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2021-01-20 生物谷

 

 

近日,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行。該會議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

北京抗癌協會由北京市腫瘤界知名專家、教授聯合發起成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癌症早期篩查早期治療理念的推廣。為響應《健康中國行動 (2019-2030年)》中提高高發地區重點癌種篩查率的目標,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針對高發癌症推出早癌篩查指南,致力於推廣和規範我國的早癌篩查工作。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杜鵬教授在發布會上宣布:「在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各學組組長、委員及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肺部腫瘤、胃腸腫瘤、食道腫瘤、泌尿系腫瘤、肝膽腫瘤、婦科腫瘤等瘤種的早癌篩查終於有了權威的指南,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會上強調:「早癌篩查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

據了解,針對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我國一直缺乏全面的、權威的指南和共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抗癌協會十大癌種篩查指南編寫工作順利完成,第一家「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基地」在北京京西腫瘤醫院落地。 「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早癌篩查規範和共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近年來,北京抗癌協會成立了自己的早癌篩查基地,培養了一個專業的早癌篩查團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杜鵬教授說。

按照《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提高到43.3%和46.6%。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腫瘤內科主任朱軍教授在發布會上指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十多年來5年生存率總體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這個基本目標,但是從全國範圍來看,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全社會的重視。不僅僅是對群眾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整體提升腫瘤專科醫護人員的診治規範化水平。」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教授在發布會上首先對《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的發布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沈琳教授還分享了題為「胃腸道早癌篩查的現狀和未來」的主題報告。

沈琳教授指出:「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提升,在我國胃癌和結直腸癌均為高發癌種。目前我國胃癌和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究其原因,在於我國胃癌和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相比發達國家低了很多。目前針對結直腸癌,除了常規的內鏡檢查以外,已有新的篩查手段,可以通過對人體糞便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檢測,早期精準地發現腸道病變。這種新型糞便多靶點FIT-DNA檢測方法已獲得我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期篩查許可證,可應用於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希望各個癌種都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簡便易行的篩查手段,建立起癌症的早診早治體系。」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佰澤醫療集團副總裁徐旭女士表示:《推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20年工作計劃》中提出了15項癌症防治行的重點舉措和任務,其中腫瘤早診早治的規範是重中之重,社會資源要更多的參與到早期腫瘤防治科普工作中來,並推動早診早治在專業領域的規範化進程。

發布會上,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們分別對《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中各個癌種的篩查指南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為了推動癌症篩查和防治工作的進一步落地,協會還依照各個指南當中的重點推出了覆蓋高發癌症的早癌篩查一體化體檢,可根據個體不同的癌症發病風險,個性化定製篩查項目,並做有針對性的評估和解讀。據了解,該服務即將在北京京西腫瘤醫院早癌篩查基地正式上線,未來還將在北京市多家公立醫院及體檢中心推廣。

