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面前,人人平等。
無論你是大V、明星,還是普通人,終究逃不過翻車。
演員胡先煦最近就成了網購受害者。說好的超多黃,大閘蟹,大,閘蟹。拿到手一看,哦豁,果然是大閘蟹,不過是大拇指一樣大的大閘蟹。
微博@演員胡先煦
即使下單前,買家小心謹慎地跟店家確認尺碼,詢問購買建議。
豆瓣哈組
然而這年頭,信任總是說塌就塌。穿上衣服的那一刻,姑娘失眠了。
店家,你睡得著嗎?
網購受害者們聯合起來
魯迅說過,網購踩雷這種東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過。
2020年11月11日24點,今年的超長雙十一終於結束。淘寶曬出自家平臺戰績,天貓雙十一成交額為4982億,一共賣出了23.21億單。
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投訴。
新浪黑貓投訴平臺和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發布《2020年「雙十一」消費投訴數據報告》,報告顯示,11月1日到11月15日之間全網的「雙十一電商平臺投訴」信息,高達52.9萬條。
全世界網購受害者們聯合起來,講出了自己的踩雷故事。
這是我一個月前買的短袖,天使們看起來很可愛,很純潔。
而我收到的.......
把網購失敗留下來的衣服當睡衣,夠穿到下輩子了。
美劇特效師都達不到這個效果,真的。
拆快遞前:好開心!拆完快遞後:好傢夥,這是什麼船新版本的鞋?
微博@阿糞青
等快遞時有多幸福,退換貨時就有多痛苦。
謝謝商家,你治好了我的恐鏡症,反正照了鏡子也看不出長什麼樣。
有的受害者陰差陽錯,能受害者變成幸運兒。原本買了條長度能提到胸的褲子,結果洗之後褲子縮水10cm。
客服回復,親親,縮水不是重點,重點是縮了對您沒影響呀。
小短腿真的,有夠卑微。
說得比唱得好聽
受害者那麼多,幸運的沒幾個。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前不久發布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收到網購糾紛案4.9萬件。其中,食品類糾紛以一己之力,佔了網購糾紛的半壁江山。
換句話說就是,食物是網購踩雷的重災區。
衣服縮水了還可能穿起來剛剛好,食物這東西,縮水就約等於詐騙。
宣傳圖上的柚子,肉飽滿得要破皮而出。
實際上你收到的柚子,皮才深得農村包圍城市的精髓,肉被圍剿得一片完整的都找不到。
微博@長了個豬頭
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接著分析了下網購受害者發起投訴的理由,除卻食品安全外,一個大頭理由是虛假宣傳和欺詐。
在宣傳商品時玩文字遊戲這件事上,沒有人能精得過賣東西的。
維基百科解釋,文字遊戲是一種語言技巧,利用特定詞彙的韻律、讀音、詞彙達到幽默的效果,讓人開心。
實踐中,文字遊戲還多了層意思——玩弄字眼讓人誤解。
比如,微博大v帶貨大閘蟹集體翻車事件。
某專門發布優惠購物信息的博主,發了條大閘蟹推廣。文案對大閘蟹的描述是,一共10隻,分別為公4兩*5隻、母3兩*5隻。
這裡要特別注意大閘蟹的重量。公4兩*5隻、母3兩*5隻到底什麼意思?
一般認為,*號代表乘法。公4兩*5隻的意思就是5隻大閘蟹,每隻各4兩。
但收到的貨,說是體重4兩大閘蟹的孫子都沒人敢信,10隻全部一共不過才半斤帶點兒。
微博@喵喵盹
問商家就是博主理解錯誤,商品詳情裡寫得明明白白,7隻公蟹淨含量555g,算下來每隻80g樣子。公4兩*5隻,把*號理解成除的話,不就對上了嘛。
呸。
另一個例子來自首都航空。大v@一隻雞腿子在微博發文控訴,首都航空不守規則,拒絕消費者合理要求。
11月18日,一隻雞腿子和家人、同事乘首都航空航班從西雙版納到杭州。為了老年人坐得稍微舒服點兒,一隻雞腿子特意買了貴价票——首尊經濟艙。
首都航空訂票頁面顯示,首尊經濟艙可享受前排座位。
然而上飛機後一隻雞腿子發現,家人沒被安排到前座,於是和空乘提出需求。空乘表示,沒有聽說過安排前座的規定。
而在從杭州飛往西雙版納的航班上,一隻雞腿子說,同樣都是首尊經濟艙票,有給安排前座。
於是兩方產生爭執。
為什麼同樣的票,同一條航線,飛了兩次,去程能享受前座,回程就不能?而且回程員工還說不知道相關規定?
問題就在於,首都航空訂票頁面的貓膩。
原來,那個藍色的「前排座位」並不是劃重點,提醒你這是個好優惠,趕緊買貴票。而是個連結,點擊「前排座位」,會出現一行小字:
僅限杭州、三亞、南京、北京、瀋陽、青島、石家莊出港航班使用,其他城市尚未開通。
也就是,用首尊經濟艙票從杭州飛西雙版納可以坐前排,而從西雙版納飛杭州,即使你買了更貴的票,也不行。
嚴格來算的話,一隻雞腿子控訴首都航空不佔理。但是,首都航空也絕不無辜。它的做法,就是在玩弄文字遊戲,製造誤解。為什麼要點擊「前排座位」四個字才能看到限制條件?為什麼不直接在「前排座位」後面加個「注」或者括號,以提醒消費者?
鬧大之後,首都航空修改了首尊經濟艙的產品介紹。原本只有四個字的「前排座位」,改成了:
部分城市可享受前排座位。
並給出了查看開通城市的連結。
這更加證明了,首都航空之前的做法就是在收割韭菜。明明加幾個字就能避免誤會,但偏偏不加。
網購成功都是一樣的,受害者卻各有各的不幸。有的網購技能生疏看走了眼,有的控制不住內心熊熊燃燒的慾念之火導致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像這種讓消費者跳坑的文字遊戲,希望可以歇歇了。
參考資料:
1.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 特點和趨勢 (2017.1-2020.6), 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2.《2020年「雙十一」消費投訴數據報告》
來源: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