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2020-12-24 和訊科技

編者按:隨時隨地可以上網讓人類愈發沉迷於把時間消耗在手機上面。為什麼你會止不住想要刷手機?這背後的機制原理是什麼?《衛報》的Simon Parkin為我們介紹了「分子界的金· 卡戴珊」——多巴胺,以及一家把它背後的機制形成的「誘導技術」用於各種app的創業公司。原文標題是:Has dopamine got us hooked on tech?

利用「誘導技術」來影響行為的能力才剛剛為人們所理解。

面對一場對自己正直的空前攻擊,Facebook的創立總裁,38歲的Sean Parker最近承認,這個社交網絡的創立並沒有讓我們團結起來,而是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他在去年11月在費城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說:「那種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怎麼才能儘可能多地利用你的時間和有意識的注意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Facebook的架構師利用了「人類心理當中的脆弱性」,2005年辭職的Parker解釋說。當有人對你的帖子或照片點讚或發表評論時,他說:「我們就會……給你帶來一點多巴胺」。因此可以說,Facebook是一個建立在一種化學分子之上的帝國。

1957年被發現的多巴胺,是大概20種左右的主要神經遞質當中的一種,這種化學物質,就像騎著自行車的投遞員一樣,在在神經元、神經以及體內其他細胞之間的車水馬龍中傳遞緊急信息。這些神經遞質確保我們的心臟不斷地跳動,讓我們的肺部保持呼吸,就多巴胺而言,當我們感到口渴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要喝一杯水,或為了讓我們的基因在我們死後能倖存下來,就會告訴我們得繁殖後代了。

1950年代的時候,鑑於一項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一組神經系統疾病,其症狀包括震顫,動作緩慢和僵硬)是由多巴胺缺乏引起的,因此多巴胺被認為與身體運動密切相關。但到了1980年代,劍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Wolfram Schultz對大鼠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推翻了這一假設。教授的實驗表明,在中腦內部,多巴胺跟我們從行動獲得的回報有關。多巴胺似乎跟欲望、野心、成癮和性慾有關。

Schultz和他的研究人員當時把一塊蘋果放到了屏幕後面,結果發現老鼠一啃食物的時候就看到了多巴胺反應。Schultz稱,這種多巴胺過程在所有的昆蟲和哺乳動物當中都很普遍,這是建立在學習基礎之上的一種反應:對一種行為的回報建立了預期,如果行為如預期得到了回報,則行為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或者如果跟預期出現差異,就會進行適應性調整。(那塊洗碗塊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但咬的第一口也會是最後一口。)Schultz說目前尚不清楚多巴胺是否會產生令人愉悅的感覺。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幸福奇蹟賜予者的聲譽。

我們在濫用一個有用且必要的系統。哪怕可以,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

多巴胺激發我們去採取行動,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和願望——從開大暖氣,到轉輪盤賭來滿足某種渴望——任何這些事情都可以建立起我們對需求被滿足後的感受的預期。Pinterest ,這個用戶上傳給予人靈感的圖片的在線剪貼簿,上面就有一大堆的多巴胺紋身圖庫,而Amazon的虛擬書架都快被旨在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的減肥書壓得要塌了。

Shultz說:「 我們在大腦當中發現了一種信號,這種信號可以解釋我們最意義深遠的行為,那些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參與其中的行為。我可以弄清楚公眾為什麼會感興趣了。」

這樣一來,多巴胺在自己的晦澀難懂的同事(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天冬醯胺)當中就脫穎而出,變成了分子界的名人。英國臨床心理學家Vaughan Bell曾經稱多巴胺為「分子界的金· 卡戴珊」。在小報上,多巴胺已成為誇張法的傳遞者。《太陽報》刊登的一篇頭條新聞寫道,「紙杯蛋糕就像古柯鹼一樣容易上癮嗎?」報紙援引的一項研究表明,多巴胺會在眼眶額葉皮層釋放——「當向古柯鹼成癮者展示一袋A類毒品時,相同的地方就會被激活」——這裡指的是受試者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的照片時被激活的區域。儘管如此,沒有一個地方像矽谷一樣對多巴胺攀權附貴,在這裡,多巴胺被譽為讓app、遊戲或社交平臺「黏性十足」(在投資者眼裡,這是「有可能獲利」的潛臺詞) 的秘密配方。

