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末,國軍調集10個整編師共計30餘萬人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區發起了全面進攻。當時中原軍區僅有6萬人馬,在敵我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上級決定立即突圍。要想從敵人的重圍中順利脫身,就必須有部隊留下來掩護,為主力突圍爭取時間。最終上級將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交給了皮定均的一旅。
一旅的前身是1944年9月組建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隊,部隊中有不少老紅軍,因此戰鬥力十分強悍,所以時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的王樹聲才把掩護主力突圍的重任交給了一旅。6月26日傍晚,中原軍區主力開始向西突圍,皮定均親率一旅阻敵,和數倍於己的敵軍搏殺了整整三個晝夜,為主力突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此時一旅自身卻深陷重圍,斷後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犧牲,在敵人重兵圍攻的情況下,這也是丟卒保車的無奈之舉。但皮定均卻決心要把這6000多名勇士從敵人的重圍中帶出去。他先是率部勇猛出擊,將當面之敵擊退,然後命令部隊突然轉移,利用「燈下黑」的原理將部隊藏在了劉家衝的一大片黑松林中。
皮定均此舉大大出乎了敵人的意料,劉峙判斷皮旅這支孤軍肯定是向西追趕主力去了,因此命令部隊全力向西追擊。他怎麼也沒有料到皮定均竟然如此膽大,將數千人馬藏在了自己的鼻子底下。敵人前腳剛過潑陂河,皮定均就率領一旅從劉家衝殺出,迅速向東插向了敵人的身後。直到29日,皮旅已經踏入大別山時,劉峙才發現自己被耍了,於是派出了四個整編師的兵力對一旅窮追不捨。
但要在大山裡和解放軍比行軍速度,恐怕哪支國軍也不是對手。7月13日,皮旅經過一路轉戰後來到了大別山的出口毛坦廠,前面就是一馬平川的皖東平原。此時皮旅迎來了真正的考驗,走山路,敵人完全不是一旅的對手;但進入平原後,敵人就可以乘汽車追擊,戰士們要用雙腳來跑贏汽車的四個輪子,困難可想而知。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皮定均下令部隊徹底輕裝:「除了武器彈藥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他東西一律甩掉!」之後的5天時間裡,一旅的官兵們以每晝夜將近150裡的速度向前狂奔,睡眠嚴重不足,加上連日的強行軍,戰士們實在困得不行了,不少人跑著跑著就睡著了。為了防止戰士們因為睡著掉隊,皮定均想出了一個絕招,他派人在隊伍後面不斷的扔手榴彈,把手榴彈的爆炸聲當做了鬧鐘。
靠著驚人的毅力,皮旅的官兵們5晝夜強行軍700裡,硬是用雙腳跑贏了敵人汽車的四個輪子,創造了我軍行軍史上一個驚人的奇蹟。一路上,皮旅牽制了敵軍四個整編師十餘萬追兵,大大減輕了主力部隊的壓力。到達蘇皖解放區時,皮旅還有5000多人,建制完整。憑藉在這次突圍中的卓越表現,皮定均成為我軍著名的戰將,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