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籤署後,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20-12-25 錢程密碼168

上個月15號,東協10+5RCEP籤訂了,RCEP順利籤署將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提升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給中國的低端製造業敲響了警鐘!

從2001年到2020年,中國入世20年,中國的製造業經過了過去20年的發展。早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場。在這過去20年中,中國製造業的進階之路是非常艱難的,當然成就也是斐然的。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後工業國家,現在正面臨製造業轉型的挑戰。其實在全球範圍內,後工業化問題始終都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從生產型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導致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小,造成了後工業時代的產業空心化問題。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都正經歷著深刻變化,而我們中國的製造業現在是什麼狀況呢?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製造面臨著人民幣升值成本上漲的壓力。同時產品附加值過低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大家都在談未來中國的製造業要從中低端往高端發展,RCEP籤署又促使這一進程必須加快,留給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時間不多了。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又會面臨哪些的機遇和挑戰,這些挑戰又該如何解決,如何應對呢?

錢道就跟大家聊一聊,說不盡的中國製造業轉型之路。

其實產業升級不是呼籲出來的,是需要一線企業自己認識到並去具體去實施的。

說句實話,可能也不好聽,某些製造業工廠倒閉那就純粹屬於自然規律,優勝劣汰嘛,一些製造業老闆早就該退場了。在深圳、廣州、東莞關閉了很多工廠,其實原因基本上都一樣,就是成本太高,訂單減少,而且利潤率極低,能接到單做,那就死的慢一點,接不到單就死的快一點,遲關不如早關,早點關門還可以及時止損。

這一類企業基本上都是長期依靠外貿訂單生存,典型的三來一補企業。所謂三來,就是「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一補就是「補償貿易」,錢道在深圳認識很多這樣的老闆,以前好日子先過的時候,就是按照訂單要求做好產品,所謂研髮根本不存在的,管理也跟不上,幾十年都是原地踏步,老闆長時間都穩賺不賠。

但是現在好日子不在了,以前的消費者消失了,這些企業就傻眼了,重新再讓他們弄銷售、搞研發整個就是睜眼瞎,因為他們這麼長時間幹的就是在產業鏈下遊的活,利潤薄,隨時可以被替代。諸位想一想,如果你幹了這麼久的活,積累了幾十年經驗,人家越南人、印度人上來就能幹得了,那你不死誰死呢?

市場競爭就是這樣啊,不思進取就一定會被淘汰,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樣的企業誰都救不活,說來說去,內卷了,這樣的企業的管理者,不思進取,思維僵化,給他輸血也依然會走老路。所以只能退場。

這樣的活越南願意接、印度願意接那就給他們接嘛,生產鏈下遊的活總得有人幹啊。咱們做生產鏈中遊、上遊的活、利潤高的活不好嗎?

可能有人要問,那麼多工人失業了怎麼辦?

那請問解放前那麼多拉洋車的人力車夫現在都到哪裡去了,以前汽車很少,客人出門都是人力車夫,大腳丫子甩開來跑,這些人現在失業了嗎?沒有吧,不都考了個駕駛證開出租了嗎?如果滿大街都是汽車了,你還不想學習新的技能,還是想靠把子力氣吃飯,還去一個人拉著洋車跑,那餓死也算是活該了。產業升級了,產業工人的技術也得升級啊!

大家要清楚自從進入新世紀以後,特別是2008美國的金融危機引起了世界金融風暴以來,製造業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來的低成本、低檔次、規模化的製造業現在正在向高精技術方向發展,我們過去是講規模、大批量,自從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後,小規模的、特定的需求。這種個性化就出現了,過去是賣產品,現在是賣品牌,賣服務。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現在中國國內的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現在面對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過去咱們是靠低成本優勢來發展製造業。只要產品生產出來就有競爭優勢。

現在很多過去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都變得沒有競爭優勢了。這是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發生變化,不管是從市場規模來講,還是從收入水平來看以及咱們的成本水平來看,只能往上走,低成本優勢已經喪失了。如果下一步還想靠出口支持經濟增長,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往上走,產業升級,附加值增加。從而消化我們不斷增加的高成本,同時保持我們的競爭力。這樣才能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RCEP現在是籤署了,在協定當中有大量關於投資方面協定,這樣來看未來十年咱們國內產業鏈的遷出也是會隨之加速。因為我們的勞動力成本是沒有辦法跟低收入國家競爭的。

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經濟結構轉型,根本原因就是即使咱們不籤RCEP,國內的產業鏈由於勞動力紅利的褪去也會離開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CEP的籤訂,留給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本就不充裕的時間將會更少。

中國的企業應該去研究如何才能夠更好地貼近市場,怎麼樣去幫助客戶去實現創新,現在很多中國自主品牌早已在部署轉型策略,力求突破。在當前中國製造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咱們需要重新審視中國製造業的挑戰與機遇變革。