未來,北京抗癌協會將持續參與腫瘤早診早治推廣行動,加強對早癌篩查基地的賦能和規範化管理,重視防癌篩查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積極推廣防癌科普宣傳,倡導大眾主動參加早癌篩查,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的發展!(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北京抗癌協會發布《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月15日北京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1月15日於線上舉辦的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上說。
  • 高發癌症早篩指南出臺 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1月15日,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的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杜鵬教授在發布會上表示:「在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各學組組長、委員及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肺部腫瘤、胃腸腫瘤、食道腫瘤、泌尿系腫瘤、肝膽腫瘤、婦科腫瘤等瘤種的早癌篩查終於有了權威的指南,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
  • 《中國高發癌症早篩指南》發布 涉及胃腸癌肺癌食管癌等十大瘤種
    資料圖片  針對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我國一直缺乏全面的、權威的指南和共識。「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強調。  1月15日,在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上,《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正式發布,對肺癌、胃腸癌、肝膽癌等十大瘤種的早篩給出權威指導。與此同時,第一家「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基地」在北京京西腫瘤醫院落地。  按照《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要分別提高到43.3%和46.6%。
  • 《中國高發癌症早篩指南》發布:查糞便就能精準發現腸道病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在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各學組組長、委員及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肺部腫瘤、胃腸腫瘤、食道腫瘤、泌尿系腫瘤、肝膽腫瘤、婦科腫瘤等瘤種的早癌篩查終於有了權威的指南,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 癌症篩查|不同癌種篩查手段不同,到底該怎麼做?專家告訴你答案
    核心提示:11月15日,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分會場,中國抗癌協會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教授以「中國癌症早診早治現狀與發展」為主題作報告分享。
  • 早癌篩查有多重要?看完你就明白了
    比如說,對於具有進食過硬、過熱的食物,以及吃飯太快習慣的人群,會高發食管癌;此外,對於吸菸和重度飲酒人群,其食管癌的發病率也比普通人提高約8倍和50倍;另外,因為某些地區飲食中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不平衡,也會使發病率增高;最後,遺傳易感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一些食管癌患者會表現出明顯的家族遺傳的特徵。
  • 中老年人有必要每年都做癌症篩查嗎?常見的癌症篩查手段,需了解
    普通體檢難以查出癌症,需要做專門的篩查。定期做篩查,可以很好的察覺早期癌症,提高患者的治癒率。那麼,到了中老年人,是否有必要每年都做一些癌症篩查呢?到了中老年人,是否有必要每年都做一些癌症篩查呢?癌症好發於中老年人,超過40歲以上的人,有必要每年做一次篩查。
  • 美國癌症協會最新宮頸癌篩查指南:25歲以內不建議篩查!
    日期,美國癌症協會(ACS)在其旗艦雜誌《CA:臨床醫師癌症雜誌》上,發布了最新宮頸癌篩查指南,呼籲減少和簡化篩查。好醫友為您整理如下:◎ ACS新指南建議:女性從25歲開始進行宮頸癌篩查,持續到65歲。首選每5年進行一次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
  • 李景濤副主任談癌症的早期篩查:癌症並不可怕,關鍵是早查早治
    1.我國常規體檢缺乏癌症早期篩查項目。例如,篩查結直腸癌的腸鏡檢測並不在常規體檢項目之列。而直腸鏡篩查在美國已經非常普及,這也是美國結直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70%遠遠高於我國30%的最主要原因。
  • 43歲《黑豹》男主因結腸癌去世……說說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那些事兒
    圖源:站酷海洛 據 2018 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 結直腸癌的高發年齡為65-74歲,但近年來,結直腸癌的平均患者年齡持降低趨勢。
  • 健康內江|這個早癌可診可治!醫生這樣說……
    作為消化內鏡方面的專家,朱醫生帶我們了解了是一個能夠大大降低癌症發生率的項目——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01哪些是消化道早癌?早期食管癌、胃癌的臨床表現非常神秘,最先可能僅胃黏膜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而胃鏡結合先進的雙濾光染色技術及放大觀察可以對早期食管癌、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判斷。因此,胃鏡是篩查早期食管癌、胃癌的首選檢查手段。
  • 新聞會客廳|加強篩查與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徑
    陳萬青:肺癌防治是中國與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國際大型多中心的研究表明,開展低劑量螺旋CT早期篩查,能夠有效降低肺癌人群的死亡率。因此肺癌的篩查是我們的重點癌種。國家癌症中心組織開展的我國多中心人群為基礎的肺癌篩查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幾十萬的肺癌篩查,正在進行數據處理,以及後期的隨訪,篩查結果稍後會公布。
  • 這些人做好早癌篩查或可防癌
    腎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之一,可於各個年齡段發病,高發年齡是50-70歲。調查顯示,目前70%以上的腎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約1/3的患者在初診時就已經是晚期或者發生遠處轉移,失去了根治的機會。
  • 早診早治 規範診療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消化道食管早癌...
    為配合國家衛健委早診早治項目,提高我省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通過規範化培訓,為基層醫院培養具備全面篩查早診早治能力、具有運用新技術、富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式人才。本期實訓有幸邀請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教授團隊的青年專家賀舜教授、柯巖教授、劉旭東教授、竇利州教授及河南省腫瘤醫院的青年專家張俊、白淇文、魏安偉進行食管早癌方面的授課。
  • 腫瘤專家呼籲高危人群做早癌篩查
    共同探討中國癌症防治現狀和發展事關老百姓生命健康我們給大家拎個重點我國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達40.5%我國癌症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總體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從十年前的30.9%上升到40.5%按照《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要達到46.6%。我國癌症防治仍然面臨嚴峻形勢我國癌症發病率佔全球癌症發病率的22.4%,世界排名第68位,癌症死亡率佔全球癌症死亡率的27.7%,世界排名第12位。
  • 中國「FH萬人篩查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原標題:中國「FH萬人篩查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與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高發心血管疾病相比,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並不常見。
  • 世界首例,唾液篩查檢出早期癌症!
    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群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為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通訊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藥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說。
  • 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近十年來已從30.9%上升到40.5%
    新京報快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現在大家對癌症都很關注,癌症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這一方面國家有沒有什麼考慮?
  •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適合中國人的乳腺癌篩查標準
    近日由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提出、並牽頭起草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標準(T/CPMA 014-2020)》(簡稱標準)在線發表於《中華腫瘤防治雜誌》。通信作者為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教授。
  • 北京抗癌協會發布2021年中國癌症早篩與預防指南!
    跟一位共同朋友講起大喜父親的事的時候,他說:「30歲,月薪2萬,本來覺得日子還過得去,但上個月我爹也被查出癌症,需要一次性先交5萬,我一個大老爺們,每天安慰我媽、我老婆和孩子,然後躲在廁所哭會。」 或許,打倒成年人的不是工作的壓力,不是為人父母的負擔,而是家人或自己生一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