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脊》明明是抗日正劇,劇中的他卻演出了神劇的味道

2020-10-03 電影寮

由張玉中執導,楊均柏、史鑫、楊駿、李君峰、裴興雷、楊軼然、董永等主演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已經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全部播出。該劇真實的反映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太行地區的抗日歷史。

總的來說,這一部合格的歷史劇,尤其是在重大歷史事件的還原上,相比其他的電視劇,是比較真實而客觀的,並且清晰地將歷史事件的全貌給觀眾呈現了出來,是該劇的一大亮點。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但在敘事上,該劇卻顯得比較流水帳,缺乏藝術性,人物情感表現沒有張力,生硬,刻板,劇情也比較枯燥乏味,戰場描寫更是敷衍,對於一些經典的戰鬥,大多數只是一筆帶過,讓觀眾大失所望。

當然,該劇也有一些比較激烈的戰鬥,但是戰鬥的畫面卻千篇一律,缺乏觀賞性,尤其是在戰鬥的細節上,顯得十分的不真實不合理甚至違背客觀事實。

舉個例子,劇中關家堖戰鬥中,八路軍通過挖地道的方式對敵人發起攻擊,先不說劇中的地形地勢能不能挖地道,但是最後地道填充炸藥時卻只在我方陣地跟前一陣爆炸,敵人高地毫髮無損,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另外,該劇雖然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是劇中卻出現了很多虛構的人物,而且出場率還相當之高,比如劇中裴勇這一角色,就是虛構的。

這裡岔一點題外話,關於一些觀眾詢問裴勇是否有原型的問題,個人認為這一角色是沒有原型的,他是一個符號式的人物,代表了八路軍那些英勇善戰的將士,起到推動劇情的作用,其實差不多就是一個工具人,考究其原型其實沒有意義。

裴勇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卻格外深刻,而且稜角分明,算是該劇塑造的比較成功的角色。但是編者每次看到這個人物出場的時候,總有一種在看神劇的感覺。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首先是表演上,該角色顯得有些浮誇,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一個表情,喜歡扭著脖子說話,而且聲音無論什麼時候都特別響亮,缺少感情變化。

在戰鬥過程中,該角色的形象基本沒有變化,背著一把大刀,端著一挺機關槍突突,而且機關槍給人的感覺從來不用換彈夾,無限子彈,任憑角色揮霍。這雖然能體現出裴勇這一角色的英勇,但是明顯不符合現實。要知道,當時八路軍物資極度匱乏,先不說有沒有那麼好的武器,就算有,也不可能如此浪費子彈。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更有甚者,裴勇每次端起機關槍的時候,都喜歡站在陣地高處,而且是最顯眼的地方,毫不掩蔽,生怕敵人的子彈打不著他似的。而事實上,敵人的子彈真的從來打不到他。比如在一次隊伍遭到日軍飛機襲擊的時候,裴勇和幾個八路軍戰士站在空地朝著飛機射擊,而日軍的飛機也同時射擊。結果是,裴勇左右兩邊的戰士全都倒下了,裴勇卻毫髮無損。

不但子彈打不到,就連炮彈都炸不到他。在劇中很多次戰鬥中,敵人的炮彈幾乎全部落在他的身邊,但是就是炸不傷他,有時候炮彈明明就在身邊爆炸,泥土幾乎要把他埋起來了,然而他除了臉上滿是黑灰之外,依舊沒有受半點傷,甚至連衣服都沒有破。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再拿關家堖戰鬥來說吧,裴勇抱著機關槍突突,衝在最前面,別人都倒下了,他卻毫髮無損,最後衝上關家堖時,裴勇胸口被刺刀刺中一刀,炮彈又貼著他的後背爆炸,土石飛濺,裴勇不但沒有倒下,卻如同塑像一般站立著,這未免也太神了!

當然,這一次裴勇總算是受傷了,不過看上去卻並沒有什麼大礙,很快就活蹦亂跳了,如果是換做其他人,估計已經完了吧?

