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辛說
一直以來,歐佩克的一舉一動都是影響油價漲跌的關鍵因素。佔據全球原油產量40%以上的它,只要「打個噴嚏」,整個油市都將為之震動。
2016年2月,原油價格一度觸及歷史新低。同年11月,為提振低迷的油價,歐佩克重啟了塵封八年之久的減產計劃。歐佩克的動態對油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2019年是歐佩克減產的第三個年頭,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從上圖可以直觀看見,今年減產效果並不明顯——當前油價和13個月前的水平竟相差無幾。
此時你的腦海裡肯定有無數個問號:為什麼減產對油價的提振會失效?這一年裡歐佩克究竟都在做什麼?是不是「偷了懶」?還是說其他因素使歐佩克兢兢業業的減產白忙一場?
【2019年歐佩克都做了些啥?】
01兩次大會奠定了全年度的減產基調
我們先把鏡頭拉遠至2018年12月7日,在這次半年度大會上,歐佩克敲定將從2019年1月起減產80萬桶/日,歐佩克+聯合減產量為120萬桶/日,協議為期6個月。
當時歐佩克並不知道這一步棋將把這個龐大的組織引向何處,低迷的油價令面臨赤字危機的產油國不堪重負,同時內部吵嚷著要「退群」的聲音不絕於耳,來自大洋彼岸的川普對「減產」接二連三地抨擊,還有在快車道火力全開的頁巖油行業隨時趕上的威脅......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歐佩克終於選擇了減產。
當時,歐佩克內部成員國和盟國對這一紙協議還存在分歧,他們可能沒有料到,這張協議將貫徹整個2019年。6個月後,在今年7月2日的大會上,歐佩克+宣布延長減產9個月,至明年3月。隨後在今年12月,歐佩克+更是宣布深化減產。80萬桶/日,佔據全球原油產量的1%,歐佩克究竟達標了嗎?
02減產成績單一覽
金十整理今年以來歐佩克11份月報的數據,可以發現,歐佩克今年減產可謂盡心盡力了。
今年伊始歐佩克就火力全開,其減產力度最猛還是在1-4月。單單1月產量就下降了近80萬桶/日,這基本上等於安哥拉半個月的原油總產量了。到了今年四月,歐佩克總產量已經達到3000萬桶/日的水平附近,較去年12月銳減160萬桶/日。
與此同時,油價在1月到4月逐步攀升。到4月,布油價格已經重回80美元大關。
自此之後,歐佩克每月減產率都超過100%,產量減幅儘管參差不齊,但總體上也算達標。然而,油價曲線卻一路平緩(如上圖),毫無起色。
03被動減產
主動減產的已經基本達標,但沒能成功提振油價。更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今年歐佩克意外的「被動減產」也幫不了什麼忙。今年海灣地區地緣政治風險驟增,年內已經發生了多單威脅原油供應的事件:
①美國宣布對委內瑞拉實施制裁:1月28日,美國宣布制裁委內瑞拉石油公司,限制該國原油出口。受此影響,今年9月,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已經跌至64.4萬桶/日,為16年來新低。
②俄羅斯的路日把管道被侮辱:今年4月,俄羅斯原油中出現了異常的有機氯化物,俄羅斯被逼削減出口。此外,該國石油生產商不得不減產90萬噸,即10%的俄羅斯石油總產量。該國面臨著數十年來最大的石油供應中斷危機。
③利比亞內戰紛飛:4月底,利比亞戰事蔓延,作為非洲地區石油儲量最高的國家,利比亞的戰亂威脅到該國95%的原油生產。
④美國對伊朗制裁升級:5月初,美國將對伊朗的制裁升級成「極限施壓」,導致伊朗5月原油產量銳降至1980年代末以來最低。受制裁的伊朗多次揚言威脅關停荷姆茲海峽。
⑤沙特關鍵管道遇襲:5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管道受無人機襲擊,威脅著70萬桶原油供應。
⑥沙特石油心臟遇襲:9月14日,沙特阿美兩個煉油廠遭無人機蓄意縱火,受襲煉廠運作量大降40%,產油量減少500萬桶/日,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斷供。
