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中國實施「零關稅」,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0-11-19 騰訊網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編者按:2020年11月15日,歷經8年的研究規劃、談判磋商和協議制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籤署。一個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1/3的超級經濟圈將應運而生。

RCEP是包容、合作、共贏的一個協議,既有發達國家如日韓,也有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還有發展水平不太高的國家如汶萊,儘管各個國家發展階段不同、社會制度背景不同,但在短時期內能籤署協議,表明各國有著共同的願望,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同中國分享發展經驗,並將中國市場發展成為全球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魏建國

2019年4月9日,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先生在復旦大學做了一場主題為「新時代,國際貿易新格局、新趨勢」的講演,深刻分析了當下國際貿易形勢,以及中國的發展與未來。以下為演講精編。

今天要講八個要點,大家只要記住我八句話,今天的報告內容就都在裡面了。

世界貿易格局深刻變化

三四十年前,國際貿易中有70%是成品的貿易。你這個國家把拖拉機賣給我,我這兒把工具機賣給你。總之,由一個國家做出來的產品,賣到另外一個國家去。

到2010年的時候,40%是產成品,60%的貿易量是中間品的貿易,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種中間品的貿易;到了2018年,70%以上是零部件、原材料的中間品。

這裡面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品,已經不是由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企業來把它生產出來,賣到另外一個國家,往往是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生產的上千個零部件互相組合,形成的一個產品。

這個過程產生了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在中國,最近10年,服務貿易每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務貿易是五年翻一番,而貨物貿易一般要十年翻一番。

整個生產力體系這方面的變化,正在影響和產生新的世界貿易規則。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企業組織、管理方式也發生深刻了變化

現在一個產品,涉及到幾千個零部件,在幾十個國家生產。所以,看世界的製造業,不是看單個的企業規模多大,而是看產業鏈的集群、供應鏈的紐帶、價值鏈的樞紐,誰能把上千個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組織在一起,誰就是這個世界製造業的老大。

比如蘋果,蘋果手機裡面,一共涉及到500多個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全世界有幾百個企業,在為蘋果加工零部件,涉及到幾十個國家

問題是,這幾十個國家的幾百個企業各個有專利,並不是說蘋果發明了手機的全部專利,然後把專利交給了這些配套企業、零部件廠、中間廠,讓他們為蘋果來進行製造。

事實上,這個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零部件供應企業,各個有專利,各個有拿手好戲。他們的這些專利、拿手好戲,都是蘋果不掌握的。但是蘋果產生了標準,產生了紐帶。所有供應鏈上符合蘋果標準的各種各樣的產品,你有創新、有專利、有各方面的知識,蘋果就選擇了你。

有人說核心技術只有我有,我不賣給你,你手機就停產了。

這話也沒錯。

假如高通不把晶片賣給蘋果,那蘋果不就癱瘓了嗎?問題是蘋果是世界使用晶片最大的戶頭。如果蘋果不使用高通的晶片,高通就死了,是高通先死,而蘋果還有其他的晶片可以選擇。蘋果只是遇上一點困難,而高通立馬就死。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當今世界的產業鏈,產業巨頭,產業競爭能力,不僅僅是核心技術的競爭,不僅僅是資本多少的競爭,講資本,講技術,更講產業鏈的控制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產業鏈的標準十分重要,各種各樣的專利發明,是圍繞著這個標準,我發明了專利,但要符合你這個標準,你才會用我的專利。

「三零」原則的提出

第一個是零關稅

WTO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降低各國的關稅。稅越低,越代表了一種貿易的自由化。中國的加權關稅,去年已經降到7.5%。不過整個世界的貿易,已經降到了5%以內,美國現在是2.5%。

但這個低關稅在世界貿易變化的格局中也不適應了。因為不管怎麼說,你要收3%或者5%的關稅。如果我生產了一個杯子,賣到你國家,你這個國家只是在我這個杯子價值上加5%的關稅倒也不覺得有什麼。

