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攻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

2020-12-28 金羊網

中國科研攻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

中新網  作者:李純  2020-03-07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中國抗擊疫情的科研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題:中國科研攻關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

中新社記者 李純

十餘個部門組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9個工作專班掛圖作戰、42個國家應急項目先後部署……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中國抗擊疫情的科研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6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診、可治、可防的態勢基本形成。

「可診」怎麼診?

試劑盒批准上市、檢測「假陰性」、「22分鐘出結果」……疫情發生以來,試劑檢測的準確、便捷一直是社會公眾關注的話題之一。據吳遠彬介紹,已有14個檢測產品獲批並應用於臨床,整體檢測水平顯著提高,能滿足中國國內診斷檢測的需求。

據悉,最近兩周內就有7款檢測試劑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正式用於臨床。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紹說,其中一款核酸檢測試劑盒一次能對6種呼吸道病毒進行快速檢測,不僅檢測速度更快,也能幫助臨床醫務人員更好地進行鑑別診斷。

「經過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們檢測疾病的技術儲備方面有了相當雄厚的積累。」這位院士說:「所以我們有信心,靠我們自己研發的試劑完全可以完成所需要的工作。」

即便如此,科研工作者仍未停止對檢測試劑的攻關與完善。當天的發布會還透露,在前期針對以PCR為主的核酸試劑研發後,科研攻關組近期又部署了一批研發項目,包括核酸、抗原、抗體檢測三個方面,現已陸續啟動。

「可治」如何治?

突如其來的新發傳染病疫情讓「有病治病」這句俗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何使新冠肺炎「可治」?篩選研發藥物、探索治療方式自然是重中之重。

吳遠彬表示,科研攻關的一批藥物和救治技術已在疾病救治中得到擴大應用,磷酸氯喹、託珠單抗、中醫藥有關方劑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薦藥物以及康復者血漿等治療方法,已經納入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

在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的介紹中,上述成果僅是藥物研發工作的第一階段。在當前已經進入的第二階段中,科研攻關組細緻梳理前期取得成果,以患者為中心、以武漢為重點,大力推進研發成果在武漢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康復者血漿治療、幹細胞治療、單克隆抗體、人工肝……與疫情初期相比,已經用於臨床或正在進行研究的新冠肺炎救治方法明顯增多。盡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既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亦是疫情之下加緊開展科研攻關的題中應有之意。

「可防」怎樣防?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研攻關組專門設立疫苗研發專班,在全國範圍內篩選了第一批八家機構,沿著五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

他透露稱,目前的五條技術路線都在按照預期穩步推進。「估計在4月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部分疫苗有望進入臨床研究或者應急使用。」

作為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產品,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擺在首位。有輿論擔心,在當前的應急體制下,疫苗研發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對此,鄭忠偉手舉一張展板介紹說,從毒株優選到產品註冊,疫苗研發大致要經歷十個過程。所有研究過程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與規範,保證臨床研究及生產環節的安全性、有效性。

