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唐朝服飾

2021-02-07 李敖精選

【導讀】範冰冰的《武媚娘傳奇》開播大熱銀幕,而片中女子們身著的一件件袒胸露乳的服飾引發了大眾的爭議。唐朝女子是怎樣穿衣的呢?真的如此開放嗎?

唐代女裝的基本穿著是三件套:裙、衫、帔。上半身帶窄袖的為衫,下半身為裙,衫外如圍巾一樣披掛的則是帔。而《武媚娘傳奇》劇中主角衣服「和唐朝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有宮女之類的服飾,稍許有些唐朝服飾的影子在」。此外,初唐服飾較為緊緻,形象也以清瘦為主,中晚唐開始往豐滿寬大的風格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劇中常常設置的酥胸半露領口低開的情況,並非初唐就已出現。

  到武周開元前後,衫子的領口才開得較低,出現一些「淡紅衫子掩酥胸」的畫面。此外,酥胸半露的裝束一般只在特定場合穿著,如在宮廷、閨房中。


考古學家孫機先生在《唐朝婦女的服裝與化妝》中提到,初唐時女裝較緊緻(圖1、2),經盛唐(圖3、4),中唐(圖5),至晚唐(圖6、7),衫袖裙襦都有加肥的趨勢。

  在許多唐代歷史、小說作品中,均有對唐代婦女服飾的記載。

  唐朝牛僧孺的《玄怪錄》中記載了一位平民婦女的衣著:「小童捧箱,內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再有《仙傳拾遺·許老翁》中說,唐時益州士曹柳某妻,「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羅紅地銀泥帔子,蓋益都之盛服也。」考古學家孫機先生在《唐朝婦女的服裝與化妝》一文中寫道「

  裙、衫、帔,這是唐時女裝的三要素,無論地位尊卑、服飾豐儉,這基本的3件是必不可少的。

「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唐代各種文獻中,但凡提及日常女裝,上衣多稱作「衫子」、「衫」,如「藕絲衫子柳花裙」、「紅衫窄裹小擷臂」、「香衫窄袖裁」等。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206墓出土的《唐質庫帳歷》中,登記了大量普通百姓典當贖取記錄,其中涉及女衣者,幾乎全數做「衫子」。衫子一般指單衣,到了冬天,則改用袷衣,也成為「夾衫子」。

  另外,初唐時期衫子袖窄,詩詞中也常有「紅衫窄裹小擷臂」等描述,中晚唐衫子則略微寬鬆一些。衫子的領子式則較為多樣,根據陶俑、壁畫等文物,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

甘肅酒泉丁家閘十六國墓壁畫中的裙

  上身著「衫」,下身則穿「裙」。唐初基本沿襲隋朝婦女穿著,短衫長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繫於腋下,顯得裙子很長。孫機先生考證,由於古代布帛幅面較窄,縫製裙子要用好幾幅布帛拼接在一起。唐代一般用六幅布帛製成,《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唐文宗在提倡節儉的前提下,曾要求「婦人裙不過五幅」。華貴一些的裙子則用到七幅到八幅。根據《舊唐書·食貨志》中關於布帛寬窄尺寸的記錄,每幅布帛約等於現在的0.53米寬,那麼文宗所提倡的五幅之群約合2.65米寬。

  唐婦女大多喜愛色彩濃豔的裙子,在文獻中常將紅裙稱為「石榴裙」。如《開元天寶遺事》說長安仕女遊春時,用「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帷」。許多詩人的詩句也反映了這種喜好,如白居易寫的「山石榴花染舞裙」、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在裙、衫之外,唐朝婦女都穿戴「帔」。唐代的帔像一條長圍巾,還可以稱為「帔帛」或「帔子」,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披搭在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帔帛往往印有花紋或加泥金銀繪畫,十分美觀,在唐朝的一些小說文獻總常有「帔服鮮澤」、「紫銀泥羅帔子」等描繪帔帛華麗色彩的記錄。中晚唐的帔子裝飾越發華麗,除了印花、泥金外,還有刺繡、彩繪、夾纈、暈襉等多種裝飾工藝。也有較為厚重的夾帔子,晚唐還常見「禮巾」、「令巾」等同屬帔子類服飾。帔帛並不是漢族固有的服裝,在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也均不見用帔帛。孫機先生認為帔帛大概產生於西亞,後來被中亞佛教藝術所接受,又東傳至我國。