多巴胺分子圖紋身在一些人當中很受歡迎,他們認為這是「幸福的奇蹟發源地」。

Dopamine Labs聯合創始人,現年28歲的Ramsay Brown解釋說:「哪怕在誘導技術發展起來的一兩年之前,多巴胺就是一種在文化思潮當中具有一定優勢和吸引力的分子。」這家頗受爭議的加州初創企業承諾可大大提高大家使用任何跑步、節食或遊戲應用的使用率。「這是分子當中的性、毒品和搖滾。儘管對於這種分子的本質仍然存在許多重要且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當你嘴裡說出『多巴胺』時,大家的耳朵感覺不會像聽到『腦啡肽』或『穀氨酸鹽』那麼刺耳。這是眾所周知樂趣發送器。」

有趣,也許吧,但是就跟卡戴珊一樣,對多巴胺的報導不完全都是好的。在2017年的一篇題為「技術究竟有多邪惡?」的文章中,《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David Brooks寫道:「科技公司知道導致大腦多巴胺飆升的原因,他們把自己的產品跟誘使我們進去並產生「衝動循環」的「劫持技術」捆綁在一起。Brooks寫道,大多數社交媒體網站都會不定時地產生一些獎勵,就像老虎機製造商長期採用的技術一樣。這種技術基於美國心理學家BF Skinner的工作發現,即對老鼠的學習行為起到最大增強作用的辦法是隨機安排獎勵。紐約大學教授,《設計成癮》(Addiction By Design: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一書作者Natasha Schüll說:「當一個賭徒感覺自己受到了運氣的青睞時,就會釋放多巴胺」。這是Facebook定義了一個時代的成功背後的秘訣:我們會禁不住總想上去看看,因為你不知道美味可口的社會肯定什麼時候就會降臨到你身上。

隨機性是Dopamine Labs所提供服務的核心。這項服務是一套旨在建立習慣性行為的,可在任何app裡面實現的系統。比方說,對於跑步app來說,這意味著只需要以隨機的間隔(而不是每次用戶跑完步後)給出鼓勵(給個5星徽章或者撒一堆數字彩色紙屑)。Brown 解釋說:「當用戶完成跑步後,app會跟我們的系統溝通,問如果對用戶的祝賀表示得更熱烈一點的話會不會讓對方感到驚訝。」 Dopamine Labs的專有AI利用了機器學習來為個人量身定製獎勵的安排。「根據情況AI可能會說:用戶似乎知道要得到鼓勵了,所以我們先吊吊他的胃口。或者可能會說:走你!」

Brown表示,儘管這個賣點似乎弱得不得了(比方說,老虎機的情況下,隨機獎勵至少也是錢,這比任何一枚數字徽章都要誘人得多),但跑步app公司已經看到了明顯的積極結果。「如果執行得當的話,用戶跑步的頻率平均可提高30%。」 目前擁有10位客戶的Dopamine Labs在很多其他類型的app上面也收到了類似的積極結果。比方說有一個節食服務是鼓勵大家跟蹤自己所吃的食物的,在整合了Dopamine Labs的系統後,他們發現用戶對食物跟蹤的頻率增加了11%。一項小額貸款服務植入該系統後則讓用戶按時或提前還貸的頻率提高了14%。Brown說:「還有一個反網絡欺凌的app,他們通過控制發送獎勵動畫gif的的時機和頻次,就讓年輕人向彼此發送鼓勵信息的頻率提高了167%。」

