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胡金銓與李翰祥結為異姓兄弟,後經李翰祥介紹進入邵氏電影工作。
他最初擔任美工,後來開始在電影裡扮演角色。
「演而優則導」——
1962年,胡金銓在李翰祥執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任副導演,1963年獨立執導《玉堂春》,從此開始了導演生涯。後與李翰祥、張徹、楚原,並稱為「邵氏四大導演」。
雖有邵氏四大導演之名,其實多少有點名不符實,因為胡金銓在邵氏獨立執導的電影僅有三部。
且期間與邵逸夫,常有不合。之所以能名列其中,更得益於他執導的一部電影,開啟了邵氏電影的一個新時代。
這部電影就是《大醉俠》
1964年,胡金銓執導的《大地兒女》預算超支,老闆邵逸夫十分惱火,他的下一部抗戰片《丁一山》剛開拍兩周就被邵逸夫叫停,改用鮑學禮執導。
胡金銓則被踢去執導不用花太多錢的武俠片《大醉俠》。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部當時邵逸夫看了樣片並不滿意的電影,竟成了新派武俠片的開山之作。
捧紅了嶽華、鄭佩佩,令韓英傑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第一位武術指導,此後令邵氏武俠片風風火火20多年。
胡金銓自己也因《大醉俠》一舉成名,但在本片之後,胡金銓卻與邵氏分道揚鑣。
成也《大醉俠》,敗也《大醉俠》,胡金銓與邵逸夫邵氏電影的恩怨故事,其實與電影本身一樣精彩。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一起聊聊,胡金銓的《大醉俠》以及它幕後鮮為人知故事。
01、
我們先看故事
英雄埋名,危難來臨,挺身而出
電影講述一個發生於明朝的江湖故事——
女俠金燕子張熙燕(鄭佩佩飾演)是兩江總督張制軍的女兒,從小拜高人學得一身好武藝。
她設計捕獲了江洋大盜「索命五虎」中的三個,由她掌刑律的哥哥張步青將其中老四侯尊、老五吳豹二盜押解到縣城,他們的老大則被留在總督府大牢裡。
張步青押解兩犯走到半路,卻遭五虎中的老二笑面虎祖幹和老三玉面虎殷中玉(陳鴻烈飾演)劫道,不僅侯尊、吳豹二人被救,張步青也被強盜綁架,帶到廣濟寺裡藏了起來。
笑面虎給總督府寄了一封信,要用張步青跟張制軍交換他們的帶頭大哥。
正值張制軍不在總督府,金燕子藝高人膽大,接到信後果斷單刀赴會,來到強盜們約定見面的高升客棧。
金燕子與笑面虎會面,兩句不合便動起手來。
眾強盜紛紛亮出手中兵器,但金燕子以一敵眾絲毫不落下風,把笑面虎一夥打得落荒而逃。
金燕子當晚在高升客棧住下,笑面虎則帶著殘兵回到廣濟寺。
玉面虎知道金燕子的厲害,又命吳豹帶著兩名手下夜探高升客棧,想趁金燕子睡覺之時將她擒下,金燕子卻因被高人大醉俠(嶽華飾演)引出客棧,而逃過一劫。
大醉俠原名範大悲,是個武功高強的江湖隱士,他為人低調,不追逐名利,只混跡於市井之中,帶著一群小叫花子以乞討為生,沒人知道他的真名,只叫他醉貓。
在大醉俠的指點下,金燕子找到了五虎的藏身之處——廣濟寺。
金燕子雖武功高強,卻有勇無謀,她獨自一人硬闖廣濟寺,想要救出自己的哥哥,結果被早有準備的玉面虎一夥強盜圍攻。雙拳難敵四手,在強盜的包圍下她且戰且退,幸得大醉俠暗中相助才得以脫身。
玉面虎為人陰狠狡猾,是強盜中的軍師,喜歡以書生打扮,他常帶著一把紙扇,表面上顯得很斯文,扇卻藏著見血封喉的毒針。
金燕子翻過牆頭逃跑時便著了他的道,被毒針射中胸口,幸好有大醉俠幫她拔毒療傷才逃過一難。
這時候吳豹帶著手下找到了大醉俠和金燕子的藏身處,大醉俠不得已出手將眾人全殲,金燕子才知道原來他是絕頂的高手。
大醉俠原是青竹派的二弟子,幼年時隨師兄刁敬塘拜入青竹派習得一身武藝。
但大醉俠的師兄刁敬塘卻是個心術不正之徒,他為了得到掌門之位害死了師父,而師父臨死前將掌門信物青竹杖傳給了大醉俠,從此這師兄弟便結下了梁子。
大醉俠為了躲開師兄隱姓埋名,刁敬塘則到廣濟寺做了主持,法號了空。
了空與五虎相勾結,在江湖上遍尋師弟不到,只好回到廣濟寺。
他看到吳豹屍體上的傷,才知道原來大醉俠就是他要找的師弟範大悲。
了空的武功不在大醉俠之下,大醉俠要對付他自己也沒底,只好讓金燕子帶五虎的老大出來與了空交換人質。
金燕子與五虎都知道這次交換人質難免會有一場惡戰,雙方都出動了最精銳的人馬,在郊外山上展開一場大戰。
這場生死之戰雙方都死傷慘重,了空為了搶奪大醉俠手中的青竹杖,更是大打出手,最後卻被大醉俠一杖刺入胸口結果了性命。
02、
《大醉俠》並不是一部純粹胡金銓風格的電影
作為胡金銓的首部武俠電影,《大醉俠》與他後來的巔峰作品有很大的差距。
其片長只有95分鐘,還帶著明顯的邵氏電影印記,與邵氏當時流行的表現形式顯得整齊劃一,卻與導演自身的風格相去甚遠。
比如電影開頭的大紅字幕,配上那歡快的背景音樂,就和官軍押解犯人的場景很不協調。
而大醉俠出場時連唱了三首黃梅調,雖是劇情的需要,而且朗朗上口非常受歡迎,卻也是因為當時邵氏流行李翰祥的黃梅調電影而強加上去的。
