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太極

2020-12-23 騰訊網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也有一些人知道太極拳理根太極,但它到底用了太極的什麼理,根在哪一點還是說不出來。

要搞清這一關係,首先要搞清什麼是太極。

好多人認為太極不就是一個圓裡套了兩個小圓,變化成陰陽兩魚的一個圖嘛!這是把太極圖當成太極了!當然,太極圖是太極的一個表述形式,但它所包含的內容卻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其中心意思是說,宇宙萬物都由易(即「無」)的太極演化而來。

後來,中國的理學家們就把太極用來代表其一系列的哲學理論,它包括了從0—9的一系列哲學理論。

0——無極學說:是研究和揭示宇宙萬物初始狀態的哲學。表述為一個混沌的球體。圖1

圖1

1——太極學說。描述宇宙萬物都有各自的陰陽屬性,由陰陽二氣化生世間萬物。表述為含白極的黑體和含黑極的白體兩儀合抱的一個球體。圖2

圖2

2——陰陽學說:描述陰陽相互關係的學說。表述全陰全陽兩儀合抱的球體。圖3。

圖3

3——三才學說:描述事物相對關係和地位的理論。表述為代表陰陽的橫線(稱為「爻」)按上中下排列的圖案。被稱為「卦」。圖4

圖4

4——四象學說:描述事物方向、位置、氣候的理論。表述為太極球周圍四卦位。圖5

圖5

5——五行生剋學說,描述組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古人是這樣認為的)的相互關係和變化的學說。表述為五行按順時針方向相生,按五星位置相剋。圖6

圖6

6——六合學說:描述事物與天體、氣候及事物內部關係的學說。表述為兩個卦的重疊。被稱為大卦。圖7

圖7

7——七星學說。描述天體運行與事物變化關係的理論。表述為北鬥七星的視圖。圖8

圖8

8——八卦學說:描述事物先天發展規律,後天發展變化、表述事間萬物的變化規律的學說。表述為先天和後天兩個八卦圖。圖9、10

圖9 圖10

9——九宮學說,由河圖洛書喻示的陰陽兩儀與天幹地支相對關係及變化的學說,表述為1——9,9個數字按三三方陣排列,每列、橫的和數都是15的方陣。圖11。

圖11

以上這10個學說構成了中國古典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我們將其統稱為太極論。常用兩儀相合的太極圖來代表太極論。

二、太極拳中的太極理

太極拳不同於其它的一些拳種,它不是直接由實戰的技法歸納總結而成的,而是在太極論的哲學思想上建立起一套系統的拳理,根據此拳理結合以往實戰經驗和技法創造出拳法的基本骨架或者說是基本技法,再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成為一門寓哲學於功法,寓健身於練功,寓精神於技擊的拳法。

在太極拳中主要用到的是太極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

將陰陽五行八卦學說用於武術,首先是從八卦的卦爻及剛柔之性入手。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是推算衣食住行的卦圖,後天八卦是用來推算婚喪嫁娶之類的事。因此用於武術的卦是先天八卦而不是後天八卦。

我們知道,人在格鬥中,手打八方,足站的方位有五個,即前、後、左、右、中,正落在八卦五行所喻示的方位上,而各種動作之用勁無外乎剛柔兩種,人體動作也只有動靜兩種,這正是陰陽的兩個方面。因此陰陽五行八卦都是拳路的主體,作為拳路的操習者——人,本身是一個矛盾(陰陽、剛柔)的對立統一體,因此人本身是一個太極體,於是就有了「由人(太極)以剛柔(兩儀)兩種勁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踏五方(五行)的足來完成的一系列格鬥動作,在格鬥中必須由五行、八卦來指示,八種勁法與先天八卦圖相對應,各屬其性,五種步法與五行相對應,各適其理,並遵循陰陽五行八卦原則」。歸納起來講,就是「胸懷太極,手按八卦、足踏五行。」這就是太極拳原理,將這一原理現實化,就創造出由八種勁法和五種步法組成的基本技法,八法五步之和為十三,故名太極十三勢。並由十三勢衍化成拳法。

因此,太極拳的基本技法就是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就是由太極十三勢衍化的拳法。這就是太極拳名字的由來。

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添加我們主編微信

三、太極拳中的太極

那麼,太極十三勢又是怎樣和陰陽五行八卦對應起來的呢?

