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四川人,作為一個曾經一周吃五天火鍋,一個月不吃火鍋就渾身難受的四川人,如何在外地愉快地生活下去,找到好吃的火鍋續命,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話題。還記得幾年前剛到魔都的時候,室友跟我說她朋友覺得上海最好吃的火鍋是海底撈,我當時一臉懵逼,啥?海底撈?那個好多年都不敢在四川開店的簡陽老闆開的海底撈?你在逗我嗎?直到在上海吃了近3年的火鍋以後,我只能說一句,是的,海底撈是好吃的。也導致我這幾年想吃火鍋的時候也不由自主的會把海底撈放進列表裡,因為實在沒有別的好吃的了。
但是!這家從成都我家樓下發家,一路開到北京上海的網紅店,我負責任的說!是全上海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成都火鍋!是的,它就是電臺巷!其實電臺巷並不是第一家從成都開到外地的火鍋,前些年在成都非常火的小龍坎、大龍燚在上海也有幾家,但是味道真的,和成都的差的太遠了。
還記得幾年前,我家樓下那家開了好多年的牛雜火鍋關門了,變成了一家叫做電臺巷的店。在當時成都火鍋店遍地開花,今天幾十家開業,明天就有幾十家倒閉的城市,一家新開的火鍋店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有一天我姐下班約我去吃,當時也沒有覺得特別驚豔,只是感覺很像小時候吃火鍋的味道,老闆不會問你要微辣、中辣還是重辣,直接一個裝滿牛油、底料的鍋放在火上,桌上也只有常規的幾樣,菜品比較新鮮,用小鐵腕裝著,也很有以前的感覺。整體口味確實是很重的,但是很香,吃完以後也沒有口乾的感覺。
成都的電臺巷,請原諒我的拍照技術,哈哈
沒想到幾年以後,這家店火速成為了網紅店,在成都也要排好幾個小時的隊,更是開到了上海和北京。以前滿心歡喜去吃成都開過來的火鍋,卻失望而歸,改良後的味道實在是差的太多了。但是在吃了兩次成都的電臺巷以後,負責任的說,雖然改良了,但是還是很好吃的。首先給大家一個tips,因為排隊人很多,可以在手機上拿號,午市11點開始,10點開始拿號,我們去的是人民廣場那家,堂口比較大,一次性可以坐下大概58桌,所以一般來說11點過就能吃到,等的時間也還好。
鍋底的話兩種選擇,鴛鴦和全紅鍋,我和御用攝影師當然是選了全紅鍋,吃完以後才發現,全場只有我們兩選了全紅鍋,作為四川人,當然不能認輸!哈哈。全紅鍋當然也沒有辣度可以選擇,調料也沒有外地火鍋會有的各種各樣的芝麻醬、花生醬、牛肉醬、XX醬,就香油、耗油、香醋、蔥、蒜、香菜。
上海的真的要清淡很多
說說鍋底吧,柴魚姐在成都幫我問過店家,上海的電臺巷和成都的區別是,成都的鍋底是三塊紅油,上海是一塊,也就意味著其實上海的味道要比成都淡一些。整個鍋煮開以後,瀰漫著濃濃的香氣,但是確實不像成都的那麼重。放上一片千層肚,不沾油碟,入口是滿口的香氣和辣味,從舌尖直竄上鼻腔,整個五官感覺都展開了。如果覺得辣,在油碟中加上一點醋,很好的平衡了辣的刺激,非常好。作為一個吃辣狂人,我自然是來一碗加上了火鍋底料油碟配上香而不辣的幹碟,爽!。但是不得不說,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了,我被辣到了。然而那個以前比我還能吃辣的攝影師,已經喝下了第二瓶唯怡,一邊哭一邊吃了,哈哈哈。
作死還在拼命舀原湯的我
我的標準配置,就問你們辣不辣!
再說菜品,其實火鍋的菜品大同小異,但是食材的好壞還是能吃出來的。就拿千層肚來說,這家的就是久煮不老,一直保持的脆脆的口感。不像有的,煮久了就完全咬不動了。菜品點了招牌嫩牛肉,然而,早上木有。不過作為吃過兩次的人,上一次和美人一起,吃到了,哈哈哈。好吃的,久煮不老,牛肉味道很足。因為這次沒有,換成了火鍋牛排,也還不錯,但是覺得黑胡椒加的有點多,有點搶味道,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突出「牛排」。手工午餐肉和超市賣的都不一樣,應該確實是自己做的,澱粉很少,能吃出豬肉的香味,切的也很豪放,一坨一坨的,食肉愛好者肯定喜歡。
這次點了上次沒吃到的蛋煎餈粑,和紅糖餈粑不一樣,沒有那麼甜,而且比較鬆軟,黃豆粉給的非常足,整個豆粉的香味很濃。唯一的不足是有點油了,剛上桌就要吃,涼了就油了。
蛋煎餈粑要趁熱吃
雖然這家的紅鍋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太辣的,但是盆友們,相信我,成都的至少比這個辣好幾個檔,所以像我這樣吃辣功底退化了的四川人,上海的電臺巷真的完美。火鍋鍋底吃完以後也沒有很鹹、發苦等等情況。
小唯怡,一定要小唯怡,大的味道不一樣!!
以前我跟別人說哪家哪家火鍋好吃的時候,他們都會說,火鍋不都一樣嗎?真的,朋友,火鍋真的不一樣,好吃的和不好吃的區別超級大,不是所有鍋裡飄著一層紅油,有幾顆辣椒就叫成都火鍋。好吃的火鍋也各有不同,有的辣味重,有的香味重,有的吃著好吃,卻吃得人口乾舌燥。其實好吃的火鍋真的不多,就算在成都,幾千家火鍋店,真的能說出好吃的,也沒有很多。哎,好想去重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火鍋之旅,只是我退化的吃辣技能不知道還能不能hold住。
好啦,這就是說著周更其實月更的偽美食博主的火鍋推薦,大家快把各自珍藏的火鍋寶典甩給我吧,愛泥萌。特別鳴謝御用攝影師丹丹和美人的幫忙拍的照,等我發財請你們吃大餐,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