但是如果我這個產品,中間的環節有幾十次要經過各個國家的海關,要跨越各個國家的國界。再加上鐵路運輸的費用,航空運輸的費用的不斷疊加,都變成了關稅的一個基數。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大家發現,必須是零關稅才能適應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共同製造一個產品。而這個產品又從最終生產廠賣到全世界,零關稅在這個過程是最合理的。

第二個是零壁壘

為什麼要講零壁壘?一個產業鏈涉及幾百個企業,當幾十個國家共同生產時,如果營商環境不同,一些國家準入,一些國家不準入,跨國公司的資源配置和布局就會很麻煩。

必須有一個大體一致的營商環境,幾十個國家之間才能協同生產這個產品。現在講營商環境要國際化,要公平公正公開化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這個營商環境不僅是零部件加工廠,產業鏈上的物流企業、航空運輸、倉儲服務等都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是零補貼

所謂零補貼,就是如果一個國家,為了爭奪產業鏈,為了爭奪企業到這兒來落戶,有意給這些企業進行一定的稅務補助。

這個補助會使得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國的布點發生扭曲。你如果一補貼,產業鏈扭曲到你這兒,對別的國家也不公平。如果大家都亂補貼,到後來也會出現問題。

「三零」概念的意義

「三零」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來的。原來,國家海關都是在國境線上收取關稅,或者設置非關稅的貿易壁壘。進入「三零」以後,海關就只需要統計進出口數量,管理走私和一些不允許的菜單。

對一般的製造業來說,「三零」就相當於國門打開,關稅壁壘消除。各國互相約束,誰不符合標準,都可以互相抗議,互相監督。

中國做好「三零」,等於第二次入世

美國從2002年就提出「三零」的概念,在WTO和G7國家裡提,希望到2010年,把關稅降到5%以內,到2015年的時候,把這個關稅降到零。

實際中,到2010年的時候,WTO的主要國家關稅都降到了5%以下,達到美國設想的第一階段。但最近七八年世界貿易「三零」走向,美國計劃並沒有實現。到2017、2018年基本上和2010年的關稅平均度差不多。

這個主要是在WTO裡面,討論關稅為零很難通過。因為零關稅對發達國家有利,產業鏈的裨益跟這些搞農業的國家無關,而WTO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很難達成。

於是,最近這七八年,五六個國家形成一個貿易體的討論就不斷增加

這給人感覺好像發達國家在進行雙邊談判,拋棄WTO,把WTO邊緣化了。這個概念有這種現象,但事實上我們平心而論,是因為「三零」這個原則的受益區域還是有一定範圍的。這個範圍的相關的國家和地區,比較可以認同產生共識,不相關的就不一定跟你有共識。

在這個意義上講,FTA(自由貿易協定)是全球化發展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新特徵,它倒不見得是逆全球化,它是全球化發展到更高級階段以後必然的趨勢。

去年, 去年日本跟歐洲的FTA談判已經籤訂協議,將在今年下半年生效。疊加起來的經濟差不多20多萬億,佔了全球70萬億的1/3。

美國跟歐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自由貿易協定基本已經談好了,等到了2020年,這幾塊疊加在一起,經濟總量佔全球54%,貿易總量佔全球貿易的55%左右。

這個過程中,如果中國沒有介入到這個自貿體圈子中,那等於我們進入了WTO,卻又在FTA的範圍裡出圈了。

如果中國也進入了FTA,加上中國佔世界經濟16%的份額,54%+16%,就等於世界經濟的70%,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貿易體了。

所以,以「三零」為原則納入國際貿易體系,非常重要。 這個事情做的好,相當於第二次入市。會對整個中國在2035年成為世界的現代化的大國、2050年成為強國,奠定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實施零關稅,會發生什麼變化?

大家有時候感覺,一講到零關稅就是國門大開,外國貨衝擊進來,中國的農業會萎縮,工業也會萎縮,服務業也會萎縮,這種觀點在90年代討論也多得很。

到要進入WTO的時候了,早進好還是晚進好?

