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邢婷 通訊員 王大勇 張婷 宋亞珍
3月28日上午,在山東青島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綽號叫做「小班長」的陳星星(化名)面帶微笑,手指輕盈地製作一朵朵手工花。
2019年3月22日,志願者與大齡自閉症「孩子」互動(宋亞珍攝)
這是她在這裡工作的第二個年頭,這個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成年「孩子」,從兩年前需要家人辭職照顧,到現在像正常人一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可喜的轉變背後,離不開一群大學生青年志願者的熱心幫助。
「愛星」大齡自閉症患者幫扶志願服務隊是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名大學生發起、現有39名成員的青年志願服務隊伍,他們從調研自閉症患者開始,逐漸向幫助大齡自閉症患者就業方向轉變,兩年來已經幫助3名大齡自閉症患者成功實現了就業。
2019年1月15日,大齡自閉症「孩子」在工作(宋亞珍攝)
融入
自閉症患者被人們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陳星星是「愛星」服務隊第一個決定幫助就業的大齡「孩子」。
今年24歲的陳星星家住青島市市北區,幼時便被診斷為自閉症,固執、行為刻板、情緒狂躁,嚴重時,她甚至會把自己啃咬得鮮血淋漓。媽媽為了照看她,辭掉了工作,時刻跟著她,一家人每天都活得膽戰心驚,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我們一開始只是想簡單對自閉症『孩子』進行調研,但是看到『小班長』的不幸遭遇後,我們覺得應該盡力為這一群體做點實事,經過討論,我們認為最好能夠幫助他們就業。」志願服務隊隊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勘查技術與工程2016級大學生陳阜斌回憶。
2017年8月的一天,「愛星」志願服務隊的大學生志願者通過青島市殘聯聯繫上陳星星的家人,了解情況後,提出要為陳星星找一份工作,讓她脫離被「圈養」的生活,在工作中獲得自己的幸福感。這讓一家人簡直有點不敢相信。
2019年1月21日,志願者與自閉症孩子互動,學習十字繡(宋亞珍攝)
志願服務隊首先開始了解青島市相關的就業政策和能夠接收大齡自閉症患者就業的單位,走訪了青島多家輔助性殘疾人就業機構,並最終選擇了適合大齡自閉症「孩子」就業的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該就業中心主要面向青島市市北區範圍內的精神殘障人士,為其提供就業。
當陳星星全家知道有機構接收陳星星就業的消息,興奮至極,但同時聽說機構規定「有暴力傾向的人不予接受」後,一家人頓時又洩了氣。
「看到陳星星父母充滿希望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來,我們心裡也很難受」服務隊另一名成員、勘查技術與工程2016級大學生高旻當即和大家商量,無論如何也要克服困難,減輕陳星星身上的暴力傾向,讓她能夠被就業中心接受。
然而,問題的解決遠非想像中容易。剛開始「小班長」根本不理會志願服務隊成員,煩躁的時候甚至會趕他們走。
對此,志願服務隊為陳星星量身定做了一張「康復表」,通過教授一些互動性強的歌曲、陪伴她一起看書、和她一起玩遊戲、鼓勵她說話並對她的進步給予表揚等方式,逐漸和陳星星建立信任。
「她的年齡比我們大,但她真的就像一個跟自己慪氣的孩子,你耐心地去陪伴她,鼓勵她,她就會和你很親近。」高旻回憶,不會繫鞋帶就一次次地教,害怕上公交車就牽著她的手帶她慢慢克服……服務隊用課外時間一次次奔走於學校和「小班長」的家,用耐心和愛讓她慢慢敞開心扉。
像陳星星一樣得到「愛星」小夥伴們幫助的大齡自閉症「孩子」還有王繼魯(化名)。今年26歲的他熱愛表演,志願服務隊通過陪他共同表演、一起玩耍等方式,引導他逐步融入社會。
