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為什麼他們還在用 iPod 聽歌?

2021-01-13 虎嗅APP



毫無疑問,流媒體已經成為目前最主流的聽歌平臺。


這種賈伯斯當年不看好的「租音樂」消費模式,已經在全球音樂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


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的數據,2019 年美國音樂產業中 79% 的收入都來自流媒體,在全球 10 大音樂市場中,除日本外,流媒體收入都超過了其他所有媒介。



圖片來自:RIAA


去年蘋果宣布關閉 iTunes 服務,更是宣告「買專輯」的時代結束了。我們不再「擁有」一首歌,無論是實體還是數字形式的,我們擁有的只是一段時間的使用權。


圖片來自:The Ringer


可就像黑膠唱片沒有被數位音樂的浪潮淹沒,看似被時代淘汰的 MP3 播放器還沒銷聲匿跡。


外媒 onezero 上一篇文章就講述了這樣一群人的故事,他們通過維修改裝,將老舊的 iPod「復活」,當作自己主力的聽歌設備。


他們「復活」 iPod,不僅僅因為懷舊


在 Pichi 的浴室裡,堆滿了 iPod 和相關部件,這些 iPod 很多都不是 Pichi 自己的,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 iPod 發燒友。


因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現年 50 歲 Pichi 已經待業幾年了。但他並沒有閒著,他現在依然忙碌,為人們修理已經停產的 iPod。


你可能會問,現在還有多少人還在用 iPod?實際上還真不少,過去六七年裡,僅 Pichi 就修復了幾百臺了 iPod。Pichi 的名聲也通過 Reddit 等網際網路平臺流傳開來,來找 Pichi 維修和改裝 iPod 的用戶也越來越多。


圖片來自:medium


實際上,由 Pichi 這樣的維修師傅組成的 iPod-modding 社區,雖然小眾,但熱度一直不低,而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在流媒體成為主流,獲取音樂文件越來越難的今天,為什麼還要去「復活」 iPod,僅僅是因為懷舊嗎?無論是修 iPod 的人還是用 iPod 的人 ,給出的答案簡單而純粹:聽歌啊。


一些 iPod 維修師傅表示,經過適當的改裝後,這些 iPod 就可以成為最佳的聽音樂設備。他們要做的就是將 iPod 出色的音頻質量更好地表現出來。



改裝設備的社區並不罕見,但和過去 iPhone 越獄將 iOS 刷成 Android 不一樣。對 iPod 的改裝通常不會進行太大的調整,一般都是增加儲存空間和更換電池,最多也是安裝自定義的用戶界面,或者一些蘋果系統之外的遊戲。


但對於一款停產多年的產品,僅僅是要讓損壞的 iPod 重新運行已經不容易。2014 年蘋果停產 iPod Classic,庫克給出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找不到生產部件,供應商再也不生產他們了。」



Pichi 一開始打算給修理自己的 iPod Classic 就發現了,即便找到可用的零部件,成本也太高了。於是他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了合適的零件供應商,慢慢開始在 eBay 上銷售定製版的 iPod 並提供維修服務。


29 歲的澳大利亞人 Ben Schultz 是 Pichi 其中一位客戶,幾年前 Pichi 曾為他的 iPod Classic 更換過電池和主板, Pichi 將 Ben Schultz 成為「Wolfson 晶片的死忠粉」。


在不少 iPod 用戶看來,Wolfson 晶片是這款設備的靈魂。


Wolfson 晶片是 iPod 曾採用的一款音頻解碼晶片,號稱「低頻質感鮮明,高頻亮麗而不刺耳」,儘管後來蘋果用 cirrus logic 取代了 Wolfson,但不少用戶依然認為採用 Wolfson 晶片的iPod 音質才是最好的。



對於像 Ben Schultz 這樣的 iPod 發燒友來說,沒有什麼媒介可以取代 iPod 的聽歌體驗。


任何說黑膠唱片比數位音樂更好的人都是自欺欺人,無法找到比這更好的音樂播放器了。


經過改裝後,Ben Schultz 的 iPod Classic 可以儲存幾萬首歌,連續播放 100 小時。而這個型號的設備,原本的容量只有 30 GB-80 GB,續航在 14-20 小時,Ben Schultz 會用它播放各種音樂或者演唱會 live 錄音,無論是正版還是盜版的。