有的人說越晚進越好。讓我們自己養的大一點、肥一點、強一點,開門了,不會受人家欺負。那麼實際上,當時上海方面,就跟國家提了一個基本邏輯,就是進WTO,早進比晚進好,在這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

事實證明,WTO進去以後,我們不管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基本沒有受到太多的衝擊。

反過來,我們金融,出現了世界級的最大的金融企業。在2000年的時候,世界金融體系裡面,中國所有金融機構都不要說前十位,前二十位一個都沒有。現在前十位的銀行裡我們佔五個,前十位的保險公司裡面我們也佔好多個

講這段話的意思,通過開放,我們得到的好處是多多。同樣,如果關稅歸零了,會出現什麼情況?

第一,現在的製造業,不管是機器設備,還是汽車產品,大家先看中國製造,中國每年進口的零部件佔到了全球的60%,當工業品零關稅時,我們的企業成本下降了,是最大的受益體。

第二,由於關稅下降,生產的成本又下降,雖然中國有最大的產業鏈集群,但是這個集群裡面,我們掌控紐帶的,掌控標準的企業並不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很少。華為就是掌控標準,有3600多家大大小小供應鏈上的企業,比蘋果多2倍。因為蘋果只做手機,華為又做手機又做伺服器、通信設備。

當「三零」變成零關稅的時候,對於在中國形成總部,形成中樞,形成集團的龍頭等各方面會有提升作用,這是第二個好處。

第三,通過這樣的過程,對我們中國的企業,進一步走向世界,也產生好處。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分析汽車產業,現在國內的汽車廠一年生產2500萬輛汽車。如果關稅為零了,是不是會大量進口國外的汽車,衝擊中國的汽車市場?

並不會。中國一年要消費2500萬輛車,其中120萬輛從歐美和日本進口,其他2400多萬輛都是中國自產。在這2400萬輛裡面有1800萬輛是外資企業的車,就是中外合資的車。有德國的、有日本的、有美國的、也有韓國的。在這個意義上,在消費地形成製造業,就近生產並賣掉,成本低、效益高,而且還沒有關稅。

哪怕不收關稅了,但你從美國、歐洲這麼運過來,物流成本多高。對於高檔車的消費,那麼原本100萬輛的,也許可能翻一番,翻兩番,變成四五百萬輛。但幾千萬輛規模的,還是本土的企業。

本土企業無非是開放過程中,合資企業可能變成外資獨資企業,但他不會把廠關掉,把美國的產品運過來。他不會做虧本生意。在這種意義上,不用太擔心外國的汽車會來衝擊我們的這種問題。

這個裡面,就總的來說,關稅下降,會促進中國的生產力結構的提升。促進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的加強。使得我們工商企業的成本下降,有好處的

零壁壘,中國企業走出去更方便

零壁壘,就是要講營商環境的國際化,要講市場的開放。如果我們籤訂了零壁壘,我對你沒壁壘,你對我也沒壁壘,中國企業走出去也方便。

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是營商環境,主要是講八個要素:

第一,準入前國民待遇。有的說同等國民待遇,這講的是你的企業,我的企業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成了。這兩個企業一樣的待遇。

第二,負面清單管理。負面清單管理我們有一句行話,叫「法無禁止都可為」。就是對這些企業必須要有負面清單,不能幹的我定負面清單。我負面清單之外的你都可以幹。

前幾年我們政府就在搞負面清單,一搞就搞了三百多條,搞得企業什麼都不可以做。這次人代會,總理在報告裡講,負面清單的條目要大大的約束減少,法無禁止都可行,企業的自由度就大了。對政府要有一句,「法無授權不可為」,也就是說政府別多動症,什麼都想做。

第三,尊重智慧財產權

第四,遵守有公平的規範的合理的勞動保障制度。

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套制度。

第六,競爭中性。競爭中性就是企業產生之後的同等國民待遇。表現在招投標的時候,政府採購的時候,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時候,在銀行貸款提供資金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同的所有制的企業,是同等國民待遇。不能有主觀上、客觀上的差異。

