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天,耶穌對撒都該派和法利賽派的抨擊與揭露,使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大下降。這些氣極敗壞的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恨不得立刻下手把耶穌置於死地,但他們知道支持耶穌的人很多,如果公開逮捕耶穌,不但毫無理由,而且肯定會引起騷亂,這是羅馬當局絕對不能容許的;可是再過幾天就是逾越節,如果不儘快除掉耶穌,誰知道他又會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呢;何況奮銳黨人、匕首黨人已經雲集耶路撒冷,擁護耶穌作王的風聲一天緊似一天,政治局勢表面上雖然還算平靜,但人心已經浮動了。大祭司該亞法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來商討對策,並把他的嶽父、前任大祭司亞那也請來參加會議。亞那是個詭計多端的政客,深知「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道理,他向參加會議的人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局勢,指出如果不立即除掉耶穌,就很難保證逾越節的正常秩序,因此,他建議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暗暗地逮捕耶穌,然後迅速迫使彼拉多以謀反罪將他處死。亞那的建議被會議採納了。於是,大祭司該亞法派出了幾名精幹的人到耶穌周圍去見機行事,務必在耶穌的親信門徒中找到一個可以利用的人。
十二門徒中的加略人猶大原是一個激進的猶太民族主義者,他跟從耶穌的動機是相信耶穌就是猶太人歷來期望的彌賽亞。但是,在「增餅奇蹟」以後,耶穌拒絕了奮銳黨人擁立他作王的要求,猶大的心情就一直處於矛盾之中;他崇拜耶穌,也擁護耶穌的天國運動,但他始終擺脫不開傳統的彌賽亞觀念,他想離開耶穌,可是又下不了決心。後來,耶穌再三明確地向他們指出自己不是傳統的彌賽亞,而是擔當世人罪債的「受苦的彌賽亞」,猶大的心情就越來越矛盾了。在來耶路撒冷的路上,雅各、約翰曾公開地向耶穌提出要求耶穌作王以後要分別坐在他的左右,雖然耶穌為此事責備了他們,但這種赤裸裸的權力要求在猶大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耶穌進耶路撒冷時的盛況和潔淨聖殿時表現出來的權威使猶大振奮不已,他確信耶穌這一次肯定能夠在政治上取得成功,自己也一定能夠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進城以後,猶大接連遇到了些過去的朋友,他們都是匕首黨人,都想擁護耶穌作猶太王,他們委託猶大去了解耶穌的態度。於是猶大和耶穌進行了幾次單獨的談話,向耶穌轉達了匕首黨人的動向與要求。耶穌嚴詞拒絕了匕首黨人的建議,並指出他們的做法將把猶太民族引向毀滅,希望他們切勿輕舉妄動。猶大向他的朋友們傳達了耶穌的意見後,又有人提出強迫耶穌作王的計劃:一個是挾持耶穌揭竿起義,一個是鋌而走險地把耶穌置於絕境,逼他行「神跡」自救,然後大家一致擁立他作猶太王與羅馬對抗。猶大傾向於第二種做法,他一直跟隨耶穌,親眼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跡」,相信他肯定能夠化險為夷、震服對手。
猶大的矛盾心情自然表現得心事重重,經常獨自向隅。這種情況被大祭司派來的人看在眼裡,就馬上想辦法接近猶大,試探口氣。猶大是個聰明人,也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不過他認為這是一個置耶穌於絕境,逼他行「神跡」自救的好機會。雙方各懷鬼胎,接觸了幾次之後,就達成了協議:猶大向大祭司提供耶穌夜間活動的情況,但要求大祭司絕對保證耶穌的人身安全。大祭司讓人交給猶大三十塊銀幣作為代價。三十塊銀幣是一個很小的數目,當時只夠買一瓶高級化妝品,好在猶大的目的不在於發財,而只是當做一種憑證,所以並沒有計較錢的多少。大祭司還要求猶大在逾越節以前辦成這件事以保證逾越節的正常秩序,其他事情等過節後再從長計議。
你們也要這樣做,為的是紀念我。(《路加福音》二十二19)
猶大的活動,耶穌全都看在眼裡。起先,耶穌只知道猶大與匕首黨人之間的接觸,而且猶大也向耶穌匯報過這些活動。後來,耶穌發現自從他拒絕了匕首黨人的建議以後,猶大的行動就逐漸反常了,他不僅心事重重,而且老是低著頭不敢正視耶穌的目光。這種變化引起了耶穌的警惕。他又發現有幾個經學家樣子的人站在人群中用目光和猶大打招呼,然後猶大就悄悄地溜了出去,過不多久又悄悄地回到人群中來。這樣幾次之後,耶穌就猜想猶大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與撒都該派接觸了。猶大本來是相信武力救國的,功利之心頗重,很有點政治抱負,又愛走極端,他的思想發生變化是完全可能的。