舉個例子,中興通訊,中興通訊的發展應該說相當於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了。1985年的時候中興通訊在深圳創立,當時也就是一個作為窗口企業做來料加工的。其實就是做一些簡單的電器加工。後來開始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到現在已經可以為全球的運營商提供4G 無線通信系統,包括手機終端等諸多產品。

但是發展到現在,中興也面臨著新的挑戰,2018年美國封殺了中興通訊,中興事件告訴我們,現實是殘酷的,沒有技術只能任人宰割。中興要做的只有臥薪嘗膽,奮起直追。

現在的國際市場由於國際貿易壁壘的逐漸消失,傳統的一些關稅的壁壘,法規的壁壘逐漸的會被智慧財產權的壁壘來取代。如果想進入最高端的市場。創新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才是核心的競爭力。

現在咱們談談中國製造業未來的潛力是什麼?

其實咱們的製造業早就已經出現了從沿海地區的珠三角、長三角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這個趨勢已經發生很多年了,轉移的驅動力是什麼?其實製造業的發展,以及在什麼地方發展,在哪個地方聚集,取決於兩個效應。

第一個是比較優勢效應,就是看成本,哪裡土地成本低,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豐富,那麼它就聚集在什麼地方。以前咱們國家相對於其他的早期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來說,我們是具有這個優勢的。因此製造業就流向了中國。但是當初為什麼會落腳在沿海地區而不是中西部呢,中西部地區顯然勞動力更便宜,土地也更多啊。為什麼沒有落在那兒呢?

因為還有第二個因素決定製造業的布局,就是規模效應或者叫聚集效應。因為沿海地區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更好的人才技術和產業的配套能力。這些因素和比較優勢因素共同決定了我們早期的製造業集中在沿海地區。

為什麼現在又開始往中西部轉移呢,因為現在咱們中西部地區的基礎建設上來了,交通方便了,而土地成本依然很低,勞動力成本也依然不高。在勞動力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就要考慮交通成本了,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那就一言難盡了,港口城市還好些,腹地就完全沒辦法了,低端產業會不會外流到東南亞去,那肯定會,但是呢,中國內地同樣有競爭力,因為中國有完善高效的基礎設施。

我們具有廣大的中國中西部,以及我們要發展製造業的各種優勢,可以形成優勢互補,把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為我們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也提供巨大的市場。這就中國的獨特優勢。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國經濟具有韌性以及多樣化的國情,充分轉換成我們自己的優勢。

現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經濟都遭受重創,而一些國家又很亂,又是民粹主義,又是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歪風到處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這些發達經濟體中,製造業在萎縮,甚至有些地區,製造業一轉移就完全空心化了。

