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包雞:雞中王者、雞中貴族

2020-12-27 老廣州的珠江文化日記

——對紙包雞的文化定位和學術剖析

全文刊發「網際網路+文化定位」社會共識和文化流派創始人、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撰寫題為《雞中王者、雞中貴族——對紙包雞的文化定位和學術剖析》的署名文章。

本文作者:肖健

薄如蟬翼的玉扣紙、農家山地散養的三黃雞、幽深醇厚的秘制滷汁和五香粉,逐一陳列於案面之上,瞬時間,空氣中瀰漫著天地融和、原汁原味的誘人芳香!一切經已準備就緒,粵菜廚藝大師們遵循著最古老、最原始、最地道的製作技藝,開始運用巧妙的刀工,遊刃有餘地將三黃雞切成一件一件,接著勺來被譽為「廣式滷味最高境界」的秘制滷汁,配以五香粉以及老抽醬油、白酒、枸杞、薑汁、桂皮、八角、茴香、陳皮、草果、紅穀米、古月粉等調味料醃製雞肉,隨後,鋪開玉扣紙且用手撫平,再將雞肉置於玉扣紙之上、撒些蔥白粒,鬆緊得度地包裹起來。就這樣,一份份如信封形狀的紙包雞包好了,造型優美、疊疊有致。將紙包雞放入鍋中,以花生油隔紙浸炸,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可謂神乎其技,鎖住了雞肉、五香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片刻的功夫,熱氣騰騰的紙包雞終於端上餐桌,一股濃濃的南粵氣息撲面而來,輕輕地撕開玉扣紙,流光溢彩、金光燦燦的紙包雞奇妙地飄出了竹子那滲人心脾的縷縷清香,這是以新鮮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所製成的玉扣紙獨有的香氣,而雞肉表面如漫天星辰般散布著深褐色的五香粉,更令這道菜色顯得地道、古樸與沉穩,誘發人們對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美食之源的無限遐想。將雞肉緩緩地放入口中,鮮嫩甘滑、雞味濃鬱、醇厚不膩……如今,即煮即食的粵菜紙包雞已發展成為真空保鮮禮盒裝、便攜裝和鎖鮮裝的中國特產,新粵西樓被海內外公認為紙包雞的代表品牌。

在我國,吃雞肉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無論大江南北,皆有「無雞不成宴」的習俗和講究,民間一直流傳著「民以食為天,食以雞為先」的說法,集中、真實地體現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理念和社會風俗習慣。在中國四大菜系流派之中,粵菜流派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最能體現中華美食的文化積澱和輝煌成就,作為粵菜代表作的紙包雞理所當然能在云云種種的中國雞菜餚中脫穎而出,彰顯王者風範和貴族氣質!由此也使得它作為中國特產,備受人們的推崇。傳世2200年「中國金雞文化」流光溢彩,作為雞中王者、雞中貴族,在古代,紙包雞一直充當著宮廷貢品和宴席主菜的至尊角色,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厚重。

早在西漢高祖皇帝劉邦和南越王趙佗的時候,紙包雞已經是宮廷貢品和宴席主菜,民間流傳著「南粵稱臣兮,歸一統;紙包金雞兮,定乾坤。」的賦作。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稱讚紙包雞:「嶺南物產豐,金雞殊可贊。技藝源流遠,香飄滿龍城。」

唐明皇李隆基經常派人不遠萬裡快馬兼程,從嶺南地區將紙包雞運到京城給貴妃楊玉環品嘗,博得妃子容光煥發、笑逐顏開。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嶺南地區生活時留下了「食遍南粵菜,最憶紙包雞。」的千古名句。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稱讚紙包雞:「此雞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

