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已經籤署,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RECP實施會導致國內產業外流。我在日本工作過六年,日本公司每年都會從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進口服裝,對於傳統產業的狀況比較了解,我認為中國在RCEP實施以後,一些產業不僅不會增加外流,一定程度上反而會減少這種外流趨勢。
Rcep是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2012年由東協發起歷時八年,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組成的15國自貿協定,該協定的籤訂實現了15國範圍內的貿易一體化,大部分產品零關稅,實現了區域內的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實現了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該協定籤訂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易區正式啟航。
這一協定的籤訂,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利好消息,對於中國的中低端傳統製造業也是利好消息。我在日本工作期間深有體會,日本公司每年從中國和東協進口大量紡織品和服裝,因為日本和東協國家早已籤訂了自貿協定,所以日本從東協國家進口服裝是零關稅,而從中國進口服裝,就要收取大約平均10%左右的關稅。這在同等條件下大大削弱了中國很多產業與東協的競爭優勢。很多的服裝產品,本來東協就因為有勞動力優勢,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而中國企業雖然具有高質量,高穩定性的特點,但是卻因為10%的關稅,額外增加了日本企業的進口成本,導致中國企業訂單流失。阻礙中國企業從日本市場的接單數量。所以很多的中國企業為了能夠保住原來的對日出口的份額轉到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建廠,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關稅壁壘。
而未來RCEP 實施以後,中日之間將取消關稅,在同等條件下,將大大提高中國一些中低端製造業的競爭力。怎麼可能增加企業外流呢?肯定是緩解的趨勢。
同時rcep籤訂以後,區域內的各種資源可以自由的流動,可以大大便利中國原材料的配置,像日本、韓國的電子零配件,澳大利亞、紐西蘭的羊毛、棉花、木材、礦石等,這些都將有利於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所以這項協議的籤訂並不會導致中國企業外流的加劇,反而是能夠減少中國企業的對外轉移。
當然,減少並不代表消失,其實這些年以來,中國產業向外轉移一直在進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不斷的提高,與東南亞國家相比,在一些勞動密集型傳統製造產業,由於勞動力成本佔比較大,所以,在綜合成本方面逐漸的削弱了優勢,所以一些低檔次的服裝、紡織品、玩具等產業向東南亞轉移。今後即便零關稅實施以後能夠抵消一部分影響,但如果國內勞動力成本繼續上升,勞動力更加難招的話,這種產業轉移還是會繼續。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的產業也正在向中國轉移,比如汽車製造、飛機製造,機械加工等。
現在中國的一些中低端製造業在勞動力成本上雖然不具備優勢,但是由於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在產業鏈上優勢明顯,在物流服務等綜合服務方面都有著更強的優勢,在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上也佔據優勢。比如我們在東南亞要做一個樣品,由於物流運輸、附件供應等方面的問題,在越南一般要三個星期,而在中國僅需一個星期就可以拿到樣品,所以雖然中國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綜合評價很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能夠在中國生存,就像現在歐洲、日本依然有很多的手工業業、服裝業一樣。隨著rcep協定的實施,中國的企業將具有更強的優勢。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