撒都該派與法利賽派原來是有矛盾的,但在共同對付耶穌的問題上他們竟然合作了。形勢急轉直下,對耶穌越來越不利。因為撒都該派掌握著猶太宗教大權,與羅馬政府、希律政權都有密切聯繫,而法利賽派在猶太人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十分受羅馬當局的重視。聯繫到猶大近一兩天來的反常行動,耶穌預感到他們正在策劃一個大的陰謀活動,這個陰謀很可能是一次收買與叛賣。對於這個陰謀,耶穌並不感到害怕與意外。他既然選定了受難的道路,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民族、拯救人類,那麼,這個陰謀不正好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機會嗎!他要因勢利導,利用他們的陰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上午,耶穌沒有帶門徒到聖殿去。他知道「十字架的道路」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結果就在目前。他需要在受難前與門徒們作最後的訣別,給他們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並將未來的使命交託給他們。耶穌有一個忠誠的擁護者住在耶路撒冷城內西南角,耶穌決定到他家裡去與門徒們共進一次最後的晚餐。為此,耶穌做了周密的安排。
下午,耶穌在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中把十二門徒召集在一起,宣布說:「我們進城去吃晚飯,飯後回這園子裡來過夜。」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故意看了猶大一眼,正巧和猶大的目光相遇。猶大馬上低下頭躲開了耶穌的目光。
傍晚以前,耶穌帶著門徒來到那位朋友家裡,他已經在樓上為他們準備好了晚飯。
耶穌對門徒說:「後天是逾越節,我們今天提前吃逾越節的宴席,因為我不能和你們一同過節,也不能再吃逾越節的宴席了。」
門徒們也發覺事態似乎很嚴重,大家心情沉重,誰也不想說話。
耶穌等大家坐下以後,就脫下外袍,拿手巾束上腰,倒了一盆水來準備給門徒們洗腳。按照猶太人的規矩,宴會前僕人要給客人洗腳表示尊敬。門徒們見耶穌要給他們洗腳,都十分驚訝。這個意外的舉動使他們既吃驚又感動。
彼得手足無措地推辭說:「主啊,我怎能讓你給我洗腳呢!」
耶穌對他們說:「我所做的事,你們現在不明白,以後會明白的。你們稱呼我為『老師』,稱呼我為『主』。不錯,我是你們的老師,是你們的主,我尚且像僕人一樣給你們洗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做個榜樣,好叫你們照我的樣子做。」
於是,門徒們都默默地接受了。
耶穌給門徒洗完腳,收拾完畢,穿上外袍,就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用餐。大家心事重重默默地吃飯。快吃完飯的時候,耶穌對猶大說:「你去做你要做的事吧!」
猶大一愣,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但他馬上聯想到耶穌可能已經知道了他的活動,甚至可能默許了他的活動,於是站起來走了。其他門徒並沒有十分注意這件事,因為猶太掌管錢袋,他們以為是耶穌差他去買什麼東西或者是去周濟窮人去了。
猶大走後,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掰成十一塊,分給門徒每人一塊,對他們說:「吃吧,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舍的。你們以後也要這樣做,為的是紀念我!」然後,耶穌又舉起盛著葡萄汁的杯子,祝謝了,遞給門徒讓他們輪流喝,他們喝了。
耶穌嚴肅而又有點悲傷地說:「這是我立約的血,是為許多人流出來的。你們也要這樣做,為的是紀念我!」
門徒們默默地聽著,都不明白這話的意思。
耶穌接著說:「現在,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人們就能夠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你們如果愛我,就要遵行我這條命令。」「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上帝那裡去。你們如果認識了我,也就認識了我的父。」
腓力插嘴說:「主啊,求你把父上帝顯示給我們吧!」
耶穌說:「腓力,我跟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我在父裡面,父也在我裡面,難道你不相信嗎!我所說的、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我裡面的父所說的、所做的。我是真葡萄樹,你們是我的枝子,父上帝是我們的園丁。凡屬於我而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結果子的枝子,他也要進行修剪,使它多結果子。「逼迫我的人自然也要逼迫你們。他們認為這樣做就是侍奉上帝。真是可悲,他們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蠢事!這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父,也不認識我。「你們要記住:不久,你們將不再看見我;再過不久,你們還要看見我!