為什麼是 iPod,而不是其他音樂播放器?除了 iPod 的音質,容易改裝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和如今高度一體化的蘋果設備不太一樣。


英國一位 18 歲的計算機專業學生 Ollie Devine 也熱衷於改裝 iPod ,他表示「 iPod 的結構相對簡單,就像是為了方便你改裝。」,不過要特別小心別把作業系統弄亂。


而拉脫維亞的 Max,早在 14 歲就破解了自己的一臺 iPod ,讓 iPod Nano 運行各種新遊戲和應用。現在網上也能輕易搜到不少改裝 iPod 的詳細教程,電商平臺上也能買到相關的一些部件和工具。



愛範兒之前一篇文章中曾指出,如今的電子產品的壽命越來越短,因為維修難度和商家的銷售策略,讓電子產品更像快消品而非耐用品。像 iPod 這樣停產後,依舊有大量用戶自發維護和使用的電子產品並不多見


在國外的 reddit 論壇上,你可以看到不少曬出自己珍藏的 iPod,其中有不少還在「服役」。


有人專門從 eBay 上集齊從一代開始的 iPod 全家福,還會把一些壞的 iPod 修好再掛到網上出售。



有人將用 iPod Classic 七代搭配改裝過 MMCX 接口的索尼 MH755 耳機,度過一個愜意的周末下午。



有人發帖求助網友,想讓自己故障的珍藏版的甲殼蟲 iPod classic 復活,網友們在帖子下熱心地給出建議。



最近 iPod 還享受了一把 AirPods 的明星級待遇,今年年初有媒體發現 C 羅在一場賽事前,佩戴著早已停產的 iPod Shuffle,有網友調侃 C 羅的職業生涯,比這個產品系列的壽命還長。



在這些用戶的世界裡,iPod 似乎從未過時。


iPod 會成為音樂播放器中的「黑膠唱片」嗎?


iPod 在小眾群體中的復興,不免讓人想起近年來的「黑膠復興」,而要論對於音樂行業的影響,iPod 顯然留下了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1 年秋季蘋果推出了那個「將 1000 首歌放進口袋」的 iPod ,在此之前賈伯斯已經在 Macworld 大會上正式發布了 iTunes ,賈伯斯對於「計算機將成為數字中樞」的構想,就是從 iPod 開始的。



與此同時, iPod 也在音樂市場上掀起了一場新的變革。蘋果在 2003 年推出 iTunes Store 後,以每首歌 0.99 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用戶,在 6 天內就賣掉了 100 萬首歌,第二年突破 1 億首歌,賈伯斯表示「這將作為音樂行業的一個轉折點被載入史冊。」


對於當時的蘋果用戶來說,要將網上下載的音樂導入 iPod 必須通過 iTunes ,這種軟硬一體化的策略,讓 iPod 和 iTunes 一度成為蘋果最大的收入支柱。



iPod 則一度佔據音樂播放器市場超過 70% 的市場份額,到了 2007 年 iPod 的銷售額已經佔到蘋果總營收的一半,直到停產時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4 億臺。


iPod 改變了人們消費音樂的方式,從實體唱片到數字下載,從購買專輯到購買單曲,iPod Shuffle 則讓「隨機播放」的概念深入人心。


計算機雜誌 Macworld 曾在一篇題為《iPod 如何改變音樂世界》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30 年前,當我們參加一場場演唱會時,誰會想到,每一張鮑勃·迪倫的專輯、海頓的第 104 號交響曲、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和鋼琴協奏曲、莎士比亞所有劇本的音頻版等所有音樂都可以放入一個設備,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擁有所有音樂。


但無論是 iPod 取代了 CD 、磁帶等實體唱片,還是流媒體幹掉了隨身聽,都是因為新的音樂媒介在音質保持一定水準的同時,更加便捷、更加耐用以及更加便宜了。



因此黑膠唱片在流媒體時代的復興顯得尤為特別,去年黑膠唱片的銷售已經成為音樂行業實體銷售收入的最大來源。關於黑膠復興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在相關媒體報導中,「回憶」和「情懷」都是被提到的高頻詞彙。