尤其像美國,現在幾乎可以說已經沒有中等收入群體了,中產階級在急劇萎縮,消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製造業在萎縮,兩極分化了,就剩下了高端金融服務業和低端服務業兩類人群。中產階級在急劇減少,這樣就形成了階級固化,矛盾加深。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儘早提升咱們製造業的價值和地位。我們的創新剛剛開始,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固守低成本的生產能力,作為中國企業來講,這一步是必須要邁出去的。一定要順勢而為,因勢而動,我們的企業除了自身的產品方面要有很強的專業實力以外,還需要圍繞產品所延伸出來的服務大做文章,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中國的市場非常巨大,對於創新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試驗田。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明天將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的力量。咱們的企業一定要能夠立足自主創新,同時提升品牌力量,拓展服務價值。才能充分利用下一輪的全球化和技術革命,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機遇與挑戰並存 展望中國新十年
    摘要:2020年和整個20年代對中國來講,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是外部壓力不可怕,就是外部環境惡劣到極致,中國這部列車靠自己的動能仍可以往前走。​2020年,中國有充分條件繼續站在全球發展明星的位置上,創造新的輝煌十年。
  • 印度拒絕RCEP,妄想與中國經濟脫鉤,利用非洲實現經濟騰飛
    本來一直參與談判的印度,在最後一刻決定退出,據稱主要原因是擔心rcep會衝擊本國的民族工業和本土產業。面對RCEP成為現實,如今印度又提出了一個宏偉的非洲計劃。不過,實話實說,印度本土產業的實力不強,如果加入rcep,的確會受到中日韓等國產品的衝擊,確實競爭不過。但是,拒絕加入rcep,把大門關上的同時,相當於也把本國商品進入亞太市場的大門也關上了,莫非印度的本土產業今後就只能內部消化了嗎?
  • 回顧2020年這中國挑戰與機遇
    2020年是中國過災多難的一年,就像網上一些人所說的那樣,鼠年好像從來都預示著不幸,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南方凍災等,2020年開年一個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一直到今天還在全世界肆虐,但是挑戰也往往伴隨著機遇的到來,2008年我國採取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中國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突破
  •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2020-08-10 21:04:56     多位電影人線上線下共議當下中國電影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中國電影徵服全球市場貢獻智慧。
  • RCEP實施會導致產業外流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已經籤署,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RECP實施會導致國內產業外流。這一協定的籤訂,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利好消息,對於中國的中低端傳統製造業也是利好消息。我在日本工作期間深有體會,日本公司每年從中國和東協進口大量紡織品和服裝,因為日本和東協國家早已籤訂了自貿協定,所以日本從東協國家進口服裝是零關稅,而從中國進口服裝,就要收取大約平均10%左右的關稅。
  •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面臨三重機遇與三大挑戰
    據預測,2020年我國工業產品收入還將突破2000億元,未來市場成長空間在5倍以上。  不過,雖然我國市場發展飛快,成績也十分喜人,但從整體態勢上來看,發展也還存在一定缺陷。其中,明顯的就是國內發展與國外差距較大。
  • 林雪萍|這二十年,中國製造業的五大提升和五大挑戰
    歲末將至,讓我們看看中國製造的發展態勢。可以說,中國過去二十年,經歷了五大提升;而未來十年,則面臨著五大障礙。第一個大提升是產業規模大幅度提升。20年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在201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19.8%,那一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 出口強勁拉動中國製造業復甦
     人民日報12月29日報導:路透社報導稱,在強勁的外部需求助推下,中國製造業迅速復甦,勢頭超出預期。相關工廠正急於填補用工缺口以完成出口訂單。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出口激增,貨櫃供不應求。中國最新的出口貨櫃運輸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
  • 中外專家聚焦RCEP和雲南機遇
    在他們眼中,雲南與東協各成員國家以及相關國家經貿往來密切,RCEP的籤署,將為各方帶來更多合作和商機。  在他們的聲音裡,「機遇」「信心」「互利」和「共贏」是關鍵詞,各方都期待雲南抓住RCEP生效實施帶來的機遇,期待區域內各國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第一個話題是當前,不僅僅是中國以及全球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所以要分析未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對新冠疫情做個大概的判斷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做預測的。第二個說一下數字經濟,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是更加迅速的十年。
  • 未來五年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闖關奪隘的鬥爭中...
    未來五年,中國將站在歷史新的重要關口,進入新發展階段,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從國際形勢看,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實現新作為。「十四五」時期,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客觀上給中國帶來參與制定和維護新的國際秩序的機會,也進一步考驗我們與世界不同國家開放融合、合作交流的定力和智慧,這給我們實現新作為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 「抓住RCEP新機遇,推動中國東協務實合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年11月27日下午,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和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聯合主辦的「抓住RCEP新機遇,推動中國東協務實合作」研討會以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在北京召開。
  • 老洪劃重點:從Lux Awards獲獎作品 探索照明未來發展趨勢,RCEP背後的機遇和挑戰
    這些獲獎的項目和技術,創新在哪裡?或許從其創新點,我們可以一窺照明的未來發展趨勢。RCEP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簡稱,2012年由東協發起,歷時八年,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協十國共15方。2020年11月15日,RCEP籤署儀式以視頻方式進行,15個成員國經貿部長在儀式上正式籤署協議。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 火幣集團李林:區塊鏈行業面臨的三大機遇和三大挑戰
    峰會邀請業界精英,共同論道行業發展,從行業先行者的觀察,產業區塊鏈研討,數字資產價值判斷,區塊鏈應用發展趨勢等多個角度研討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在本次峰會「鴻蒙初開,區塊鏈世界的崛起和先行者的眺望」主題板塊中,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發表了主題演講。李林表示:   1.未來的五到十年是萬物上鏈,價值互聯的十年。
  • 15國籤署RCEP,西方擔憂自己「被邊緣化」
    【環球時報記者青木 辛斌 曾茂】東協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日正式組建全球最大自貿區的消息持續帶給國際輿論震動。在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形容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裡程碑」。
  • RCEP正式籤署,臺灣的焦慮在上升!
    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臺灣《聯合報》15日將此稱為大陸「對抗貿易戰的還魂丹」和臺灣經貿的「新敵人」。中時新聞網稱,由於臺灣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臺灣產品的出口。
  • 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2日電 題:《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作者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行業」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2020中國紡織經濟發展高峰論壇...
    他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將對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僅有助於紡織服裝產業的出口和發展,更將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特別是中國將適時加入CPTTP,這也是一個利好消息。他強調,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中美關係,中國沉穩應對美國的壓力是關鍵。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繼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後,我國又進一步為中國減少碳排設定了階段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