「時候到了,我們走吧!」
耶穌囑咐完了,便和門徒一起唱詩、禱告,然後出城,向東過汲淪溪、上橄欖山、進客西馬尼園去。
最後的宣告
成了!(《約翰福音》十九30)
4月6日夜(即猶太歷尼散月十三日,因猶太歷以日落為一天的開始),耶穌帶著十一個門徒進了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這是一個荒蕪的園子,園內野樹叢生,荒草迷徑,是一個很容易隱藏的地方。這時,浮雲滿天,更顯得月暗星昏,氣氛慘澹。進園以後,耶穌留下馬太等八個門徒在附近避風的巖石旁休息等候,自己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往園子深處去禱告。走了一段路,耶穌忽然感到一陣難以控制的恐懼,他料定猶大叛變了,猶大知道他們過夜的地方,現在可能正領著人來逮捕他。十字架的道路雖然是耶穌反覆思考以後才決定的,但是十字架上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想到這裡,耶穌不禁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孤獨與惶惑,就對彼得等三人說:「我心裡難過得要死。我到前邊去禱告,你們在這裡等我,千萬要保持警醒!」
耶穌獨自往前走了約一箭之地。他想如果要放棄十字架的道路,還為時不晚,趁夜黑人靜,帶領彼得等三人連夜向東逃走,天亮時就能趕到耶利哥,那裡有撒該等人的支持,大祭司就鞭長莫及了;至於那八個門徒,猶太當局肯定不會難為他們。但是,耶穌馬上就否定了這種想法,甚至為此而感到羞愧。於是,耶穌伏地禱告,求上帝賜給他力量以戰勝自己的軟弱。過了一會兒,耶穌逐漸冷靜下來,又恢復了自信與勇氣。
耶穌沉著地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回到園門口與其他門徒會合後不久,就見一群人手執火把、刀棒、吵吵嚷嚷地來到園門前,領頭的人正是加略人猶大。
原來猶大離開宴席後就去找大祭司該亞法。他想入非非地認為耶穌讓他去做的事就是同意了他的計劃。猶大找到該亞法告訴他當夜耶穌到客西馬尼園去休息。該亞法馬上派了十幾名僕人連同聖殿裡的一些警衛帶上火把、武器隨猶大到客西馬尼園去捉拿耶穌,由於天色昏暗,很難辨認誰是耶穌,猶大就和他們約定:他和誰親嘴,誰就是耶穌。
猶大等人進了園子。門徒們都被這群氣勢洶洶的人嚇呆了。耶穌卻鎮靜地迎上前來,問道:「你們找誰?」
猶大快步搶到耶穌面前,叫了一聲「老師!」就與耶穌親嘴。
耶穌說:「朋友,你要幹什麼就幹吧!」
火光中,猶大見耶穌既不驚慌,也不忿怒,臉上的神色卻是在鎮靜中充滿了憐憫,不禁感到一陣戰慄。
大祭司派來的人見猶大和一個人親嘴,又稱他為老師,知道這人就是耶穌,遂一擁而上把耶穌圍在中間。門徒們見耶穌毫不抵抗,束手就擒,一時沒了主意,就乘亂分散逃走了。
大祭司的僕人們把耶穌的雙手捆綁了,帶進城去,遵照該亞法的吩咐連夜先把他押送到前任大祭司亞那的家裡去。當時亞那雖然已經不作大祭司,但他是現任大祭司該亞法的嶽父,該亞法對他言聽計從。該亞法由於前天在聖殿裡的舌戰中敗在耶穌手下,擔心由他審問耶穌會再次受窘,所以請亞那首先出面審問耶穌,力爭在第一個回合裡就抓住控告耶穌的把柄。耶穌知道亞那無權審問他,對亞那的問題一概嗤之以鼻,拒絕回答。亞那無奈,害怕白費時間,只好讓人把耶穌解到該亞法那裡去。
該亞法正在召開猶太最高權力機構——耶路撒冷公議會——會議,商議給耶穌定罪的問題。這時天已經快亮了。他們決心儘快處死耶穌,否則,一到日落,就開始過逾越節,又是安息日,按照教規任何事情都不能做,這樣就會給耶穌的門徒們以時間,萬一他們聯合奮銳黨、匕首黨等激進派猶太人發起暴動,問題就難辦了。
早有人把亞那審問耶穌的情況報告了該亞法。該亞法被迫孤注一擲,等耶穌一解到就立即正式開庭審問。該亞法坐在大祭司的座位上,兩旁是兩個半圓形的議席,坐著70名議員,其中大多數人反對耶穌,雖然也有人同情耶穌,如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但他們人少勢孤,憚於該亞法的淫威,不敢據理力爭,只好默默地坐在那裡,敢怒而不敢言。證人(原告)是預先指定的,證詞則是臨時編造的。一開庭,證人們就七嘴八舌地控告耶穌,但是他們的證詞破綻百出,自相矛盾,把嚴肅的審問弄成了一場鬧劇。
該亞法又氣又惱,不得不親自出馬。他站起身來問耶穌說:「這麼多人控告你,你還有什麼話說?」
耶穌昂然站在那裡,一言不發,對這些人的控告,他根本不屑一顧!
