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轉基因作物集中度高,全球種業集團呈現「兩超四強、特色發展」。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排名前五位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前五大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佔比高達91%;全球前四大轉基因作物依次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2019年四大品種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總種植面積99.05%。世界種業TOP20集團已形成「兩超、四強、特色發展」新格局:第一梯隊的是拜耳、科迪華,兩者佔據TOP20總銷售額近60%,兩大集團在轉基因作物與現代生物技術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第二梯隊囊括先正達、巴斯夫、利馬格蘭和科沃施,這四家集團佔據TOP20總銷售額26%;剩餘14家企業佔比僅為14%,這些企業擁有特色的種子業務,如丹農和百綠的牧草、草坪草種子業務,坂田和瑞克斯旺的蔬菜種子業務,瀧井的花卉種子業務,隆平高科的水稻種子業務等。
我國轉基因產業化審批流程嚴格,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反超美國品種。
我國轉基因生物研究和產業化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級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評價階段包括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領取安全證書五個階段,為確保安全評級科學、可靠、公平和全面,農業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在轉基因產品的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安全證書申領三個方面,實行單票否決制。在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後,還需要經過作物種子新品種審定,此後還需要獲得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1996年我國開啟Bt棉花商業化種植,2003年之前,美國抗蟲棉種植面積在我國佔主導地位,2003年國產抗蟲棉種植面積首次超過美國抗蟲棉種植面積,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53.9%,
2007年國產抗蟲棉種植面積已大幅攀升至96.1%。
中央強調解決種子問題,20/21玉米供需缺口或達2454萬噸。
從政策層面看,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強調了解決種子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我們判斷,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行漸近。從基本面看,2016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我國玉米開啟去產能之路,2020年玉米臨儲庫存消化殆盡,2021-2022年畜禽存欄上升將帶動玉米需求快速增加,我國玉米將繼續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1年1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計2020/21我國玉米供需缺口2454萬噸,需進一步消耗庫存。
我們判斷,玉米轉基因商業化將漸行漸近。
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行漸近,龍頭種業公司有望充分享受行業擴容。
①維度一:2018年我國常規玉米種子成本55.72元/畝,而2018年美國玉米種子(以轉基因為主)價格為110.93元/畝,中國轉基因玉米種子若實現商業化,價格上限有翻番空間;②維度二:2001-2010年美國 轉基因玉米種子較常規種子溢價達到25%-50%,若以2018年我國常規玉米種子成本55.72元/畝為基數,中國轉基因玉米種子溢價可達到13.93元-27.86元。轉基因玉米一旦商業化,玉米種子公司新增利潤可來自於三方面:①種子價格提升:2013-2018年中國玉米年種植面積在6-7億畝之間波動,若最終推廣面積達到4億畝,則玉米種子行業規模可擴大55.72億元-111.44億元;②前端付費:轉基因公司將性狀轉到種子公司的品種裡,種子公司支付給轉基因公司一定的工本費以覆蓋進行轉化和相關測試的成本;③基因專利費:參照國外標準,專利許可費5-10元/畝,若轉基因玉米推廣面積最終達到4億畝,則對應20-40億元左右的基因專利費。
我國龍頭種業公司有望在共享玉米種子行業擴容的同時,迎來市場集中度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建議高度關注大北農、隆平高科、荃銀高科、登海種業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