另外,裴勇的戰鬥方式也基本上是一個模式,或者說該劇的戰爭畫面就是千篇一律,毫無特色。首先是一陣機槍掃射,然後大喊一聲:"扔手榴彈!"然後再進行射擊,然後又是扔手榴彈,最後發起衝鋒,每次都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毫無新意。

《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

/END

相關焦點

  • 《太行之脊》歷史脈絡清晰是亮點,但我卻感覺是看了一部抗日神劇
    另外,該劇雖然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是劇中不乏虛構的人物,而且出場率還相當之高,比如劇中裴勇這一角色,不但是虛構的,而且戲份比起一些主角也不遑多讓。這裡岔一點題外話,關於一些觀眾詢問裴勇是否有原型的問題,個人認為這一角色是沒有原型的,他是一個符號式的人物,代表了八路軍中那些英勇善戰的將士,起到推動劇情的作用,差不多就是一個工具人,考究其真實原型其實沒有意義。
  • 《太行之脊》再現一二九師抗日曆程,但劇中有這三點太不走心了
    由張玉中執導,楊均柏、史鑫、楊駿、李君峰、裴興雷、楊軼然、董永等主演的抗日正劇《太行之脊》正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真實地講述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太行山艱苦抗戰的這一段輝煌歷程。《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該劇加入了最新歷史研究成果,對歷史進行了高度還原,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
  • 《太行之脊》他最接近李雲龍,不但人物性格相近,而且還有粉絲
    文|老蔡由張玉中執導,楊均柏、史鑫、楊駿、李君峰、裴興雷、楊軼然、董永等主演的歷史革命劇 《太行之脊》,講述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八年抗戰這一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歷程他具有以往英雄所有的優點英勇威猛、膽識過人、意志堅毅;同時他紀律性差,善做離經叛道之事,對政治缺乏興趣等等。他常常以沒文化、大老粗自居。張嘴「老子」,閉嘴「他娘的」,將「泥腿子」出身的我黨將領演繹得活靈活現,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 專訪央視大劇《太行之脊》製片人樊文彬
    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太行之脊》還與《八佰》特別組成了「一劇一影」抗戰紀念片。在國內競爭激烈、審查嚴格的創作環境下,《太行之脊》突破重圍得到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度認可,成為「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之一,在樊文彬看來有其必然性,「影視市場現在缺少的不是粗製濫造的『神劇』,而是能夠尊重歷史、反映歷史真實、講好中國革命故事、給觀眾以教育啟迪的好戲,《太行之脊》就是這樣一部好戲。」
  • 《太行之脊》央一首播,質量燃炸,最好的抗日劇,超越《亮劍》
    文/馬慶雲8月26日晚間,央視一套先行播出扶貧劇《楓葉紅了》大結局,稍後接棒播出了電視劇《太行之脊》的第一集內容。因為當日只有一集播出,所以已經有觀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反映:看不夠!顯然,《太行之脊》是一部非常好看且優秀的抗日劇,一掃某些抗日神劇的糜爛氣質。
  • 央一《太行之脊》五集過後,堪稱經典抗日劇,三理由勝過《亮劍》
    誠如老編在這部電視劇開播時候所寫的劇評觀點那樣,《太行之脊》目前來看,稱得上是最好的經典抗日劇,在電視劇的藝術層面上,是超過《亮劍》的。想通過一部抗日劇窺探敵後抗日的全貌,顯然看《亮劍》這樣的爽劇是不行的。《亮劍》更像是整個敵後戰場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局部的特寫。而《太行之脊》,則是兼顧全貌和局部特寫,讓兩種敘事方法同時存在的。抗日經典劇,不能只做局部特寫,而是要有全貌呈現,尤其是整個抗日戰局的呈現。
  • 抗戰劇《太行之脊》製片人:這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
    該劇製片人樊文彬出品過多部宏大敘事的革命歷史題材劇,談到抗戰劇的挑戰與機遇,樊文彬表示,通過《太行之脊》的製作與播出,他深刻體會到抗戰劇還有很大創作空間和很多題材可以挖掘,關鍵是影視創作者必須要懂得歷史,有一個正確的創作觀。
  • 抗戰劇《太行之脊》製片人:這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
    再現八路軍第129師抗戰史的電視劇《太行之脊》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製片人樊文彬出品過多部宏大敘事的革命歷史題材劇,談到抗戰劇的挑戰與機遇,樊文彬表示,通過《太行之脊》的製作與播出,他深刻體會到抗戰劇還有很大創作空間和很多題材可以挖掘,關鍵是影視創作者必須要懂得歷史,有一個正確的創作觀。
  • 《太行之脊》力圖打造不一樣的抗戰劇,但觀眾還是不願意看
    慶祝抗戰勝利75周年的獻禮劇《太行之脊》,已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至8集,本劇主要講述的是八路軍一二九師,在挺進太行山期間,經歷的作戰、生活、發展壯大的故事。》力圖打造不一樣的抗戰劇,要做經得起檢驗的抗戰紀實片,絕對不會像「某些抗戰劇一樣胡編亂造,做抗日神劇」。
  • 粵產劇《太行之脊》今晚登陸央視一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圖/央視官微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資深導演張玉中執導、軍旅作家傅建文編劇,演員楊均柏、史鑫、裴興雷、李君峰、楊軼然等擔綱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太行之脊》是反映抗戰期間八路軍129師東渡黃河、建立抗日根據地等歷史史實的一部獻禮劇,獲得了廣東省委宣傳部電視劇精品專項資金扶持。
  • 《太行之脊》高度還原歷史,但是劇中的這位八路軍將領卻是虛構的
    由央視一套播出的抗日劇《太行之脊》目前已經播了八集,該劇講述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太行山艱苦抗戰的歷史。總的來說,這部電視劇還是比較出色的,尤其是在重大歷史事件上,可謂是高度還原。《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裴勇,在劇中的出鏡率相當高,很多重要的戰鬥,重要的活動,或者重要的情報,都是這個人物參加
