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王朝,和親的女性很多,為鞏固西漢王朝,她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最為著名的算得上是劉解憂,她是唯一一個參與軍國大事的一品夫人,她有如此成就,除了她自身的聰慧外,還少不了她身邊的一個侍女,後來的外交官-馮嫽。
西漢時,烏孫國因為地域優勢,逐漸成為西域列國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因而成為西漢和匈奴爭相結盟的香餑餑。漢武帝曾派細君公主去和親,後來細君公主過世,武帝太初四年,馮嫽作為侍女跟隨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一同嫁入烏孫國,從而開啟了她傳奇的一生。
馮嫽本身就聰慧,而且適應力極強,對於初到烏孫國的各種語言不通和生活習慣的不適,她很快就適應了。在烏孫國,人們經常能看到她騎著馬在牧場馳騁,而且很快適應了氈帳,除此之外,馮嫽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熟稔西域的語言和文字,並且對那邊的風俗習慣都如數家珍。
馮嫽在到烏孫國不久後就嫁了當時烏孫國的右大將,這裡解釋一下,按照烏孫國的官制,右大將的地位僅次於相和大祿,可以說是地位相當高了。
作為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不僅要伺候公主的日常起居,而且還要協助公主處理各項事務。她曾以西漢使節的身份代表解憂公主去鄰國慰問,每到一個地方,馮嫽都會熱情的問候當地的人民,並為他們送去美好的祝福,同時,也會把西漢的各種技術傳授給他們,充分彰顯了漢朝的禮儀風範,而且馮嫽和他們交流也不需要翻譯,很多人都對她的語言天賦嘖嘖稱讚,馮嫽的大家風範深得當地人的尊敬,人們紛紛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嫽的政治和外交才幹不僅在此,還體現在處理烏蘇的「王位之爭」上。這就要從肥王翁歸靡去世後說起,軍須靡的兒子泥靡與翁歸靡的兒子烏就屠先後爭奪王位,最後烏就屠成功,並且自立為昆彌,也就是國王,而當時解憂公主與肥王的兒子元貴靡正好當政,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君,內戰一觸即發,是馮嫽不顧個人安危,作為使者,前往斡旋,烏就屠接受了馮嫽的勸告,並要求漢王朝給他一個封號,最終接受馮嫽建議的漢宣帝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一場內戰在馮嫽的斡旋下平息了,從此「馮夫人」的名號,響徹烏孫大地。
公元前48年,馮嫽已年過古稀,而她已經回到故鄉已久,這次,她又將以漢朝使節的身份出使西域,而烏孫的人們聽說「馮夫人」要回來了,都爭相去迎接,回到烏孫的馮嫽不僅幫助星靡處理國政,還教他身為仁君的道理,為大漢和烏孫的聯盟穩固做出了傑出貢獻。
馮嫽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從一個小小的侍女,一步步成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從少女到老嫗,她為漢朝和烏孫的聯盟付出了她一生的心血,而身為一個女子,多次以使者的身份出使,這在那個封建時代也是絕無僅有的。
史料記載:1、《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
2、《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初,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書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3、《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烏就屠恐,曰:「願得小號。」
4、《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馮夫人錦車持節,詔烏就屠詣長羅侯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