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睡眠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2021-02-07 小土大橙子
最近,「嬰兒疑似趴睡窒息」的事件,引起了非常多關注。

因為最開始廣泛傳播的聊天記錄裡張冠李戴提及到了我,所以一開始受到了這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網絡暴力,情緒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正規媒體和監管機構已報導和調查這件事,那個涉事機構和個人也已經清晰。


雖然情緒還沒有完全緩過來,但這次事件中,對睡眠、睡眠訓練這些話題也有諸多的討論。我覺得這件事情發生,不是因為睡眠知識說多了,而恰恰因為很多尋常的睡眠知識沒有成為常識。 當人人都有常識時,悲劇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會遇到有力的狙擊。


我覺得自己也有責任發聲,多一些理性討論,或許能夠正本清源,不讓奇貨可居者有機可乘,不讓悲劇重演。

就像一個留言說的,大家關注點不止在於趴睡,這件事情跟睡眠訓練有關,就多少會牽扯到我。因為我不推崇睡眠訓練,在書裡寫的是睡眠引導,也有人乾脆就說睡眠訓練等於睡眠引導,反正都是一回事,蛇鼠一窩。 通常睡眠訓練包含多種不同的方式,但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討論範疇中,睡眠訓練主要是指哭聲免疫法(英文Cry it out 簡稱 哭免或CIO)。哭聲免疫法描述起來很簡單粗暴:放床,家長離開房間。哭免最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894年,由著名兒科醫生Luther Emmett Holt (1855 –1924) 提出於他的著作 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 《孩子的餵養照料》(字面直譯),他曾兩次被選為美國兒科協會主席。網上盛傳哭聲免疫法起於、基於華生的理念, 事實上,約翰•布羅德斯•華生John B. Watson(1878年-1958年)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維基百科中關於他的簡介沒有提到哭聲免疫法相關的內容。而兒科醫生Luther Emmett Holt 提出哭免是在1894年,那年華生才16歲。說到哭聲免疫法,還有《Healthy Sleep Habits, Happy Child》中文名《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的作者的作者Marc Weissbluth(馬克·維斯布朗),該書在1987、1999、2003三版出版,於2011年引進中文版,他是美國臨床醫師協會成員、西北大學小兒科芬堡醫學院兒科教授。《從零歲開始》、《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超級育兒通》等書中,也都涉及到一些類似方式,其中《從0歲開始》還涉及到2-3個月就趴睡的內容(這是錯誤做法),《嬰幼兒睡眠聖經》中沒有建議過要趴睡,也提到建議年齡是4個月以後。哭免最廣為大眾所知,但也最具爭議,反對聲音由來已久。在我的書《嬰幼兒睡眠全書》中,寫過對哭免的看法,「我不推薦採用這種方式」,也提醒「應該避免留下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內」
那天我看到徐醫生推送裡面有個留言,也欣慰這些信息,在幫家長判斷什麼是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上,發起到了作用。同樣有讀者提到,正因為這個例子,她對哭免有了警惕。哭免的爭議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去嘗試,和方法最簡單直接有關係。我覺得哭免最可怕的點在於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讓父母降低敏感度。育兒不能總想著走捷徑,在這次事件中,雖然目前的信息顯示趴睡窒息可能是悲劇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家長敏感一點查看,也許悲劇不會發生。就像我在書裡提到的,目前並沒有完全可靠的研究,系統地闡述哭免的長期、短期影響。很多時候靠調整身體狀況、作息、溫和陪伴就能夠改善睡眠,絕不要跟風採用哭聲免疫法。這次討論中,不止涉及到哭聲免疫法,還牽扯到所有的睡眠引導,甚至於整個睡眠這件事。那當我們在說睡眠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熟悉我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是一個草根媽媽,正因為當初發現,在睡眠問題上,家長能找到的辦法非常有限:比如搜索出什麼叫魂大法,或者是只能熬到斷奶,或者簡單粗暴的讓孩子哭 才立志寫睡眠書。我曾經幾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睡眠書,甚至於提到睡眠的書都讀過一遍,也參加過兩種不同機構的睡眠諮詢培訓,2016年的時候還去波士頓兒童醫院觀摩學習過。從13年在網上分享開始,幾乎每天都在網絡上跟媽媽們交流,收集和整理過很多案例,辦過講座,開過公益睡眠群,課程群,也嘗試過開發免費小程序幫助大家排查睡眠問題,甚至聯繫過程式設計師開發作息記錄小程序,試圖通過大數據分析睡眠問題.現在提這個,不是為了標榜自己,而是說明一下,我觀點的形成和來源。正因為如此,我深知睡眠問題的複雜性,也保持敬畏,所以在睡眠問題的觀點上,我並不推崇簡單粗暴,而是嘗試提供更能兼顧孩子和父母情緒、睡眠狀況,更符合中國家庭的方式。以我多年的感受,首先我想說,睡眠知識 ≠ 睡眠訓練比如在《嬰幼兒睡眠全書》中,我就介紹了很多睡眠相關的內容,做了個簡要的導圖,不難看出,睡眠問題其實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基礎的睡眠知識,睡眠安全等等(這也是這次事件中大家強調的)。睡眠訓練只是諸多改變入睡方式的方式之一,不是沒有爭議,更不是必須進行,如果把睡眠和睡眠訓練畫上等號,就仿佛拿榴槤代表了蔬菜水果,是以偏概全了。2016年去哈佛醫學院附屬的波士頓兒童醫院觀摩學習時,有4周時間,醫生在旁邊看診,我就在旁邊聽,睡眠門診中的建議其實涉及讓孩子自己嘗試入睡,涉及到家人離開房間,涉及到哭,但安全的大前提,對於作息的記錄和問詢,對於睡眠問題原因的分析和排查其實是佔了更大比重的。如果把改善孩子睡眠的努力,等同於哭聲免疫法式的睡眠訓練,將睡眠訓練作為一個筐,把所有的睡眠相關的內容都放在這個筐裡,一棒子打死,父母又如何了解嬰兒的睡眠需求和睡眠特點,如何判斷導致睡眠問題的各種原因,如何得知睡眠安全知識 ,這又是否會釀成新的悲劇。 


