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的孤兒》

2021-03-02 小田同學

《亞細亞的孤兒》是我最崇敬的華語歌手羅大佑先生獻給臺灣的一首悲歌。彼時臺灣已在聯合國失去席位,淪落為東亞近太平洋上一個無處安身的孤兒。

 

但今天提這個孤兒,我指的不是寶島,是一群人,是我們

 

前幾天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給這個世界掀起極大波瀾的大事。

 

原本我們也應該受到波及,但是卻驚人的風平浪靜。在我們的世界裡,一切按舊例,消失的消失,壓制的壓制,禁止的禁止。

 

但除了這些,最令我寒心的是「他們」的沉默。他們不解釋,甚至不為自己辯護,這些都不需要——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孤兒,與這個世界分離。孤兒可以不被告知,孤兒的記性很差。

 

米蘭·昆德拉說:

"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

 

一想到我們總是只有7秒記憶,一想到哪怕世界萬千變化我們都可以偏居一隅自得其樂,一想到這些,我就傷心。

 

最後再次呈上羅大佑先生的《亞細亞的孤兒》,先生話語,越過時間,仍舊字字珠璣。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我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 馬世芳 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能夠用一首隻有短短五六分鐘的歌,去承載一百多年份的歷史的沉重。——馬世芳亞細亞的孤兒羅大佑 - 未來的主人翁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假如你問我心目中中文流行音樂史最經典的歌詞段落,這四行歌詞會是我心目中願意列為經典的例子。
  • 聽說 亞細亞的孤兒
    這是羅大佑在1983年發表的《亞細亞的孤兒》。今天我們要聊聊這首歌的故事。1983年,羅大佑出版了第二張個人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當時是放在A面第二首。《亞細亞的孤兒》這個歌名並不是羅大佑發明的,這個是一本早在1945年就完成的,臺灣前輩作家吳濁流先生的長篇小說的標題。羅大佑當年他是在他父親的書架上,看到了《亞細亞的孤兒》這本書。當時他看到這本書,還沒拿下來讀,只是書名的這幾個字,就已經觸動了他的靈感,腦海中馬上就迸出了旋律,就是這首歌副歌的那個旋律。
  • SS01.亞細亞的孤兒
    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替換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中日,中美建交後。臺灣在國際社會受到了冷落,被從聯合國甚至世衛組織開除了。一時在國際社會孤立無援,此時的臺灣,被許多臺灣青年稱為「亞細亞的孤兒」,如此情況才有了羅大佑創造的經典《亞細亞的孤兒》。上述幾段故事,都是有關遺棄、拋棄,雖然說得都是家國情懷,但大國小家同樣磨難,羅大佑的歌詞就體現了這種關懷。
  • 亞細亞的孤兒——羅大佑歌曲賞析
    《亞細亞的孤兒》,是本書,也是首歌,今天來說說這首歌吧。
  • 風水輪流轉,如今誰是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
  • 王傑: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亞細亞的孤兒》由羅大佑作詞作曲,最早收錄在羅大佑1983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中。
  • 那邊選的如火如荼,這邊容易被侮辱,如今誰是亞細亞的孤兒 | 捂臉聽歌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亞細亞 = Asia孤兒 = 沒人疼愛沒有朋友也沒靠山的國家或地區
  • 臺灣:亞細亞的孤兒,還在風中哭泣
    而臺灣問題,依舊是一個很難解開的迷題,他就像羅大佑歌裡唱得那樣,是亞洲的一個孤兒。有家不想回,想往外面跑。媽媽很牽掛,又捨不得打疼她。歌曲來自於臺灣作家吳濁流在日本殖民時期寫的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1983年,羅大佑創作了同名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收錄在專輯《未來主人翁》專輯當中。
  • 龍應臺和羅大佑為什麼說臺灣是「亞細亞的孤兒」
