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來了丨今年你體檢了嗎?腫瘤專家呼籲高危人群做早癌篩查

2020-12-22 央視新聞

惡性腫瘤是威脅我國

城鄉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第八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

300多名來自全國各省

癌症中心主任和知名腫瘤防治專家

共同探討中國癌症防治現狀和發展

事關老百姓生命健康

我們給大家拎個重點

我國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達40.5%

我國癌症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總體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從十年前的30.9%上升到40.5%。按照《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要達到46.6%

我國癌症防治仍然面臨嚴峻形勢

我國癌症發病率佔全球癌症發病率的22.4%,世界排名第68位,癌症死亡率佔全球癌症死亡率的27.7%,世界排名第12位。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仍然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有限的防治資源大多用於中、晚期患者的診治,腫瘤發病因素控制、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亟待加強,癌症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仍有待提升。

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人群腫瘤登記體系

2020年,全國腫瘤登記項目點覆蓋區縣1152個,覆蓋5.98億人口,較上一年人口覆蓋面增加1.4億。通過推行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城市農村早診早治項目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我國重點地區高發癌症早期檢出率和生存率顯著提升。

癌症早篩早診早治 可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一方面,需要通過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擴點擴面,不斷擴大項目覆蓋人群;同時,國家癌症防控平臺推出國家癌症防控平臺的公眾版,加速開發癌症防控App和小程序等。今後老百姓可以在便民移動客戶端上了解更多早診早治資訊,實現癌症風險自助評估及早診早治預約服務。

國產抗癌藥物造福腫瘤患者

近十年來,靶向治療藥物、免疫治療藥物等國產創新抗癌藥物上市後為腫瘤患者帶來實實在在好處。臨床數據顯示,中國腫瘤患者用相對更低廉的價格享受與國外進口藥物同等療效、安全性更高的抗癌藥物。