  • 《太行之脊》再現八路軍一二九師抗戰史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於8月26日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艱難又輝煌的抗戰歷程為主線,生動再現了第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同侵華日軍生死相搏的一系列經典戰例,以及建立和加強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真實歷史。
  • 《太行之脊》被人吐槽演員長得不像,特型演員真的那麼重要嗎?
    所以說,在劇情上《太行之脊》已經很難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了。《太行之脊》劇照@電影寮所以《太行之脊》就劍走偏鋒,過多的講述了一些小人物的事跡,而對正面的歷史主線,則是能省就省但是《太行之脊》不是一般的電視劇,它是一部抗日歷史劇,而且還是一部正劇,像這樣的電視劇,特型演員的遴選甚至直接決定了電視劇的成敗!所以,歷史劇的特型演員真的非常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像這樣的電視劇,觀眾就是衝著特型演員去的,看的就是特型演員的表演,看的就是八路軍重要領導人和將帥們的風採,你特型演員不像,觀眾還看什麼呢?
  • 《太行之脊》登陸央視,再現第一二九師經典戰例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三十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於8月26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艱難又輝煌的抗戰歷程為主線,再現了第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同侵華日軍生死相搏的一系列經典戰例,以及建立和加強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歷史。
  • 《太行之脊》補丁也打錯了地方?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前段時間,號主發表了一個關於熱播電視劇《太行之脊》補丁打錯的微頭條,沒想到立刻引起了條友的關注和熱議,很多條友紛紛贊同了號主的說法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對此,號主感到很榮幸,居然有這麼多跟號主觀點相同的人,這是沒有想到的。當然,也有部分條友表示,電視劇只是娛樂,不必那麼較真。對於這種說法,號主也覺得十分在理,看電視劇就圖個樂,沒有必要太較真。
  • 《太行之脊》再現真實抗戰史
    之一、史詩級抗戰大劇《太行之脊》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播出。之後,他又接連參與製作了《聶榮臻元帥》《彝海結盟》以及《彭德懷元帥》等劇,直到如今《太行之脊》登上螢屏。10年來,樊文彬對革命歷史題材的持續關注,源於他對劉伯承元帥、對老一輩革命家無比崇敬,還有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信心。
  • 《太行之脊》央視熱播,不忘初心,革命英雄精神永存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於8月26日登陸央視一套,CIBN高清影視同步播出。該劇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艱難又輝煌的抗戰歷程為主線,生動再現了第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同侵華日軍生死相搏的一系列經典戰例,以及建立和加強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真實歷史。
  • 《太行之脊》:宏大敘事與個性化表達
    作者:李躍森(《中國電視》執行主編)  近期播出的電視劇《太行之脊》以八路軍129師在太行山區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在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做出了生動的詮釋。作品藝術地回答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太行之脊、中華民族的精神之脊,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出,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能幹成別人幹不成的事。
  • 《太行之脊》:宏大敘事與個性化表達
    近期播出的電視劇《太行之脊》以八路軍129師在太行山區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在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做出了生動的詮釋。作品藝術地回答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太行之脊、中華民族的精神之脊,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出,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能幹成別人幹不成的事。
  • 為什麼說《太行之脊》只是《太行山上》的低配版?
    由張玉中執導,楊均柏、史鑫、楊駿、李君峰、裴興雷、楊軼然、董永等主演的抗日劇《太行之脊》正在央視一套熱播中,該劇講述了我軍一二九師在太行山艱苦抗戰的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戰績。下面,作者就具體闡述五個理由以說明為什麼說《太行之脊》是《太行山上》的低配版。特型演員低配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說實在,像這樣的抗日歷史劇,如果沒有好的特型演員,不如索性不拍!如果是其他的電視劇,還可以不計較演員只看演技,但是像這樣的抗日歷史劇,觀眾是不可能不計較演員的,甚至沒有好的特型演員,就算劇情好,觀眾也很難看下去,由此可見特型演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