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專家推出養生秘方

2020-12-23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羅運花)今天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補腎多吃"黑"

冬季,寒邪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的趨勢,注重補腎,以調攝腎之陰陽為重點。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季節,要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烏雞、牛奶、豆漿等。

中醫認為,"黑色入腎",故以食"黑"為補。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滋肝養腎、明目黑髮,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填髓,黑木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皆是補腎佳品。

飲食以溫性為主

冬至後,宜多吃一些溫性補益的食物,以循序漸進為宜。

首先從溫補的粥類食物、湯羹類食物開始,如蓮子大棗小米粥、桂圓核桃芝麻慄子粥等,通過溫補脾胃,改善運化機能;

隨後增加溫熱類食物的攝入,可適度吃些燉肉、燉羊蠍子等。適當吃點偏辛溫的食物,也是對身體陽氣的良好補充。

立冬後,氣候更加乾燥,溫補的同時不要忘記肺腎陰精的保護。飲食中可選取銀耳、百合、荸薺、蓮藕、木耳、梨、蘿蔔及各種新鮮蔬菜等養陰增液的食品進行搭配,以防止燥火傷陰後出現煩躁、口眼皮膚乾燥、牙痛、口瘡、鼻血等症狀。

一人一方一膏

冬季吃膏方對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偏頗體質及亞健康等人群調理是不錯的選擇。冬至後,是進補膏方的好時節。該院冬季暢銷膏方有:

1、補肺益腎膏

功能:補肺益腎健脾,調補氣血陰陽

適應症:用於體虛易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等反覆發病患者,及亞健康狀態的調養。

2、扶陽益元膏

功能:補腎溫陽,培元固本

適應症:適用於素體陽虛,形寒怕冷,腰膝酸軟,肢末欠溫,冬季易生凍瘡者。

3、扶正抑瘤膏

功能:健脾益腎,扶正抗癌

適應症: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後,及其他腫瘤患者康復治療,具有提高免疫力及抗腫瘤功效。

4、養心安神益智膏

功能:氣血虧虛,腎精不足

適應症:腦力減退,易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頭昏頭痛,失眠多夢,腰酸腿軟,肢寒怕冷,尿頻或餘瀝不盡等。

5、養巢膏

功能:滋腎養陰助陽,疏肝健脾清心

適應症: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遲發、月經稀發、月經量少、月經先後不定等;排卵功能障礙者,如多囊卵巢等;卵巢功能欠佳者表現為無性慾或性慾低下、陰道乾澀、月經量少、月經遲發等;更年期症候群者;其他要求保養卵巢功能者。

6. 十全養生膏

功能:補肺健脾益腎,氣血陰陽兼顧

適應症:用於體虛易感冒及亞健康狀態的調養。

7、舒筋健骨膏

功能:益氣舒筋活絡,健脾補肝益腎

適應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骨質疏鬆症,各種手術後遺症,及病久體虛之症。

羅運花副教授還推薦兩款冬至養生茶和經典食療方,供大家選用。

1、黃芪紅棗茶:黃芪 20 克、紅棗 5 枚,加入 400 毫升清水煎煮 30 分鐘即可。之後可續水多次煎煮,飲用一天。此茶具有消除疲勞、補氣提神作用。

2、核桃蜜茶:核桃仁 10 克,紅茶 15 克,加入 400 毫升清水煎煮 30 分鐘,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此茶具有補腎益智、潤肺通便作用。

3、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羊肉 500 克、當歸 50 克、生薑 50 克、料酒 20 克、蔥 1 枝。

做法:

① 先用冷水煮羊肉,放入料酒、姜、蔥,將羊肉煮去血水洗淨備用;

② 然後將所有材料置入砂鍋慢燉三至四小時;

