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四世同堂》已經聽完了,還是有些感慨的。一部亡國史,一部抗爭史,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比起大人物的轟轟烈烈更牽動人心。俗話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國破必然家亡,任何一個人想獨善其身都難。唇亡齒寒,只有唇齒相依互助,才能保全彼此。老舍通過《四世同堂》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國才有家。國泰則民安,國破則家亡。
這段時間的疫情我們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地控制住,也是因為上下齊心的關係。不能自詡為大國,但足以說明了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當年的中國之所以淪陷,不是因為日本多麼強大,而是因為上下不能齊心,沒有那種團結一致的凝聚力。就拿小羊圈胡同的居民來說,他們明知道應該起來反抗,卻選擇了忍辱偷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顧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每個人都不願意站出來抗爭,卻都沒能保全自己。
祁瑞宣顧忌家人而選擇留在淪陷了的北平,經歷八年的光陰,他沒能保全家人。父親祁天佑被日本人逼得的投河自盡;二弟祁瑞豐雖是罪有應得,終也是國亡的犧牲品;女兒小妞子被活活餓死。是可忍孰不可忍,祁瑞宣在一路失去一路領悟:沒有了國哪有家。若不能起來反抗,只有任人蹂躪。
錢默吟本是個與世無爭的詩人,所好者不過是琴棋詩畫茶,哪知家中坐也遭橫禍呢。他的二兒子與日本人同歸於盡,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他本人更是慘遭酷刑,妻子也在絕望中自殺。錢詩人在歷經折磨之後,立志要找日本人報仇。一個文人,憤而成為屠夫,只有經歷過的人方懂得。只有痛的領悟,才有徹底的覺醒。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李四爺被日本人打死,淳樸忠厚的常二爺受辱而死,剃頭匠孫七被活埋,無辜的小崔被日本人莫名殺害,唱戲為生的小文夫婦、尤桐芳等都慘死於日本人的屠刀之下。他們本都是與世無爭的人,過著自己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卻在國亡之後連最普通而平凡的日子都過不了,甚至無端丟了性命。國之於家,不言而喻。
書中,作者多次提到北平人的生存哲學:能忍則忍。到了今時今日,這種生存哲學依然在國人身上不折不扣地體現著。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些事可以忍,有些事是不能忍的。是非並非是你不去招惹便沒有的,如果真是這樣,被日本人佔領下的小羊圈胡同的那些順民們又得罪了誰呢?他們勤勤懇懇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卻還是不能獲得苟安。有些時候,順從已然無用,只能勇而抗爭。
我們一貫秉承儒學傳統,很多時候也就顯得有點懦弱,以至於別人可以輕擼虎鬚。所謂人善被人欺,大概也是這個道理。當然啦,這也不是叫你去做一個惡人。因事而異,因人而異。該忍則忍,不當忍則絕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