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馮唐《成事》有感:若要成事,必先成人,若要成人,必先自知!

2020-12-27 乘風破浪的星璇小姐

《成事》是作家馮唐的第一部非文藝著作,集合了曾國藩、麥肯錫、馮唐個人20年管理實踐,提供最簡單實用的成事方法論

本書由五部分構成,馮唐自序:如何成事?書札家書家訓日記,文集 [2] 馮唐對《曾文正公嘉言鈔》的解讀,以麥肯錫的現代管理方法論,解讀曾國藩的成事學,希望能指導中國管理者克服心魔、帶領團隊、穿越兩難迷霧。

歷時3個小時讀完了這部書,並不是讀的不夠精細,而是每章每節的字數就極少,言簡意賅,結合歷史和當今的現實,總結出了許多牽線易懂,知易行難的道理。本文就從四個角度來談一談如何成事。

01

知道你自己是誰,是人生永恆的課題

所謂知己,第一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長處,短板,然後,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改正它。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自以為是,不固執,要對人對事保持謙卑,不要不懂裝懂,要培養常識,咬的菜根,放低身段,有事可做。了解自己就是千萬別做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了解自己是我們永遠的人生課題,很多人都認為問題出在環境,出在別人身上,其實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然而接納真正的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的做到自我接納之後,我們的內心也會隨之豁然開朗。

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納呢?

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要整體地看待與認識一個人,而不是憑藉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這是非常片面,不客觀的。就比如你不能因為別人遲到一次,就認為這個人人品由問題。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缺點」把自己不喜歡的特質或者行為列列出來,試著找出與它相適應的長處。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隨著情境的變化,有些「缺點」反而會變成優點。3. 對自己提問正確的問題, 當你對自己的某些特質或某類問題感到疑惑時,不要著急給它貼標籤。而是多問描述類的問題,比如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然後體驗它。

4.用「足夠好」替代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我們要從本質上意識到完美時不存在的。每一個人都時在不斷經歷和犯錯中,不斷完善,成起來的。

5.積極嘗試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保持開放的心態,多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一種完善。透過別人才能看見自己。

02

懂得認命,才有好的命運

就像作者說的什麼年齡做什麼樣的事,認命不是讓你自己屈服於命運,而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了解自己,不再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認清自己的局限性,知道什麼事自己能做的,什麼事自己做不成的,能做的,努力去做,不能做的,果斷的放棄掉就是「安命」。

現代社會逐漸商業化,走進網際網路時代,機會多,誘惑也多,聰明的人總是能看到很多機會,所以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抓住,但是即便是再有能力的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都不可能樣樣精通,都應該學會適時的取捨,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後,做出最實際,最有利處的選擇。

比如有時候不是「人有多大膽,地又多大產」,而是我們有多大本事,才能幹成多大的事。光有勇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實力。就像作者所說的,要用「作品」說話。

03

敬畏星空,俯首做人

人之所以不成事是因為不懂得敬畏,不遵循客觀規律,就是所謂的」道」,老天不喜歡,不要去做,違背天理的事,不要去做。不要投機取巧,走捷徑,不要自滿,不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機會都是轉瞬即逝的,當她來臨的時候,不要懷疑,猶豫。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對自己保有過分的信心,認為自己的內心很強大,能力也足夠強,只要努力就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這種就是「盲目樂觀」。

其實無論我們想做什麼樣的事,首先就是要看趨勢,看自己要做的事,是否符合當下的發展趨勢,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要權衡你做的這件事是否符合基本的「道」,基本的「道」就是不違法,不違背道德,是一種利他的事業或者行為,最後,想要做這件事,是否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做完之後是否有成效,可以事半功倍。

現在社會上總有許多無良的商家,為了謀取利益,總是會做一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毒奶粉,地溝油事件,有些商品有偷換概念,偷工減料的現象。短期看可能提升了利潤,獲得了利益,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這是損人不利已的,不美好的「人和事」,終將消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樣得果。

04

有大局觀且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在每一件小事上怠慢自己

作者在書中許多次都提到做事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真正的牛人,既能做大事情也能做小事情,能掃一室,也能掃天下。有時候我們總是想做大事,卻忽略了小事,小事都做不好,是沒辦法做所謂的大事的。也正是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串聯起了我們生活,也導致了我們最後的結果。

「細節決定成敗「是我們從小都在聽說的道理,但是真正懂得,做到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很多事情之所以沒有做成就是毀在了細節上,「失之毫釐,差之千裡」有時候人生不允許一星半點的失誤。落到生活中,比如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一份工作都做不好的話,很難開創出一份自己的事業。再比如,如果你做不好一份簡歷,也許就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件事做不成,接連著幾件事也很難做成。