③ 最後調入適量鹽,即可。

用法:喝湯吃肉,此為二至三人份

功效:羊肉甘溫,冬季溫補最宜。當歸甘溫、微辛微苦,甘溫宜於溫補,微辛稍具流通性,微苦可以適當潛藏相火。同時加生薑辛微溫,使羊肉當歸補而不滯。

[責編:薛琳]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青島中醫專家推薦五個冬至食療方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鑫鑫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陽曆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關於冬至的養生,自古以來便有著諸多記載。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教您這樣吃,為來年身體打好基礎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 冬至進補,中醫專家推薦這「三寶」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說「氣始於冬至」,冬至之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換之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時節,大地萬物生命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人體內也是「陰極陽生」,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正所謂『冬藏』,這是人們養精蓄銳、儲藏能量的最佳時間,所以冬至是進補的最好時機。」
  • 節氣養生: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進補也有講究,那麼冬至節令該如何進補養生呢?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聞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開棚舍藥留下的。一碗「祛寒嬌耳湯」更是經典,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無論傳聞真實與否,但冬至的到來,表明已進入最寒冷的時期。
  • 節氣養生:冬至的養生要訣
    從冬至12月22日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易經》中就有冬至養生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在冬至節氣養生,需要掌握哪些要訣呢?
  • 北吃餃子南湯圓,冬至之日咋進補?此時養腎正當時!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今年的冬至在陽曆12月21日,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天氣嚴寒,陰氣較盛。冬至節氣人體陽氣內斂,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應養精蓄銳,休養生息,以利於來年的春生、夏長、秋收。
  • 冬至之後,記得多吃「2紅2白」,老祖宗傳下來的飲食秘方,別錯過
    冬至已經過了,這也就意味著最冷的時候即將要來臨了,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吃一些溫和滋補的食物,來抵禦十冬臘月的寒冷,有句俗話說得好:「冬至要進補,開春能打虎」,因為冬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特別容易吸收營養。冬至之後,記得多吃「2紅2白」,老祖宗傳下來的飲食秘方,別錯過!
  • 冬至,宜進補
    冬至,宜進補 2020-12-21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生小知識:冬至進補註意這幾點
    12月21日是冬至,古人對冬至的認識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體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進補講究多。
  • 節氣養生丨冬已至,陽氣始,養生進補正當時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睡好子午覺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中醫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要小心保護,精心調養。
  • 進補有膏招,第十三屆聖愛中醫養生膏方節開幕!
    為弘揚中藥國粹,共享健康和諧,普及中醫養生、冬令膏方調補養生知識,10月25日上午,重陽敬老節當天,聖愛中醫館第十三屆中醫養生膏方節在北市館隆重開幕,為廣大市民獻上了一場熱鬧非凡的養生盛宴!名醫話膏方講座、膏方展示旗袍秀、現場嘗膏、中醫膏方義診、老年社團舞蹈表演……現場活動精彩紛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雖寒意漸濃,現場卻熱情洋溢!
  • 冬至養生聊一聊那些不能做的事!冬至就一定要進補嗎?
    >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但是冬季養生的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有些人盲目養生反倒是事倍功半關於冬季進補你都盲目跟風了什麼?1.盲目跟風進食冬至時,有些地方有吃狗肉喝羊湯的習俗,但是對於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不宜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還不能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民間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當你連數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
  • 「節氣養生」冬至這樣過,教你健康過冬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俗話說,「數九寒天好養生」、「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從冬至開始,直到立春,共有45天,這段時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養生:(一)適當進補,養腎為主冬至至立春,有以下三類人尤其需要進補。
  •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
  • 鄭州醫大生殖醫院於媽媽介紹冬至養生這樣應該注意哪些
    鄭州醫大生殖醫院於媽媽介紹冬至養生這樣應該注意哪些 時間:2020-12-21 13:47 鄭州同濟醫院 鄭州醫大生殖醫院於媽媽介紹冬至養生這樣應該注意哪些?冬至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又俗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此時太陽處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歸線,南半球白晝比較長。而北半球白晝比較短,夜晚比較長,所以古書上稱為日短至。冬至過後,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也到了一年中比較冷的時候。在北方冬至日都要包餃子吃,足見對這一節氣的重視,同時也把這個節氣當做冬季養生比較重要的一個時間,冬至養生這3點一點要知道。
  • 「節氣養生」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適合進補
    如果是患者,特別是一直服藥的患者,那麼,冬至前後這幾天,更應注意規律作息,早臥晚起,避免受寒。我們知道,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利用藥物的偏性調整人體陰陽的平衡。在冬至前後,與平時相比,人體內的氣血對外界的幹擾更加敏感,所以儘量不要幹擾到陽氣的初生。關於冬至的養生,自古以來便有著諸多記載。
  • 冬季適合養生,避開這5個誤區,做好這3點,身體或更健康
    導語:冬至過後,天氣越來越寒冷越來越乾燥,很多朋友都開始侃侃而談養生之道。有的朋友覺得此時正是進補好時機,牛肉羊肉每天不斷;有的朋友怕冷,捂著厚厚的衣物,基本不運動了;更有的朋友只要沒有特殊原因,長期待在暖氣房不出門。這些對我們身體都好嗎?不盡然啊!冬季幾個習慣誤區,大家可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