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的孤兒》是我最崇敬的華語歌手羅大佑先生獻給臺灣的一首悲歌。彼時臺灣已在聯合國失去席位,淪落為東亞近太平洋上一個無處安身的孤兒。
但今天提這個孤兒,我指的不是寶島,是一群人,是我們。
前幾天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給這個世界掀起極大波瀾的大事。
原本我們也應該受到波及,但是卻驚人的風平浪靜。在我們的世界裡,一切按舊例,消失的消失,壓制的壓制,禁止的禁止。
但除了這些,最令我寒心的是「他們」的沉默。他們不解釋,甚至不為自己辯護,這些都不需要——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孤兒,與這個世界分離。孤兒可以不被告知,孤兒的記性很差。
米蘭·昆德拉說:
"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
一想到我們總是只有7秒記憶,一想到哪怕世界萬千變化我們都可以偏居一隅自得其樂,一想到這些,我就傷心。
最後再次呈上羅大佑先生的《亞細亞的孤兒》,先生話語,越過時間,仍舊字字珠璣。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