2019年3月22日,志願者與大齡自閉症「孩子」一起做手工(宋亞珍攝)
圓夢
久而久之,陳星星開始接受志願服務隊成員並慢慢信賴他們,身上的暴力傾向也逐漸減輕。志願服務隊隊員與輔助性就業中心負責人協商,讓她跟著一起工作一段時間,視情況來決定她能否在就業中心工作。
「看著她終於邁出了第一步,我們的內心喜憂參半,擔心她表現不好,不能留在就業中心工作,結果她表現得出乎意料得好!」高旻感到夥伴們的一番努力沒有白費。
「陳星星適應得很快,她很喜歡別人誇獎她,也有一點『爭強好勝』,我們為了鼓勵她,讓她擔任就業中心的小班長,做了小班長後她的手工活也做得更快更好了。」就業中心負責老師鄒紅笑道。如今,陳星星不但在就業中心工作得很開心,還結交了一大幫好朋友。
與「小班長」的「爭強好勝」不同,另一名受到「愛星」志願服務隊幫助的自閉型「孩子」姜文龍(化名)今年23歲,性格溫和,不愛說話,卻很喜歡問別人的電話號碼,看見自己喜歡的人不由分說就會上去擁抱別人。這些行為讓他父母為之擔憂,只能讓他待在家中。
2019年3月16日,志願者與大齡自閉症「孩子」一起製作紙花(宋亞珍攝)
服務隊員去到他家的時候,他不肯讓父母開門,對陌生人的恐懼讓他死死抓著門把手。 「當時他對我們很牴觸,根本不願意見我們,或者就是在一邊一句話也不說,就盯著你看!」
接觸時間久了,志願服務隊隊員發現,姜文龍對數字極其敏感,看過一次就能過目不忘,發現了他的興趣點,隊員們就會和他玩數字背誦的遊戲,並且給他鼓勵和表揚。
「第一次聽他背誦的時候我很震驚,那是他第一次說那麼多話,我當時眼淚都流出來了。」姜文龍媽媽回憶。鼓勵與讚揚讓姜文龍慢慢地打開了自我世界,開始願意和別人交流。
初步的幫扶成功之後,服務隊聯繫輔助性就業中心,陪著他適應就業中心的群體生活,直到他能夠和就業中心其他大齡自閉症患者融洽相處。
傳遞
「愛星」志願服務隊的大學生們在幫助一個個大齡自閉症「孩子」找到工作,獲得幸福感的過程中,自己也充分體會到了幫助別人、奉獻青春的快樂和擔當。
「和他們在一起時你會變得很純粹,不需要去猜測他們快樂與否,因為他們所有的情緒都很鮮活。」高旻覺得和這群孩子一起,也是一場自我的不斷成長,這代表了志願服務隊員們的普遍感受。
服務隊隊長陳阜斌是一名預備黨員,在參加志願服務過程中,自己的學習成績非但沒有受影響,反而把幫助別人的快樂化為學習成長的動力。他不僅成績優秀,先後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等9項獎學金,而且以第一作者發表了3篇國家級期刊論文,擁有1項國家級軟體著作權,2項專利。2018年,他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團員的身份參加第73屆聯合國大會。
為了把「愛星」大齡自閉症患者幫扶志願服務隊的志願服務精神進一步發揚下去,2019年3月22日,世界自閉症日前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正式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讓更多的大學生青年志願服務者參與到幫助自閉症患者的隊伍中來,和更多的自閉症「孩子」建立長期的一對一幫扶機制,力求讓更多像大齡自閉症「孩子」走出家庭,獲得一份工作,順利融入社會。
「播種近兩年,今天終於開出了花,以後還會結果、根深蒂固」陳阜斌動情地說道,作為服務隊第一批老隊員,他記得近兩年來所有的汗水與喜悅,「我們一直有源源不斷的新力量匯入,一開始6個人,到現在39個人,將來一定有更多人參與,志願服務隊正匯集越來越多的青春力量,讓『來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
「讓愛傳出去,那前方漫漫人生路,有你的祝福,沒有過不去的苦」,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的志願服務基地揭牌儀式上,40位自閉症「孩子」表演起了手語舞,令人動容的歌聲裡,這份愛將抵達更多人的心田。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