當說睡眠的時候,我的初心是希望那些每天只睡幾個小時,沒有人幫手的媽媽, 能有更多渠道獲得靠譜的知識和信息。當她們熬不過去的時候,在她們抱著孩子,孩子哭自己也哭的夜裡,能找到一些有幫助的內容,幫她們渡過難關。

因為這次的事情,有很多反睡訓的聲音出現,我覺得這些聲音中,要重視孩子感受,要重視母嬰聯結,強調依戀關係,這些都是很有積極意義的。但其中有一些提到,睡眠引導和睡眠訓練是一回事,在這點上,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至少在我的書裡,睡眠的改善,不是走捷徑,更不是無視孩子狀況和情緒,而是包括對基礎知識對了解,對睡眠狀態對觀察記錄,對睡眠問題產生原因的排查,對寶寶需求、作息的了解和梳理。
睡前安撫孩子,不是說只能要麼0要麼100,我們不能說99不是100,所以它等於0。根據情況選擇拍或抱哄或者放床,跟把孩子丟在那裡,完全不管不顧不看,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是簡單從邏輯上就能明了的。就像開車,不是要麼猛踩油門,要麼急剎車,或者開車打瞌睡,而是需要根據不同的路況及時調整方向,如果有哪個教練告訴你,你只能踩油門或者只能踩剎車,那就陷入了教條之中。路況複雜,沒有哪個教練能夠預計到所有會出現的狀況,只能靠我們懂得基礎原理,然後保持警惕,隨機應變。育兒也是一樣,不是非黑即白,極左極右,而是永遠有中間道路,可以循序漸進。這麼簡單的道理,在一片喧囂的叫罵中,卻成了稀缺品。
大家可能聽過,古早以前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 這樣的說法,到了當代,依然有很多人為睡眠而困擾,要不然也不會有睡眠醫學,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3名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的科學家。如果有一天有人把嬰幼兒睡眠也搞清楚了,或許也我們這些當父母的,都會在心裡給他頒諾貝爾獎。我們希望的是減少悲劇的發生,為母嬰提供更好的福祉,而不是為反對所有睡眠科普。今天洪流之下,如果借著正義感,把所有跟睡眠有關的人,把這些中性,理性的聲音都給一棒子掐死,居心不良者可能會更奇貨可居,有可乘之機。也許有人會問,那你的觀點到底怎樣呢?你到底反不反睡訓?
在說觀點之前,我想先說,我的觀點只是個人看法,其次我的觀點也是會隨著認知不斷修正、改進、完善的。 如果睡眠訓練和哭免劃等號,那麼我堅決反對睡眠訓練。
如果睡眠訓練包括哭免和哭泣控制(這也是通常大家說的範疇),那麼我覺得要區分對待,反對哭免,慎用哭泣控制。如果睡眠訓練和睡眠引導劃等號,那就更要逐一分析,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了。這次不止說到睡眠訓練,一些新聞中也提到了自主入睡,我也同樣想再強調一下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 「實現自主入睡對很多睡眠問題有改善作用,但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入睡方式的改變並不是必須的,沒有能夠自主入睡,不等同有睡眠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我們只說證據和事實時,想要標準答案的人,可能會失望,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睡眠訓練長期危害,但沒有危害的過硬證據同樣沒有(有過一些尚存爭議的論文數據)。只從實際情況來說,這些方法,尤其是非哭免類的延遲響應,是國家衛建委,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都推薦的。