所謂「誘導技術」用這種方式影響行為的能力只是剛剛開始被了解,但是多巴胺系統改變習慣的能力早已經為吸毒者和吸菸者所熟悉。從安非他命到古柯鹼,從尼古丁到酒精,每一種形成習慣的藥物都會令多巴胺的分泌量比平時高很多,從而對多巴胺系統造成影響。這些藥物的使用會造成連接獎勵迴路和前額葉皮層的神經通路不堪重負,而後者的作用是幫助大家馴服衝動的。吸毒者吸毒的次數越多,想戒掉毒癮的難度就越大。

Shultz解釋說:「 這些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大規模獎賞沒有被過濾掉,而是直接進入大腦並造成過度刺激,從而導致成癮。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失去意志力。進化還沒有讓我們的大腦為這些毒品做好準備,因此面對這些我們的大腦會變得不知所措,把事情搞砸。我們正在濫用一個有用而且必要的系統。哪怕可以,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 通過某些帕金森症藥物的作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多巴胺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的能力——有證據證明,在大腦充滿多巴胺的情況下,將近10%的患者變得賭博成癮。

Brown和他的同事意識到他們正在玩火,並聲稱已經為要跟自己合作的各類公司和app開發商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道德框架。他說:「我們花時間跟他們呆在一起,去了解他們在開發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道德測試大概是這樣的:這個app應該實現這個機制嗎?這應該改變人的行為嗎?這個app鼓勵人類繁榮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是不是起碼不至於讓人類狀況變糟?」 Brown聲稱Dopamine Labs迄今已經拒絕了博彩公司和免費視頻遊戲開發商的要求,他們都希望利用該公司的服務來讓玩家養成習慣。

本來是出於好意的策略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Schultz說:「我不知道(這些app)會不會引起成癮。」 2017年,Brain和其他兩名研究人員因為發現了多巴胺的作用而獲得了丹麥100萬歐元的大腦獎。「但是行為經濟學背後的想法是,我們可以不用通過毒品或者敲他們腦袋來改變他人的行為,只需把他們放在特定處境就行,這種想法是有爭議的。我們告訴別人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這樣是會帶來風險的。通過系統訓練人通過特定行為釋放多巴胺,甚至可能會導致人們無法擺脫系統的情況。我這不是說科技公司在做壞事。他們可能會有幫助。但是我會當心。」

不過,對於Brown來說,選擇這些系統來製造積極影響,是讓人的思想發生演變以及利用自然的分子去形成刻意的積極習慣最安全,最合乎邏輯的方法。他說:「我們可以彌合渴望與行為之間的鴻溝,並建立起充實人類狀況並鼓勵人類繁榮的系統。我們的產品是一款可以為你服務的老虎機。」

多巴胺是做什麼的

作為主要的神經遞質之一,多巴胺相當於大腦的自行車快遞員,需要傳遞很多不同種類的信息,其中只有一部分是已知的。

除了擔負著學習的核心功能以外,多巴胺對於運動控制也至關重要,這是通過識別獎勵與期望的差異程度來做到的,而且多巴胺對記憶,注意力,情緒,認知和睡眠也有影響。

最近的研究表明,多巴胺水平是人類跟其他猿類之間的關鍵區別之一。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耶魯醫學院的Nenad Sestan 和AndréSousa 發現,人類紋狀體神經元裡面有1.5%可產生多巴胺,這個數字是猿類紋狀體的三倍。

不過Sestan指出:「我們還不確定我們的觀察能解釋人類,黑猩猩以及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之間的差異程度。但是現在的假設是這些細胞可能有助於人類特定方面的認知或行為。」