第七,就是政府要開放市場。開放市場就是我允許你企業成立,但不能讓你做的事很有限。

比如以前,允許外資企業建立合資企業,股權比例不能超過25%。銀行的股權比例不能超過50%。汽車的外資企業比例不能超過50%等等。現在可以讓你70%、80%,乃至獨資。這也就是開放一些領域。

第八,允許開銀行了。但你這個銀行有了之後,要在三十個城市或者三十個省開分行,健全發展。

另外,就是要開放一些原來比較不開放的禁區。

這次人代會通過了《外資投資法》, 這裡面很重要的就是對我們以前不怎麼開放的,或者嘴上在說開放,但實際邁不開步的那些領域,比如教育、衛生、文化、金融、服務貿易等更近一步開放。

跟大家說一個數字,就可以想像開放度是很弱的。2018年,外資金融機構資產量僅佔中國的1.6%。醫院也是,外資辦醫院,一般很難的。世界上一些好的醫院,在中國建生產效力都很低。外資辦學校,也是很少或者很慢,他們不是沒積極性。

我們在這些領域還真不是擔心人家來衝擊我們。我們有太強大的壁壘和自衛意識,稀裡糊塗中,形成非常大的保護體系。開放不在嘴上,而是很實質性的,把教育、醫院、服務貿易,各方面內容納入其中。但現在在數字貿易裡面,有很多複雜性的壁壘。

比如說你搞了一個研究所,你讓外資把研究中心搬過來,他說可以,我們的人搬過來,不可能把美國的書、資料統統搬過來,主要是靠網,如果五十個人在你這兒工作,每天都要跟美國的網際網路接通,但你們這兒就要翻牆。

這翻牆我們是不做的,因為我們的人不能違法。你們中國人自己翻牆是你們的事,我們遵守法律絕不翻牆,因此我們也就無法來中國開研究所、研究中心。

就這一個,數據通信的自由,這是FTA討論裡面數字經濟的第一條。

當然就是說數字經濟裡,還有遊戲規則。中國有很多網際網路業態發展的很好,但為什麼發展不到美國去?發展不到歐洲去?也發展不到日本去?

這其實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投資問題,就是法治性的遊戲規則不接軌。你到他那裡,他那些事不許幹,美國人的法律基本上有一個約定,網際網路平臺不得搞金融。

Facebook,七八千億美元市值的平臺,它沒有金融;亞馬遜也沒有金融的;Google跟我們百度差不多的搞搜尋引擎的,他也沒有金融的,它就為一切金融服務,為一切企業服務,為一切市場服務,但谷歌就做它的平臺,不跨界。

一跨界,這裡面會亂套。我們這兒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都搞金融了,是你搞金融?還是你亂搞金融?比如說我們的P2P,一搞就搞了上萬個,跟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穿透到全國各地。幾年一過,幾百億的壞帳就爆炸了

數字貿易談判,是以後跟日本、美國、歐洲,以及他們之間談判的重點。當下,在零關稅背景下,壁壘會成為各國之間認真計較談判的重要內容。如果把這些事處理好了,壁壘的問題就解決好了。

零補貼,補貼要補在刀口上

第一,零補貼可以使得國家一年本來要補貼幾千億,現在可以省掉一兩千億,財政可以節約開支,少補貼。這是一個宏觀上的好處。

第二,補貼的過程,經常會出現跑步前進、灰色交易。實際上少補貼,不搞這種補貼,這一類的不正之風、灰色的現象相對就會收縮減少。

第三,少搞這種補貼,可以倒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新,自身更加健康。

第四,這種補貼,往往變成人多錢多幹傻事。補貼盛行的地方產業結構一定過剩過爛,大家騙錢騙保

一個電動汽車在補貼的狀況下,在2014到2016年三年裡面,全國搞電動汽車的法人做的規劃,到2020年,這個規劃加起來,是多少輛?