明朝靖江王朱守謙將粵菜名廚請進王府專事製作紙包雞,「靖江宴席既出世,紙包金雞八桂聞。」

清代國學大師康有為稱讚紙包雞:「紙包雞者,粵菜之祖宗也,天下奇珍,莫能與之匹敵。」

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稱讚紙包雞:「此雞其聲名已響徹粵桂之地也。」

現代著名國畫大師徐悲鴻稱讚紙包雞:「靖江王城的庭院深深、獨秀奇峰的卓爾不群、紙包金雞的幽深醇厚,令人難以忘懷。」

商界巨人史玉柱稱讚紙包雞:「還沒下飛機,本吃貨就聞到了紙包雞的香味啦。」

「舊時帝王宮廷宴,如今香飄百姓家。」新中國成立後,紙包雞已由古代唯達官貴人所尊享的宮廷貢品和宴席主菜發展成為人人隨時隨地可以享用、普羅大眾的中國特產和美食。「無雞不成宴」、「民以食為天,食以雞為先」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理念和社會風俗習慣在倡導、踐行大國文化自信的今天被演繹得越來越情真意切,大家共識到,對紙包雞的鐘情和追捧是現代人禮尚往來、尊貴品位和人文情懷的美好表達。

在中國食品餐飲行業,紙包雞同樣彰顯王者風範和貴族氣質,它榮膺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十佳金雞、中國名菜稱號,製作技藝入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還必須強調的是,王者風範和貴族氣質在用以製作紙包雞的土雞品種身上也體現出來,它因「羽黃、喙黃、爪黃」,被朱元璋欽賜「三黃雞」的美名,沿用至今。它在當代國家農業部權威典籍《中國家禽志》一書中排名首位。而且,新粵西樓用以製作紙包雞的三黃雞始終保持著農家山地散養的原生態、好品質。

