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多,好朋友大喜發了一條朋友圈:
定位顯示是一家醫院。
大喜的父親,查出癌症,正在接受治療。
每個月去掉房貸車貸和生活費的她,手上能自由支配的不到一千塊,從父親被送進醫院,就慌慌張張開始打電話借錢。
我想起晚上睡覺前,接到大喜向我借錢的電話時,她最後說的那句話:
「我真沒辦法了,能借的不能借的,都張口了。」
語氣裡那種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
看著大喜那條朋友圈,我不知道她在借錢的過程中碰到了什麼,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場因為親人患病無錢醫治導致的感慨,一定飽含著太多的委屈,無奈和心酸。
跟一位共同朋友講起大喜父親的事的時候,他說:「30歲,月薪2萬,本來覺得日子還過得去,但上個月我爹也被查出癌症,需要一次性先交5萬,我一個大老爺們,每天安慰我媽、我老婆和孩子,然後躲在廁所哭會。」
或許,打倒成年人的不是工作的壓力,不是為人父母的負擔,而是家人或自己生一次病。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花費一般都至少在30萬以上。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賣房賣車湊錢治病的故事。
不少人認為,有了醫保,看病能報銷七八成醫療費用,足夠應付了。確實,醫保可以解決一部分醫療費用的報銷,但是你知道嗎,許多大病一旦發生,醫保能報銷的項目少之又少,自己要承擔的醫藥費卻如此之大,並且,生病期間沒辦法工作,生活費從哪裡來?賣房賣車?借錢度日?
因此,有風險意識的人會開始做癌症早篩。但體檢中心的防癌套餐和加項總是讓人眼花繚亂,稍有不慎更會掉進一些銷售套路中,買到「這也沒有用,那也查不出」的防癌套餐。白花了大幾千最後還是打水漂,所以一定要謹慎!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癌症早篩,看清癌症早篩真相,花更少的錢買到更有用的防癌體檢,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委會參考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歐洲胃腸內鏡學會、美國癌症協會等指南以及中華醫學會、中國抗癌協會等相關共識推薦後,組織專家討論並編寫了屬於中國人的防癌指南。
我們根據專家們的權威建議,選出了國內最高發的五種癌症,把它們的高危對象、篩查手段和篩查頻率整理成了一張清晰的表格圖,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選擇適合自己的癌症早篩方式。
另外,每張圖都可以長按單獨保存,方便您發給需要的親人和朋友,提醒他們科學防癌。
話不多說,來看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