    讀要第 161 期Editor's notes龍應臺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中花了許多筆墨描述了臺灣本省籍人士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困惑和迷惘,而臺灣歌手羅大佑頗有深意地用日據時期臺灣老一輩作家吳濁流的名著《亞細亞的孤兒
  • 亞細亞的孤兒,你是否還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第一次看到「亞細亞的孤兒」這幾個字,是因為羅大佑的一首同名歌曲。
  • 從「黑蝙蝠中隊」到「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被世界拋棄的臺灣  如果說「美麗島」是從歌曲名變成書名的,那麼「亞細亞的孤兒」則是從書名成為歌曲名的。這部小說後來就以《亞細亞的孤兒》來命名。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隨後中日建交、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8年12月15日中美正式建交,次日美國即宣布與臺北斷交。
  •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 亞細亞的天堂孤兒
    它像是漂浮在亞細亞海面上的一座小天堂,無論城邦之外是如何焰火滔天、戰亂紛繁,我只管在小小島嶼之內兀自熱愛自己所熱愛,日日歌舞昇平。你看臺北的街頭永遠鶯歌燕舞,小吃夜市永遠人聲鼎沸,我寧可關心如何更快地拆出無骨鹽水雞,也懶得搭理什麼中美關係。身處天堂之中,永遠只需要在意怎樣享受好自己的生活,至於別人怎樣,只是茶餘飯後混在口水沫子裡的區區談資。
  • 「臺灣對美日卑躬屈膝,淪為亞細亞孤兒!」又一名臺灣作家絕望了……
    臺灣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27日在臉書發文,批評臺灣寧願被美國和日本吃幹抹淨,也不要大陸的善意,臺灣搞了半天「把自己搞成了亞細亞的孤兒」。黃智賢表示衝之鳥是3個塌塌米大的礁,用全宇宙人類對島的定義來檢查,怎麼看都不是島,「所以臺灣漁船在附近的公海捕魚,一點錯都沒有。」黃智賢批臺灣人的人權對日本來說不過是一個屁。
  • 歌曲背後的兩岸情懷:從「黑蝙蝠中隊」到「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被世界拋棄的臺灣如果說「美麗島」是從歌曲名變成書名的,那麼「亞細亞的孤兒」則是從書名成為歌曲名的。這部小說後來就以《亞細亞的孤兒》來命名。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隨後中日建交、中美關係正常化。1979年1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美國駐中國聯絡處舉行的招待會上祝酒,慶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78年12月15日中美正式建交,次日美國即宣布與臺北斷交。
  • 亞細亞的孤兒:那支被世人遺忘的泰緬孤軍
    臺灣著名音樂家羅大佑聽說了這件事後,非常悲傷,就寫了一首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泰緬孤軍,是當時對一支軍隊的稱呼。這支軍隊的成員,全部是中國人,或者準確地說,是最後一支國民黨軍隊。要說起泰緬孤軍,得從1950年說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蔣介石敗逃臺灣。殘留在大陸的最後一支軍隊,是第八軍。
  • 許紀霖:你真的了解臺灣這個亞細亞孤兒的迷離身世嗎?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
  • 浮城紀行 臺灣:亞細亞的孤兒
    ——《巨流河》「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1983年,後來成為臺灣音樂教父的羅大佑,在他的第二張專輯裡推出了《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臺灣的命運——便像這歌詞所敘說的那樣——如同被放逐到茫茫太平洋上的飄萍,交雜著各種顏色、各種方向的風,卻惟獨失去了根。在臺灣的「中國人」——這對他們來說,多少是一個辛酸的稱謂。
  • 為什麼臺灣被叫作亞細亞的孤兒,我來告訴你
    孤兒與庶子16世紀,葡萄牙人航行途中經過了一座林木繁茂、鬱鬱蔥蔥的島嶼,他們用葡萄牙語喊道,「伊爾哈!福爾摩沙!」「福爾摩沙」是漢語中「美麗的島嶼」之意。 「福爾摩沙」這個意指「美麗」的形容詞,卻在日後成為一個極具殖民地色彩的代稱,也變成了臺灣民謠歌詞中哀愁的意象。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