2020年06月,於廣州

(本文作者肖健,「網際網路+文化定位」社會共識和文化流派創始人,從事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珠江文化、廣府文化、美食文化等領域學術研究的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紙包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聽聽周秀蘭的介紹!
    紙包雞是廣式滷味的代表作,堪稱傳統節慶的第一道菜,在網際網路+文化定位的影響下,名聲享譽國內外,近日,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鄉村大舞臺》對紙包雞的文化起源和發展足跡進行了探索。紙包雞的製作過程紙包雞的製作工藝是最古老、最地道、最原始的,為了追求最純正的口味,精選本土農家散養三黃雞為原料,粵菜大師們用精湛的刀工,將其切件,配以老抽醬油、薑汁、八角、茴香、陳皮、草果、紅果米、古月粉等調味料及蔥白粒進行醃製,加少量白酒,用玉扣紙進行包裹,就這樣,一份紙包雞我們就包好了,隨後將包好的紙包雞下鍋,用花生油浸炸,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
  • 非遺傳承人周秀蘭將紙包雞帶上央視《鄉村大舞臺》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鄉村大舞臺》欄目組的鏡頭引導著海內外數十億觀眾的目光,和著名主持人畢銘鑫、付玉龍、小白鷺,著名演員劉亞津、宋寧、劉大成一起,探尋嶺南特產代表作、中國特色農產品紙包雞文化起源和發展足跡。 薄如蟬翼的玉扣紙、農家山地散養的三黃雞、幽深醇厚的秘制滷汁和五香粉,逐一陳列於案面之上,瞬時間,空氣中瀰漫著天地融和、原汁原味的誘人芳香!
  • 紙包雞加工技術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紙包雞是用紙(糯米紙)包住醃漬好的雞肉,用花生油烹炸而成,能保持原汁,味道鮮嫩,是酒席上的佳品。(2)宰殺與整理將活雞宰殺,放淨血,熱水燙毛後煺淨毛,取出所有內臟,把雞體內外衝洗乾淨,晾掛瀝乾水分。然後去掉骨頭,取雞的胸肉或腿肉,切成小片,每片約重15g。
  • 嶺南特產紙包雞:立足大灣區,香飄海內外
    代表團來到位於廣東和廣西交界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使用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全國首家超大規模紙包雞生產基地——新粵西樓紙包雞生產基地,在規模宏大、巍峨矗立的紙包雞大樓前,紙包雞產業化發展的倡導者和引領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紙包雞製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梧州紙包雞製作技藝傳習所領導小組副組長、廣西新粵西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秀蘭向代表團介紹了新粵西樓紙包雞傳世
  • 黎川芋餈、祖傳浸豬腰湯、梧州紙包雞獲商務部「家鄉味道菜品推薦...
    三、廣西梧州紙包雞。 薄如蟬翼的玉扣紙、農家山地散養的三黃雞、幽深醇厚的秘制滷汁和五香粉,逐一陳列於案面之上,瞬時間,空氣中瀰漫著天地融和、原汁原味的誘人芳香!
  • 舌尖記憶|紙包雞為什麼要用紙包,有什麼玄妙之處?
    麥太:「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別致的小菜——紙包雞,家裡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歡。材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個雞包,我們將雞包底部的紙撕下來......慢慢地撕,就會得到一張雞包紙,然後將雞包紙反轉,這一味紙包雞就完成了,很容易是吧?」
  • 廣西的招牌美食,紙包雞,可以和洪七公的叫花雞媲美
    紙包雞是廣西的招牌美食之一,據說紙包雞始創於民國初期的梧州官司辦酒樓環翠樓廚師官良之手。起初,紙包雞僅限於款待貴人的上等美食,後來名酒家粵西樓老闆重金聘請了該廚師官良。自此,紙包雞佳餚遂為民間百姓所品。
  • 蜜汁香草紙包雞,鮮嫩多汁,做法超簡單
    蜜汁香草紙包雞今天做的是超簡單的紙包雞烤到鮮嫩多汁的雞腿因為包住的關係 完整保留風味烤出來的雞汁搭配麵包或米飯每一口都是種享受這種懶人料理不僅好看也好吃用烘焙紙方便也好清潔推薦給大家然後試吃過的味道其實蠻像肯×基的紙包雞外面有肯×基爺爺所以可以叫我紙包雞哥哥時間:1小時
  • 麥兜口中的紙包雞,原來還是非遺名菜,一起來復刻傳承美味
    泥丸第一次聽到紙包雞這道美食,是在看麥兜這部動畫片的時候,麥兜媽媽給大家做展示的一道廚藝。當時還用了一句順口溜去介紹的這道菜,雖然在動畫片裡展示的製作方法簡單,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淳樸的做法,讓這一道菜賦予了它獨特的美味美麗。
  • 做法考究的紙包雞在家就能做?附梧州旅行攻略~
