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線上講座】Prof Richard Henderson: Molecular structu…

2020-12-25 澎湃新聞

責編 ∣吉 佳

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已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受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取消12月的諾貝爾晚宴。

在沒有晚宴的12月

不如加入諾貝爾獎得主

Prof Richard Henderson的講座

進行一場科學的盛宴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biology:

from haemoglobin to the coronavirus

from X-ray diffraction to cryoEM.

Speaker:Professor Richard Henderson

About this event

We are pleased to welcome this lecture from Sir Professor Richard Henderson FRS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who was awarded a Nobel Prize in 2017 for his work 「develop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biomolecules in solution."

During this lecture Professor Henderson will discuss th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single molecules and complex systems, including viruse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developing drugs and vaccines. His lecture will include discussion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coronavirus and will include the opportunity for asking questions.

■ How to join

--This event is open to all.

--Date and time:

Mon, December 14, 2020

9:00 PM – 10:00 PM CST

--The link of this event:

https://www.eventbrite.co.uk/e/nobel-prize-winner-prof-richard-henderson-molecular-structures-in-biology-registration-129733120255

--Bookings will close 1hr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event.

--Registrants will receive details of how to join the online talk 24hrs before the event, via their provided email address.

--Please contact the DMU Events Office on eventsoffice@dmu.ac.uk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ichard Henderson

Facts

Richard Henders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7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Prize motivation:

"for develop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biomolecules in solution."

Prize share: 1/3

Life:

Richard Henderson was born in Edinburgh, Scotland. After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he received his doctor’s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1969. After a stay in the U.S. at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he returned to th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1973. He has been working there ever since.

Work: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life are governed by a number of complicated molecules.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which uses electron beams instead of light, expands the possibilities to image these molecules. However, electron beams destroy biological structures. Richard Henderson succeeded in finding a way to avoid by combining weaker rays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In 1990, he generated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a molecule.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provide knowledge tha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s, among other things.