2000萬輛。

規劃2000萬輛,實際上不會做到,但他就為了騙補奠定基礎。事實上,前兩年大家發現,這個電動車除了騙補產生一個大量的產業以外,沒有真正形成多少好的電動車。

為什麼?全世界的電動車的基本問題沒解決,電動車的基本問題是電池、能源,這個電池充一次電跑400公裡,用了一年多的時候,充一次電只跑一百多公裡,兩百公裡,到第三年,基本上充一次電只能跑一百公裡不到了。而換一個電池等於半輛車的價格,買得起汽車換不起電池

再有,電池下雨天水一進立刻短路,車就廢掉了。還有電動車容易著火,一撞肯定觸電。事實上全世界電動車的基礎還沒有奠定,美國人說美國的,歐洲人說歐洲的,特斯拉這麼有名,卻根本沒發明任何智慧財產權,就是把7000個五號電池串成一個大餅裝了上去

這種事情不是說你創新,就先撲上去。撲上去創新,讓實驗室去創,別在市場上搞,東西出不來,害了老百姓。現在我們汽車牌照十萬塊一個,搖三年也不一定搖得到,搖到還出十萬。電動車牌照隨叫隨到,買了電動車套牢了,這個車不行。

所以說要看透,不能為了騙補就亂搞。還有光伏電池,等到補貼一取消馬上行業就癱瘓

補貼要補在哪兒?補在生態環保上。補在產業結構調整以後,下崗工人出現了,我補就業、補他下崗工人的生計。補在研發環節上,研發環節裡國家補進去了,企業自己也出錢了,科研人員也下了很大的精力,這樣產生生產力跟市場競爭中的補貼是無關的。

要把這個補貼補到刀口上。

中國應該怎麼做?

我們國家在採取措施,中央也非常明確地積極的推進,通過貿易談判,使得我們的國家跟世界貿易體系形成一個開放的、互利的、普惠的、包容的,而且是共享的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60條裡,第七章第一段專門講過中國進FTA怎麼展開、怎麼推進這方面的事。國家其實想的很長遠。下一輪的國際貿易談判也好,開放過程也好,是會和「三零」原則為基礎的貿易格局密切相關的

在這個工作推進的時候,有幾點要把握好。

第一個,「三零」不等於全部歸零,「三零」裡比如說關稅這方面,不是百分之百的商品全部變成零關稅,他有一個階段性和趨勢性。

比如日本跟歐洲的貿易談判,日本對歐洲的貨物,有86%的品種實施零關稅,但還有14%的品種,用15年時間,逐步歸零。也就是說它有一個階段性、趨勢性,15年為零。

第二,還有一個概念,就是說15年以後,最終一萬個商品裡面,可能會有9500個商品變成完全零關稅,但還有500個,哪怕是100年以後,還是有5%、6%的關稅。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就是利用「三零」原則中的階段性、趨勢性和某種靈活性,變成國家和國家之間談判,你爭我奪、互相較量的一種籌碼,我同意你這兩點,你同意我那兩點,最後貿易籤訂了,大家遵守貿易協定。

還有,「三零」的確是要實驗的。為什麼三中全會的報告在講到FTA的時候,後面講了推出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等等。因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神聖任務就是對全球的FTA貿易協定中的「三零」原則進行先行試驗,就是要去做零壁壘裡面的那8種投資環境。

試驗成功了,別人去推廣就有底了,國家跟國外籤訂「三零」原則的貿易協定就有底了,就等於可移植可推廣到全國。因為FTA只要一籤,就不是國家一部分的籤協議,而是整個國家的。

我們現在有許多自貿區,連「三零」概念都沒聽到過,也沒想過自貿試驗區和國際上的雙邊自貿協定是什麼關係?