它是從先天八卦(圖9)的卦象切入的。

(一)、八卦八法

乾()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位居正南。其初、二、三爻都是陽爻,因此也是老陽卦和純陽卦,表示純剛而無柔,由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應為八法之首,也是技擊中最能顯示先天之勁──剛勁的技法。由太極論可知;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化。因此也可得出:剛不離柔、柔不離剛、剛柔互化(見太極圖,陽中有陰極,陰中有陽極))。故這一技法中的純剛不是離開柔而獨立存在的,而是由柔化而來的,也就是說這一剛勁是在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剛,即「積柔成剛」。是一種韌性的純剛之勁。這也合於先天八卦圖中乾不能自生而生於坤之理。

由於乾屬金,故這一技法也屬金可克木,金在五行中最為堅固,另外乾又象徵冰,水柔而冰剛,也是積柔成剛的代表。這一技法用於進攻具有堅韌難防之效,而用於防守具有堅不可摧之能。木最為僵硬,金可克之。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名命為掤(通冰,在太極拳中讀「朋」音),即是十三勢中「掤」這一技法。

坤()卦,是先天卦中的地卦,位居正北,其初、二、三爻都是陰爻,因此也是老陰卦和純陰卦,表示純柔而無剛。由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為八法之母,也是最能顯示技擊中後天之勁──柔勁的技法。同理,這一技擊中的純柔也不能離開剛而獨立存在,它也是包含著剛性的柔,也就是說柔而不離剛,即「剛復歸柔」,是一種韌性的柔,這也合於先天八卦圖中坤不能自生而生於乾之理。

由於坤屬土,故這一技法也屬土可克水。土為萬物之根,可容萬物,水勢洪大,有剛有柔,而土可吸水,可擋水勢。在技擊上作化解,坤又象徵順從。故用這一技法禦敵可順化敵勁而擋其勢。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名命為按(有依照,順從之意),即是十三勢中「按」這一技法。

離()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正東。其初、三爻為陽爻,二爻為陰爻,兩陽夾一陰,表示內柔而外剛,柔入於剛。故有「以柔克剛」之意,由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剛柔相濟以柔克剛的技法。

由於離屬火,故這一技法也屬火可克金,火燃上而勢急,金即剛法,而離卦有麗(附著)的意思,故用這一技法破敵之剛法,附著於其體,技擊上稱之為粘勁,以剛柔相濟之勁破敵,則敵勢急去矣。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為六十四卦之一,有以柔克剛之意)。即是十三勢中「」這一技法。)

坎()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正西,其初,三爻為陰爻,二爻為陽爻,兩陰夾一陽,表示外柔內剛,柔中藏剛,有「棉裡藏針」之意,由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柔中有剛外柔內剛的技法。

由於坎屬水,故這一技法也屬水可克火,水柔中有剛,雖柔而有穿石之能,火即履法,而坎卦又有行險而不兇之意,技擊上即是敵欲我何我則何,終將莫奈我何,故用這一技法破敵之履法,以外柔之勁就敵意而乘其勢,以內剛之勁透敵體而發敵,則有破敵傷敵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擠(排擠,發出之意),即是十三勢中「擠」這一技法。

艮()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西北。其初,二爻為陰爻,三爻為陽爻,表示先柔後剛而偏柔,亦有以剛輔柔之意。由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後(手)剛,柔多剛少,以剛輔柔的技法。

由於艮屬土,故這一勁法亦屬土可克水,取土可填窪之意,水即擠法。艮象徵山,靠山而穩。故用這一技法破敵之擠法,則有擋敵勢而補已虛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靠(牢靠之意),即是十三勢中「靠」這一技法。

震()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東北,其初爻為陽爻,二、三爻為陰爻,表示先剛後柔而偏柔,亦有以剛率柔之意。由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剛後(手)柔而剛少柔多,剛柔相濟的技法。

由于震屬木,故這一技法亦屬木可克土,木入於土,即「以銳刺柔」,土即按、靠法。震卦又象徵動,宇宙中之動者莫過於轉,有轉而有圓,勁走圓而還。故用這一技法破敵之按法,靠法則有以剛率柔,剛引敵發而柔化敵勁,從而轉之發還敵勁而達到以銳刺柔破敵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挒(通診,轉之意,讀音「列」),即是十三勢中「挒」這一技法。