04細數減產路上的攔路虎
被迫斷供,再加上主動減產,歐佩克今年的「減產」已然超標,為什麼油價依然「扶不起」?其實,就連歐佩克自己也沒預料到,今年減產過程中會出現如此多不可控因素,各種地緣政治風險籠罩下的黑天鵝頻頻飛出。歐佩克發現,提振油價沒想像中簡單。
①美國頁巖油產業其他產油新秀
減產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當屬美國頁巖油產業。
這個規模相當驚人,考慮到未來幾年的需求增長預測疲弱,這一增量足以震動市場。
美國作為產油冠軍地位固然難以動搖,而其他產油新秀也在積極增產原油。巴西、加拿大、挪威和蓋亞那這四個產油國一直以來在油市佔據重要地位。
美國和這些產量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歐佩克國家的減產缺口。
②內部分歧加劇,退群危機凸顯
歐佩克內部分歧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最明顯表現在,最近幾次歐佩克大會,每次閉門會議都長達6個小時,在最新一次大會上,閉門會議更是長達十幾個小時;就算「達成」了協議,成員國對減產分配多寡和是否延長協議一事上也是諸多意見,導致後期各國減產成績也參差不齊。
沙特算是減產中最「勞苦功高」的國家了,在今年每個月的減產中,幾乎貢獻了集團一半的減產量。作為老大哥的它,還常常敦促其他產油國遵循減產協議。
當然,沙特極力減產也是有私心的,站在沙特的立場,由於該國致力於推行經濟多元化計劃,政府支出屢屢走高,因此更需要高油價作為政府收入的支撐。油價的高低也直接影響沙特阿美IPO的市值股價。
然而,好比一個班級裡總有幾個成績較差和調皮搗蛋的學生,歐佩克+也有幾個「不聽話」的成員國。
最「狡猾」:俄羅斯
最「口不對心」:伊拉克
最「搗蛋」:伊朗
站在反對減產或作弊的國家立場來看,他們的理由也可以理解——減產協議損害了產油國財政收入。尤其是在這種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這些國家可能更願意直接獲得額外收入,以增加其安全緩衝。
由於減產,已先後有兩個產油國選擇退出。今年10月1日,厄瓜多能源部宣布明年1月1日將退出歐佩克。厄瓜多「退群」並非孤例,去年12月3日,在歐佩克大會召開前夕,位於海灣地區的卡達宣布今年1月退出歐佩克。
③經貿局勢不確定性和經濟衰退的風險驟增
除此之外,宏觀經濟氣候是今年影響油價走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今年7月以來,關於經濟衰退的言論屢屢傳來,自此,需求疲軟的擔憂一直施壓原油市場。
此外,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的陰霾也籠罩著原油市場,地緣政治危機也在挑撥著市場的避險情緒,一個突發壞消息的威力足以抵消歐佩克辛辛苦苦減產對油價的支撐作用,令油價急跌。
【未來歐佩克還將面臨什麼挑戰?】
展望2020年,歐佩克還將面對什麼挑戰?
可以肯定的是,油市格局已然生變,隨著頁巖油行業和其他新興產油國的崛起,歐佩克再也不是當年可以一掌遮天的霸主了。影響油價的因素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元,市場情緒也越來越多變,歐佩克的減產決定只是影響油市氣候的其中一個變量。
昔日獨佔油市大半壁江山的歐佩克,一句「原油禁運」足以掀起全球市場地震、把美國捲入長達近十年通脹危機的歐佩克,如今的影響力已經日漸式微——它不再渴求更多市場份額,不再爭當油市老大,如今的願景已經縮小至:限產保價。
今年12月大會上,歐佩克各國咬咬牙決定將原120萬桶/天的減產幅度提高到170萬桶/天,沙特宣布在此協議上再自願減產40萬桶。這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自願減產行動,減產數量將達到全球石油總產量的2%以上。
但是現在看來,在不確定性驟增的時代,僅靠減產而提振油價這一卑微心願,也未必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