  在上述這些基礎服飾之外,唐代女裝往往還有一件稱為「半臂」的短袖上衣。孫機先生考證「半臂」也稱為「半袖」,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在隋代已經開始流行,唐代男女都會穿著,相對來說,女性穿著半臂的更多一些,半臂常用質量較好的織物製成。在唐永泰公主墓的壁畫上,所繪仕女,就是上身在衫襦之外又加半臂,中等以上唐墓出土的女俑也常有穿著半臂的形象。不過半臂在只在唐代前期的女裝中較為流行,唐代中晚期明顯減少。這是因為唐代前期女裝上衣狹窄,適合套上半臂,中唐以後,隨著女裝日趨寬大,漸漸不適應套上半臂。

  我們現在還可常見身著大袖上衣的唐代女性畫像。這種唐代的女性大袖上衣也被成為「襦」,漢晉時期「襦」指短外衣,到了唐代,「襦」這種服飾開始有了盛裝化的發展。唐代文獻中出現襦時,更多冠以「大袖」指代宮人禮裝、舞女裝等華麗的大袖上衣,稱為「彩大袖裙襦」、「廣袖之襦」。民間隆重的盛裝也可用「襦」,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中有「春深嫁女家,紫排襦上雉」,便將婚服稱之為襦,其上還有象徵禮服的雉紋。不過「襦」除了大袖的特點之外,領口式樣、穿法都與衫子沒有多大差別。

