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古妝:讀溫庭筠詞,看看晚唐女子用哪些化妝品和首飾

2020-12-27 夏陽晢煜

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每天都宅在家裡,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吃、喝、睡,哪也沒去,妝也不用化了,化了也是自我欣賞。看看被冷落的梳妝檯,讓我不禁想到,古代人的梳妝檯是什麼樣呢?古代女子都用什麼化妝品和首飾呢?

今天我們依然讀溫庭筠的詞,還是以《菩薩蠻》為詞牌的詞為例,看看古代女子的梳妝檯都有些啥。

一、基礎工具:化妝盒、鏡子

美麗的妝容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當然需要一些化妝工具了,在溫庭筠的《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裡,描寫到了思婦梳妝檯上的梳妝盒與鏡子。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這首詞開篇就聚焦到了女子的梳妝檯。「寶函」指的便是梳妝盒,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寶函」指的是枕函,即枕套。夏陽認為,指梳妝盒更加貼切一些。這是個什麼樣的梳妝盒呢?它非常的精緻,裝飾有鈿雀和金鸂(xī)鶒(chì)。鈿雀就是雀鳥,鸂鶒是一種水鳥,有點像鴛鴦,但是比鴛鴦略大,多為紫色,喜歡雌雄並遊,又叫做「紫鴛鴦」。這樣精緻的梳妝盒,擺在桌面上,想來這應該是一位非常精緻有品位的女子了。

黑金描金嵌染牙妝奩(清中期)

清晨,這位女子便起來梳妝打扮了,她來到了沉香樓閣上,望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吳地青山。楊柳如絲,在春風中微微蕩漾。驛橋上飄起了絲絲蒙蒙的細雨。她站在雕梁畫棟的樓閣上,眼前是江南岸邊的萋萋芳草,而自己的心上人卻不在身邊。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鸞鏡和枝上的花朵,她滿腹的思念之情又有誰知道呢?

我們在這首詞裡,不僅看到了晚唐女子精緻的梳妝盒,我們也看到她們也配備有化妝的基礎工具——鏡子。鏡子在溫庭筠筆下的「出鏡率」還是比較高的,比如「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還有在《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裡,溫庭筠也寫到了鏡子: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這首詞依然是一首思婦之詞。這位女子似乎在家裡忙著刺繡,她的繡盤上用金絲線繡著鳳凰雙飛的圖案,她繡的牡丹好像剛剛經歷了一夜微雨,顯得格外的雍容富麗。她拿起明鏡,照照自己剛剛化的妝容,只見雙頰消瘦,鬢髮輕舞。她站在畫樓上久久地眺望遠方,欄外的柳絲靜靜地低垂著,她思戀的人沒有任何音訊,只有看那春社的燕子,成雙成對地飛來又飛去。

這首詞將女子微妙的情態寫了出來,她繡的是鳳凰牡丹圖案,象徵著吉祥與團圓,是對婚姻與愛情的美好渴望,她化上了精緻滴妝容,對著明鏡反覆照看,突然發現自己變消瘦了,一股離愁不禁湧上了心頭。鏡子在這裡成為了詞人傳情達意的道具,也是這位女子內心的真實映射。

唐瑞獸鸞鳥花卉紋銅鏡

二、常見的化妝品:鉛粉、花鈿

我們在溫庭筠的詞裡,還能看到晚唐女子化妝用到的一些化妝品,如《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

玉纖彈處珍珠落,流多暗溼鉛華薄。春露浥朝華,秋波浸晚霞。風流心上物,本為風流出。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

首詞寫的是一個默默垂淚的女子,纖纖玉手彈開處,美人的眼淚就像珍珠般滑落下來,眼淚悄悄打溼了她臉上薄薄的鉛華粉。「流多暗溼鉛華薄」中的「鉛華」指的就是當時女子所用的底妝「鉛粉」,它是一種白色的粉末,就像我們今天用的粉底液一樣。女孩子化妝的第一步就是施鉛粉。唐代薛能有《吳姬·其九》詩曰:「冠剪黃綃帔紫羅,薄施鉛粉畫青娥。」

溫庭筠這首詞落寞中帶著哀傷。這位默默垂淚的女子,她的淚如同春露,潤溼了早晨的花兒,她的眼如同秋波,浸潤了晚霞。風流本是心上的寶物,而眼淚為風流而傾灑。看那些薄情寡義的人,他們的羅衣上絕對沒有淚痕。這樣一首寫女子泣淚的詞作,將女子溫婉哀怨的神態描繪得極為生動傳神。

除了薄施鉛粉,唐代女子化妝還講究畫眉,「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所以畫眉用的墨應該是少不了的。隋唐時,女子們大多用螺子黛來畫眉。螺子黛又稱「畫眉墨」,出產于波斯國,經過加工製造,使用時只需要蘸水即可使用,無需研磨。

另外,唐代女子化妝還喜歡在面部貼上一些小裝飾物,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主要包括花鈿、鵝黃一類,比如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菩薩蠻·蕊黃無限當山額》)