巽()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西南。其初爻為陰爻,二、三爻為陽爻,表示先柔後剛而偏剛,有以柔率剛之意,由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後(手)剛,剛重柔輕,剛柔相濟的技法。

由於巽屬木,故這技法亦屬木可克土。同挒法一樣亦取「以銳刺柔」之意,克按法、靠法。巽卦象徵風,有無孔不入之性,故巽又為進入。不入焉得!故用這一技法破按法、靠法,則有以柔率剛,柔粘和敵勁而入敵圈之效,剛勁輔出則有破敵傷敵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採(「入取」之意),即是十三勢中「採」這一技法。

兌()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東南,其初,二爻為陽爻,三爻為陰爻,表示先剛後柔而以柔輔剛之意,由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為先(手)剛後(手)柔,剛重柔輕、剛柔相濟的技法。

由於兌屬金,故這一技法亦屬金可克木,金堅可切木,木即採法、挒法。兌卦有毀折之象,毀者,改造也,折,摺疊。故用這一技法破敵之挒法則有以剛鈍銳,有以強剛制弱剛,先剛後柔折臂擊敵發敵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肘(臂摺疊而得肘),即是十三勢中「肘」這一技法。

(二)、五行五法。

木,五行之一,為自然物質,其性曲直;曲、彎曲;直、筆直,即木有曲有直。木雖有曲直,但總向一個方向伸進,有繞進之意。由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是對敵的步法也是對陣的策略。用這一技法對敵,則避實就虛。有繞進破敵之效。克土行指示的技法。

將這一技法貫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左顧(取左上之意),即是十三勢中「左顧」這一技法。

火,五行之一,為一自然現象,其性燃上,上就是進,且火有急之意。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為對敵的步法也是對陣時的策略,用這一技法對敵則有急進而以勢逼敵急火攻心破敵之效。克金行指示的技法。

將這一技法貫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進(急上之意),即是十三勢中「進」這一技法。

土,五行之一,為一自然物質,其性敦阜,敦者,厚也;厚者,實也。阜者,土山也,取固定之意。由這一行所指示的步法為對敵的步法和對陣的策略。用這一技法對敵,則固本守中,有不為敵所動之效。克水行指示的技法。

將這一技法貫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中定(不動),即是十三勢中「中定」這一技法。

金,五行之一,為一自然物質,其性從革,從者,隨也,革者,堅韌難破之物也,由這一行指示的技法為對敵的步法和對陣時的策略。用這一技法對敵之堅固難破之勢,有雖退而不離其左右之效,有舍已從人退隨而洩其勢之效。專克木行指示的技法。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右盼(取右下之意),即是十三勢中「右盼」之一技法。

水,五行之一,為一自然物質。其性潤下,下者,後退者也。這一行指示的技法為對敵的步法和對陣時的策略。用這一技法擊敵,引進落空,誘敵深入,有窮敵勢之效。

將這一技法貫之以技擊的實際內容,命名為退(向下),即是十三勢中「退」這一技法。

(三)、十三勢與五行八卦的關係圖

十三勢與五行八卦的關係如圖12、13

圖12 圖13

四、太極拳真意

八勢中掤履擠按對應先天八卦圖中正四方,遵循按克擠,擠克履,履克掤的規律,這是八勢中的主勢。四斜方指示的採挒肘靠與四正方相呼應,採、挒克按、靠;按、靠克劑;掤、肘克採、挒,而使相剋連成一個大圓,周而復始,四斜方是四正方不可缺的輔勢。如圖14、

圖14

五勢按敵進我退,敵退我中定,敵定我繞進,敵繞我相隨,敵隨我直進的原則,使五勢相剋,成一小圓。如圖15。十三勢則有一大圓和一小圓,而手法和步法是不能拆開來使用的,必須合起來才能真正用於技擊,因此就有了大圓套小圓,這正是無極而太極之理。加上勁路的剛柔相濟,就得到太極體。