05

總結

綜上所述,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我認為,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短板,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不否定自己,然後全然的接納自己,不和自己較真,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裡浪費太多時間,遵循內心去做選擇,有長遠的眼光,從發展的角度,找到一件自己感興趣,能持之以恆做下去的事,從最細微處,做下去。

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顆敬畏之心,相信天道酬勤,也相信因果,並且相信你自己能做到。

若要成事,必先成人,若要成人,必先自知。

相關焦點

  • 《成事》馮唐老師說:成事是一生的修煉
    誰不想成事?誰不想持續成事?誰不想持續成大事?但是,古往今來,真正成了事的有幾個?真正能持續成事的有幾個?真正能持續成大事的有幾個?有的人明顯能力不足,沒有什麼成事的潛質,從來沒有成過事;有的人幸運地成事了,但是也不知道怎麼成的事,稀裡糊塗;有的人一時間成事了,中途遇到點波折,沒能持續成事。其實,我們關於成事的疑問,馮唐老師也面臨過,於是他通過讀曾國藩的書、集合麥肯錫的理念,結合自己20多年的管理經驗,寫了一本《成事》。
  •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時間:2020-07-02 16:3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什麼意思什麼梗? 戳這裡為你解惑 要讓某物滅亡,就要先使它驕傲膨脹。 出自唐太宗,原文為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 欲成Better Man 必先學會愛
    《禮志》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這是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際關係,先予後得。若從心理學上分析,則愛人先愛己才是正確的順序。不是每個人都會正確地愛別人,電視劇中為愛人傾盡一切、現實中時常發生的大眾求愛,旁觀者可能很感動,但當事人卻未必好受。因為你想給的未必是他想要的。所以,愛並非一腔赤誠即可,愛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 <疾速備戰>若求和平,必先備戰
    只是到了高臺桌長老城堡後因為長老要蘇菲亞的獵犬遭到拒絕,長老起了殺心,約翰唯有和蘇菲亞殺出重圍:其中蘇菲亞和兩隻獵犬的配合堪稱完美:兩人兩狗利用地形和配合,殺死了城堡裡的所有護衛。約翰穿越沙漠歷盡千辛萬苦幾乎渴死在沙漠,終於見到高臺桌會的大BOSS,雖然大BOOS同意撤銷對約翰的通緝令,不過代價是約翰的一隻手指和要求他殺死大陸酒店的話事人溫斯頓,約翰都答應了。
  • 馮唐:對自己狠才是猛人,一個人有沒有成事潛力,主要看五點
    《馮唐成事心法》中有這樣一段話:「強毅與剛愎不一樣,能戰勝自己的欲望,戰勝人性的弱點,這叫強。自己能夠勉強自己,寬容別人,做好事,做積德的事,這叫自。」用馮唐的話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一定要有強毅之氣,能夠戰勝自己,對自己狠,才是真正的猛人。
  • 春晚《晨光曲》領舞朱潔靜:若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
    但我更要說的,倒不是舞蹈本身,而是跳舞的小姐姐們。領舞的舞蹈演員叫朱潔靜,這位生於1985年的浙江女孩,6歲開始學習舞蹈,9歲時獨自一人來到上海求學,而今已然是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歌舞團的首席舞蹈演員。年紀輕輕的她,還是上海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 成事心法: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在《馮唐成事心法》一書中,馮唐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認為一個人能夠成事的第一步,是立大志向。 做人做事最終極的理想是不朽,所以立大志向包括立德、立言、立功。就是規劃整個人生。
  • 農村俗語「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成人?我的理解,就是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成人就是所謂的人上人,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人脈廣泛,受人尊敬,前途光明。是別人的高山仰止,是家人的榮光驕傲,是時代的標杆榜樣。沒有誰是隨隨便便成功的,除非是富二代,他的起點高,成功容易,但摔死的也快。基礎不牢,大廈傾倒的案例多了去了。唯有看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爬的,才是人上人。自在不成人。
  • 日本修憲印證「天要其亡,必先瘋狂」
    又要到8月15日了。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也是日本好戰分子參拜靖國神社、明著或暗著悼念日本戰犯的正日。今年的8月15日對亞洲人民特別有感。這不僅僅是因為日本政府完全放開政客參拜靖國神社,更是因為安倍積極推動修憲,明目張胆地挑戰戰後秩序,右翼勢力囂張,軍國主義加速復活的一年。
