我能抓拍到下面這張照片也是很有緣分了。
  • 玉米棒子不能丟,掰碎了墊盆底,透水又透氣
    最近雙十一,花花無意中看到竟然有的商家在賣玉米棒子,起初花花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咱們平時吃完了玉米剩下的玉米棒子,賣的價格還不便宜呢~十來塊錢一包,花花想,這玩意在農村,每年收了玉米之後別提有多少了,最後不是扔掉了就是餵豬了,這麼一來,花花好像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 一棵玉米上長2個棒子,這是變異了,還是轉基因了?農村老大爺笑而不語!
    這些天,山東大多數地區的玉米都快成熟了,地裡的玉米也都結出了玉米穗。 在我們山東,家鄉話裡都將玉米叫成「棒子」。傳統上,一棵玉米杆上會只長1個棒子。但最近回家後,我們發現在路邊上有些玉米地裡的玉米,一棵玉米杆上居然長出了兩個棒子。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 為什麼不用掰? 1、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研究表明: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畝的葉面積為2374-310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畝葉面積僅為1646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乾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秋收掰棒子場景不見蹤影平陰萬餘畝玉米開割青貯
    青貯玉米降低了畜牧養殖成本。但與往年相比,自己動手或用玉米聯合收割機在田裡掰棒子的場景不見了蹤影,最常見的是一臺臺穿梭在田間地頭的青貯玉米收割機將新鮮的玉米連同秸稈一起打(、粉碎成青貯飼料後,直接運到了指定的奶牛養殖基地。  在種植了400畝玉米的榆山街道辦事處田山村,村民不用再像往年那樣到地裡辛勤勞作好幾天,把玉米棒子掰下來、運回家後晾曬、儲存,村裡的利群種植養殖合作社早就給地裡將要成熟的玉米找好了下家。
  • 網友實拍收玉米圖片,一天之內火遍肥城人朋友圈!你家開始掰棒子了嗎?
    每年中秋前後,都是玉米大面積成熟的時候,今年也是這樣,小編老家的莊裡今天已經開始掰棒子了!玉米棒子個頭大,顆粒飽滿。有的地玉米種得稠,「利奇馬」颱風來襲時,出現倒伏導致減產,看來種莊稼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想有好收成,不僅要天時地利,還需要科學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 沈丘網友實拍收玉米圖片,一天之內火遍朋友圈!你家開始掰棒子了嗎?
    每年中秋前後,都是玉米大面積成熟的時候,今年也是這樣,小編老家的莊裡今天已經開始掰棒子了!玉米棒子個頭大,顆粒飽滿。有的地玉米種得稠,「利奇馬」颱風來襲時,出現倒伏導致減產,看來種莊稼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想有好收成,不僅要天時地利,還需要科學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 【長知識】玉米棒子上的玉米列數一般都是偶數的
    3.玉米棒子上的玉米列數一般都是偶數的,吃的時候你可以留意一下。 5.當你不知道一個字怎麼讀又想打字出來的時候,在電腦(手機貌似不行)用輸入法輸入「u」再輸入你想的那個字的拆分字。
  • 一粒玉米的前世今生:浪費糧食遭天譴!
    前世我是一粒玉米,生長於一隻碩大的玉米棒子。我的主人嚴國仁網名三目巨人,事實上身材矮小,那時候也很瘦弱。主人收莊稼的時候,把我從母株掰了下來,扔進背上的竹背簍,和幾百個玉米棒子擠在一起。背回家後,嚴國仁趁夜把我以及其他上千的玉米棒子的外包皮撕開。撕到我的時候,頓了一下,把我翻來覆去看了幾眼,發現我所在的棒子是少見的大,我和我的兄弟們顆粒飽滿,略顯晶瑩,長相齊整。因此他在棒子上留下了兩張苞皮,把我扔到一邊。在這裡,都是挑選出來的好玉米。
  • 為什麼韓國人被叫做棒子
    根據網上段子的流傳,「棒子」的來源主要有三:一個是說,韓國人(朝鮮)喜歡吃玉米,家家戶戶掛滿了玉米。而玉米在北方話中又稱「棒子」,因此就把他們稱為「棒子」。不過這個說法漏洞很大,韓國人並非特別鍾情玉米,也吃大米、麵條。如果要以食品來作為這個民族的稱呼,叫「泡菜」遠比「棒子」合適。
  • 「高麗棒子」的前世今生
    下面是筆者所整理的常見的幾種說法,讓我們一起走進「高麗棒子」一詞的前世今生。靠譜程度:★☆☆☆☆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人之所以稱呼朝鮮人為「高麗棒子」是因為朝鮮人喜食玉米,常在秋冬時節將收穫的玉米掛滿房前屋後,而玉米在中國北方又被稱作棒子,所以中國人便稱朝鮮人為「高麗棒子」。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毫無事實根據。
  • 「高麗棒子」是怎麼來的?原來真是因為朝鮮人的棒子厲害!
    但這個詞並不是剛剛興起的網絡詞彙,而是一個清代就已產生的老詞兒;人們把朝鮮(韓國)人稱為高麗棒子,有老詞新用的意思。那麼這個詞是怎麼產生的?有人認為,「高麗棒子」與朝鮮人種植玉米有關。朝鮮人喜食玉米,常在秋冬時節將收穫的玉米掛滿房前屋後,而玉米在中國北方稱棒子,於是「高麗棒子」就成了朝鮮人的代稱。
  • 玉米煮多了吃不完怎樣辦?教你這樣保存,放一年不變質,新鮮如初
    本期導讀:玉米煮多了吃不完怎樣辦?教你這樣保存,放一年不變質,新鮮如初立秋後,是鮮玉米大量上市的季節,玉米分為普通玉米和特種玉米,我們平時吃的玉米就屬於特種玉米類的糯玉米、甜玉米。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麥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黃素等高營養物質,對人體是十分有益的。我們很多時候會遇到玉米煮多了,或者玉米買多了,吃不完怎麼辦?還有些朋友冬季也想吃到新鮮的玉米,可是買不到。今天教你鮮玉米這樣保存,放一年不變質,鮮嫩如初,用來直接吃,或者煲湯、燉菜、炒菜吃都可以。
  • 玉米棒子上黑乎乎的顆粒物是什麼?竟然能賣300塊一斤?漲知識了
    隨著入夏之後,高溫高溼的氣候特徵會越來越明顯,而六七月份也到了病蟲害侵蝕玉米的高發期。可以說這段時期的田間管理對於未來兩三個月的收穫是影響較大的,各地氣候差異也會導致玉米病蟲害情況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提前防治才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