    ,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它以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雞肉以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做出來的雞肉鮮嫩幼滑、醇厚不膩、色澤金黃、氣味芳香,俘獲了眾多吃貨的胃。做紙包雞,用紙有講究,一般要用玉扣紙,這時一種白淨勻厚、無毒耐高溫的竹草紙,如果買不到玉扣紙,我們可以用烘焙紙來代替,烘焙紙密度大、韌性強,在耐熱性方面也不輸玉扣紙,在烘焙店就能找到。
  • 中秋國慶佳節:紙包雞廣東21地市處處彰顯人文情懷
    享譽海內外的紙包雞製作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著活態流變的特性,經歷了2200年時間的傳承和弘揚,如今,即煮即食的粵菜紙包雞已發展成為真空保鮮禮盒裝、便攜裝和鎖鮮裝的中國特產,新粵西樓被海內外公認為紙包雞的代表品牌。
  • 【肚包雞!肚包雞?】牡丹江出現了~
    「肚包雞」是什麼?肚包雞又稱「鳳凰投胎」是廣東客家人迎接貴賓的最高禮節,將雞塞在豬肚裡,雞吸收了雞的膩香,變得異常脆爽,口中回香久而不散,再加上十幾味名貴中藥,具有開脾、健胃、驅寒的功效,適合酒毒傷胃的男士和體弱寒溼大的女性。
  • 【獨家】這些雞,絕對是動畫片中的「戰鬥雞」
    雞,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因每天下午5-7點(即酉時)也就是日落時雞便歸窩夜宿,故雞的十二地支配屬為「酉」。雞的最顯著的象徵意義就是守信、準時。動畫中的雞真的是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覺是個變態,因為是成人取向的動畫,所以這隻雞的造型很特殊,腮紅、眼影和紅唇看上去是只母雞,可是它還留著鬍子。
  • 話題|吃雞遊戲能否取代王者榮耀?
    吃雞將取代王者榮耀嗎?下面就來看看其他玩家是如何看點這個問題的吧!  玩家-王倩文小同學:  吃雞取代王者榮耀不存在的,保守派。吃雞取代王者榮耀,改革派。那麼你支持哪派?哈哈,其實不存在的。這個遊戲呢,是未來遊戲的發展趨勢,VR,3D鏡像....搶戰,角色模擬,很明顯,吃雞是集技術操作和智商的一個遊戲,小學生來了估計是被虐,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吃雞遊戲中,有一個可以殺隊友的設定,看見哪個小學生不爽,一槍一個小學生啊。
  • 西方繪畫中的雞:點睛的配角
    作品的主題出自《聖經·新約》:耶穌在被羅馬人抓捕前曾對他的門徒彼得說,彼得將在雞叫前三次拒絕承認耶穌是自己的老師。耶穌的話果然應驗了,懺悔中的聖彼得流下了懊悔的眼淚。畫面中的光線來自左下方的燈籠,它照亮了聖彼得的雙腿和面部以及那隻公雞。在這裡,公雞出現的目的在於說明聖彼得在雞叫前三次不認主的事實。這種表現方法在「錫耶納畫派」的代表畫家杜喬·迪·博寧塞納的一幅祭壇畫中也可看到先例。
  • 青海人的「尕拉雞」,野雞中的戰鬥雞!
    說起吃雞,你會想到「刺激戰場」還是「絕地求生」?前幾天小侄子玩我手機,居然藐視我的手機裡,連「吃雞」遊戲都沒有,好尷尬,不過作為吃貨,對「真·吃雞」還是了解一點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在青海有一種野雞叫做「尕拉雞兒」呢?
  • 雞年說雞:各種各樣的雞圖片,很全面!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雞不僅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也是一種靈禽,得到百姓的喜愛,這在郵票中,也有體現。2017年是雞年,掐指一算,生肖動物排行榜裡,雞,竟是十二屬相中唯一的鳥類。中國歷史上曾把雞抬得很高,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雞視為世俗的太陽鳥,對雞崇敬有加,稱雞為「德禽」。《爾雅翼》中說,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鳴不失時者,信也。」關於雞的「五德」有詩讚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雞叫三遍,太陽出來,雞的司晨報曉,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
  • 梧州百歲爺爺長壽新招:喝早茶,吃紙包雞,享受專業的養老護理服務
    就連選寵物都要愛動的認真享受美食鍛鍊是認真的愛吃也是認真的做完運動後的吳爺爺直奔茶樓開啟美食之旅腸粉、叉燒包、紙包雞這邊三五好友那邊親人敘舊吃著美食聊聊生活人生是如此愜意每天的早茶吳爺爺必定會點梧州特色美食紙包雞
  • 楚佬 三改肚包雞,太好吃了
    3.將肚包雞放入開水中煮2分鐘,撈出,再用清水進行最後的衝洗,將肚包雞放入沙鍋中,倒入武漢楚佬香鍋肚包雞專用湯料包一袋,加入開水,蓋上鍋蓋,上火,先用大火將湯燒開,再把火調到最小,文火煨4小時即可(整個成品上桌,由服務員給每位顧客分食,先喝湯,再將肚包雞菜品撈出切塊,方便顧客分吃)。賣點 在湖北,有「無湯不成席」之說,這也集中體現了湖北菜的特色。
  • 為什麼廣東人做雞有特別多方法?
    不知不覺牙擦秀已經去到第三期,第四期也正在馬不停蹄地後期剪輯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