大家可以到網上搜一下,看各地自貿區在幹什麼?一個自貿區120平方公裡,往往在城郊結合部,「徵地動遷,集中移貧」,實際上在造新城,沒有三年見不到影子的。

相關焦點

  • 黃奇帆、曹遠徵等專家:全球金融市場處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
    自上周美股兩次熔斷之後,美聯儲於3月16日宣布再次降息以及實施新的量化寬鬆(QE)措施。然而資本市場並不領情,美股再次大幅下跌。16日標普500指數跌超7%,道指跌逾11%,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熔斷後再次開盤交易仍未止住跌勢,三大股指繼續急速下探。早在一個月前,藍迪國際智庫專家黃奇帆、曹遠徵、黃仁偉就預判美股暴跌趨勢,並將引發一系列金融和經濟動蕩。
  • 專家冀海南自貿港「零關稅」相關清單儘快出臺
    【解說】12月22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海南省社科聯、海南省社科院聯合舉辦的「中國(海南)-東協2020智庫論壇」在海口舉行。論壇期間,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海南自貿港有關「零關稅」清單能儘快出臺,將有利於提升海南本地居民的獲得感。
  • 明年起,中國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這些商品零關稅
    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中明確,對部分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實行零關稅; 降低人工心臟瓣膜、助聽器等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降低乳清蛋白粉等部分嬰兒奶粉原料的進口關稅,降幅甚至達到50%。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看來,本次調整體現出較強的「惠民生」導向,有利於降低患者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提高生活品質。
  • 原輔料「零關稅」政策主要內容是什麼?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快來看
    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11月11日聯合印發了《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原輔料「零關稅」政策實施細則。原輔料「零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哪些具體管理要求?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對此,根據《通知》內容,海南日報記者進行了梳理。
  • 海南自由港零關稅 試點開放第七航權
    作者:謝白清編輯:三浩商學院(創投傳媒定製)民航局政法司司長顏明池6月10日發布會上透露,民航局公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實施方案》,這是民航局對海南自貿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是中國在航權方面的最高水平開放,也是貨物貿易零關稅之後的又一利好。航權開放最高水平首先這是客、貨全面開放。
  • RCEP實施會導致產業外流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已經籤署,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RECP實施會導致國內產業外流。我在日本工作過六年,日本公司每年都會從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進口服裝,對於傳統產業的狀況比較了解,我認為中國在RCEP實施以後,一些產業不僅不會增加外流,一定程度上反而會減少這種外流趨勢。
  • 公積金到底該不該取消,董明珠力挺黃奇帆,贊成「取消公積金」!
    此時,出於善意,黃奇帆大膽提出了減輕企業負擔的建議,即「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黃奇帆說:公積金是從新加坡借鑑來的。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市場化,商業銀行是提供住房貸款的主力軍,公積金的存在意義不大。如果取消的話,企業的成本可降低12%。
  • 海南自貿港首票原輔料「零關稅」報關單成功受理
    海南自貿港首票原輔料「零關稅」報關單成功受理 2020-12-02 11: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楊瀾訪談錄》對話黃奇帆:全球化格局不會一家獨大
    對中國而言,不僅面臨著來自自身的短期經濟修復的挑戰,更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危機」。針對撲朔迷離的全球化局勢,黃奇帆認為疫情後的5年、10年或更長遠看,世界全球化趨勢不會變,但是一極獨大、一強獨大的格局,會變成多極化的全球格局。 經過了武漢封城、「全民抗疫」之後,我國對疫情的蔓延和擴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 明年起第二批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零關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此次調整,加大了對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的優惠力度,直接實施了零關稅。
