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條條君 內江頭條
啦啦啦~
分享健康,分享快樂。
第三期《健康內江》上線啦!
本期我們邀請到的醫生是:資中縣人民醫院內鏡室副主任醫師,朱碧輝。
作為消化內鏡方面的專家,朱醫生帶我們了解了是一個能夠大大降低癌症發生率的項目——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
01
哪些是消化道早癌?
朱醫生告訴我們,早期癌是指病變浸潤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的癌,局限於黏膜層的稱為黏膜內癌。其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
消化道癌誘發的原因主要是吸菸、喝酒、肥胖,經常的食用亞硝酸鹽含量過高的食物,黃麴黴素汙染的食物(泡菜、醃製的食物、煙燻的食物,燒烤)、黴變的花生 玉米 辣椒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疾病和基因遺傳的因素,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主要指胃癌)。
發現一例早癌
拯救一個患者 幸福一個家庭
我國食管癌、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150萬,死亡病例約100萬!平均每分鐘就有2人死於此病。
消化道癌症的治療效果以及病人的生存時間,和他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也就更好,病人的生存時間也更長。朱醫生說:癌症在身體裡邊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病人可能沒有什麼症狀,當出現症狀的時候去檢查,已經就到了中晚期治療的效果也不好。
消化道早期癌科學篩查,及時診療,完全可達到臨床治癒,所以朱醫生呼籲:「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個患者,幸福一個家庭。」
02
如何發現消化道早癌?
早期食管癌、胃癌的臨床表現非常神秘,最先可能僅胃黏膜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而胃鏡結合先進的雙濾光染色技術及放大觀察可以對早期食管癌、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判斷。因此,胃鏡是篩查早期食管癌、胃癌的首選檢查手段。
現在醫院一般會用內鏡窄帶成像術(NBI)聯合放大內鏡(ME)技術,對可疑病灶的上皮結構和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形態進行細緻的觀察,作出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即癌前病變或早期胃癌)的判斷。值得一提是,檢查的過程中,病人是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是你只需要美美的睡一覺,檢查就完了。
03
如何治療消化道早癌?
通過消化道的早癌篩查,如果發現良性腫瘤或已經癌變的早期腫瘤,可採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及內鏡下黏膜剝離技術(ESD)」對可疑病灶進行內鏡下治療,從而達到阻止消化道癌症發生發展的目的。說簡單點,就是躺手術臺上,眼睛一閉,一睜開,病灶就沒啦~
04
消化道早癌篩查對象
1、年齡≥40 歲,男女不限;
2、有明確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者;
3、具有上消化道癌高危因素:
●消化道的症狀和疾病:反酸,隔逆,腹痛 腹脹 便秘 腹瀉或者是便秘腹瀉交替進行,便血,或者是隱血的陽性;
●消化道相關的疾病: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潰瘍,胃息肉,手術以後的腸胃,嚴重的貧血。炎症性腸病以及家族性的息肉病 ;
●飲食習慣不好:喜歡吃亞硝酸鹽含量比較高的,黃麴黴素汙染的那些食物;微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的人;
●消化道癌的高發地區的人。
最後
條條君貼心地為大家
奉上消化道早癌篩查流程圖
請大家對照執行哦~
看完本期節目,如果您對「消化道早癌篩查」還有更多的疑問,歡迎您在文章後留言,我們將在下期節目中選取部分留言進行解答喲~~
原標題:《健康內江|這個早癌可診可治!醫生這樣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