在人日(農曆正月初七)這一天,女子們還會將彩紙、金箔等剪成人狀或花狀,貼在臉上,這便是「剪人勝」的風俗。所以,溫庭筠在《菩薩蠻·水精簾裡頗黎枕》寫道:「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從溫庭筠詞裡,我能夠了解唐代女子化妝的方式及她們常用的化妝品。

三、琳琅滿目的頭飾:髮釵、鮮花

化完了妝,女子們往往還要戴一些頭飾做裝飾。頭飾的種類就有很多了,比較常見的就是釵子、鮮花等。

女孩子總是少不了各式各樣的髮釵,比如《菩薩蠻·蕊黃無限當山額》裡提到的「翠釵」:「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這是一支有金色釵腳的翠玉髮釵,釵上還有一對翩翩起舞的蝴蝶,想來做工應該是非常精緻的。

鮮花也是女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頭飾,她們會將新鮮的花朵戴在自己的頭上,所以在《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裡,我們看到女主人公「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她拿著兩面鏡子,一前一後的照著,比對著花朵是否佩戴得好看。雖然丈夫不在身邊,她也非常慵懶,但還是不忘裝扮自己。

四、小結

溫庭筠的《菩薩蠻》詞都是思婦的望歸相思之詞,他用細膩的筆觸,描摹了晚唐女子的閨中圖景,讓我們了解了當時女子們的梳妝檯到底是什麼模樣,她們怎樣化妝、怎樣打扮自己。古詩詞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極為絢爛的知識寶庫。

我是夏陽晢煜,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漢服小姐姐,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繼續關注哦,我將繼續帶你品讀古詩詞。