但胡金銓依然在自己能夠掌握的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拍出了屬於他個人的獨特風格。
在皮哥看來,胡金銓在電影中做到了三點,完全是屬於他個人電影風格的呈現。
其一就是運用他自身多年的國畫修為,用鏡頭呈現出山水畫特有的幽遠、寧靜、古樸的文化氣息。
《大醉俠》不像他後來的大製作,摳門到極致的邵氏只允許他在香港取景,但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胡金銓的鏡頭依然能夠捕捉到山川、小溪、客棧這些符號化美景。
由此可見胡金銓善於以景傳情的拍攝手法不是因為他動用強大的資金,跑到一些風景秀麗的地區取景佔了地利,而是他本身對自然美景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其二就是胡金銓為了拍出動作場景的新意,借鑑了西部片和日本武士電影,拍出了常被後人借鑑的幾場動作戲。
這其中有兩場戲最值得稱道:
一場是金燕子夜裡追逐大醉俠,屋頂的飛簷走壁配上京劇快板,顯得歡快、靈動又寫意。
這段追逐戲雖只有一小段,卻盡顯胡金銓的獨具匠心,也成了武俠電影中屋頂戲的標杆。
後來徐克在他的《刀馬旦》中就認真拍了一場同樣的屋頂戲,而李安在《臥虎藏龍》中的屋頂追逐戲連京劇快板配樂都學了去。
另一場則是客棧中金燕子與眾強盜的打鬥,
胡金銓讓京劇演員韓英傑根據客棧中的場景設計出武打動作,先畫出草圖,再由武師進行演示,最後由演員套招之後再進行拍攝。
韓英傑所做的就是武術指導的工作,當時的電影行業還從來沒有這個工種。
為了給韓英傑加多一份工資,胡金銓創造出了「武術指導」這個工種,從此武術指導便成為武俠和功夫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一群人。
而後來在張徹的提議下,香港金像獎才增設了「最佳武術指導獎」這個獎項,這也是我們中國電影獨有的獎項。
客棧中的動作戲從一開始眾人的躍躍欲試,到劍拔弩張,最後大打出手,從氣氛的營造到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都帶著靈動飄逸的特點,這些對後來的武俠電影都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在本片之後,客棧打鬥戲幾乎成了武俠電影的標配。
其三是胡金銓在電影中重點詮釋的屬於中國武俠電影的俠義精神。
大醉俠是一位隱士,雖淡泊名利,卻肯為了鏟惡鋤奸而重出江湖,且置生死於度外,去面對之前一直躲著的師兄,這都是因為他的心中仍存在著俠義的心腸。
大醉俠這個人物,市儈風趣、大智若愚,他認真起來義正詞嚴,裝傻的時候又插科打諢,是個可塑性極強的人物。
當時剛剛出演過《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嶽華,由邵逸夫欽點飾演大醉俠,其精湛的演出徵服了觀眾,由此開始了輝煌的演藝之路。
舞蹈出身的鄭佩佩也因為金燕子一角而爆紅,此後片約不斷,在邵氏武俠電影中成為女打星的代表,曾經一度坐穩邵氏頭號打女的交椅。
兩年後雖然胡金銓已經離開,邵氏還是設定拍攝續集,電影定名《金燕子》,仍由鄭佩佩主演,導演則換成了張徹。
03、
邵逸夫與胡金銓的背後恩怨
《大醉俠》雖然在上映後相當賣座,胡金銓卻和邵逸夫鬧得很不愉快。
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聯邦影業挖邵氏的牆角,承諾以後的電影會給胡金銓票房紅利,而邵氏《大醉俠》大賣後,邵逸夫分文不獎,且對以後電影也無分紅之利。
胡金銓與邵逸夫的矛盾也不斷激化,而後被邵逸夫踢出邵氏,轉投聯邦影業。
不過胡金銓離開時還欠著邵逸夫邵氏6部片約未完成,這也給了邵逸夫以後倒打一耙的機會。
1967年,胡金銓《龍門客棧》,上映後非常賣座,這令邵逸夫瞅準了機會,以胡金銓片約期未滿為由向聯邦影業施壓,威脅他們把《龍門客棧》的新馬版權廉價賣給邵氏,聯邦影業不得已只能照做。
此舉也令邵氏在東南亞版權市場賺了200多萬港元,聯邦影業卻因此損失了太多利潤。
為了追損,聯邦影業直接扣除了原本承諾支付給胡金銓的票房紅利,這也導致了胡金銓與聯邦影業的關係惡化。
後來胡金銓拍攝的《俠女》花了3年時間,嚴重超支,上映後票房不理想,雙方矛盾徹底爆發。
1971年胡金銓離開聯邦影業,組建金銓影業公司自己做了老闆。
後來他自費把《俠女》送到坎城參加影展,拿下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之後胡金銓也開始享譽國際。
這促使他後來拍出了《空山靈雨》、《山中傳奇》、《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這樣的經典。
如今回頭再看《大醉俠》,它在胡金銓幾部武俠經典中顯得並不起眼,但在新派武俠電影中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對於邵氏、對於胡金銓,都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