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英語教育現代化進程共建全球英語教育共同體
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盛大開幕
11月20日,以「開放合作·互學互鑑攜手共建英語教育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在杭州開幕。本屆大會由中國日報社和世界英語教師協會聯合主辦,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承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和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擔任學術指導單位,旨在加強中國與世界在英語教育領域的對話與合作,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搭建高端、專業、國際化的學習與交流平臺。
大會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舉辦,設杭州、北京雙會場,通過創新推動新技術應用與教育教學改革,力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呈現一場高質量英語教育學術盛會。萬餘名海內外高校英語教育專家、中小學英語教師及教育工作者相聚杭州或雲端,共譜新時代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新華章。
在20日晚舉行的雲開幕式上,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和世界英語教師協會主席黛博拉·肖特分别致辭。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劉偉玲主持開幕式。
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致辭
周樹春對大會的順利開幕表示祝賀,並歡迎廣大中外英語教育工作者參會。他指出,中國英語教育是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為中國英語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作為國家英文日報,中國日報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對話交流、促進世界讀懂中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中國日報旗下的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英語教育事業發展,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時代青少年。他期待英語教育工作者在大會期間真誠溝通,共同推動新時代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進程。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致辭
李巖松表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英語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會的成功召開是助力我國英語教育改革、促進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的又一次有益創新嘗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希望廣大參會者通過學術切磋、經驗共享,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將中國英語教育引入更高的水平,為建設教育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致辭
龔亞夫在致辭中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一次嚴峻的考驗,在這個特殊時期,全世界的英語教育同仁都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深化交流合作,攜手應對新挑戰。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願意與中國日報攜手,繼續為英語教師提供更高端、更專業、更國際化的學習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中國英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世界英語教師協會主席黛博拉·肖特(Deborah Short)致辭
「此次大會既是一次學術交流活動,又是一場文化交流盛會,」黛博拉·肖特(Deborah Short)在致辭時表示,「儘管疫情還在繼續,但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讓全世界英語教育工作者聯繫得更為緊密。」她祝願廣大參會者在大會期間學習中國以及世界其它地方先進英語教學經驗的同時,亦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未來共同努力成為更加優秀的英語教師。
參會教師在觀看雲開幕式
此次大會的召開正值我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奮力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主旨發言嘉賓、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梅德明表示,英語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特徵是教育信息化,希望英語教育界同仁藉助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這樣的「線上+線下」平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英語教育體系,建設人人、處處、時時可以學習的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型英語大課堂。
會議期間,代表們將圍繞大會主題及英語教育與專業發展、語言測試與評估、人工智慧與外語教育等十二個分議題,以主旨發言、專題研討、工作坊、課例展示、論文發言等多種形式分享學術觀點、展開思想交鋒。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會首次開設了「一帶一路」英語教育發展論壇,邀請到來自8個不同國家(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蘇丹、新加坡、尼泊爾、俄羅斯)的學者共同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英語教育的新形勢、新發展,尤其是在疫情形勢下開展英語教學的新舉措,旨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英語教育界的互動交流,為「一帶一路」英語教育建設提供有效的平臺支持和智力支撐。
據了解,今年是中國日報社第三次主辦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大會獲得廣泛的學術關注和認可。《國際英語教育研究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OL Studies)、《中國應用語言學(英文)》等國際、國內知名期刊計劃出版大會論文專刊/輯,《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界》《中小學外語教學》等十餘家學術期刊,以及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國際青年應用語言學者聯盟等學術組織也以不同形式為大會提供學術支持。
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提出了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要求。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的如期舉辦表明了中國英語教育界以開放精神推動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決心,向世界傳遞出合作、共享、共贏的信號。(記者王曉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