英國民調機構 ICM 一項調查顯示,48% 黑膠唱片的購買者不會去聽那些唱片,其中還有 7% 的人連播放黑膠唱片的唱機都沒有,只是用於收藏。


許多購買者購買黑膠唱片,只是出於收藏目的。他們希望能以有形的方式保存藝術作品,這和他們的回憶或其他感性因數有關。他們認為,這就對偶像的一種支持,也是追求音樂的一種象徵。而這種象徵,與他手上的這張唱片的實際效用無關。即便購買者沒有黑膠唱機,也沒有聽黑膠的習慣,這樣不會影響他的購買決定。


另一方面,流媒體也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黑膠復興。據 AudienceNet 統計,66% 的音樂購買者會在 Spotify 、Apple Music 等流媒體上發現喜歡的音樂和歌手,再去購買實體唱片來收藏。



同樣是「過時」的音樂媒介在小眾群體中再度復甦,但 iPod 的「復活」和 黑膠復興卻不太一樣。還在使用 iPod 的人,就是把它當做日常的聽歌設備,這算是一種「復古」,但卻不完全由情懷驅動。


此外黑膠至今仍有著穩定的上下遊供應鏈,儘管小眾卻是個完善的生態。而 iPod 作為一款停產的電子設備, 已經失去了官方支持,僅依靠民間自發的維護,只能不斷消耗存量,終究會成為電子垃圾。


但無論是是黑膠復興還是 iPod 在民間「復活」,都反映了不少用戶對於音樂依然有著實體消費需求。


流媒體時代,我們還需要「擁有」一首歌嗎?


當流媒體時代滾滾而來,訂閱制逐漸成為音樂、書籍、電影和遊戲等媒體的主流消費模式。我們以包月/年模式訂閱服務,別說購買唱片,連下載歌曲這個行為也逐漸消失。


音樂流媒體的訂閱制,正如賈伯斯所說,是在「租音樂」。在一些音樂 app 上,雖然支持下載音樂,但一旦會員過期,已下載的歌曲也無法離線播放,我們可以不花錢聽海量歌曲,但我們無法「擁有」一首歌。



正如愛範兒在此前一篇文章所說的。數字內容的便利,來自所有權的讓渡。但也並非所有人願意以數字取代實體,就像很多人還是更喜歡閱讀紙質書,而非電子書。


在流媒體中唾手可得的音樂消磨了音樂體驗的儀式感,實體音樂媒介的物理存在屬性反而成為了一個新的賣點。將黑膠唱片放上唱機,擺上唱針,或是將音樂下載到 iPod 上,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前兩年甚至出現了一種叫做數字實體唱片的數位音樂產品形態,顧名思義,就是將數位音樂和實體唱片結合。


怎麼結合呢?雖然用戶購買的仍然是數位音樂,但都是一次性買斷,所有權歸用戶所有。這和之前 iTunes 商店模式一樣,沒有什麼特別。


數字實體唱片中的「實體」體現在,像實體專輯一樣給數字專輯精心設計主題場景、內頁設計、文字介紹、製作團隊信息、音樂 MV 等,因為是採用數字形式,專輯的交互呈現反而更加多樣。既滿足快速獲取音樂的需求,也保留了體驗傳統唱片時的儀式感。



在這個流媒體時代,究竟我們還是否需要真正「擁有」一首歌,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不可否認流媒體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妨礙新舊媒介的和諧共存,這比起流媒體一枝獨秀要更有利於行業發展。


