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GZDOC 2020徵集總數據穩居高位
本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目前,GZDOC 已連續三年作品徵集數量超過3000部,囊括的國家與地區超過120個。
其中,境內作品583部,境外作品2644部佔作品總數的81.90%,較2018年(81.40%)和2019年(81%)均略有提升。
國際廣泛關注,報名踴躍
GZDOC 近三年的國外報名作品
佔比均超過80%
歐洲與南美洲參評參展作品
相較去年各增長近兩百部
在國際報名排名中,
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的
報名數量逐年增長,
巴西、阿根廷的報名數量穩中有升,
俄羅斯的報名數量
今年首次登上國際前十榜單。
在65個一帶一路國家中
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
報名參評GZDOC 2020
聚海內外紀錄佳作,
享時代影像盛宴
作為國際性紀錄片文化活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共享人類影像記憶」為理念,憑藉其自身的專業性和國際影響力打造了一個紀錄片藝術交流的殿堂,也成為了一座聯通中外、溝通世界的橋梁。2020年新冠肺炎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往來,卻沒有阻礙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如約來到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依然徵集到許多在國際知名節展中獲獎的作品。如,獲得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經典獎最佳公映紀錄片獎的《巴班克:當我死時告訴我》,記錄了著名電影導演巴班克的人生最後旅程。獲得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最佳影片提名的《大地藍得像一隻橙子》,展現了一家五口在戰爭的恐怖與絕望,歡樂與希望相互交織下的生活。
此外,還有獲得201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IDFA)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聲於沙漠》,獲得2020年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單元評審團特別獎的《畫家與小偷》等重量級的紀錄片都將在12月登陸廣州。此外,更有曾憑藉《千錘百鍊》在2012年獲得金紅棉榮譽的加拿大籍華裔導演張僑勇時隔八年帶著他的新作《這不是一部電影》再次參評。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今年徵集到的國產紀錄片依舊包羅萬象、佳作迭出。既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大型自然環境系列片《蔚藍之境》、講述杜甫創作經歷的歷史人文系列片《偉大詩人杜甫》,也有播出後引發網絡熱議的社會紀實類系列片《人生第一次》、《中國醫生》、《口罩獵人》、《時代 我》等。更有不少知名導演和曾經獲得金紅棉榮譽的導演帶著他們的新作品參與到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來。如陳為軍導演的《城市夢》,焦波導演的《老窩》,範儉導演的《被遺忘的春天》,以及吳琦導演的系列片新作《天時·戊戌志》,都將參與本屆金紅棉榮譽的角逐。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除了知名導演的新作,參評作品當中也湧現出不少國內外新銳導演的作品。如瑞士青年導演迪亞·吉諾夫奇的《在火星上醒來》,將目光投向在難民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來自巴拿馬青年導演安娜·埃琳娜·泰拉的《潘基亞科》,為觀眾充分營造了深沉而充滿神秘主義力量的氛圍,引發對於自我認知,社會定位以及身份歸屬的思考。此外,還有巴西青年導演喬·瑟法蒂的《夏日紀事》,羅馬尼亞青年導演拉杜·喬尼西科克的《阿卡薩,我的家》,西班牙導演努裡亞·吉門尼斯的《我的墨西哥椒鹽脆餅》,徐瑋超導演的《告別十二歲》,韓萌導演的《遙望繁星》,張明右導演的《回家的理由》,卡先加導演的《光之子》等。一眾新人新作的亮相,值得期待。
「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
助力國產紀錄片快速成長
2004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引入了國際方案預售模式,開創了中國紀錄片方案預售的先河。2016年開始,方案預售單元升級為「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以決策人—提案人見面會、決策人面對面、國際發行商大會為配套活動,利用豐富的國際平臺資源向海內外紀錄片合作夥伴全面徵集「中國故事」紀錄片優秀方案,並向全球進行推廣,實現國內和國際紀錄片各個環節的資源共享,在這裡我們見證了國產紀錄片項目的孵化,也見證著它們成長。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繼2017年的最佳提案《我們四重奏》(又名:《飛機下的蛋》)入圍2019年金紅棉終評環節之後,今年同樣有多部曾登上「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舞臺的優秀紀錄片回到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例如,獲得2018年最佳提案榮譽,由許慧晶導演的成長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講述了貧困與孤苦狀態下的兒童,如何通過棒球運動磨練個人品格與意志。還有2018年的入圍提案,由霍寧導演的《拉一碗麵》,同樣報名參與到今年的金紅棉榮譽的角逐中。
連接人類共同命運,
盡顯紀實影像力量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全人類的命運緊緊相連,齊心抗疫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而紀錄片作為「社會和人類生存之鏡」,承載著紀實社會,記錄歷史的使命。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疫情期間,紀錄片人也不畏艱險到抗疫一線拍攝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下平凡人的非凡故事,如《同心戰「疫」》、《2020春天紀事》、《金銀潭實拍80天》、《在武漢》、《冬去春歸》等。
他們以紀錄片之名,向一線抗疫英雄致敬,也用真實的鏡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命運與共的道義擔當。
同時,今年也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紀錄片人廣泛深入到扶貧前線,紮根農村,用鏡頭記錄下脫貧扶貧工作中的故事。
部分優秀影片海報
如《決戰脫貧在今朝》、《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承諾》、《勞生不悔》等作品,藉助觀察式記錄,呈現生動故事,展現扶貧攻堅全貌,喚起觀眾對時代發展的思考,為國家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檔案。
作者:邵煦雯
編輯:張汩
原標題:《影像交流無國界,全球紀錄匯廣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