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一件事發生在美國,懂王的支持者在華盛頓搞了場「百萬大遊行」(Million MAGA March),挺川派扛著大旗和標語,一路聲勢浩大,聲稱「選舉舞弊」,要讓川普「再肝四年」。這麼一來,倒川派不幹了,也紛紛上街示威,你擠我,我就推你,你罵我,我就和你對噴,你懟我家建國,我就往死裡neng你。一來二去,很快上升為街頭暴力,警方逮捕了十來人,繳獲了幾支槍枝,在維持秩序的過程中,還有兩名警察受了傷。不過,一夜之間愁白了頭的懂王,這下子開心地像個74歲的孩子,發推直呼「好傢夥」。另一件事發生在東亞,東協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所謂RCEP,就是成員國之間互相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做買賣,這樣你來我往取長補短,大家有錢一起賺。據悉,RCEP將覆蓋23億人口,貿易量佔全球總量的25%,在當前世界的規模和影響力都無與倫比。有人分析說,RCEP一籤,中國走出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省得大家越來越卷;也有人說,成員國之間可以用人民幣交易,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不做美元的打工人;中國還可以和日韓搞好關係,讓亞洲成為亞洲人的亞洲。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些可能有點遙遠,眼下能看得見的實惠,大概就是進口車、進口相機、羊毛、龍蝦什麼的能便宜些,反正我想的比較簡單——神仙水應該會降價,我再也不用代購了。也有資深股民表示,呀,RCEP終於籤了,開瓶茅臺慶祝一下,我利好茅臺。其實,這個RCEP早在2012年由東協提出,因為體量龐大,還有人暗中搗亂,前前後後談了8年,然後突然有一天,大家悄沒聲兒地開了個視頻會議就給定了。協議一籤,美國Quora上一個問題新鮮出爐,東協、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RCEP,你怎麼看?這邊川普還在想著一挽頹勢,那邊拜登儼然已經總統就職,忙著在社交媒體改認證,連美媒都在拱火,要不是川普當年退出的TPP,咱至於這樣嗎?又紛紛催促拜登,世界不等美國啦。要知道,當年TPP就是美國為了圍堵中國才搞的,現在他們自己房子塌了自顧不暇,我們卻和一群小夥伴玩得不亦樂乎,老大哥當然不甘心。蓬佩奧今年一直在越南、印尼、日本轉悠,就是想挑撥關係,使RCEP難產,但是今年新冠這麼一鬧,大家都過得苦哈哈的,什麼政治博弈,都得靠邊站,吃飽飯才是王道。這次RCEP籤訂之後,日本的雅虎網站上,一堆日本網友哀嚎,說什麼中國和韓國的低端製造要流入日本市場啦,還要給白宮寫聯名信,抵制日本加入RCEP之類的云云。但不管鍵盤俠跳得多兇,官方還是早早表明了立場,稱RCEP「將為日本帶來重大利好」,生意嘛,不寒磣。不過這次的RCEP成員國裡沒有印度,本來日本是希望印度加入來制衡中國的,但是最後關頭印度還是拒絕了入群邀請。眾所周知,印度不敢加入RCEP,是因為一旦市場放開,自己土作坊裡的手工產品沒啥競爭力,最後不僅丟了市場,底層勞動人員也會因為丟了養家餬口的工作而發生混亂,但印度官員是這樣解釋退群原因的:莫迪總理挫敗了中國利用RCEP入侵印度市場的企圖。不過大家還是給印度留了個口子——啥時候想回來,我們都歡迎你。RCEP一籤署,人家成員國之間互相免關稅做生意,就一個臺灣「孤零零」夾在中間,網友紛紛質問,臺灣經濟怎麼搞?對此,臺灣經濟部部長只能大打模糊戰——親,我也是昨天晚上看新聞才知道的,具體細節還得等我們算一算。國民黨「貼心」地幫她算好了,臺灣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佔臺貿易總量的59%,投資額則佔臺灣對外投資的65%,一旦RCEP落聽,人家自己組團幹了,你和誰玩兒呀。但菜菜子還是倔強地表示,沒關係,「雞蛋不能都放在同個籃子」。而所謂的另一個「籃子」,就是加入美國主導的TPP。前提是,臺灣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的進口。有官員宣稱,進口瘦肉精美豬有助於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以及美國支持臺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這位官員,你是不是瘦肉精吃多了,當臺灣網友這麼好糊弄呢嗎?美國自己都不在CPTPP裡啊(川普退出TPP以後,才改稱CPTPP)。CPTPP現在由日本主導,在臺日本商會也曾放話,只要臺灣解禁福島相關核災區食品,就協助臺灣加入CPTPP。為了讓進口萊豬更有「說服力」,另一位臺「行政院」發言人表示,大家別慌,「2020臺北牛肉麵節冠軍用的就是萊劑美牛(含瘦肉精美國牛肉)」,言下之意是,牛肉你都吃了,豬肉怕啥?然後這個秀兒為了表示歉意,就買了100碗牛肉麵,結果被眼尖的網友發現,發票上都是臺行政部門統一編號,被嘲「道歉都要花人民的納稅錢」,最後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主動請辭。哎,菜菜子看一眼自己的隊友,只能自己上——咱們出口到RCEP國家的7成是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只有3成比重的機械、鋼鐵、紡織會受影響。首先,臺灣屬於典型的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出口佔其經濟總量的70%以上,出口,就是臺灣經濟的生命線。
雖然在出口產品中,鋼鐵、機械、紡織這一類傳統行業的比重只佔3成,但這些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了臺灣製造業近7成的勞工。
註:104年為2015年,以此類推
我們看上圖,臺灣製造業從業者大概有280萬人,而第三產業的從業者,有450萬人。這裡的第三產業,包括餐飲、娛樂、房地產、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倉儲等方面,這大概是我們講的「百業興旺」。依我粗淺的理解來看,百業興旺的基礎,就是經濟活力,就是人和錢。臺灣人均GDP是很高,但臺灣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了。現在,臺灣手裡唯一的牌,只剩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2010年,兩岸籤署ECFA之後,當年臺灣對大陸的進出口就創下歷年新高,10年來,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
今年前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222.8億美元,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6%。差不多接近一半的錢,都是來自大陸。
臺灣經濟,不可能和大陸「脫鉤」。
臺灣,離不開大陸。
大陸已經成為臺灣當代青年夢想的淘金地。不論他們言論如何,身體卻很誠實,不由自主向大陸傾斜。
以前在大陸就業,他們明面上說是「在臺灣混不下去」的表現。如今,臺灣青年私下已經視之為「有本事」。
當然,大陸,也在歡迎著臺灣同胞的到來。
一則2017年的新聞裡提到,有關部門已經核發了269萬本卡式臺胞證。
從2008年起,臺灣每年都會邀請民眾票選出當年的「代表字」。12年來,臺灣的年度代表字,依次為亂、盼、淡、贊、憂、假、黑、換、苦、茫、翻、亂。這12個字,除了「盼」和「贊」,剩下的都是負面詞彙,「亂」字更是出現了兩次。迷茫、憂傷、混亂……也許就是12年來,臺灣同胞們真實的感受。當政客為了一己之利棄大局於不顧的時候,當兩黨互相推諉甩鍋的時候,當專家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時候,又有誰來關心臺灣的未來?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李俊峰,《臺灣的焦慮在上升!》,發布於「環球時報」任成琦,《臺灣人才外流,誰之過?》,發布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盧克文,《RCEP有什麼意義?》,發布於「盧克文工作室」
TDK,《觀兩岸經濟40年,同大陸割裂的臺灣沒有未來》,發布於「軍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