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報導|公筷分餐引熱議,多數市民持贊成態度,你怎麼看?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今日,深圳晚報 5 版整版刊發《公筷!讓你遠離幽門螺旋桿菌》的報導,邀請專家解讀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及預防措施,引發市民熱議。

市民對公筷分餐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實行分餐或暫未實行分餐的原因又是什麼?12 月 23 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了解。

以前沒有意識,如今準備分餐

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天看到深圳晚報關於公筷分餐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報導深受觸動。受疫情防控影響,今年劉先生一家決定使用公筷。一開始,大家十分支持配合,但是時間長了,有時候嫌麻煩就會忘了公筷。久而久之,家裡又恢復到以前的用餐習慣。

今天,劉先生看到深圳晚報的報導,得知公筷對幽門螺旋桿菌等常見通過口口的病菌有阻斷作用後,再度決定恢復公筷。" 我覺得公筷分餐很有必要,不過相比傳統的飲食方式公筷確實會比較麻煩,堅持下來很難。希望能加大關於公筷的持續宣傳,能讓大家更深刻了解公筷分餐的好處,不要只是一時熱情。

擔心感情生分不願提分餐,盼營造公筷分餐氛圍

早在兩年前,市民楊先生就注意到了公筷分餐的必要性。" 當時是在網上看到新聞,說用公筷、實行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一些疾病,我就想過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公筷分餐。" 楊先生說。

楊先生在南山區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由於工作較忙,他多數時候會與同事一起外出就餐。" 對我來說在家分餐其實更容易一些,可以跟家人講道理,說服他們用公筷、分餐。但跟同事出去吃的時候,就不好意思開口了。" 他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某次聚餐時提過使用公筷的建議,但卻被同事說 " 矯情 ",這讓他十分尷尬,一度不願再提。

" 我覺得現在關於公筷分餐的宣傳還不夠,很多人還是沒有這個意識。如果整個社會都形成公筷分餐的氛圍,我就不用擔心和同事聚餐時難以啟齒的問題了。" 楊先生說。

餐廳需主動提高公筷意識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在外就餐是深圳人的生活常態。餐廳是否會主動倡導公筷分餐呢?12 月 23 日上午,記者連續走訪多家餐廳。

深晚記者在位於福田水圍的某茶餐廳看到,這裡每桌根據就餐人數配有單獨的餐具。服務人員在提供餐具的時候並未提醒就餐顧客使用公筷,當記者主動要求公筷時,服務人員能及時提供。" 使用公筷公勺相較於傳統的合餐模式比較麻煩,公筷是個人選擇,如果顧客主動要求,我們也會配合。" 該餐廳服務人員解釋道。

在香蜜湖片區某湘菜餐廳,記者看到,該餐廳每道菜都專門配有公筷、公勺。大部分顧客看到菜品配有公筷公勺都會主動使用。該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大家公共健康意識明顯提高,餐廳也主動響應號召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這對餐廳而言也沒有增加過多成本。很多顧客反饋有公筷公勺能有更好的用餐體驗,我們就把提供公筷公勺的服務保留下來了。"

今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條例〉的決定》正式公布施行,增加了對文明健康飲食、反對餐飲浪費的倡導。以條例的形式將使用公筷納入文明行為中,針對公筷、分餐制,你怎麼看呢?歡迎投票參與討論。