壁畫中的大袖襦裝

李敖精選 閱讀品質文章,享受智慧人生。

相關焦點

  • 唐朝服飾的發展及特點 唐朝服飾展示
    一起來了解關於唐朝服飾的特點發展吧! 唐朝服飾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是影響社會風尚、衣冠服飾的一個重要因素。服裝是社會政治氣候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尤其是貞觀、開元年間,政治氣候寬鬆,人們安居樂業。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鐘、草堂煙霧、灞柳風雪、驪山晚照、華嶽仙掌、碑林石刻仿佛還縈繞著嫋嫋的盛唐之音。和唐朝ZF有過友好往來的國家,曾經有三百多個。
  • 服飾 | 絢麗多彩的唐朝服飾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圓領袍衫  亦稱團領袍衫,是隋唐時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的服式,當為常服。
  • 對於唐朝的服飾,你了解多少
    唐朝服飾是唐朝的服裝,它有公服、圓領袍、半臂、衫裙、帔等,裝飾有幞頭、巾子、鶡冠、革帶等,布料有蜀錦、綾、羅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服飾
    首先,唐朝的妝容其實不太符合我們現代的審美,我們看看壁畫和畫作留下的樣子,我們可以看看沒有看見眉毛就出戲的感覺,然後是髮飾,唐朝女性的髮髻非常多樣,由於女性的服飾實在是太多了,我們這裡就說說男性的服飾,先說說為什麼李必穿得像個道士,因為他作為太子的幕僚,要表明自己乃是方外之人
  • 唐朝服飾之美,驚豔你的眼球
    小face曾經看《貓妖傳》的時候被電影中繁盛絢爛的場景晃到眼花繚亂驚訝的不止是唐朝的繁華還有唐朝的服裝之美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唐朝感受無限魅力的唐朝服飾👇👇👇 說到唐朝服飾,我們一定會想到電視劇裡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 從服飾看唐朝清朝兩代盛世的審美變化及其背景
    我們能夠輕易地找到各種風格的衣服或是混搭風,也是因為在現在文化能夠很輕易地相互交流和影響,並在服飾上得到體現。就算是在古代也是一樣,唐朝和清朝,一個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另一個處在封建社會王朝的末尾,卻也仍然顯示出了不一樣的時代特點,相信以這兩個王朝的服飾為對象,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不同的社會風尚。
  • 「冠服之豐美華麗」,敦煌壁畫中唐朝服飾文化的演變
    唐朝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有名的國家,各個國家都到唐朝來朝見,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唐朝名副其實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在當時,唐朝的發展非常好,一切都非常順利,全國的經濟都很好,政治也非常的穩定,國泰民安,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富饒。不僅僅是我國的各個民族都嚮往中原唐朝的文化,到唐朝來交流學習是當時各個國家所信奉的觀念。
  • 中國古代歷史的輝煌時期唐朝,服飾可以用「開放」來形容!
    而要說有關唐朝的歷史文化,自然就不能不說唐朝的服飾文化,僅僅從服飾方面就能看出點滴盛唐的景況。大家對有唐朝的服飾印象更多的應該是來自於當今許多影視劇中的表現。其實唐代初期的服飾文化深受胡服影響,相對於過去的服飾,樣式新穎,有別於中原地區的服飾風格,而且穿著緊身小襖更能凸顯女性體態優美。而胡服並不是指某一種服飾,而是泛指當時西北少數民族的服飾。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服飾,這些衣服你都認識嗎?
    這部劇裡的服裝,極大程度的還原了盛唐時的風貌,然而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最繁榮,最開明的時代,關於服裝這一塊,遠比電視劇裡展現的更為豐富多彩,下面跟隨我一起穿越到千年之前,領略一下盛唐服飾的風採。,而反映在服飾上,就是唐代服飾受到胡服的影響很大,在男裝方面,出現了缺胯袍、缺胯衫,為什麼叫做「缺胯袍」?
  • 唐朝後宮女子服飾:後宮各個等級女子,在不同時期穿什麼衣服?
    一直以來,服飾都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它同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道德、審美觀念等諸多方面有密切聯繫。另一方面,服飾就像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裡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時代的民族風氣。唐朝,上汲漢、魏、六朝之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承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
  • 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男裝篇)
    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明代早期的衣冠延續元代餘風,男裝除了直身外,也有長衫款。此時道袍尚未成型,由於此款長衫衣身兩側有打褶子的結構,推斷可能為道袍前身。以上是關於漢服男裝:明清服飾的演變圖解,更多關注漢服同袍網。本文整理自網絡: 華夏衣冠,僅供分享交流。
  • 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女裝篇)
    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明早起衣裙延續元代短衣之風,繼承宋元對襟穿成交襟的衣著風格。此時也有直領大襟(交領右衽)的款式。明中期袖型與裙門逐漸增寬,且有裪袖(袖口處突出的袖緣)結構。根據文物發掘此時期在宮廷體系中出現豎領對襟衫,並有金屬子母扣固定。
  • 唐朝文化——千姿百態的唐朝女子髮髻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王朝之一。從「唐朝婦女髮髻樣式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唐朝婦女的髮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朝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 唐朝婦女髮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遊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唐朝女俑髮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髮型。
  • 【圖解】獨眼怪Mike
    毛線玩偶、包包、飾品、服飾、家居等編織圖解,外文網站圖解搬運,不定期毛線優惠。
  • 通過皇后禮服變化來看唐朝後宮女子服飾變化
    服飾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是社會文明最直觀的標誌之一,它是一面透視鏡,展現著整個社會、民族的風貌,揭示出一個時代的心路歷程。處於其中的唐朝女子服飾因其開放大膽、結I麗奪目的特色無疑成為中國服飾史中最為華彩的一章,唐朝幅員遼闊,各地女服亦獨具特色,但其精華盡在集萬千寵愛的後宮之中。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平安時代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在中國恰好是最為鼎盛的、擁有強盛的國力和高度文明的唐朝時期。唐朝時代除了開放包容對待各種外來文明,兼收並蓄,也向四方廣泛傳播唐文化。而且這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文化,唐朝都對世界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 為什麼都說唐朝是髒唐?唐朝開放,女性地位極高?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中十分璀璨的一個時段,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發展得非常好。政治上,唐朝開明開放,對外與各國都有貿易經濟往來。其經濟不僅豐盈了國庫而且還對社會的建設有很大的推動。而唐朝最開放的,要數沒有「男權」「女卑」的概念,唐朝性開放,是直接卻又富含藝術的。
  • 唐代服飾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裝飾的影響
    由於唐朝是一個開放性的朝代,與國外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其文化滲透於眾多國家,尤其是鄰國,其中唐代服飾裝對國外服飾所產生的影響至今仍存,尤其對日本和服影響深刻。本文重點分析唐代服飾上裝飾部分日本和服上裝飾的影響。
  • 帶你還原真正的唐朝女子著裝
    範冰冰的《武媚娘傳奇》開播大熱螢屏,而片中女子們身著的一件件袒胸露乳的服飾引發了大眾的爭議,然後發生了什麼你都知道了……唐朝女子是怎樣穿衣的呢
  • 老虎包鉤針編織圖解
    虎頭以老虎為形象,是中國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裝飾。人們把虎頭做成虎頭鞋、虎圍嘴、虎面肚兜、虎頭帽等,這些成為兒童服裝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特色,這些以虎為形象的兒童服飾寓意深遠,寓意孩子能長得虎頭虎腦、健壯活潑,深受中國傳統虎文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