但當我們說母親知覺和感受時,我覺得留孩子一個人哭,情感上確實很難接受,所以我寫的小土陪伴法裡面,比較注重影響睡眠因素的觀察,強調作息和規律,白天的高質量互動,提供很多關於如何拍睡,如何安撫的內容,也沒有要家長離開房間。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寫方法的時候,有反覆提醒,這是經驗型方法,不會每個孩子都適合。如果你對於任何睡眠導引的方式有擔憂,你的擔憂是正常的,但多去了解孩子的睡眠信號,看到孩子,調整孩子和自己的步調,這些不應該也讓人心生畏懼。


說到順其自然,奶茶薯條糖果就是比蔬菜好吃啊,講營養搭配是違背天性嗎?明眼人一眼看出來這其中的謬誤,但是放到睡眠上卻未必那麼清晰。養育的路上,沒有人能給我們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保持敬畏之心,敏感地去體察,去判斷,這是父母這個角色成長道路上,無法跳過的思考。不要對孩子抱超齡的要求,育兒育己,其實很多時候,要做改變的不是孩子,恰恰是我們自己,很多事情,與其說調整孩子,不如說是調整大人的心態和預期。 前面說了很多睡眠,最後也說說我自己,我和大家一樣,是一位普通媽媽。我願意做的,是在這個平臺,把我學習到的,觀察到的信息和知識,分享給大家,我不會鼓吹自己絕對正確,更多是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成長。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很容易焦慮,焦慮不完全是壞事,焦慮意味著有覺知,能夠防範和警惕風險,但我們不要被焦慮壓垮,要學會判斷,對任何人任何觀點,不要盲從,因為我們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希望這個行業有良知有熱誠的人,謹守職業道德,永遠保持開放心態,持續學習,保持敬畏之心。也希望有更多的兒科醫生、兒保醫生,給大眾普及嬰幼兒睡眠的科學知識。

作為一個85後,我已經是自媒體裡面的「老人」了。

在這裡,我收到過太多的認可和謬讚,這些表揚,我此生都未曾想像。

在這裡,我也曾與網友激烈的交鋒,那些討論讓我煩惱,也讓我警醒和反思。

在這裡,我也收到過尖刻的攻擊與譏諷,我曾難過得不願打開手機,心灰到沒有力氣。

但畢竟,我在這裡收穫的善意,遠遠大過惡意,收穫的成長,遠遠大過受傷。

我在這裡,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收穫了新的人生意義。


老粉可能都發現了,這一兩年時間,我發的睡眠內容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內容以前強調過,寫過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自己的孩子,關注的老粉的孩子都大了,對早教啟蒙這類的內容有更多的需求,也希望能鑽研更多新主題,汲取新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成長。