原標題:《【諾獎線上講座】Prof Richard Henderson: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biology》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林道是巴伐利亞州博登湖上的度假勝地,它與諾貝爾獎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年,兩名林道的醫生和一名瑞典王室成員牽頭,召集了7名來自丹麥、瑞典、瑞士、美國和德國的諾獎得主來到這個小島,與青年一代研究人員交流。
  • 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諾獎得主馬斯金(Eric Maskin)來浙大說了啥?
    埃裡克·馬斯金來到浙江大學,作題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學術講座。與全場900多名聽眾一起,探討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這是迎接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的首場講座。
  • 線上讀書會|怎麼又「陪跑」了——村上春樹與諾獎的那些事兒
    農家出生的新首相與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走下神壇的天皇家還能走多遠時間:10月23日(周五)19:30—20:30地點:傳燈人線上活動群——村上春樹與諾貝爾文學獎的那些事兒時間:10月26日(周一)19:00地點:新京報·文化客廳線上活動群主講人:林少華(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
  • 線上公益講座第七期國學經典《資治通鑑》第一講
    感覺整個人都發黴了 無時無刻不想出去玩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 那我們就一起老實在家呆著 聽聽講座增長知識吧~ 我們繼續為大家整理精彩講座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下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覆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後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後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其中備受自然科學界關注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陸續揭曉。儘管今年這類獎項的榜單上並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卻依然受到國內不少科學人士的關注,畢竟,每一年自然科學諾獎的出爐,都不失為是對自然科學領域佼佼者的一次梳理和表彰,也是向公眾展示人類最前沿探索研究的一次絕佳機會。  那麼,今年摘得這些桂冠的獲獎人是誰?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什麼?
  • 隔空聽講座 臺北國際書展線上書展15日起跑
    (圖/中時電子報)    「臺北國際書展線上書展」15日展開,網站正式上線,以「閱讀新風景Online」為主題,規劃「主題展Online」、「閱讀沙龍Online」、「Online「閱讀沙龍Online」預計將有超過500部閱讀線上影片,臺北書展基金會更自行制播精選活動影片,將於15日起由「畫出流光裡的中華商場—阮光民、小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打頭陣,每天中午12點半陸續上線。
  • 「直播預告」對話諾獎得主——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
    本期《科學連線》主題是對話諾獎:日常世界真的服從量子力學嗎?量子力學從原子層面描述自然界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原則上從日常層面也可以描述關於世界的「全部真相」。本期對話諾獎我們將討論這一難題,以及一些流行的「解決」方案。本期主講人為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尼·萊格特教授。我們還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共同參與對話。
  • 2020年諾獎評選結果大揭曉!
    作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獎項之一諾獎每年不僅給我們一個「仰望星空」的機會而且還會成為我們熱鬧的「吃瓜場」三兩好友聚在一起或揣測今年獎項花落誰家或談論人家獲獎者的「人生歷程」諾獎使我們快樂!今年(2020年)的諾獎評選結果自10月5日開始陸續公布,至今「謎底」已全部揭曉。
  • 「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諾獎...
    實驗室論壇、英才計劃—少年英才交流活動等71場主題活動為公眾打造一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盛會。 來看看諾獎得主們都說了啥? 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科學家須跨國界合作,其他領域競爭不要發生在科學界 據縱相新聞,11月1日上午,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接受了媒體採訪。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上一次,我們說到《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於是有熱心人提出,除了納粹德國,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對諾獎做出過某種形式的抵制。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只不過,前蘇聯允許本國科學家接受諾獎,但要出國領獎只能「挈婦」,不能「將雛」。本來每年的12月10日,是當年的諾獎得主舉家赴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頒獎改為線上舉行。
  • 「諾獎精子銀行」——理想很美好,現實……
    由於精子全都來自「地球上最傑出的天才」,有一部分甚至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因此,這些孩子被冠以了「諾獎精子銀行的兒童」稱號....機構組建好了,接下來便是要收集諾獎獲得者的精子了...但是,他最終仍然收到了三個諾獎獲得者的答覆,其中一位,是電晶體的發明人William Shockley。
  • 心靈講座線上30期回顧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開啟線上心靈講座
  • 霍金「老搭檔」摘得諾獎桂冠 《盜夢空間》的無盡樓梯就是他的...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兩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2020年大學生紀錄片線上專題講座等你來看
    2020年大學生紀錄片線上專題講座等你來看 2020-11-0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扒一扒諾獎史上的「夫妻檔」丨諾獎八卦
    科技日報記者 楊雪要說夫妻二人一起得諾獎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居裡夫婦1903年,瑪麗·居裡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因證實鐳的存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百多年來,這段伉儷情緣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開掛的人生不足為奇但夫妻倆同時開掛還是挺稀罕誰知扒一扒諾獎史,除了居裡夫婦居然還有4對CP一起得過諾獎!快來一起看看這4對夫婦都是誰吧~在居裡夫婦得獎32年後,「小居裡」夫婦得繼衣缽。1935年,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一起,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 諾獎生理醫學獎為何頒給他們?張文宏等第一時間解讀→
    今晚諾獎生理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而榮膺桂冠。三位諾獎得主發現病毒可以引發肝炎,並直接分離出病毒基因,「這是非常厲害的!為後續治療奠定了強大基礎」。科研上的突破助攻臨床療效,病毒基因被快速找到後,科學家很快得以進展體外藥敏程序,篩查出病毒治療藥物,正因此,在C肝病毒被發現的短短30年間,人類已能徹底清除C肝病毒。「事實上,人類每次發現重要的病原體都榮膺了諾獎。
  • 合唱專家開講座,9萬多人線上觀看
    通訊員供圖 9萬多人觀看了合唱專家線上講座200多名教師參加線下交流營據悉,本次活動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海珠區教育局、海珠區少年宮承辦,交流營活動安排了合唱專家線上講座、合唱團現場排練專家公開指導、合唱團基礎訓練示範工作坊、《指揮法》講座、兩支世界合唱比賽冠軍團隊展演、6支優秀學校合唱團代表專場音樂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