該亞法氣急敗壞地大聲說:「我指著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上帝的兒子嗎?」
耶穌堅定地回答說:「你說的是!」
該亞法馬上撕裂自己的衣服,歇斯底裡地吼叫說:「你們都聽見了吧,他說了褻瀆的話了。何必另找證人呢!你們說,該怎樣處置他?」
「定他死罪!」那些人亂嚷著說。
猶太人最神聖的權力機構——耶路撒冷公議會——就這樣荒唐地將耶穌定為死罪。但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猶太人的公議會雖然給耶穌定了死罪,卻沒有權力執行這種判決。按照法律程序,猶太人必須把他們的最高判決呈交當地羅馬總督批准執行。該亞法只好吩咐祭司們把耶穌押送到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那裡去。因為當天是逾越節的預備日(即逾越節的前一天),按照猶太教規,總督府是異教徒的衙門,大祭司如果進入這「不潔之地」一定會被玷汙,下午就不能在聖殿裡主持獻祭大禮,所以該亞法就寫了一份公文讓祭司轉呈彼拉多請求他批准耶路撒冷公議會對耶穌的判決並立即執刑。他自己則帶領一群反對耶穌的人——如被耶穌趕出聖殿的商販和一些撒都該人、經學家、法利賽人等——到總督府門口去製造聲勢,給彼拉多施加壓力。
羅馬總督府設在耶路撒冷聖殿西北角外的安東尼要塞裡,羅馬政府在這個要塞裡駐有重兵以對付猶太人暴亂。為了應付逾越節期間猶太人可能發動的意外事件,羅馬駐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已提前從凱撒利亞到耶路撒冷來親自坐鎮。他在耶路撒冷城內外布置了許多密探,對耶路撒冷的局勢及發生的一切全都了如指掌。他知道耶穌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曾在加利利拒絕過奮銳黨擁立他作猶太王的政治要求,現在又拒絕了匕首黨的同樣要求;他理解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他佩服耶穌潔淨聖殿的勇敢行為;他知道耶穌從未觸犯羅馬的任何刑律;他知道耶穌與祭司集團的矛盾只是宗教信仰之爭而不是政治權力之爭;他知道亞那、該亞法等人的借刀殺人的陰謀詭計……所以他不想介入猶太人內部的宗教鬥爭。彼拉多還是一個傲慢的羅馬人,他素常就看不起亞那、該亞法等人,決不肯幫他們的忙。但是,如今該亞法依照羅馬法律程序把耶穌押送到總督府來,他也就不得不履行羅馬總督的職責了。
7日一早,滿心不耐煩的彼拉多不得不起來穿上禮服審理這件他不願意插手的猶太人的案子。他決定秉公處理。
祭司們和差役把耶穌押到彼拉多面前,並呈上該亞法寫來的公文。
彼拉多草草地看了一遍公文,上面全是他意料之中的話,然後抬起頭來端詳眼前這位轟動耶路撒冷全城的人物。彼拉多雖然對耶穌的各個方面都有較詳細的了解,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位被控謀反的猶太人竟是一位和善文弱的人。他神色鎮靜毫不慌張地站在那裡,臉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衣服也被撕破,露出明顯的鞭痕。彼拉多知道耶穌已經遭到該亞法的私刑拷問了,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對該亞法等人的這種做法非常反感。
彼拉多並不忙於審問耶穌,他慢慢地走出總督府站在門口臺階上,嘲弄地對聚集在門前的眾猶太人說:「你們不是已經懲罰過這個人了嗎,為什麼又來找我呢?」
「我們沒有處死人的權力。」眾猶太人亂嚷著回答。
「為什麼要處死他?」彼拉多問。
「他自稱是猶太人的王,到處煽惑群眾,意圖造反!」眾猶太人亂嚷。
「你是猶太人的王嗎?」彼拉多轉身進門來問耶穌。
「你說的是!不過,我的國不屬這世界。」耶穌說。
這是一個意外的回答。彼拉多沉思了一下,又轉身走出來問眾猶太人說:「這就算造反嗎?」
「他在猶太全地都是這樣蠱惑人心,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
彼拉多把臉一沉,宣布說:「按照羅馬法律這不構成死罪。我要責打他,然後釋放他。」
混在人群中的該亞法一聽彼拉多要釋放耶穌,不禁慌了手腳,趕緊指使那些猶太人亂嚷:「處死這個人!處死這個人!」