上次看到一個讀者發來一條留言,是董竹君女士的一段話,簡單幾句竟看得人淚流滿面:「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相關焦點

  • 我們說鬼的時候,是在說什麼
    我們說鬼的時候,是在說什麼 昨天鬼節。
  • 當我們說自由的時候,在說什麼
    許久沒有看到純正的港影,說起來十年後,就在她早已忘了這個事情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已婚狀態,才想起這個事兒在電影前半段,導演通過男友,以及男友的媽媽的行為,告訴我們然而,電影後半段,結婚後的大陸人楊樹偉對阿芳說:「不結婚就有自由了嗎?那你想去哪裡?你想要做些什麼呢?」
  • 你們說4399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呀?
    但現在時不時就看到有人提4399,大多是用4399指代某個、某幾個遊戲,我就挺好奇的——這些朋友在說什麼呢?他們用4399是在表達什麼?他們要表達的,和我理解的一致嗎?要不我們用中文說吧?你這阿拉伯數字我真不明白啥意思啊。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比謠言更可怕的是我們對睡眠的無知
    如果說一個人被強行剝奪了睡眠,會發生什麼呢?
  • 為什麼說深度睡眠決定了睡眠質量
    睡眠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一種活動,人的健康和睡眠好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不同的人對睡眠的需求不一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和環境下對睡眠的需求也有所變化,那麼什麼才是好的睡眠呢?   不同年齡的人對睡眠時間的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年齡越小,大腦皮層興奮性越低,對疲勞的耐受性也越差,因此需要睡眠的時間也越長。睡眠質量的關鍵就在於深度睡眠。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其實,剝奪睡眠的恰是我們自己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據說,二戰時期,蘇聯研製了一種稱作尼古拉耶夫(Nikolaev Gas)的氣體。吸入這種氣體後,能讓人在不睡覺的情況下保持15天或者30天的清醒狀態。
  • 那些被室友「毀掉」睡眠的大學生們!
    有人專門半夜和對象打電話,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白天又不是見不著,晚上一點多打電話,真是醉了,我能說什麼,我該說什麼?直接就把我吵醒了,我本來想眯眼等他吃完再接著睡,結果我另一個室友被吵醒後居然在和他說話,實在忍無可忍了,我說了他們兩句才不說話了。
  • 《原諒他77次》:在愛情裡面,我們說原諒的時候在說什麼
    我們總在心裡期待著,一個眼神,對方就能明白自己的小心思;皺皺眉頭,對方就能心疼自己的心疼,可世界哪有什麼「你一滴淚,使我雙眸發燙」的故事,到後來還不是因為不溝通,不理解,不寬容分道揚鑣。可能從來我們在愛情裡要的不過一句「有情飲水飽」,但是真正相處下來,「有情」就在日常的瑣碎中一點點消失殆盡。
  • 睡覺的時候,為什麼有人容易驚醒?想要睡眠質量高應該怎麼做?
    但是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即使再大家不睡覺的時候都感覺到嘈雜的地方,也能夠安然入睡,而且就是在這時候甚至是發生了地震都是難以被叫醒的。出現上述的兩種極大的反差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就是某些天生的能夠睡一個好覺嗎。為什麼睡覺的時候很容易驚醒?
  • 如果可以回到20歲,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說什麼,句句扎心
    如果可以回到20歲,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說什麼,句句扎心。時間都是不可逆的,如果還有機會,如果還可以回去,你會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呢。1、想到成功,想到做人上人,真的沒有比讀書更簡單更快的方法了。所以,抖音可以不刷,但是書真的不能不讀。
  • 我們的睡眠,我們的失敗 ( 上 ) | 敬文東
