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有不少朋友看過《八佰》這部電影了,《八佰》講述了上海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四個晝夜的故事。雖然片尾中國軍隊以失敗收場,但是該片不失為一部好的愛國主義的題材電影。
沒看電影之前,我已預料到片中有很多戳中淚點的地方。但到了真正看片的時候,眼淚仍然止不住地譁譁流。我為先輩們保家衛國的精神所感動,也為那時悲難的中國所哭泣。「大丈夫許國,實為幸事」這句話在哪裡都會感到震天撼地!
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國投入80萬精銳德械師固守上海,而日本投入近20萬人進攻上海。這次戰役是中日發生的最大規模、持續時間最久的一場戰役。雖然最後中國軍隊損失慘重撤離上海,但是對於狂妄的日本來說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挫敗。
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還有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武漢會戰等等,讓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看到了中國軍民誓死抗爭的決心,也為全國各地抗戰贏得寶貴的準備時間。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百姓頂著隨時被日軍飛機投下炸彈炸死的風險,為我國反擊日軍的國軍飛機吶喊助威。
有人說中國軍隊不敢打仗,見到日軍就開溜,我覺得這樣錯誤的認識對不起我們的英雄先烈們。別說國軍,就連北洋水師也是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從打撈的北洋水師軍艦殘骸,可以看到我們中國軍人對抗外來侵略從來都沒有慫過。
但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代中國跟敵國發生的戰爭總體來說是輸多贏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很多人會認為那時候我們國家貧困落後。當然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因素,但我認為不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宋代中國國力不強嗎?不照樣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以至於皇帝、大臣們都投海自盡了。
我爺爺曾經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他曾經說過侵華來的日軍槍法都很好,兩裡地以外就能打中我方人員。這種說法電影《八佰》裡也有印證,說中國犧牲的軍人很多都是眉心中彈。這恰恰說明了一點,日本這個民族非常善戰,軍人的尚武精神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說到最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有人說沒有蘇美的幫助,中國不可能獲得最終抗戰的勝利。對於這種看法我不贊同,那時候中國最強大的軍隊不是屢戰屢敗的國軍,而是在敵後不斷發展壯大的解放軍。那時候我們的八路軍同志已經練就了一身本事,個個都是飛行軍、神槍手,在日佔區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而且各地的解放區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即便是沒有美蘇兩國的協助,我們中國解放軍最終一定能戰勝任何來犯之敵,實現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統一。因為我們的解放軍來自於人民,人民的力量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保證。在建國後的幾場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我們中國軍隊可以說是王者之師!
看到這裡大家都應該放心了,如今有強大的人民解放軍保護著我們的國家,自此我們的民族不再遭受任何不公平的屈辱。如今我們的人民富裕安康,我們的軍隊空前強大,我們的國力蒸蒸日上。我想在九泉之下安息的先烈們,此時也應感到欣慰了,大家認為我說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