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與金腰燕(拙燕與巧燕)
圖、文:林煥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歌謠——《小燕子》可以看出,燕子的形象深入民心。今天,我們來看看燕科的兩個寶貝:家燕與金腰燕。
家燕
家燕,又稱拙燕。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燕子》這樣介紹它:「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家燕喜歡成對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樹枝上。家燕在廣州是一種夏候鳥,喜歡棲息在人類居住的環境。村落附近,常成對或成群地停歇於村中的房頂、電線以及附近的河灘和田野裡。它要以昆蟲為食,食物種類常見有蚊、蠅、蛾、蟻蜂等昆蟲。
家燕亞成鳥
金腰燕,又稱巧燕。多見於山間村鎮附近的樹枝或電線上。它的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棲息於低山及平原的居民點附近,以昆蟲為食。生活於山腳坡地、草坪、也圍繞樹林附近。
金腰燕
它有時和家燕混飛在一起,飛行卻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鳴聲較家燕稍響亮。金腰燕的尾很長,為深凹形。最顯著的標誌是有一條慄黃色的腰帶,因此又名赤腰燕。淺慄色的腰與深藍色的上體成對比,下體白而多具黑色細紋。
金腰燕
為什麼一種稱拙燕,一種稱巧燕呢?可能與它們的巢有關。家燕和金腰燕的築巢方式都是銜泥築巢,不同之處在於巢的形狀。有一次我在河源萬綠湖附近露營時遇到了在選泥築巢的金腰燕,那認真的態度真讓我驚嘆。就在我帳篷附近有一處黃泥地,這幾天都下雨,地上很溼。金腰燕在泥地上來回跳動,用嘴巴啄地上的泥巴,叼起一塊琢磨一下,覺得不合適,又放下繼續挑選。
就這樣,金腰燕在這塊黃泥地上用了十分鐘才選到合適的,因為它太投入了,以至於沒留意我在旁邊手持相機給它拍攝個人專輯。家燕喜歡把巢建在屋簷下,但也有例外,我曾經見過一對家燕的巢就建在一間屋子的飯廳,我們吃早餐時,家燕媽媽也帶著蟲子回來餵寶寶了。晨光透過窗戶射進廚房,照耀著友善的人兒和可愛的鳥兒,小小的廚房瀰漫著大自然的和諧氣息。家燕的巢呈半個碗狀。這碗雖然小,但它能容納家燕媽媽和它的所有寶寶。金腰燕的窩多數是半個長頸酒瓶形,酒瓶形的瓶口就是家門口,因為門口較小,所以更能抵禦外敵,保護金腰燕的寶寶。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