腫瘤專家呼籲

每個人都是癌症防治的第一責任人

建立包括運動 飲食 作息 心理 體檢等在內的

健康生活方式

才能把患癌風險降到最低

製片人丨王宇

主編丨李雯婷

記者丨顧小慈

攝像丨王高明

剪輯丨楊青

相關焦點

  • 看懂體檢報告:腫瘤標誌物篩查更適合高危人群
    編者按:日前,各單位開始陸續為員工提供體檢。腫瘤標誌物檢測大有從原來體檢中的高端選項成為常規項目的趨勢。如何看待腫瘤標誌物檢測,發現異常後如何處理?今天我們邀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診療中心早癌監查部主任張曉東一起聊一聊。
  • 2021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北京抗癌協會由北京市腫瘤界知名專家、教授聯合發起成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癌症早期篩查早期治療理念的推廣。為響應《健康中國行動 (2019-2030年)》中提高高發地區重點癌種篩查率的目標,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針對高發癌症推出早癌篩查指南,致力於推廣和規範我國的早癌篩查工作。
  • 發現胃腸道早癌並不難,就是這4項你不願意做的檢查
    42歲的隔壁老王一年前出現胃部不適,當時醫生勸他做個胃鏡檢查,他死活不同意。不久前出現胃痛、消瘦、貧血,感到不對勁,不得已住院檢查,做了胃鏡,確診胃癌晚期。類似的情況不勝枚舉。據統計,我國的消化道腫瘤早癌發現率低於15%,巨大多數是出現了典型症狀不得已才就診的,這就造成超過70%的人確診後活不到5年。
  • 不同年齡段,體檢側重點也不一樣!年終體檢,你做對了嗎?
    年終歲末,各單位又陸陸續續開始組織職工體檢了,對於體檢,該做什麼項目,體檢前應該注意什麼,你都了解嗎?一起來看看。三四十歲正值事業上升期,加之家庭經濟負擔重、飲食控制不佳、應酬多,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特別容易盯上中年人群。建議這部分人體檢時重點篩查「三高」以及癌症。女性要特別重視宮頸癌、乳腺癌,可接受HPV、TCT、陰道彩超等檢查,也可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腫瘤標誌物檢查。慢性病的發生具有家族遺傳性,若家中有「三高」患者,日常更要嚴格管理健康,發現症狀儘早就醫。
  • 北京抗癌協會發布《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杜鵬教授在會上介紹,為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早癌篩查規範和共識,北京抗癌協會在北京京西腫瘤醫院成立了「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基地」,完成了十大癌種篩查指南編寫工作,《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的發布,將促進中國癌症防治水平邁上新高度。
  • 這些人做好早癌篩查或可防癌
    要想早期發現腎臟腫瘤,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篩查,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防癌體檢,通過早期篩查,發現腫瘤早期病灶,便可將癌症扼殺於無形。 腎癌防癌體檢查什麼? 腎癌的防癌體檢很簡單,主要做以下幾項檢查: 1、尿常規 腎癌患者出現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的機率約為35%,但由於該檢查簡便易行,且為臨床常規檢查,因此推薦篩查時一併完善。如尿常規提示血尿,需考慮腎癌的可能。
  • 西安市胸科醫院腫瘤科專家提醒:關注腫瘤中的頭號殺手——肺癌
    務必重視肺癌的早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肺癌的高發年齡為40-65歲,對於肺癌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健康防癌體檢。一般的體檢項目中胸透、胸片都發現不了早期肺癌,只有防癌檢查(推薦進行低劑量CT)才能發現早期肺癌。高危人群務必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 年年體檢卻被查出肺癌 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  看了張先生帶來的體檢報告,醫生解釋說:「您這做的就是最基礎的一般體檢,並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做針對性的腫瘤早期相關篩查,這樣就有可能不能及時發現早期腫瘤或癌前病變。」­  健康體檢重大眾化 不同於腫瘤篩查­  「隨著健康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對健康體檢都非常重視,但卻沒弄清普通的健康體檢其實不同於腫瘤篩查。」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 年終體檢 你的檢測項目做對了嗎?
    編者按:年終歲末,各單位又陸陸續續開始組織職工體檢了,對於體檢,該做什麼項目,體測前應該注意什麼,你都了解嗎?一起來看看。各年齡段體檢重點不同20~30歲:傳染病、心理疾病。三四十歲正值事業上升期,加之家庭經濟負擔重、飲食控制不佳、應酬多,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特別容易盯上中年人群。建議這部分人體檢時重點篩查「三高」以及癌症。女性要特別重視宮頸癌、乳腺癌,可接受HPV、TCT、陰道彩超等檢查,也可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腫瘤標誌物檢查。慢性病的發生具有家族遺傳性,若家中有「三高」患者,日常更要嚴格管理健康,發現症狀儘早就醫。
  • 「一滴血測癌症」 系誤讀,體檢要不要測腫瘤標誌物
    然而,沒過一天,就有專家出來闢謠,表示目前全球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百分百診斷癌症。實際上,羅永章本人早前也在接受採訪時糾正過「一滴血可測癌症」這個說法,準確地說,一滴血可以監測腫瘤,絕非「測癌症」。癌症,一提到這個詞就讓很多人背後發涼。對於癌症的預防和檢測,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從前不太被提起的「腫瘤標誌物」,如今也成了體檢標配。
  • 螢光顯像,讓腫瘤無處可逃
    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專家在全省率先利用第四代機器人螢光顯影技術實施肺癌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確度。通訊員 胥林花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劉峻一次體檢篩查出肺部早癌68歲的劉女士(化姓)體檢時發現肺部有個毛玻璃結節,有一個指關節那麼大。劉女士之前沒有什麼不適,看到體檢報告後心急如焚,趕緊找到省腫瘤醫院專家。
  • 這些體檢項目 套路大於實效,慎做!
    此外,邵素君提醒道,一些高危人群有必要定期做肺癌篩查。而B超具有無創、安全、檢出率高的優點,如果通過B超發現問題,再做鉬靶檢測進一步確認,這樣更為合理。」邵素君解釋道。 萬冬桂也表示,早期篩查乳腺癌,首先建議通過自摸自檢、B超,或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
  • 肺癌關注月丨江蘇省腫瘤醫院專家解讀關於肺小結節的那些事
    世界肺癌聯盟在2001年11月發起的一項全球性倡議,把每年的11月定為「全球肺癌關注月」,旨在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根據美國國家肺篩查試驗(NLST)報告顯示,針對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劑量CT(LDCT)篩查可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因此,許多癌症學會都已建議對相關人群進行肺癌 CT 篩查。
  • 專家談腫瘤 | 「婦科第一癌」卵巢癌
    所以很多卵巢癌的病人被收治到消化科,消化科醫生通過做B超或者做CT,發現卵巢有腫塊,請婦科腫瘤醫生會診,最後才發現是因為卵巢的問題。正是因為卵巢癌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從而造成診斷的延遲。記者:卵巢癌早期症狀那麼隱匿,那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 防癌體檢和普通體檢區別在哪?多久做一次比較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專家團隊表示:防癌體檢是在常見癌症的高風險人群中應用有效的檢查手段發現早期的惡性腫瘤或癌前病變,並對高風險人群及發現異常的人群進行有效幹預管理的體檢方式。其目的是提高惡性腫瘤的早診率,降低因癌症引起的死亡。
  • 早診早治 規範診療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消化道食管早癌...
    2020年10月31日,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成功舉辦了消化道食管早癌及ESD實效培訓班,邀請名醫專家講學,開展學術交流、締結友誼,提升食管早癌的診治能力,為我省廣大患者帶來健康福音。活動現場此次開展的消化道食管早癌及ESD實效培訓班屬於河南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開展的2020年早診早治內鏡規範化培訓基地項目計劃,主要針對來院基地培訓的醫護人員制定培訓計劃,並進行資質考核。
  • 這些高危人群很普遍,不要大意
    胃癌是消化系統中較常見的一類腫瘤,其發病原因較多,可大致分為感染、環境、生活習慣以及遺傳因素。胃癌患者若能早期診斷、治療,其5年內生存率可達90%,治療效果較理想。因此,早期的篩查尤為重要。懷疑胃癌應該做哪些檢查?為了達到胃癌理想的治療效果,早期的篩查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