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70歲的方嗲嗲因為吃了幾個桔子引發了高鉀血症,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這是怎麼回事呢?事情要從半個月前說起。這天中午,方嗲嗲看到家人買回來的新鮮桔子,清香撲鼻,嘴饞吃了半斤。到了晚上十一點,正準備睡覺的方嗲嗲突然覺得胸悶、氣促、渾身乏力。家人感覺不妙,趕緊撥打120,將方嗲嗲送至長沙市第三醫院急診。入院查血電解質顯示,方嗲嗲血液中鉀離子高達6.51mmol/L,遠高出正常值3.5-5.0mmol/L。急診醫學科醫生判斷他是發生了高鉀血症,若不及時處理,將可能發生心臟驟停。腎病內科醫師劉曉清立即予藥物降鉀並通知護士為患者行急診血液透析濾過治療。12小時後,方嗲嗲的血鉀值降至4.02mmol/L,這才解除了生命警報、轉危為安。「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方嗲嗲不明白自己怎麼突然得了高鉀血症。腎病內科副主任譚軼湘詳細地詢問了病史,原來方嗲嗲患有尿毒症,並且接受規律透析治療1年餘。當家人無意間說起老人發病當天異於平常的飲食情況後,譚軼湘終於找到了致病原因——貪吃的桔子。「難怪每次做透析時,醫生都會囑咐我平時飲食要特別注意,少吃黃色水果等,我還一直不知道原因!」方嗲嗲有些不解。「桔子是富含鉀的水果,而腎功能不全特別是尿毒症的患者應該避免食用這類食物。」譚軼湘介紹,鉀是人體內重要的電解質之一,正常的血鉀對維護心跳、呼吸、神經肌肉興奮發揮關鍵的作用。腎臟是血鉀調節的「後閥門」,腎臟正常的人,如果鉀攝入的多,腎臟就會多排鉀,如果鉀攝入的少,腎臟就會少排鉀,把血鉀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以保障機體正常功能,即使大量食入高鉀食物,一般也不會發生高鉀血症。但是,隨著腎功能減退,腎臟「閥門」調節能力下降,排鉀能力大大降低。若這時,大量進食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就特別容易發生高鉀血症。因此,腎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即使鉀的攝入並不高,也易發生高鉀血症。高鉀血症一般會引起口周和四肢麻木、疲乏虛弱、肌肉酸疼、肢體蒼白溼冷,嚴重時表現胸悶、氣短、軟癱、心跳極度緩慢、呼吸困難、神志恍惚,嚴重者可出現心臟驟停及死亡。「因此,腎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症患者要注意從飲食上減少鉀的攝入,不食用香蕉、榴槤、柿餅、幹紅棗、葡萄乾、醃菜等;改變烹飪方式,少喝湯汁,蔬菜切小片以熱水燙過再烹調;減少調味品的使用等,以有效預防高鉀血症的發生。」譚軼湘建議,尿毒症透析患者需按時到醫院行血液透析治療,以清除體內的鉀離子,同時注意日常飲食,避免攝入高鉀食物;腎功能有損害的患者應定期複查,及時發現無症狀的高鉀血症;要遵醫囑服藥,不要自行服用未經處理、含鉀較高的中草藥,以引起高鉀血症。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黃麗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