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前關於《安娜·卡列尼娜》劇目和app的安利你還沒有吃下,如果想到託爾斯泰,仍然是那些《戰爭與和平》、《復活》的大部頭,是《安娜·卡列尼娜》60萬字150個人物(毛國人名!)的敬而遠之,那麼當你知道託爾斯泰一生叛逆,在82歲時候還離家出走追求平民生活,一個月後就客死他鄉付出生命代價,會不會對他和他的作品產生一些好奇?
高爾基說託爾斯泰「貴族式的魅力屬於高貴的野性」,實是因為他和安娜一樣,在無關名利的純粹精神指引下,背叛了自己的貴族階層,與整個世界為敵。
眼下在國際戲劇影像展放映的這版《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羅斯製作的第三部原創音樂劇,獲得俄羅斯Ticketland.ru網站頒發的「2018年最受歡迎音樂劇」榮譽,長演三年多,已經算是站到了俄羅斯音樂劇的最前線,重寫俄羅斯音樂劇票房歷史。它的製作人Alexei Bolonin在2000年初參與了將一批諸如《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流行音樂劇引入俄羅斯的進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也的確不難看到法劇的影子——重抒情,輕敘事,將託爾斯泰1000頁的煌煌巨作刪繁就簡,卻以舞美、燈光的巧妙運用以及首首能打的歌曲和水準非常在線的群舞,打造了一部精良的商業製作。對此原著黨可能並不夠滿意,但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卻引得更多人去翻出名著來讀。
它的大獲成功與音樂和舞蹈的精彩編排密不可分。從火車站的搖滾樂,到冰上華爾茲,群舞們滑著冰在舞臺飛舞,再到上流舞會上的瑪祖卡,開場短短20分鐘,歌曲和舞蹈流暢而豐富的編排就已經虜獲了觀眾的心;而羅曼·伊格納提耶夫(Roman Ignatyev)創作的40餘首樂曲,涵蓋了古典樂、搖滾樂、流行樂等不同曲風,大多十分上口,剩餘下來的主要人物也基本都有能讓人記得住的角色歌,烘託出劇中人物的命運浮沉和這片土地上的風起雲湧。
壓縮在一部劇作時長內的《安娜·卡列尼娜》突出了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愛情主線——真的,就算是一段悲劇收場的不倫之戀,也非常想約一發七夕檔期,甜和痛都上頭。安娜的扮演者、俄羅斯功勳藝術家葉卡捷琳娜·古謝娃(Ekatelina Guseva)和渥倫斯基的扮演者謝爾蓋·李(Sergey Lee)的幾首對唱,都非常細膩地演繹出了愛情的百轉千回;而兩個本是「情敵」的女孩安娜和吉緹那段對唱,終於面對面談起前塵往事,忽然有了一種同為女性的寬恕,千帆過盡的徹悟——她們都以愛情為救贖為歸宿,而她們的愛人則以愛情為港口,助他們遠徵——這樣永遠難以對等的關係,「哦,若早知道!」
下半場的更入佳境,實則是託爾斯泰的偉大,建立在對人性的驚人理解力之上的悲憫:
安娜的婚外情失敗是咎由自取,卻令人同情;
沃倫斯基妥妥是渣,卻也讓人恨不起來;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在婚姻中似沒有太上心,但又在妻子出走後寬厚相待;
在所有別人看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生裡,託爾斯泰卻留給了每個人最大的理解和包容。
就連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那些漫天大雪、冰上飛舞、風吹麥浪、汽笛長鳴,都有一種外化了的廣博心態;更不用說劇院戲中戲一場,創世紀式的天花板下,一首如同天籟的女高音,是安娜在決意去死前聽到的救贖與原諒。
所有橋梁都已經焚毀
所有罪行都已被寬恕
新生從此刻開始
將《安娜·卡列尼娜》改編成音樂劇(或者芭蕾舞劇)其實是非常聰明的,因為音樂劇舞劇所能呈現的那種瀰漫的悽婉又決絕的美,就代表著託爾斯泰對所有人的寬恕。而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也再次印證了地緣文化、歷史遺留的神奇——我們對於俄羅斯畫風的莫名親近感,在他們抒情和浪漫的時候格外要命。
「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通過與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環球影業、百老匯高清、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截至2019年5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113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等29地,放映超過4200場,觀影人次超過40萬人。放映由阿里大麥旗下的現場演出品牌Mailive聯合運營推廣,並獲得英國文化教育協會鼎力支持。
What's Next
演出推介
莫斯科輕歌劇院
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
12月1日14:00
哈爾濱大劇院·小劇場
俄語對白,中文字幕
票價:120/80元
*本場演出80元檔位演出票不參與折扣活動
俄語音樂劇高清影像恢弘再現
列夫·託爾斯泰不朽愛情悲劇
俄羅斯四大吟遊詩人之一尤裡·金操刀作詞
愛情之於生命,是鮮活的熱血自由奔騰,還是海市蜃樓無異飲鴆止渴?列夫·託爾斯泰家喻戶曉的文學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在一次完美的音樂劇改編中,再度燃起觀眾的熱情。有著92年歷史的莫斯科輕歌劇院(The Moscow Operetta Theatre)以一部大膽的《安娜·卡列尼娜》站到了俄羅斯音樂劇的最前線,重寫俄羅斯音樂劇票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