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5日凌晨,侵華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為了一舉將我115師師部和中共山東分局殲滅,達到其徹底摧毀我山東根據地的目的,親自坐鎮指揮3萬多日偽軍分別從臨沂、蒙陰、沂水等地出動,在其陸軍航空兵、裝甲兵和化學兵的配合下,兵分11路,向我山東省領導機關所在地留田村進行合圍。配有7 架飛機、數十門大炮、10 輛坦克,分11 路,向我領導機關駐地留田村合圍。
留田村位於沂南縣西南18裡處,當時駐有我分局和師部等機關人員共3000 餘人,而戰鬥部隊只有115師的師部特務營和山東分局的1個特務連,眾寡懸殊。而且完全處於日偽軍的包圍中,為了畢其功於一役,畑俊六不顧部下勸阻,將其指揮部前移至臨沂城東北60 裡處的湯頭,並在沂河沿岸的一帶預伏重兵,布成口袋,只待我軍向濱海地區突圍,即以伏兵圍殲我軍。
11月5日凌晨,我外圍警戒部隊已與優勢敵人發生交火,雙方一直打到中午,雖然我軍憑藉有利地形暫時使得敵軍無法突破,但隨著敵人越來越多,火力越來越猛,我軍的處境已經非常困難。5 日下午,115師政委羅榮桓親自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大家在會上意見不一,羅榮桓在會上指出,此次反掃蕩不僅僅要考慮突圍,保存自己,更要考慮如何粉碎掃蕩和保住根據地,他主張向敵人的心臟地帶臨沂方向突圍。
羅榮桓接著分析了敵情,他指出由於沂河、沭河和臺濰公路,均被日偽軍嚴密封鎖,如向濱海突圍,正好進了畑俊六的口袋;北面的日偽軍正向南壓來,而國民黨頑固派與我山東縱隊對峙著,北上肯定會遭到日偽頑的夾擊;西面是敵軍控制的津浦線,碉堡據點林立,大部隊很難通過。但日偽軍主力此時正向我實施向心合圍,後方必然空虛,這就為我軍突圍創造了條件。一旦我軍突入敵軍的大本營臨沂,敵軍必然被迫抽兵回援,我軍就變被動為主動。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羅榮桓的意見,隨後羅榮桓立即開始部署突圍,要求部隊和突圍的幹部一律輕裝,刺刀出鞘,子彈上膛,隨時準備戰鬥,突圍中必須堅決服從命令,不得自由行動,嚴禁發出任何聲響。
夜幕降臨後,日偽軍為了防止我軍突圍,在周圍的山頭上燃起一堆堆篝火,槍聲、喝問口令的聲音,馬嘶叫聲此起彼落,信號彈不停地從各個山頭騰空而起。晚19時許,羅榮桓帶著部分人員,先行出發,隨後3000多人靜悄悄地尾隨其後,從一段大約500多米的空隙中穿了過去。
在接近敵第一道封鎖線時,羅榮桓命令部隊成三路縱隊,跑步通過,同時做好戰鬥準備。特務營的戰士一手提步槍,一手提著揭開蓋的手榴彈,迅速而低聲地向兩座山之間的隘口猛插過去。
山頭上的日偽軍胡亂開槍,並且虛張聲勢大喊大叫,我軍則繼續飛奔。整整半個多小時,3000多人全部安全通過第一道封鎖線,而敵人仍未發覺,仍然在原地瞎咋呼。午夜時分,我軍抵達第二道封鎖線附近,這裡距離臨沂城只有四五十裡。封鎖線的大小山頭上,又是火堆連著火堆。火堆旁閃動著敵人哨兵和巡邏隊的身影。
負責偵察敵情的3名偵察員在掌握了敵巡邏兵的行動規律,隨即發起突襲,將3名敵人全部刺死後,換上敵人的軍服假裝巡邏。隨後我軍突圍部隊迅速從這個缺口急行軍通過封鎖線。通過封鎖線後,果然敵軍後方空虛,部隊如魚得水,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羅榮桓命令部隊此時仍不可大意,全軍轉向西面,越過公路。到凌晨時分部隊又順利地通過了只是作為擺設的第三道封鎖線,勝利地跳出了日軍的合圍圈。11月6日凌晨5時許,我軍順利到達一個距離臨沂僅40多裡的村子宿營。
天亮後,日偽軍的後續部隊從村邊的公路上浩浩蕩蕩地向北開去,但完全沒有發現近在遲尺的我軍。我軍在此休息了一天,天黑後繼續向西轉移,終於擺脫了日偽軍的合圍。此次突圍的3000多人羅榮桓指揮下,不費一槍一彈,無一人傷亡。畑俊六在掃蕩撲空之後,也只得自嘲是「白跑了一趟」。
參考資料
《八路軍115師和山東軍區戰史》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