譯者:boxi。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多巴胺帶給人類的 遠不止性交的快感和上癮
    責編:胖胖在人腦中的諸多化學物質中,有一個名字脫穎而出受到大家的關注——多巴胺(Dopamine)。這個物質給了我們最甜蜜的幸福,同時也是它誘使人們產生最隱秘的渴望。從沒有哪種化學物質讓人類如此有愛又恨,多巴胺有無數個名字:它是纏綿愛意,也是慾火焚身;它誘人淫亂縱慾,也助人精進向前。女權主義和各種成癮也都和多巴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
    碎片化時間和行為上癮 多巴胺帶來的負面影響時間碎片化,這個網際網路新詞已經出現好幾年了。隨著APP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把讓用戶長時間活躍的目標降低為佔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行為上癮"這個話題就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僅是青少年,就連很多成年人也未能倖免。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某新聞閱讀APP上約1.2億用戶的平均每日閱讀時長為74分鐘,累計起來的時間長達16894年,相當於每天都有一個原始人從史前看新聞一直看到現在。
  • 從多巴胺到內啡肽:如何讓轉瞬即逝的快樂轉化為持久的幸福?
    成癮與成就感的秘密,藏在多巴胺與內啡肽中。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動物飼養員鄧師傅的回答:獎賞是什麼?
  • 多巴胺「陷阱」|誤把欲望當快樂
    品嘗美食固然是愉悅的事,可真正的快樂是伴隨滿足感的,但由於多巴胺的作祟,我們變得貪婪,稍不注意就會一口接著一口,吸收那些本不需要的熱量,愉悅稍縱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對長胖的憂慮。還以為促使我們吸收過多熱量的是這口真美味的感覺,但其實是對下一口更美味的的想像。獎勵系統欺騙了我們,它只會承諾給我們帶來獎勵,帶來快樂,讓我們像小白鼠不惜消耗自己也要追逐想像中的快樂,只不過它不會是快樂本身。
  • 《欲罷不能》:如何擺脫手機上癮,讓自己重回自由生活?
    這種沉迷,我們稱之為上癮,當你讀《欲罷不能》這本書就會發現,為什麼自己會沉迷於網絡當中。《欲罷不能》這本書在亞馬遜時間管理分類圖書的暢銷榜上,排第一名。從書中的內容可以得知,我們為什麼會上癮,該怎麼對待上癮,以及如何利用上癮來做一些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
  • 戒不掉的「奶頭樂」|垃圾快樂是如何讓人們上癮的?
    就這麼一直重複重複,上癮一般,在「奶頭樂」裡無法自拔,在負罪感中精疲力盡。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人是怎麼對事物上癮的」。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啥是「奶頭樂」?關於行為成癮,我們可以以刷短視頻為例,用兩個階段來看成癮過程:第一階段:某種行為刺激神經中樞的獎勵機制,產生大量多巴胺。
  • 手機上癮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博士為你解密上癮之謎
    如果這些症狀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那麼毫無疑問,你是上癮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這本書,認真思考一下上癮這一件事。在這兩種情況下,大腦深處的若干區域釋放化學物多巴胺,經貫穿整個大腦的多巴胺受體吸附,反過來產生強烈的快感。正常而言,大腦僅僅釋放少量的多巴胺,但特定的藥物和上癮體驗能讓多巴胺大量噴湧。比如在寒冷的冬夜,就著壁爐烤手,口渴時喝一口水,都讓人感覺舒服。但對癮君子來說,注射海洛因或是在遊戲裡開始新一輪的任務,帶來的感受要強烈得多。
  • 上癮症的評估及身心根源
    上癮行為的轉化通常都很困難,很多人甚至陷入上癮、暫停、再度上癮的惡性循環。如何深入了解上癮行為背後的身心根源,以及更有效地轉化這些行為,我們下面將深入討論這個問題。03 上癮症的身體機制當我們對某種物質或行為上癮時,我們就陷入了一種自動化的狀態,這時候我們人生的方向盤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們進入了一種自動駕駛狀態,進而可能駛向痛苦的深淵。了解這種自動化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將有助於我們擺脫其強大的慣性,進而跳出上癮症的怪圈。
  • 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科普好文)
    我們從這句話開始,但不止步於感受的層面,一起探究這句話背後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什麼。一、多巴胺與快感1、多巴胺是什麼?不是什麼?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
  • 多巴胺 vs 內啡肽
    多巴胺 vs 內啡肽by 朱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焦慮。」對我這種渴望進步的人來說,這句話簡直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們從這句話開始,但不止步於感受的層面,一起探究這句話背後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什麼。一、多巴胺與快感1、多巴胺是什麼?不是什麼?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