圖15

由於宇宙間沒有絕對的直線(如水平線實際上是平行於地球表面的一條弧線),弧線才是宇宙間的根本屬性。因此合於天地之理的太極指示的太極拳它講究走弧線而不走直線。如無窮大球體上的弧線看起來是直線一樣,太極拳也講究曲中求直。即讓十三勢這一太極體無限地擴大,使更大空間內的宇宙運動規律和生命現象都包含在這個太極體中,即使之合於更大的天地──宇宙之理。這樣,大球體上的弧線看起來就成了直線,我們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天人合一,而無往不勝,甚至「長生不老」。要擴大這一太極體,只有不斷地練習十三勢,不斷地研究十三勢,不斷地充實十三勢,這就得到了發展的太極拳。因此,太極拳真意就是「天人合一」。(十三勢屬性,含勁,相剋關係見表一)。

相關焦點

  • 論太極拳與「太極操」
    「太極操」的特點則是:l、人們主觀上想練太極拳,客觀上沒有做到,按照太極拳原理練太極拳,是一種形態模仿太極拳的習練形式。2、其它運動模式融合了太極拳原素。    二、「太極操」與太極拳的關係    l、主觀上練太極拳而練成太極操往往是練成太極拳的前奏,是過渡期。為什麼這麼說呢?是由於我們開始學練太極拳時往往達不到按照太極拳原理練,因為練太極拳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 太極修煉:你把太極拳練成太極操了嗎?
    在中國,太極拳可謂家喻戶曉,太極文化是隱藏在太極拳中的文化核心。若是將太極拳看成或者當做是只練練拳腳的事,就肯定偏離了太極文化的根本。太極拳一旦不再表現太極文化,練太極拳的人沒有用太極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那就只能給太極拳改個名字叫太極操了。體操是體操,太極拳是太極拳,同是肢體在動,但其質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
  • 太極門的太極拳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 播撒太極種子,打造太極之城!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
    播撒太極種子,打造太極之城!太極拳「六進」讓焦作「接地氣」「有人氣」!太極拳進社區,培訓太極拳骨幹力量,建立太極拳教練隊伍,社區太極拳社會體育指導員要達到2人/1000人,要建立固定的太極拳輔導站點,達到5個/10000人,長年組織開展活動,以家庭為載體,通過宣傳培訓、競賽展示等活動,進一步普及太極知識,推廣太極健身理念,倡導太極健康生活方式。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在太極拳祖祠內,宏偉壯觀、威武雄壯的鼓樂和美輪美奐的千人太極拳交相輝映,更具一種震天動地的力量;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唱出了太極人的歡欣鼓舞和對祖國的深切祝福。最後,精彩的無人機表演拼出「太極拳好」等字樣更是將活動再次推向高潮。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無人機升空陳家溝讓太極「武破蒼穹」
    為迎接並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12月19日太極拳交流座談會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匯聚在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共襄盛會。 除了「世界,從此太極」「太極拳好」「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等一些文字、動畫等圖案,此次飛行表演還融入陳家溝、太極拳等元素的造型,通過光影結合的手法將中國太極拳的文化和魅力傳播到全球各地,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一場精彩絢麗的太極燈光秀
  • 太極拳演變成太極操, 億萬太極拳愛好者觀念洗白讓人痛心疾首
    太極拳是徒手的武術訓練,流傳既寬又廣,動作柔和緩慢,可用於博擊,又可強身健體,而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同。搏擊鬥士徐曉冬武林打假,火眼金睛窺探清楚,鎖定太極拳大師,廣發英雄帖,公開約架,竟手到擒來,打得號稱第五代楊氏太極拳傳人,太極大師雷雷滿地找牙,然後橫掃太極拳大師,把武術管理機構辛辛苦苦幾十年,打造的群眾性太極拳運動推到風口浪尖,成了武林打假、揚名立萬的主戰場。
  • 吳式太極傳人談太極拳的「松」
    「松」 是練好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基礎,松不下來,渾身僵硬, 是不可能練好太極拳的。     「松」,首先是意識活動。意識上自己猶如閒雲野鶴一般,並不著意要幹什麼 ,大腦先放鬆下來,  然後逐一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  ,將肢體、 內臟都放鬆和舒展開來。"松",需要用意念去引導,每一個細微部位都「松」到;需要意念去追尋,去有目的地關照。
  • 太極拳練不好就成了太極操!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這樣您每天就可以繼續第一時間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在中國,太極拳可謂家喻戶曉,太極文化是隱藏在太極拳中的文化核心。若是將太極拳看成或者當做是只練練拳腳的事,就肯定偏離了太極文化的根本。太極拳一旦不再表現太極文化,練太極拳的人沒有用太極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那就只能給太極拳改個名字叫太極操了。