    我們的睡眠,我們的失敗 ( 上 ) 「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
  • 日本人在說「やばい」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當日本人在說「やばい」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說什麼呢?「やば」的漢字寫作「厄場」,最早出現在江戶時代後期,作為盜賊之間的隱語,用於代指「看守」「監獄」。也就是說「やば」在江戶時代,是一句黑話。「いやあぶない」在實際使用中變成了「やば」,而後變為「やばなり」,又經過時間的沉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やばい」的形態。
  • 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搞定你的睡眠自由
    今天,睡眠質量差是年輕人的一種常態。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用了一整年的時間,融合健康科技與智能生活的思維,通過以嶺藥業x小米營銷聯合合作,一方面藉助小米的科技屬性,深度了解用戶的睡眠狀況;結合天然草本的助眠產品「晚必安」酸棗仁油軟膠囊,共同改善睡眠質量。
  • 破鏡重圓文:《初戀幾分甜》,說什麼,說你對我餘情未了?
    破鏡重圓文:《初戀幾分甜》,說什麼,說你對我餘情未了?各位喜歡小說的寶寶們,小任今天又來給大家推薦優質小說啦!今天小任準備給大家推薦5本破鏡重圓文:《初戀幾分甜》,說什麼,說你對我餘情未了?。程舒諾不悅地蹙眉,故意歪曲他的意思,「記得這麼清楚,還說不喜歡我?」  林宴往下壓了幾分,像聽了什麼笑話:「你說呢?」  程舒諾故作輕快,「說什麼,說你對我餘情未了?」
  • 傷感的文字說說:當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錯的
    傷感的文字說說:當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錯的當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沒用的,你挽留的方式會被認為是犯賤,你道歉的語言會被認為是矯情,你放不下的回憶會被認為是糾纏,你所做的一切,在他心裡都會被認為是不要臉。 第一次因為一個人喝得酩酊大醉。
  • 罪惡都市,在犯罪的時候,那些警察廣播在說什麼?
    罪惡都市,在犯罪的時候,那些警察廣播在說什麼?069//電臺控制中心:我們在海灘處(Ocean Beach)遇到麻煩。男人:我是Miller,我會去查看一下。084//電臺控制中心:一輛警察巡邏車被竊。096//電臺控制中心:所有費用都取消了。120//電臺控制中心:上校的消息:偷了他私人雜誌的人,最好馬上報告,那些雜誌只供「參考」用途。
  • 多少分貝的聲音才能確保我們的睡眠質量?TCL P6冰箱有話要說!
    大到飛機的轟鳴、汽車的喇叭;小到電器的運轉,鍵盤的敲擊...而隨著我們工作日益繁忙,生活節奏加快,這些無處不在的噪音無疑會讓我們敏感的神經繃的更緊,焦慮、失眠等問題隨之接踵而來。一個良好的睡眠有助於我們休養身心,用更精神飽滿的迎接第二天的挑戰。但數據表明,當代的上班族的睡眠質量令人堪憂。
  • 當他們在說《敦刻爾克》是「神作」的時候,他們其實在說什麼?
    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綜合評分:8.8一句話點評:可以說是一部「炫技」之作,但「炫」得不讓人反感,因為「技巧」和「故事」結合得一級棒,非常高級。
  • 天天狼人殺完美發言模板 什麼時候該說什麼
    當輪到你發言的時候是需要知道說什麼的,那麼該怎麼說才是最好的發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狼人殺完美發言模板,擺脫閉眼只說過。 「(網殺玄學)警上/警下摸一下我旁邊這張X號,都說預言家左右必出狼,如果是個好人末置位可以幫我歸票」 7.「(網殺玄學)警上/警下摸一下這張X號,邊角位必出狼」 警下發言 1.「剛剛上警有X人,必定是警上/警下多狼的格局,狼人不可能不去衝票」 2.
  • 當我們談論555個鳥蛋的時候,究竟在說什麼?
    這周末我們出門拍鳥拍蛇兒啦,因為疫情已經被關兩個月禁閉的本咕,眼看就要過上擼著貓、上著網,開著小車唱著歌兒的幸福生活。 我在懷柔的鄉間吹著小風的時候,還看到了不少鳥,比如黑鸛、蒼鷺、大嘴烏鴉、山麻雀什麼的。 它們都很自在,一窩小的幼鳥已經出殼,跟著媽媽在河裡遊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