  • 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
    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無疑惑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
  • 人生如棋局,成大事必先布大局
    人生如棋局,成大事者必先布大局。「一個家庭 主婦買了一件新衣服,可她鄰居同樣的衣服比她少花20塊錢。於是她耿耿於懷了數天,那麼這個人的格局只值20塊錢了。謀大事者,必先布大局,人生如棋局。對於這盤局來說,我們首先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勢。在人與人的對弈當中,贏家往往是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局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的方略與氣勢的人。
  • 禪定中大徹大悟,必先明白《心經》講什麼!
    要想達到真空的先決條件,就必先了解身空,心空,性空,法空。什麼是法空呢?就是沒有了修行這個念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相無住,就是法空。比如許多人練習打坐,就是因為有這個修行的念頭在。他就住於法中,就住於打坐中。要想法空,就必先性空。
  • 《富士山下》兩句經典歌詞解讀: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這首歌被解讀的次數實在太多,可恨我們只是隔著雲霧看這落花成冢的愛情,沒有上下文,太武斷顯得輕薄了意象。很愛這裡陳奕迅的姿態,無奈、失落最要命的是那一分若有似無的憐愛,撫著你的發端,用盡心機怕你辛酸怕你凍怕你傷,若沒有愛怎來的這麼多安撫。可恨終是要忘掉我和你恩怨,化成灰燼,不論落雨的香港還是落雪的富士山,寒冷起來,並無二致。一起逛過的風景,一起看過的櫻花,一起攀過的雪山,千般不舍,萬般無奈,都是」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 馮唐兒時立志寫風月,卻成了跨界奇才:成功不能複製,但成事可以
    俗人馮唐:30歲放棄夢想,開始人生第一份工作馮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對文字敏感,對數字白痴。初一,他根據顧頡剛在書裡的建議,給自己定了個閱讀計劃:先讀王力的四冊《古代漢語》,再讀前四史和老莊孔孟,遠期目標是通讀三千冊二十四史。按照這個劇情發展下去,馮唐將來應該進北大燕園去學中文。可無奈,他不想學,因為他覺得那些老師教不了他。
  • 曾國藩的三字成事口訣:誠、勤、慎
    正如作家馮唐在《成事》這本書中所寫:「曾國藩幾千萬字、滿紙背後都是兩個字:成事!成事!成事!」01讀完《曾國藩全集》,我總結了一個「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給大家。曾國藩的這個成事秘訣,其實全都集中在三個字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曾國藩在給好友李榕的書信中,說道:「驕惰則未有不敗者。
  • 電影 | 空手道 若要勝人必先勝己
    「你要記住,你一定會遇到比你更強大的敵人,他可能會將你擊倒,但無論如何,你都要勇敢去面對」
  • 新聞聯播再上熱搜: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
    若社會動蕩持續,倒閉潮和裁員潮難以避免,香港生存發展之本可能毀於一旦。這些暴力分子尤其是背後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揮者,不只是「香港之恥」,更是「香港之癌」。他們愈加脫序,愈加猖獗,也愈加暴露歹毒的用心。他們就是要癱瘓特區政府管治,就是要衝擊「一國兩制」底線,說白了就是要「反中亂港」,以謀求政治私利。
  • 老祖宗常說:「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啥意思?
    《增廣賢文》中的諺語和俗語,包含的內容非常廣,但人生哲學、處世之道是核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多讀一讀裡面的經典語句,都能領悟到些許知識,有利無害。今天咱們講的這句俗語,也是出自《增廣賢文》,即「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究竟是啥意思呢?
  • 跟馮唐聊聊,996初代「受害者」的倖存指南|後浪FM
    採訪緣起於馮唐的新書《馮唐成事心法》,多數人了解馮唐是源於他的小說和雜文,而在50歲的這一年,馮唐寫了一本教人成事和管理的書。「寫這本書,是希望讓大家知道,其實我是一個管理界的 『掃地僧』。」馮唐在序言裡說。馮唐的另一面,是一個叫做張海鵬的商業高管,在麥肯錫做了10年戰略規劃,轉身進入國企華潤擔任醫療集團創始CEO,還有5年中信資本的投資經驗。
  • 為何說德國若有原子彈必先轟炸英國?
    這就讓希特勒非常不爽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為何一定要出選擇題?難道我就不能兩個都要?不過從希特勒面臨的內外處境來看,兩個都不要或許是最佳的選擇,因為相比於美蘇兩國,不共戴天的英國更有理由得到德國的「寵溺」,畢竟英國給德國添的堵,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德國足夠幸運,能夠率先研製出實戰原子彈,那麼英國一定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