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裡原本最愛錢的、被網友戲稱為王money的王曼妮,最後卻放棄高薪的店長職位,口袋裡只有十萬塊人民幣就敢出國讀書。當然編劇的重點不在人民幣的數目,在於這份勇氣和自信。而我的重點在於,王曼妮選擇的目的地是愛丁堡。
愛丁堡這個浪漫的名字,最近時時浮現於腦海,暗示自己與這個遙遠的地方有某種關聯。這世界所有人事之間的關聯千絲萬縷,草蛇灰線。比如我們辦公室牆上的大鐘,仔細看居然是愛丁堡鐘錶廠生產的。
2019年是我的旅遊年,仿佛知道2020年哪兒也去不了似的,到處旅行,馬不停蹄。這一年去了倫敦、巴黎、紐約、洛杉磯這些大都市,也去了愛丁堡、牛津、魁北克城、渥太華這樣的小城。念念不忘的是只住過四晚的愛丁堡。而在那裡遊覽的時間只有一天,因為前三天都在開會。
去年七月初,我從哈法飛倫敦(中間在多倫多轉機),然後從倫敦坐火車去愛丁堡。剛下飛機又要坐五個小時的火車是蠻辛苦的,但是這段火車值得一坐。火車停靠的一些車站,站臺的建築很古舊,加以現代化的修繕,大氣而精巧,非常養眼。進入蘇格蘭地界後,車窗外偶爾閃過壯闊的海岸線,陡峭高聳的巖石海岸,深邃的大海和蒼茫的草場。
車廂內壁貼著請旅客安靜休息的標牌。車廂座無虛席,然而全程幾乎鴉雀無聞,讓人安靜休息。唯一的例外是列車員查票時,查到一對街頭藝人模樣的男女,被發現沒有買票,男女二人互相埋怨,大聲爭吵,吵嚷了二十分鐘才在某一站下車。他們爭吵時,車廂所有人依然沉默不語,若無其事,連譏嘲的眼神都沒見。我很欣賞這種英國式的隱忍,無奈的幽默,儘可能留給自己和他人最後一點體面。
到達愛丁堡,火車站就位於名勝古蹟最集中的市中心,而並不覺得擁擠。可能因為這座城市建在石頭山上,道路和建築高低落差很大,有足夠的層次空間。從火車站出來,在一座古堡一樣的建築裡往上走了差不多十層樓的臺階,才到達市區主幹道的公交車站。
我住在離市區稍遠的地方,離市中心乘公交不到二十分鐘,是一個公寓式旅館。每一套房間裡有臥室、廚房、衛浴、還有餐廳和起居室,安靜舒適,價格合理。公寓樓下,步行五分鐘就有一座Tesco大超市。買到一種極甜的蟠桃,又極便宜。買一大包食品,才花了幾磅,怪不得英鎊這麼值錢。
雖然是七月,仍要穿薄羽絨服才能抵禦寒意。因為不是市中心,公寓附近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人。在樓下一家中國小館點外賣。老闆娘東北口音。略攀談了幾句,她以為我是留學生,不無惋惜地問我:「怎麼到這兒來了呢!」言外之意,怎會到這種鬼地方來!我大概理解她的心情,總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居住地,委委屈屈留在那裡只是因為別無選擇。可是我對愛丁堡卻是一見鍾情。這感覺只有第一次來哈法時有過。
我喜歡愛丁堡遍布大街小巷的石子路。雖然對於拉著拉杆箱匆匆趕路的旅行者有些不便。歐洲這種古老的石子路很常見,比如羅馬。但是有些地方,像哥本哈根這種大城市,滿地菸頭,就不好了。愛丁堡的街道就很乾淨,也許因為人煙稀少。我喜歡人少的小城,讓人安心。大城市永遠給我不安全感。
愛丁堡有很多古老的建築。特別吸引人的是雄踞山頂的愛丁堡城堡,壁壘森嚴,氣勢磅礴,見證了幾百年的戰爭,從未被英格蘭攻陷。可惜的是時間倉促,沒能進入城堡遊覽。另一件憾事,也是由於時間有限,沒能去蘇格蘭高地觀光,而只去了較近的一日遊線路,參觀了幾座古老教堂。兩件憾事,也許可以留待未來彌補。
離開愛丁堡的清晨,時間充裕,與先生和兒子一起步行去市區乘輕軌。中途穿過一個靜謐無人的公園,看兒子在公園裡玩耍了一會兒。覺得愛丁堡是可以居住的地方。
這種熟悉的感覺,可能來自從前獨自在英國萊斯特進修的經歷。那是2005年的冬天,整日蝸居在學生宿舍,悶頭苦讀,沒有社交,更沒有旅行,連坐公交車的錢都沒有。忍受了整整五個月不見太陽的陰沉天氣,春天來臨的時候就返回中國了。當時是再也不想在英國多呆一天。然而如今再訪英國,覺得一切如此舒服自然,可以久居。也許正是因為已經了解了最糟的一面,可以放心地享受她更好的一切吧。
如果這感覺沒有錯,去過的地方還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