相關焦點

  • 詞話古妝:讀溫庭筠《菩薩蠻》詞,看看晚唐女子的化妝、造型
    溫庭筠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他的詩詞注重文採,他也被尊為「花間派」的鼻祖。他所寫的詩詞優美婉轉,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看到晚唐時美女的裝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依然是溫庭筠的幾首《菩薩蠻》詞。「菩薩蠻」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後來變成了詞牌名。
  • 溫庭筠滿腹經綸,瀟灑不羈,為什麼卻偏愛閨情之詩
    自古以來,女子閨閣生活一直是文人愛寫的題材。「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就連徵戰沙場的木蘭脫下戰袍,也不忘拾起昔日女子紅妝。 作為花間詞派代表人,晚唐詩人溫庭筠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都是以女子閨情為主。他的文筆細膩,描述女子愁怨之情,可以說比女人更懂女人。
  • 溫庭筠最深情的一首詞,只有27個字,成為難以超越的千古佳作
    人們經常引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句詩是北宋文人蘇麟的原創,還有唐代的王翰,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也鮮有匹敵。唐代才子溫庭筠,知名度不算太小,但與同時代的李商隱相比,還是略遜一籌。溫庭筠屬於貴族後裔,先祖溫彥博官至宰相,到他這一輩時,家族早已沒落,幸虧父親的好友伸出援手,才不至於窮困潦倒。
  • 晚唐大才子溫庭筠:一生矛盾,科舉數次落榜,後來給別人「代考」
    說起溫庭筠這位晚唐時期的大文學家,想必不少研究唐朝時期文化的小夥伴們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可以說,溫庭筠這樣的大文學家,在晚唐時期出生,實在是有一些生不逢時。我們都知道晚唐時期,朝廷已經是一種非常腐敗的狀態,在那時文人根本得不到太多的機會發展。
  • 溫庭筠|溫良如玉、庭院深幽、筠竹青青
    雖然溫庭筠也寫過幾首比較知名的古詩,但是他在詩壇的名氣只能說是平平無奇。真正令溫庭筠聞名遐邇的,是他的詞。不誇張地說,溫庭筠就是詞壇的「開山主」。在他之前,詞最多算是曲的附庸,內容儘是些市井俗詞,完全沒有獨立成章的價值。而溫庭筠寫詞,用詞精美華麗,讓詞本身也成了具備文學價值的形式。而且,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陰柔詞風,多以描寫閨房女性為主,後世稱之為「花間詞」。
  • 溫庭筠的詞與譚家明的電影
    整個唐五代的詞文風多綺豔,溫庭筠的文字尤其如是。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相交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 溫庭筠名句「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是什麼,金明滅又是什麼?
    溫庭筠是晚唐五代時期著名詩人、詞人,他有一首《菩薩蠻》,前些天寫了一篇我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溫庭筠名篇《菩薩蠻》,寫盡美人寂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但因篇幅所限,有些地方說得不明不白,比如第一句「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到底是什麼意思,歷來頗有爭議,所以今天就再廢話幾句,說一說小山的含義。
  • 百校顏:古代女子有哪些化妝品用?原來古人這麼厲害,口紅有三十多種...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 古妝 3、黛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
  • 禪品詩詞|溫庭筠《菩薩蠻》的雙性之美(上)
    「花間派」鼻祖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花間詞風的典型代表作,該詞用語明白,並無艱深典故,但對其中心主旨,歷代詞論家眾說不一。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曰:「『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無限傷心,溢於言表。……此種詞,第自寫性情,不必求勝人,已成絕響。」吳梅《詞學通論》亦云:「唐至溫飛卿,始專力於詞。
  • 溫庭筠這首詞,短短27字,令人肝腸寸斷
    溫庭筠有一首小詞,僅僅只有27個字,卻將相思寫到極致,千年之後,依然動容。這首詞就是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是一位為相思所困的女子在等待她的歸人。
  • 八叉|雙手交叉八下,科考詩成八韻,大唐詩壇第一快手溫庭筠
    溫庭筠影視劇照嘿嘿,李白鬥酒詩百篇那時太誇張,但大唐歷史上還真有一位這樣的大咖,他就是才氣滿滿,顏值弱爆,有著「溫八叉』之稱的晚唐大詩人溫庭筠。溫庭筠,字飛卿,約公元812年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今天的太原祁縣人。自幼天賦異稟,才思敏捷,兼通音律,恃才傲物,放蕩不羈,似有智商滿滿,情商待考之嫌,因此仕途蹭蹬。
  • 古代的女人們用什麼化妝品?除了山寨和國產,也用進口化妝品
    白鉛粉潔白細膩,還不掉妝。成語「洗盡鉛華」裡的「鉛」指的就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鉛粉。鉛粉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但鉛粉裡含有大量的金屬鉛,而鉛是重金屬,有毒,因此古代女子使用鉛粉久了肌膚變色成黃臉婆,嚴重的還會鉛中毒,這些古代女人為了美麗也真的拼了。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又名石黛。
  • 《人間詞話》:對不起,南宋詞不配擁有姓名
    以「真」論詞,詞體發展呈退化趨勢王國維以「真」論文學,從這個標準出發,他認為詞從晚唐五代、北宋到南宋是每況愈下的。《人間詞話》中說:「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王國維論詞的境界有「隔」與「不隔」之別,他推崇的是「不隔」,其實就是審美直觀,以情動人、以景感人。而「隔」是以理性思維服人,比如南宋詞人多用替代字、典故,要麼是因為意境不混融,要麼是語言表現力不足。造成的審美效果就是「隔」——情感的表達與感染力欠缺。
  • 中國古代的女人用什麼化妝品?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古代的化妝品: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 「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有稱「鉛粉」的。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使皮膚保持光潔。
  • 真正用心讀書的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裡的細緻功夫!
    昨天看了《人家詞話》,不得不感慨,古時候的讀書人,是真正用心在讀書。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這些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好好讀書,考中進士,光耀門楣,絕對是付出了很多的。就拿王國維來說,一本《人間詞話》裡頭,至少有一把五十篇,是耳熟能詳,能夠背誦下來的。這樣的大量的背誦的輸入,使得他對詞的感覺,十分地敏銳。我呢,讀了一遍之後,印象最深刻的,不過是一種大略的感覺。我知道了王國維的對於詞的品味,和我有相似之處。
  •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絕食而亡,該詞成千古絕唱
    千萬不要把唐朝的「女道士」和道心篤定、六塵不染等詞語掛上鉤,因為她們是極為特殊且高貴的敏感群體。所以如今讀到詩人與女道士之間相互唱和並不奇怪,鹿虔康就曾為女道士寫下「玉佩搖蟾影,金爐嫋麝煙。露濃霜筒溼,風緊羽衣偏」的句子,儼然一副紅飛翠舞的歌女形象。
  • 溫庭筠遇賀鑄: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人們把這一首詞和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並成為悼亡詞雙絕。至於溫庭筠的情感生活,相比賀鑄而言,會更複雜一些吧。這期間被人們所流傳的是他和魚玄機師生之間的故事。作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另外三人是李冶、劉採春、薛濤),魚玄機的才情可想而知。《唐才子傳》中關於她的描述:「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
  • 從《復雅歌詞序》始,看「豔科小道」的詞是如何走向「雅」的
    這一點可看作"興觀群怨"中的"群",文學之用,有利於群體之中的團結。除了教化作用外,也看重了文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風貌。這樣,就強調了詞與詩在作用上的等同,將詞體納入到《詩》及古樂府等歌詞的演變範圍內,進一步強化了"雅正"的內涵,詞不以"詩餘","小道"的面目出現。
  • 黃霖:「行香子」詞與《金瓶梅詞話》的刊行
    楊先生與我不同的是,他的立論主要依據,是運用了新發現的天啟四年序刊的《福壽丹書》,認為書中的《自樂詞》就是來源於《金瓶梅詞話》卷首的[行香子]詞。與楊國玉先生的立論不一樣的是,最近讀到了《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年第1期上的發表的楊琳先生的《<金瓶梅詞話>刻印於天啟之後新證》一文。
  • 《甄嬛傳》主題曲「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出自何處,你知道麼?
    湯顯祖專門寫書點評過《花間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它有多處深度解析;朱光潛將本書列為必讀的 16 部國學經典之一。你熟悉的《甄嬛傳》主題曲「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就取自《花間集》的首篇《菩薩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