  • 真正了解一下行為上癮,就會明白為什麼人會上癮
    或許我們不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疾病。這是社會構造的一部分,但是這確實也是一種上癮的行為,而且我們在不斷地走向危險的邊緣。在此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東西。行為上癮,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組短期內可安撫人未能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但長期執行會對人有害的行為。就比如說手機,當我們用了幾個小時以後,就會覺得被安撫,這只是短期,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顯然是不可能,所以說我們就會一直使用下去。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game changer),也成為了少有的由中國人自行開發的技術引領全球行業標準的科技公司。又是怎樣的設計讓用戶深陷「搜索上癮」而無法自拔呢?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剖析網絡搜索是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並解密人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將「搜索上癮」替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情感體驗新模式。
  • 多巴胺讓你愛音樂
    多巴胺通常在腦內特定環路中起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感受到食物和性所帶來的愉悅感,也有助於某些違禁藥類產生興奮感。巧妙實驗《自然神經科學》雜誌刊載了一篇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 Robert Zatorre 和 Valorie Salimpoor 教授所寫的一篇文章,裡面闡釋了多巴胺作為一種紐帶,是音樂在所有文化中受到廣泛歡迎的原因之一。
  • 靜靜地,讓多巴胺分泌一會兒
    磊大仍在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的留學生涯-如何在讀博期間更換了研究室,又如何從一個在讀博士生直升為大學助教,又從助教轉為公司的社員。目前由他參與,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應用於大型電子設備中(能源車,風力發電機等)的焊接漿料,以其優質的性能,較低的反應溫度,達到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水平。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2000年,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這項發現使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 上癮五百年:關於上癮,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人類發展史仿佛一段上癮史,這段歷史裡沒有我們文明宣揚的進步,光榮和發展,與癮品相關的更多是罪惡,無助,絕望,墮落,逃避和墮落。首先,是酒精。歐洲人殖民美洲,讓當地人口折損與文化沒落,靠的不僅是他們帶去的疾病,還有癮品。印第安勇士為了買烈酒而導致全家窮困,自己毀了健康,甚至賣妻子兒女為奴。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03////敏感的多巴胺分泌說肯特·貝裡奇改變了對人類欲望和動機的科學理解,一點也不為過。他認為,「想要」是比「喜歡」更根本的需求。歸根結底,對於我們的基因延續來說,人類是喜歡性,或是喜歡某種食物,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想要」做愛,是否「想要」尋找食物。
  • 多巴胺身心自由,突破自我的運動你要不要試試?
    滑雪時的速度與激情,會帶來生理跟心理上的刺激,面對刺激,腎上腺素跟多巴胺的分泌會讓人心跳加速及興奮,給人帶來幸福感跟滿足感。 當你對「白色鴉片」的依賴性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災難——上癮。
  • 世界上最容易上癮的五種物質 海洛因位居第二
    根據不同研究者的觀點,藥物成癮性的高低可取決於其危害的嚴重程度、黑市的價格,大腦多巴胺系統的激活程度,人們在吸食後的享受程度以及上癮的容易程度等等。  不過,也有其它一些標準可以用來評價藥物的上癮性,一些研究者們甚至認為沒有什麼藥物是一直具有上癮性的。根據總結不同研究者的觀點,我們簡要描述上癮性最高的幾類藥物。  1.
  • 什麼是多巴胺,它與「先知」和「後知」有什麼關係?
    多巴胺的神秘作用要想了解「先知」和「後知」哪種讓人們生活得更快樂,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們身體裡的神秘物質——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它的作用是把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在腦神經細胞之間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