畢竟,歷史上的那些革命性的創新,不正是在不斷的新舊碰撞中誕生的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iPhone了我們還需要用iPod聽歌?
    2001年,賈伯斯在蘋果秋季發布會上推出了第一款iPod,改變了人們聽歌的方式,現在iPod擁有nano、shuffle、classic、touch多個版本,nano進入第七代、shuffle進入第四代、touch進入第六代,今年iPod touch在iPod產品線沉寂多年之後迎來更新
  • 我的跑步最佳伴侶:ipod shuffle
  • 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在用黑膠聽歌?
    如果問現在的小朋友這個問題的話,他們應該都會回答:QQ音樂、網易雲音樂.毫無疑問,流媒體已經成為目前最主流的聽歌平臺。我們只需要用手機APP,就可以聽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音樂,方便到讓人幾乎忘了當初從隨身聽裡挑出絞帶的磁帶時,有多麼的麻煩。那麼這幾十年來,我們在聽歌這件事上又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 都2020年了,我還在用Java8!
    Java開發團隊可謂是「高產似母豬」,每隔幾個月就冒出一個新版本出來,很多人對Java8都沒有精通,但是Java11、12、13、14都已經發布了.這麼高的發布頻率有什麼用?首先我們看看2020年1月Tiobe官網發布的程式語言排行榜:Java依然穩居第一位,一哥的地位槓槓的,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Java,這是驅使官方不斷優化更新的理由之一。
  • 都2020年了,為什麼還在用iPhone 5S?
    有的同事依然在抱著iPhone 5s在用,什麼心態?以前遇到的同事依然抱著iPhone 5s在用,但當時iPhone 8都已經出了,是懷念賈伯斯的緣故嗎?所以早期的很多設計參考iPhone還是一個重要的依據和闌版,所以這一代手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據悉在今年蘋果要發布的iPhone12系列手機都將要模仿iPhone5s時候的機身側邊框設計,當然不會那麼硬朗就是,也就是說時隔今日iPhone5s的設計還是能夠打動人心!
  • 網易雲音樂年度聽歌報告上線 用音樂記錄你最特別的2020年
    個性化愈發顯著 每一個你都「獨一無二」今年的網易雲音樂年度聽歌報告,圍繞「遇見時光裡的自己」主題,提供了更加富有個性化的內容體驗。除了繼續展現每個人獨特的聽歌數據: 聽歌數量及時長、年度最愛歌手及歌曲、單曲循環最多的歌、深夜聽的歌等;報告還增加了更形象的個性體驗維度。
  • 2020年林俊傑線上聽歌會直播回放入口
    2020年林俊傑線上聽歌會直播回放入口回放入口:入口見文末提示演出時間10月19日(星期一)晚上22:45若時空轉換,你不只是你,那會怎樣?
  • 「體驗」都 9102 年了,十年前的 iPod Nano 5 用著怎麼樣?
    之後的 6 和 7 多少都有些走歪。(一個像手錶,一個像 Touch)本文即將為你介紹一下這部閒魚淘來的 iPod Nano 5.在距離發布之時 10 年後的當下。探究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小玩意現在還能用嗎?用起來咋樣?少廢話,先看東西收的這臺是紫色的伊拉克成色。
  • 『體驗了下』都 9102 年了,十年前的 iPod Nano 5 用著怎麼樣?
    之後的 6 和 7 多少都有些走歪。(一個像手錶,一個像 Touch)本文即將為你介紹一下這部閒魚淘來的 iPod Nano 5.在距離發布之時 10 年後的當下。探究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小玩意現在還能用嗎?用起來咋樣?少廢話,先看東西收的這臺是紫色的伊拉克成色。
  • 沒有周杰倫,為什麼你還在用網易雲音樂?
    曾經有網友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網易雲音樂版權那麼少,卻還有很多人堅持用?」這一靈魂拷問,難住了很多網友。事實上,沒了周杰倫等頭部音樂版權的網易雲音樂,雖然飽受詬病,但依然是音樂App中用戶粘性最高的那個。