  • 太極宗師之女吳英華,吳式太極拳傳播柱梁!
    吳英華女士(1907 —1997)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的孫女,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之女。滿族,北京人。吳英華七歲開始隨父吳鑑泉學拳,天賦很高,父親說她:「巾幗不讓鬚眉」。她繼承家學吳式太極拳,走架行拳形神酷肖其父。
  • 【最好的太極拳電影,還得是李連杰的《太極張三丰》】
    【最好的太極拳電影,還得是李連杰的《太極張三丰》】今年,借著雙11的熱度,馬雲李連杰推出了一部宣傳微電影《功守道》,大力推廣中國太極文化
  • (極其珍稀的太極資料)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示範太極拳推手發勁 再現太極真功夫
    本視頻由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與弟子完整演示楊式太極拳各種太極勁路發放,完美再現了太極真功夫。由於拍攝年代已經較久,視頻顯得尤其珍貴。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認真回顧幾十年來陳式太極拳的發展,對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拳、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當今廣為流傳的83式太極拳和71式炮捶,正是陳發科對陳式太極拳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陳發科是走出陳家溝全面向外傳拳的第一人。他的在京傳拳,不但開創了北京陳式太極拳的新紀元,而且將三百年來囿於陳家溝一姓一地的陳式太極拳帶出溝外,成為陳氏族傳太極拳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太極拳是怎麼在民間普及推廣的?—「太極宗師」楊露禪
    清晨的公園裡,經常見到一些老人家在比劃著太極拳,動作行雲流水,飄逸自如,太極拳不僅可以舒筋正骨,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太極拳作為中華古武術的一種,拳種歸類為內家拳。不得不說,太極拳來源於道家武術,是武當創始人張三丰,在道家理論基礎上所創的內家拳技,是道家養生健體和防身技擊的一種實踐體現,只是那時候還不叫「太極拳」。
  • 從太極大師馬保國的「點到而止」談起,破解太極拳的密碼
    從馬大師的表現來看,無法斷定他師承哪家「太極拳」,但看他的太極功夫,說已經「登峰造極」確實有些差強人意。太極,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他的密碼該怎樣破解?朋友們,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吧!最初的太極拳是根據道教的太極圖編創的,具體招式因流派不同,說法不同,已無法考證,但其中心思想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在此之前的「無極」,道教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緣於一個「無極」,而自然界中的「球體」是最接近無極的狀態的。
  •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三次前往河南農村學習太極拳
    「洋弟子」安娜的太極情緣:三次前往河南農村學習太極拳 2018-12-23 0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話說太極拳(12)|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八十四式為新架,也可稱為健身架,是王其和弟子劉仁海在師傳拳架的基礎上,為適應人們追求健康的需求,從楊式太極拳中吸收了一些拳勢打法形成的套路,更增加了它的健身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王其和式太極拳祖訓:學拳先學德,練拳先練順。十字要訣:德、順、輕、靜、松、柔、圓、緩、勻、空。王其和留下有太極拳專著《太極拳譜》手抄本。王其和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主要有大弟子劉仁海和王其和之子王景芳。
  • 李氏、王其和太極拳專場:太極之美,盛宴來襲!
    12月20日上午,太極拳七大社區匯演活動——李氏、王其和太極拳專場展演在陳家溝開幕。縣領導鄭愛珍、馬振東、閆全心出席活動。 率先登場的《集體李氏32式太極拳》套路保留了李氏太極拳「五星捶」原有的特點,觀眾紛紛評論,該節目具有李氏太極拳精髓,是一套老幼皆益的拳法。 節目《金剛八式+李氏彈腿》及《太極八法奇門拳》則分別展示了李氏太極拳外剛內柔的特點及其跑打功夫的獨到之處。
  • 把握太極拳三階段,太極越打越上手
    開始學練內功太極拳的時候,全日制學練時,最初的10多天最為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印象·太極劇場再添世界名片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自2007年分別被中國民協和中國武協命名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以來,在太極拳傳承保護、推廣普及、產業發展、人才振興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創新發展。目前太極拳已成為焦作市中招考試必考科目,並納入溫縣中小學教育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