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對於熟悉並喜愛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來說,《興唐傳》是書迷們永遠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因為這部小說中塑造的人物,跟大家印象中的隋唐名將們不太一樣,特別是李元霸這位所謂的天下第一,除了力氣大,武藝並不是最高的,而書中的武評榜,跟大家傳統的印象更是大相逕庭。因此,很多人對《興唐傳》的人設不滿意。
但是,有一點又不能否認,我們如今看到聽到的隋唐系列主線故事,基本都是以《興唐傳》的故事情節為底本的,只不過在經歷了各位傳統說書藝人的篩選後,冠以了看起來更像名著小說的《隋唐演義》之名。但實際上,真正的《隋唐演義》原著,遠不是很多人心中想像的樣子,起碼那部書中沒有宇文成都,沒有裴元慶,沒有楊林,沒有好多「有名上將」,更不可能有四絕四猛十三傑這類概念。因此,大多數隋唐書迷,可能不會喜歡《興唐傳》,但永遠沒法否認這部書。
因此,這部話本評書,可以看成是隋唐系列故事,承上啟下的集大成之作,如果不是根據老藝人口傳心授記錄下文字,導致行文不夠雅致的原因,再加上書中對軍師謀略等方麵塑造的不足,以及多出不嚴謹的設定問題,這部書也許不會跟《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相差太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興唐傳》裡有三大頂級上將,在作者講述的過程中,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而這正是這類評書話本作品的一大通病。
那麼,這三個人分別是誰呢?第一個就是神射將謝映登,第二位則是大刀王君可,第三位是秦瓊的義子,大錘公子秦用。導致他們三個人下落不明的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李密失去人心後,瓦崗散將,一眾英雄各奔東西。主角的去向,自然要交代清楚,純粹的配角,完全可以當成背景角色,跟著秦瓊等兄弟,一起去投唐就好了。最尷尬的就是這三位不是主角,但又不是泛泛之輩的重要人物。前兩人是瓦崗五虎成員,秦用則位列四猛八大錘的第三位,他們說忽略就被忽略掉,總會讓一部分喜歡這些角色的書迷,感到失望。
而這個問題,在逐漸被一部分老藝人發現後,開始注意在後續作品中,做出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在一套名為《興唐後傳》的書中,他們三位的下落有了一個清晰的線索。首先是謝映登,這位在民間也有一定影響力的「仙祖級」人物,相對比較好介紹,跟大家傳說的情況差不多,修仙去了,所以在小說一系列的續作中,身為瓦崗老前輩的他,也時不時出來幫助唐軍解決強敵。其次是王君可,他在瓦崗軍解散後,回到故鄉,選擇了經商,成就同樣不錯,他的兒子王永安,還是小說中新一代的用刀高手,自然也在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唐軍,成為主角陣營的重要一員。
最後一位秦用,他的結局就不是很理想了。而且他的情況相對複雜一些,因為在其他版本中,秦用有被宇文化及暗算的悲劇結尾,但在《興唐傳》中,則變成了他在離開瓦崗後,選擇了回家務農,重操舊業的故事,當然,秦用這麼做,只是為了更好地孝敬年邁的老母。等到秦瓊北徵的時候,沒有牽掛的秦用,再次投軍,卻意外被北國大帥左車輪斬殺,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擺脫一個窩囊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