點擊進入分餐制調查問卷 >>

深圳晚報記者 羅典 高靈靈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是愛不是見外,公筷分餐文明風尚漸起,多方獻策推廣文明餐飲習慣
    近日,深圳晚報刊發關於公筷分餐制系列報導引發社會熱議。不少讀者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公筷分餐的支持。但是如何堅持公筷分餐,讓這一文明用餐習慣成為社會主流共識,依然面臨很大的阻力。深晚記者採訪多名行業代表,聆聽各方聲音,共同探討公筷分餐的社會推廣路徑。
  • 讓公筷分餐成為「時尚」
    近日,深圳晚報刊發關於公筷分餐制系列報導引發社會熱議,不少讀者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公筷分餐的支持。但是如何堅持公筷分餐,讓這一文明用餐習慣成為社會主流共識,依然面臨很大的阻力。深晚記者採訪多名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公筷分餐的社會推廣路徑。
  • 視頻|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視頻 |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2021-01-09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筷!讓你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不少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檢報告多了一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提示。近年來,隨著公眾對健康關注度越來越高,幽門螺旋桿菌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而網絡流傳的「幽門螺旋桿菌致癌!」「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等說法更是讓人毛骨悚然。幽門螺旋桿菌,真的這麼可怕嗎? 深晚記者採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消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張全亮教授,一起了解這類「熟悉又陌生」的病菌。
  • 和女朋友吃飯,她用公筷,你介意不?
    在2003年「非典」期間,分餐制和公筷制就已被政府提出,但時過境遷,效果甚微。原因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分餐制度對於餐廳的人力、運營成本帶來壓力;二來則是中國消費者喜歡熱鬧吃飯的消費習慣,短期內難以被改變。「分餐」「公筷」成了文明行為政府與行業對於分餐制,公筷制的推廣,可謂不遺餘力。
  • 北京市衛健委:提倡公筷分餐,應教會和鼓勵兒童儘早獨立進食
    落實《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提倡公筷分餐,可有效避免經口傳播疾病。分餐制是指餐飲服務人員或消費者通過使用公用餐具分配食品,使用個人餐具進食的就餐方式,分餐形式主要有餐位分餐、臺面分餐、服務臺分餐、自助餐分餐等;公筷制是指就餐場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叉進行分餐。市民朋友不僅是在外就餐時候要分餐公筷,在家的時候也提倡用公筷公勺。
  • 泉州石獅:分餐不分愛 讓「分餐制」成為「新食尚」
    日前,關於是否應該普及「分餐制」話題再次引起熱議,對於分餐問題網友看法不一。近日,針對這個問題,記者在石獅市進行走訪調查,發現石獅市一些婚宴、餐廳都在積極推行分餐制。同時,大多數市民表示應加大對分餐制的宣傳和科普工作,鼓勵使用公筷公勺。
  • 分餐不分心,隔離不隔愛
    2020年7月17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勵行」新風尚宣講服務隊面向廣大群眾,以調研加宣傳的形式展開實地宣講服務,同時對實行分餐公筷制這一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 庚子鼠年,疫情席捲而來,新型冠狀病毒的迅速傳播,使大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得到提升,然而圍桌共食、不用公筷,這種看似親密無間的就餐方式,卻增加了疾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
  • 保持安全距離 採用公筷公勺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研究制定的《新冠肺炎病毒公眾防護簡易指南》針對就醫防護作出提示。●排隊取餐保持距離從家或單位前往餐廳、飯店就餐時要全程佩戴口罩,提前洗手,儘可能避免接觸餐廳內的門把手等公共物品。
  • 海口一家3人「口臭」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家庭分餐,用公筷...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1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通訊員 梁山)「醫生,我體檢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治療,會發展成胃癌嗎?」1月14日,海口市民吳先生在進行年終體檢後,終於找到了自己胃痛反酸的原因,也對幽門螺旋桿菌產生了恐懼。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原標題:公筷公勺怎麼用?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疫情當前,人們已然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
  • 任興本:「共餐」傳播隱患大 可推廣「分餐」「公筷」
    」 或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議,倡導文明健康用餐。他認為,推廣「分餐」「公筷」,在普及「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無法一蹴而就,必然有一個過程,且公民日常生活習慣也不宜採取強制方式推廣,宜以倡導方式循序漸進。  「分餐制普及事情雖小,影響卻非常深遠,意義非常重大。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加強調研,廣泛借鑑,立足實際,分層分步實施。」
  • 市民設計公益海報 倡導「公筷用餐」受歡迎
    為了提倡「公筷用餐」,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近日,我市愛心志願者吳大義設計了一款《公筷用餐》的海報,並於3月22日在網上發起了「公筷用餐,從我做起!」的倡議,受到了市民的歡迎。記者看到,吳大義設計的這款海報,以藍色為主色,搭配紅、黃等鮮暖色構成清新簡潔的風格,主題明確、一目了然。吳大義畢業於美術專業,據其介紹,多年前,他就設計過此類海報。
  • [網連中國]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北京市民張小姐供圖 一些食客也是分餐制的擁躉者。在北京一家粵式餐廳就餐的張小姐發現,與之前相比,每個餐位上都多擺了一雙公筷;點餐時,工作人員也會宣傳「公筷行動」。這些做法讓張小姐和朋友衷心「點讚」。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我們一家人在外聚餐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裡的老人率先帶頭用公筷,還要求我們一起使用。」
  • 現在這樣分餐吃火鍋
    隨著山東省《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發布,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開始積極響應,實行分餐。其中,海底撈泉城路店於3月16日復工後就率先實行了分餐形式,保障顧客用餐安全。為此,19日中午記者到店進行了探訪。 「根據市裡文件要求,顧客在登記進入堂食區域後,服務人員會將他們引至座位上,提醒他們隔桌而坐。另外為了拉開顧客彼此之間的距離,我們安排兩位顧客坐四人桌,三位顧客坐六人桌,四位顧客坐八人桌,顧客人數超出四人,我們會進行分桌。」
  • 「網連中國」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北京市民張小姐供圖一些食客也是分餐制的擁躉者。在北京一家粵式餐廳就餐的張小姐發現,與之前相比,每個餐位上都多擺了一雙公筷;點餐時,工作人員也會宣傳「公筷行動」。這些做法讓張小姐和朋友衷心「點讚」。「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我們一家人在外聚餐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裡的老人率先帶頭用公筷,還要求我們一起使用。」
  • 公勺公筷怎麼用,有標準了……
    跟著發布君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公勺公筷?為兩人以上同桌共餐時,用以舀(夾)取菜(點)的勺子、筷子。公勺公筷是就餐者不與嘴接觸的分餐工具。製作有哪些要求?公勺材質應符合GB 4806.1要求,顏色宜為白色或類白色,且明顯不同於自用勺,勺柄處印(燙)「公勺」字樣。
  • 林志穎請親人在家吃飯,讓媽媽獨坐一張大沙發,公筷更是引熱議
    林志穎請親人在家吃飯,讓媽媽獨坐一張大沙發,公筷更是引熱議。不過細心的網友留意到,雖然是一家人吃飯,但是他們還是非常注意個人衛生的,在桌上那麼多道菜上,每一道菜上面都有放一個公筷,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也就是說誰要夾菜了就要使用公筷放到自己的餐盤裡面,然後才可以用自己的筷子吃,一般一家人吃飯很少會注意這些細節,不過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建議在聚餐的時候使用公筷了。
  • 「台州製造進萬家」你需要一雙健康合金公筷!
    近日,上海市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首批100家餐廳對外承諾將根據用餐人數而配備公筷公勺,並儘可能做到提供一菜一公筷公勺;四川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成都市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文明飲食 科學餐飲倡議書》,倡議餐飲經營單位主動給消費者提供公筷、公勺,並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浙江溫州市向全市人民發出「分餐用公筷」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