  • 為什麼很多人開車時一定要聽歌?老司機:不聽歌,要車何用?
    結果表明:大多數人都是會在開車的時候聽歌的。50歲以下的受試者當中,習慣在開車時候保持安靜的,就是不聽歌的,10%都不到。被問到:「你開車聽歌到底圖個啥呢?」按照我們前面講的,你開車時以60分貝的音量來聽歌,絕大多數情況下的行車噪音都被音樂掩蓋了。至少你不會主動去聽煩人的聲音,你只是在跟著歌和節奏的旋律走,也對人有好處。
  • 走進2020北京科博會 酷狗音樂帶來全能「聽歌管家」
    用AI技術聽歌:懂音樂 更懂你科博會現場,酷狗帶來的音樂硬體產品都搭載了AI語音交互技術。如:擁有高清無損音樂聆聽體驗的酷狗X5真無線耳機、以糖果為設計靈感滿足消費者對耳機色彩需求的酷狗彩虹糖真無線耳機、自帶一鍵DJ功能的酷狗蘑蘑小音藍牙音箱,以及酷狗潘多拉mini便攜AI音箱等。
  • 夏天讓整座城市都在發燒 給你一隻我的ipod耳機
    「給你一隻我的ipod耳機」,這個標題來自於我們大部分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一個場景,只有一個播放器和一副耳機,但是都想聽音樂, 於是就兩個人,頭靠頭,一人一隻耳機。 這個場景可能發生在公交車的最後一排,自修課的一張課桌上,或者是一起散步的小路上。
  • 你的Walkman還在嗎?陪你聽歌的那個人怎麼樣了
    40年前的7月1日,索尼發布了標誌性的Walkman TPS-L2,從而改變了人們的聽歌方式。作為世界第一款可攜式音樂播放器,Walkman TPS-L2對於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聽音時代。  在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是Walkman盛行的年代,不過,只有當時家庭比較富裕的小夥伴才能擁有自己的Walkman。
  • 平時,你們都用啥軟體聽歌
    我有著很嚴重的一邊用電腦辦公,一邊聽歌的習慣。尤其是寫稿子時,音樂就是我靈感的源泉。
  • QQ音樂2020年度聽歌報告來了 4000萬曲庫能聽170年
    每到年末,不少網際網路廠商都會推出年度盤點,比如消費帳單、聽歌報告等等。  12月24日,QQ音樂2020年度聽歌報告開啟預約 ,大家在微信搜一搜「Q音聽歌報告「即可便捷預約。  按往年慣例,QQ音樂聽歌報告要到12月月底公布,大家還需要耐心等下。
  • 不好意思,我只跟用同一個聽歌軟體的人交朋友.
    有很多話說的Prienz: 因為本身喜歡聽比較小眾的音樂,很早以前很多歌都是在蝦米找到的,所以就對蝦米印象很好,一直用到現在快7年了,簡單來說就是合我口味的歌多+用的時間長習慣了=很難脫粉。很賊的高老師:當然是聽蝦米啊!
  • 2020年你都聽了些什麼?
    歌手和他的朋友們,都在2020年瘋狂營業頂流中的頂流,非周杰倫莫屬,2020年只出了一首《Mojito》,屠榜連冠六周,毫無懸念就是各單曲榜TOP1。都知道李榮浩「一人一支團隊」,專輯早在2019年已完成,卻被公司卡流程,急得老李想找個維修論壇把專輯發了……也不知道最後是誰說服了李榮浩,最終《麻雀》是在2020年7月發行的。你感覺他《年少有為》還很火,其實上一張專輯已是2018年的事了。
  • 十年前的歌還在,陪你聽歌的人去哪了?
    10年前的那些歌,你還在聽嗎。但那些曾經陪你聽歌的人,現在還在你身邊嗎。 01 童年總是美好的,孩童無憂無慮,光著腳丫子到處跑,每天都如此快樂。就算在路上跌到了,大哭一場後便又開心地笑起來。 08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每次聽到這句總會很熟悉,想當年這首歌播遍大街小巷,每個人的手機鈴聲裡基本都有這首歌。
  • 還在用QQ音樂、網易雲?這個不到2M的聽歌軟體,美到炸
    說到聽歌,你會選擇哪一個軟體呢?網易雲音樂,還是QQ音樂?或許,你可以試試這樣的聽歌軟體:有小可愛或許會問:這個界面,未免也太簡單了吧!看起來,就像嵌入桌面裡的歌詞一樣。這是聽歌軟體嗎?是!用了之後,你會發現它簡直是工作遊戲、桌面美化必備!如果你對這個音樂播放器感興趣的話,那就繼續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