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永謙劇場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埃裡克·馬斯金來到浙江大學,作題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學術講座。與全場900多名聽眾一起,探討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這是迎接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的首場講座。
埃裡克·馬斯金正式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校長吳朝暉為其頒發聘書,並佩戴浙江大學校徽。吳朝暉說:「浙江大學定位於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社會科學的研究,注重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期待馬斯金教授的報告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從事社會科學原創性研究以及高水平成果轉化的動力和熱情。
2017年5月,浙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學校為此啟動共120期的「學術大師大講堂」,邀請享譽全球的人文名家、科學大師來浙開講。
「你好!」馬斯金入鄉隨俗,用一句中文開始了他的演講。「但恐怕『你好』是我唯一能說的中文,所以今天下午的演講還是用英語,這樣安全一點。」
馬斯金本次講座的主題是「貧富差距」。馬斯金說,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許多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經濟快速騰飛,中國和印度是兩個最典型的例子。但同時,中國和印度貧富差距也在隨之擴大。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馬斯金提出,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另一種是由政府為企業提供專項補貼,從而激勵企業去培訓低技能的勞動者。
馬金斯通過建立理論模型闡釋,商品跨境生產實現了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之間更高效的交叉匹配,導致處於勞動能力底層的勞動者們不得不進行同質匹配,從而勞動能力未能提高,獲得的勞動報酬不能增加、甚至更低,這是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所在。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全球化發展,而是由勞動者與生產商之外的第三方出現,加大對底層工人的技能培訓。
講座前一天,馬斯金還和浙大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在紫金港校區北山東南側的「諾貝爾林」種下了一棵冬青樹。浙大「諾貝爾林」裡的每一棵樹,都對應一位來浙大訪問並被聘為浙大名譽教授的諾獎得主。馬斯金笑稱,下一次來浙大,他一定要檢查一下他親自種下的樹長得怎麼樣。
論壇結束後,記者採訪了馬斯金。馬斯金昨天一天的行程很緊張。早上去參觀了西湖,下午就馬不停蹄地趕到講座現場,既要介紹自己的理論,又要和中國聽眾互動。講座結束後,他顯得有些疲憊,但面對記者的提問,還是微笑著禮貌而耐心地解答。
杭州即將在9月份舉辦G20領導人峰會。馬斯金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因為目前一些全球性的問題,包括環境問題、經濟危機和政治穩定,都需要各個國家的通力合作。他期待,此次杭州G20峰會能在這些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但馬斯金也表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合作上存在一定阻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lack of understanding」(缺乏互相理解),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關心的事務。
採訪結束後,馬斯金寫了一段話,「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我對這座城市的美麗和人們的熱情印象深刻。謝謝你們讓我的杭州行如此難忘。」
埃裡克·馬斯金195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目前是哈佛大學Adams學院教授。
2007年,他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和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所作的貢獻。
埃裡克·馬斯金在現代經濟學的基礎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與信息理論等。
中國有很多著名經濟學家都是馬斯金的學生,如著名的「六大弟子」,分別是李稻葵、錢穎一、許成剛、白重恩、王一江、鄒恆甫教授,他們都是中國經濟學界非常活躍的學者。
本文轉自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
文章整合自錢江晚報、求是新聞網
中文MBA項目:
普通中文MBA項目(脫產、在職)
農商管理MBA項目(脫產、在職)
浙大MBA創客班(杭州、深圳)
全球MBA項目(GMBA):
全球製造與供應鏈管理項目(GMSCM)
全球創業管理項目(GEP)
聯繫我們:
報名諮詢:0571-88206871
官方網站:mba.zju.edu.cn
官方郵箱:mba@zju.edu.cn
新浪微博:@浙大MBA
官方微信:zju_mba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