彼拉多知道這是該亞法搞的鬼,就想出一個對付他的辦法來:按照舊例,每年逾越節猶太人可以向羅馬總督請求釋放一名囚犯給他們。彼拉多宣布他要按照這個慣例釋放耶穌。該亞法就指使眾猶太人高喊:「我們要巴拉巴!」——巴拉巴是當時一個因殺人罪而被判死刑的犯人。(《福音書》稱巴拉巴是在作亂時殺過人的罪犯。根據約瑟弗斯的著作,可知當時有不少下層民眾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鋌而走險,被稱為「叛亂的歹徒」,但群眾並不把他們看作是真正的盜匪。《福音書》的這段記述很可能反映的是猶太戰爭前後猶太社會對羅馬統治的態度,他們寧可選擇代表武裝反抗的巴拉巴,而放棄了主張和平的救世主--耶穌)
彼拉多非常生氣地說:「這個人做了什麼壞事呢?我查不出他犯了什麼該死的罪!」
眾猶太人卻大聲亂喊:「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
「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彼拉多輕蔑地挖苦他們說。
這句話像針一樣刺傷了猶太人的民族自尊心,亂嚷的猶太人竟一下子啞了下來。
該亞法急得滿頭大汗,他不顧一切地赤膊上陣了,用嘶啞的聲音喊著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自稱為王就是反叛凱撒。你如果放掉這個人,就是對凱撒的不忠!」
這簡直是政治訛詐!彼拉多明白這話的分量。如果他真的釋放了耶穌,該亞法就會用這個理由到羅馬去向凱撒控告他,那時他就有口難辯、自身難保了。
一陣沉默之後,彼拉多終於在該亞法的政治訛詐面前退縮了。他吩咐人取一盆水來,在眾人面前洗了手,宣布說:「使這個無辜的人流血的責任與我無關,你們自己承擔吧!」
「讓他流血的責任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承擔!」眾猶太人又亂嚷。
於是,彼拉多吩咐釋放巴拉巴,並按照羅馬法律把耶穌鞭打了,交給士兵去釘十字架。
自從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被捕以後,加略人猶大一直混在人群中等候耶穌行神跡來自救,但是,耶穌卻一直逆來順受,任人擺布,一點反抗自救的意思也沒有;更讓他失望的是大祭司該亞法不但不遵守保證耶穌人身安全的諾言,反而親自出馬要挾彼拉多置耶穌於死地。這時猶大才發現自己上了當,但是已經晚了,彼拉多已經向該亞法讓步下令把耶穌釘十字架了。猶大悔恨已極,他出賣了耶穌,也出賣了自己。
該亞法見目的已經達到,就高興地帶著手下人回聖殿去準備主持獻祭禮儀。當他走到殿門口時,忽然從人群中衝出一個披頭散髮兩眼發直的人來,一把揪住該亞法的領口,連哭帶喊地說:「你這個騙子,把我的老師還給我!我上了你的當,出賣了無辜的人,我有罪了!」
該亞法認出他就是加略人猶大,就冷冷地說:「你幹的事你自己負責,與我有什麼相干!」
人們七手八腳地把猶大推開,讓該亞法進聖殿去了。
猶大一邊哭一邊把大祭司給他的那三十塊銀幣摔在聖殿的臺階上,踉踉蹌蹌地跑出城去上吊死了。
公元30年4月7日上午巳初時分,耶穌被帶到耶路撒冷城西北的刑場去釘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頂端有一塊木牌,上面用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寫著他的罪名:「這就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耶穌在十字架上還替那些置他於死地的人禱告說:「父啊,饒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
耶穌完全相信,作為受難的彌賽亞,他已經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犧牲肯定會喚醒億萬顆悔改的心,一個新時代——《新約》時代開始了,天國在地上誕生了。想到這裡,耶穌欣慰地說:
「成了!」
隨後耶穌就斷了氣。
猶太人公議會中有兩位正直的人,一個是亞利馬太人約瑟,一個是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他們一直在暗中同情並支持耶穌,這時見耶穌已死,就去取得彼拉多的允許,把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上取下來葬在離刑場不遠的墓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