他還表示,疫苗研發過程中,中國的研究單位和有關專家保持與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實驗室的聯繫,共同探討這一新病毒的疫苗標準。所有的研發流程都是在法律框架下,科學、規範、按技術要求推進的。「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在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使我國的新冠肺炎疫苗早日成功上市。」(完)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發布會
    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全國科研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特別是藥物和疫苗等方面的科研攻關。今天發布會主題是: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  我們請來了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先生、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先生,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先生回答媒體提問。 還請來了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濤先生,介紹健康知識。
  • 世衛駐華代表:健康科技創新給人類帶來新希望
    中新社深圳11月27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Gauden Galea)向27日在深圳開幕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發來視頻致辭稱,中國的創新型解決方案取得了包括人口篩查、監測資源的分配及使用等方面的成功,這些數位技術的創新和科技發展為新冠病毒疫苗、診斷技術及治療方法方面的研髮帶來新進展,健康科技創新給人類帶來新希望
  • 科研攻關新突破!廣州科技戰「疫」三大成果亮相
    3月12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的近期工作進展情況。、日夜攻關。 「這是疫情暴發以來,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實形貌,將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也將對下一步研製疫苗和研發藥物提供幫助。」劉磊說。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
    新冠肺炎目前已肆虐全球,中醫藥在防疫抗疫、救治輕型、危急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診療方案中,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情況合理使用。
  • 踐行社會共治承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百度在行動!
    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百度集團積極踐行社會共治承諾,依託高科技力量和社會共治新思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治。在「防」層面,百度基於內容產品矩陣,向全國億萬網民提供及時的疫情資訊、科普知識以及便捷的查詢服務。
  • 復旦大學:面對疫情大考,科研攻關爭分奪秒!
    31日,我們專訪的是我校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請他介紹復旦大學疫情防控專家組成立以來開展的有關工作。  科研攻關爭分奪秒 解決問題是最終目標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袁正宏的手機鈴聲不斷響起,一個個來電、一條條信息都向他實時更新著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科研進展。
  • 武漢大學在新冠肺炎科研攻關方面取得系列突破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大學在新冠肺炎科研攻關方面取得系列突破中新社武漢3月3日電 (記者 馬芙蓉)記者3日從武漢大學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校科研人員堅持科研攻關與臨床救治、防控實踐緊密結合,取得一系列突破。
  • 華園資訊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在行動
    【MBA中國網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華南理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廣東省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對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積極號召廣大科研人員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從學校層面加強組織與協調,整合生物、食品、化工、材料等學科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防護材料、治療藥物等防控疫情急需的重點領域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 義大利新冠肺炎謠言:檸檬汁防病毒、可網購疫苗50歐元6劑
    義大利新冠肺炎謠言:檸檬汁防病毒、可網購疫苗50歐元6劑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宇錕 2020-03-16 12:01
  •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可治新冠肺炎?專家提醒勿搶購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可治新冠肺炎? 摘要:   近日,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部長阿努廷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國對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採取雞尾酒式的療法獲得成功,該抗病毒雞尾酒方案包括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和抗愛滋病藥物洛匹那韋(lopinavir)、利託那韋(ritonavir)三藥聯合使用,一位71歲的中國女性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療12小時後,發燒減退
  • 夜以繼日攻關!我國疫苗研發為疫情防控鬥爭提供堅強支撐
    立足於多年積累的科研基礎,我國科技界集中優質資源,爭分奪秒開展攻關。在確保安全有效、標準不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速疫苗研發,為本國和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國藥集團中國生物1月19日即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楊曉明掛帥的科研攻關領導小組,迅速安排了10億元研發資金,布局3個研究院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圍繞疫苗研發,各攻關團隊日夜奮戰,在尊重科學、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縮短研發時間。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
    (11)3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指出盡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強調要加快推進已有的多種技術路線疫苗研發
  • 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揭曉:袁隆平等10人上榜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8日電 28日,在浙江紹興召開的2020中國經濟傳媒大會上揭曉了當年中國經濟新聞人物,袁隆平等10位對我國科技創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企業家等當選。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說:「2020年,在新冠疫情及逆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及世界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今年的中國經濟新聞人物評選,突出聚焦在2020年複雜經濟形勢中,積極主動應對疫情、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狠抓傳統經濟轉型升級、賦能實體經濟復甦等方面,各行業領軍人物。」袁隆平得知獲獎後非常高興。
  • 助力疫情防控,浙裡「高校力量」在行動!
    《我願負重前行,換你歲月靜好》 《白衣戰士》 《目光》 _ 浙江工業大學 參與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科研攻關
  • 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大有作為
    新冠肺炎目前已肆虐全球,中醫藥在防疫抗疫、救治輕型、危急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診療方案中,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情況合理使用。
  • 關於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藥的最新消息來了!
    12月4日,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做《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發言時表示,「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據武漢晚報報導,王軍志介紹,早在疫情發生之初,科研攻關組就第一時間布局疫苗攻關任務,先後部署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並行研發,組織12個全國優勢團隊進行聯合攻關。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11)3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指出盡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
  • 譚久彬院士榮獲黑龍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黑龍江省優秀...
    哈工大報訊(章笑荷/文 報宣/圖)10月21日,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舉行。我校儀器學院譚久彬院士榮獲黑龍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譚久彬院士一直致力於高端裝備製造中的超精密測量技術與儀器工程研究。
  • 中國經濟界大咖聚集的這個大會上,袁隆平、薇婭、每日經濟新聞等獲...
    除袁隆平外,其他當選者還包括: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曹德旺,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中國天楹(000035,股吧)董事長嚴聖軍,中建八局董事長校榮春,全國青聯委員、「淘寶第一主播」薇婭,新浪董事長兼執行長曹國偉,友邦人壽執行董事、總經理張曉宇。
  • 恆大再度「出手」又捐1億 助力中國紅十字會開展國際「抗疫」援助
    中國紅十字會官網截圖中國紅十字會與恆大集團合作成立國際「抗疫」援助基金風雨同舟 「地球村」攜手「抗疫」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不再是單個國家所能解決的局部問題, 已演變成涉及全球的整體性問題,各國在疫情的預防和管理上必須加強協調,相互支持、相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