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 客
劉述濤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姑娘回門的日子,而真正的主角卻是東床嬌客……
東床嬌客,自然指的是女婿。只是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女婿是姑爺、姑丈,又或是小舅子眼裡的姐夫。真正叫「嬌客」,唯在在女兒嫁出去後,第一個年回門,領姑丈飯的桌子上,好多人會以嬌客來稱呼女婿。此時的女婿,這次的家族大請輪飯的過程,將會是他人生當中最享福,最被人高看的日子。當他回憶起這段日子的時候,他會感覺到,這是他人生最閃亮最被待見的幾天,又或者十幾天。
嫁出去的女兒,最重要,也是最後結尾的一件事就是領著姑爺回門,當回門領完姑丈飯,男方辦完回親的酒後,也就意味著一對男女,從一對陌生見面,有了第一眼的感覺,到相識相知相愛相戀再到最後結婚的一場轟轟烈烈的人生大事,終於告一段落了。
回門的日子,是大年初二,這是整個中國約定俗成的日子,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只是新姑爺回娘家,要準備兩大籮筐的東西,小舅子會親自上門來迎接。家裡早就準備好了隆重的酒席,家族中有頭有臉的男人都會請來一起招呼姑爺。在客廳裡牆壁上,新貼的一張紅紙,是家族中的伯伯、叔叔、姑姑、姨夫、乾爹定好請姑丈上門吃飯的日子。
小舅子挑著籮擔,離家門沒幾步遠就會發出信號大聲喊叫,此時放鞭炮迎客的點燃了鞭炮。姑爺迎進門,先是喝茶,喝茶沒有那麼多講究。真要講究那是開席,安席的時候。
開席,自然有一道完整的程序,由家裡的長者提著敬籃,放鞭炮,敬三牲,在上屋頭燃起香燭,奉上香。然後端上酒碗,向天敬酒,向地灑酒,向祖宗奉酒。一整套的流程過後,開始安席,一席客自然是姑爺,姑爺今天奉為主客,要坐到頂上的席位上。本來坐十人的桌子,這天只坐九個。一取九九長之意,二體現九五至尊。安席的長者,拿雙筷子敬個禮,姑爺要站在大門口等席的位置上,恭恭敬敬的回個禮,擺下凳子要個禮,最後還有帶席的人走出來迎個禮。
飯有亂恰,事冇亂坐,一板一眼,皆是傳承。
當前席大東最後安完,安席才算完成,人才可以上桌。一般新姑爺嬌客的這桌,這天中午坐著的都是酒量特好,嘴巴也特能說的一群人。這群人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把姑爺陪好,要讓姑爺喝好,要體現客情,要體現家族文化。
前席大東,擁有這場酒席之中無比的權利,這場迎接姑爺的傳統酒席中的酒該如何喝,都得前席大東來定。主肉,更多前席大東打了招呼,才能夠去動。一位成功的前席大東,他不但掌控好整場酒席的節奏,而且讓人喝得開心快樂,任何一個酒席上的參與者,都是滿面紅光,激情不斷。
新姑爺雖然結婚長的有大半年之久,短的也有三五個月,對於家族中,有些人認識,有些人並不認識,但口袋裡裝著好煙,少說話,多發煙。儘量謙虛,儘量裝弱總是沒有錯。但依遂川人的習慣,不管你新姑爺怎麼裝,都得將酒喝到個七八分,都得有個紅面仔。簡單簡單再簡單也得講點下數,也得讓大家都滿意。
我有一位朋友,喝酒的時候,說了一句,酒是蠻好喝,可喝多了不醉還尿多,也是蠻麻煩。東道一聽,立馬使眼色換酒,然後實施車輪戰術。說來說去姑爺就一個人,最多小舅子幫幫忙,或者是嶽父嶽母跳出來說一句,他不會喝酒喲,你們別灌他喝那麼多。此時,前席大東就會發威,他不會喝酒,就我們會喝酒?誰家還不是這麼過來的?
招待姑爺的菜,自然是豐盛無比,盡其所能。有九個大菜,九個冷盤,還加上水果等一系列的拼盤水果。喝到中途還有水餃等點心上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當風俗酒,也是肉吃完之後,敬酒的人也就開始了。提著壺,拿著杯,帶著媳婦,一般敬酒的都是成雙成對,大哥連著大嫂,二哥連著二嫂,說出的話也是差不多,菜沒好菜,酒沒好酒,嬌客第一次來,怎麼樣也得喝個痛快。然後就說斟幾下酒,是好事成雙,還是四季發財,又或者九九長。
有人說新姑爺,不喝都飽,敬酒的一個接著一個來,一對接著一對斟。也有人說,新姑爺不喝到酒,不醉這麼一回,不會真正知道做姑丈。這時候,真喝不了,新姑爺做點假,趁人不注意倒回酒壺中,看到的人也不會說什麼話。但姑爺不能偷奸耍滑,能喝酒說不能喝,這要是發現了,就會加倍給酒。
要說,一個男人,肯定這一輩子都會是別人家裡的姑爺,都或遲或早會領略到這種文化。在結婚後第一次過年,在女方家裡領姑丈飯,在女方的至親好友家中,領略著作為新人,作為男人所帶來的尊重與欣賞。也讓自己儘快的成為一個男人,擔負起一個家庭的責任與擔當。
只可惜,社會越發展,科技越發達,人情反而越淡漠,文化反而越丟失。人們覺得一切越簡單越好,所有的儀式感都認為是多餘,卻不知道越是沒有了儀式感的存在,會讓更多的人無知無畏,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