  • 日本進口遊戲機零關稅!動漫遊戲之後會降價嗎?
    -11-19 14:59:07 來源: 橙心社 舉報   日本進口遊戲機零關稅
  • 黃奇帆:那些喜歡在「紅線」上跳舞的挑戰者必須收斂!10月40城新房...
    此外,本通知實施前購房人已籤訂購買協議、支付相關款項並能提供有效轉帳憑證,但未網籤交易合同的,可不受限售政策限制。 優質房源緊缺,行業競爭激烈,上海二手房生態悄然生變 走訪了上海的多個區域,對「金九銀十」期間上海二手房市場進行調研後發現,上海的二手房市場生態正在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優質房源或性價比高的房子不用多久就能賣掉,而且同區域各房產中介之間競爭激烈。
  • 創業板註冊制實施的內容是什麼?發生了什麼變化?
    4、明確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但一年內暫不實施,一年後再做評估。即「預計市值不低於 5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 3 億元」,略高於科創板標準。  再融資方面,整體變化不大。主要是加強了對財務會計報告的披露要求。包括:1、對於公開發行,要求最近三年必須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對於非公開發行,審計報告披露合規要求從最近三年縮短為最近一年。
  • 黃奇帆:中國必須要打好的5張牌
    全球產業鏈會發生怎樣的重構?產業鏈會撤出中國嗎?如何維護和確保中國產業鏈的完整通暢?作者/黃奇帆來源/CF40頻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5月27日晚上的浦山講壇上發表了題為「全球產業鏈重構與中國應對」的演講。黃奇帆認為,在全球產業鏈的結構性重構過程中,中國必須打好5張牌。
  • 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 超90%商品將零關稅!對A股和商品...
    何時可以生效實施?商務部回應據報導,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籤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這一協定的籤署有何重要意義?有何亮點、看點?對於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什麼?
  • 英歐「一別兩寬」之後會發生什麼?
    (財經天下)英歐「一別兩寬」之後會發生什麼?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李曉喻)最後關頭出現了轉機:歷經9個多月談判,英國與歐盟終於在當地時間12月24日宣布達成「脫歐」貿易協議。如果「硬脫歐」,那麼自2021年1月1日起,英歐雙方貿易關係將重新回到世貿組織框架內,需要重新實施邊檢、徵收關稅,貿易成本會大幅增加。另據英國媒體報導,如果「硬脫歐」,英國汽車製造業將在5年內損失550億英鎊。英國零售業也強烈希望達成協議。
  • 「雙循環」不是臨時之策,而是長期戰略——浙商聽了黃奇帆演講有...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發表重要演講(報導連結),與會浙商聽後大呼過癮。與會浙商不吝讚美,抒發心中的收穫之感。當前形勢之下,浙商需要怎樣的指引?從黃奇帆的演講裡,又獲得怎樣的啟發?與會浙商談了他們的聽講感受。
  • 黃奇帆:深刻汲取「6·3」重大煤礦瓦斯事故教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高雷)據《重慶日報》報導,近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全市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深刻汲取「6·3」重大煤礦瓦斯事故教訓,警鐘長鳴,狠抓責任落實,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維護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 「觀點」黃奇帆提出中國經濟9大紅利 疫情只是大時代下的一個插曲
    【前言】 黃奇帆給出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9大紅利,仔細研讀就會發現,疫情造成的短期困難只是行業長遠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短暫浪花,不可能扭轉歷史發展的方向。就不要說中國企業,包括國外的百年企業僅遭遇過1929年由美國引起並席捲歐洲的那次經濟大蕭條,除此之外還沒有哪一次事件會影響到經濟的如此不確定。現在國內由於防控得當措施得力,疫情雖然已經得到控制,但是全球各國的疫情還在包括擴散之際,至今還看不出迅速結束的跡象,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 黃奇帆《結構性改革》,我總結出8個字,讀懂的人往往有大前途!
    黃奇帆《結構性改革》,我第一次讀這麼有深度的書,越讀越「意猶未盡」,我總結出8個字,讀懂的人往往有大前途!《結構性改革》之所以寫得好,是因為它有一個不平凡的作者,他的作者就是黃奇帆,黃奇帆教授被稱為中國最懂經濟學和最有實踐經驗的人之一,如果說誰有資格寫這麼一本有著大格局的書,那麼黃奇帆一定是其中人選之一!一本書是否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